思維游戲在區(qū)角活動中的滲透和運用

字號:

區(qū)角活動是教師根據教育目標和幼兒發(fā)展水平,有目的地創(chuàng)設活動環(huán)境,投放活動材料,讓幼兒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能力以操作擺弄的方式(幼兒在與各類材料的互相作用中,觀察、體驗、探索、發(fā)現、習得和積累各種經驗),進行個別化學習(幼兒完全按照自己的需要、興趣、意愿去選擇活動區(qū),并自己決定操作時間、速度和次數)的活動模式(幼兒的學習是自主的、自動的,獨立的、個性化的),幼兒在自主選擇、自我探索、自主思考(學習操作)、自由表達的活動中獲得發(fā)展。我園在進行整合式生活教育課程時已將區(qū)角活動納入到課程中來。這樣做在追求孩子自主發(fā)展的過程中也不忽視園本課程的培養(yǎng),既保證了孩子輕松愉快的學習,也保證孩子攝入了一定的知識量。所以在實施區(qū)域活動時我們把主題課程與之聯系起來,成為有一定目標的學習性區(qū)域。
     思維游戲課程是以美國吉爾福特“智力結構理論”為核心理論,以個體操作式的學習為主,以發(fā)展幼兒基礎思維能力為目標的一門課程。他的主要內容含概了對圖形類、符號類、語義類和行為類的認知、記憶、評價、聚斂和發(fā)散。教學形式是以幼兒在游戲中動手操作和自主探索來獲取知識經驗的。而思維游戲的材料具有操作性強、多元化的特點。如果將它納入到區(qū)角中,既可以和主題整合又能在區(qū)角中幫助幼兒將課程的學習經驗梳理、提煉,使之概念化,促進幼兒抽象思維的發(fā)展和知識結構的形成。同時更有利于教師開展個別指導。而所有這些過程,都可以讓幼兒在時間充足的區(qū)角活動中完成。因此本學期我們設想嘗試將思維游戲的內容、材料和學習方式整合到生活教育課程中。
     一、主題背景下思維游戲內容在區(qū)角活動中的滲透和運用。
     1、滲透順序:活動前的準備式:區(qū)角活動中幼兒能自由進行探索反復操作,不象集體活動那樣受時間、環(huán)境、同伴等因素的影響。幼兒在獨自或小群體的操作中掌握一些自己需要或者還沒完全掌握的東西。而有些集體活動的內容較多、需要大量的新知識作為鋪墊。因此我們在主題背景下的區(qū)域活動中有意識的開展了一些準備式的游戲區(qū)。如:《馬戲團》活動一:幼兒在還沒有完全理解序數的含義前提下,去組織這個活動會有一定的難度。我們將此活動的難度分流,在表演區(qū)的觀眾席座位貼上《馬戲團》的數字卡片,前來觀看表演的幼兒拿著門票(另一張數字卡)找到相對應的座位。一場表演結束后,管理員可以把座位排成豎向、斜向、半圓等形式,讓幼兒從不同方向判斷物體排列次序的能力。這種準備式的滲透和運用為開展集體活動作了知識性的鋪墊。
     活動和活動之間的過渡式:幼兒的學習思維曲線是呈逐漸上升的趨勢,而有的活動和活動之間很難做到臺階式的上升。如果在這中間安排一個承上啟下的活動,將會是對舊知識的復習鞏固對新知識的穿針引線。如《馬戲團》活動一和二之間就缺乏一些過渡經驗,從平面的序數認識直接發(fā)展到立體的多維的樓房序數認識。我們結合主題活動“動物樂園”在數學區(qū)里投放了一些平房、立面單間樓、立面多間樓的操作圖片,運用思維游戲中的動物形象,讓幼兒在小組區(qū)域式的寬松活動中,由淺入深(從平房→立面單間樓→立面多間樓)的進行知識過渡。
     活動后的拓展式:拓展式的整合是指在某個課程單元結束后開展與該課程單元相關的活動,以拓展該單元的內容,發(fā)展幼兒多方面的基礎思維能力。短短的集體活動時間里,幼兒掌握的僅僅是提綱要領的知識,要讓這些所學的知識得以應用拓展才能真正達到“受益終身”的目的。而思維游戲的終取向也是讓幼兒在動手操作過程中發(fā)現問題和解決問題,并能在現實生活中運用這種能力。《俯瞰小城》是圖形認知類游戲。主要是發(fā)展幼兒對物體之間方位關系的理解能力。思維課程中安排了4個對照地圖冊找建筑物的活動,反復引導幼兒理解地圖上各建筑物之間的關系。在區(qū)域活動中我們結合小眼看杭州的主題活動,按排了主題背景下的學習性區(qū)域活動:“美麗的西湖地圖”拓展方向:從思維游戲的小城地圖,拓展到自己根據周圍環(huán)境設計西湖地圖,提高幼兒的空間知覺。
     2、滲透方式
     (1)平行式滲透:思維游戲有的活動內容多,操作材料多樣,在短短的一個教學活動中很難讓幼兒反復操作材料,學習從多角度思考問題。如:《送禮物》、《動物樂園》《馬戲團》《小人國》等。在自主的區(qū)域活動中結合主題,將這些同一目標、同一方法的內容平行式的滲透進去,讓幼兒有更多的時間和同伴自由交流,更好的發(fā)揮思維游戲的功效。如:《送禮物》活動四:禮物接龍游戲,幼兒操作材料有60張卡片,兩人一組一邊放卡片一邊說共同點,幼兒通過思考討論再操作,所用的時間較長。滲透到區(qū)域活動中,幼兒可以自由結伴、自由選擇操作材料、自由支配時間。通過多次的操作,達到對思維游戲內容的復習鞏固。
     (2)遞進式滲透:幼兒在多次操作過程中,發(fā)現生活中其實許多東西都有共同之處,如何讓幼兒更好的了解事物之間的內在聯系呢?于是我們在平行式滲透的基礎上,有深度的進行了遞進式滲透。結合當時的主題活動“動物樂園”我們在語言區(qū)中設立了“和誰在一起”的遞進式活動?;顒幽繕耸钦_講述短句,了解事物的內在聯系。提供了實物:鎖頭、膠卷、電池、光盤等,圖片有:雨傘、考虎、貓、國旗等。玩法(1)請幼兒在圖中找出兩兩相互關聯的事物,用筆把他們連在一起,并說明為什么這樣做。相對《送禮物》的玩法就更自由些。玩法(2)其中一位有出示一件實物或圖片,請另一位幼兒觀察并講述他與什么事物有聯系,為什么。(如:熊貓與竹子有聯系,竹子是熊貓的食物)?!端投Y物》中的找相同是停留在圖片表面上的,而“和誰在一起”就引導幼兒進一步了解事物之間的內在聯系。
     (3)延伸式滲透:延伸式的整合是指在某個課程單元結束后,在主題背景下開展相應的區(qū)域活動,以鞏固本單元學習的內容。如:《小精靈到小鎮(zhèn)》是圖形發(fā)散類的游戲,主要是發(fā)展幼兒從不同角度思考來解決同一問題的發(fā)散思維能力。4個活動都設計了不同的問題情景,讓幼兒在兩座建筑物之間尋找多條可行走的路線。
     在智力區(qū)中,我們結合了當時“動物樂園”的主題,設立了“小動物回家”的活動?;顒幽繕耸悄苡谜Z言連貫描述小動物回家時所經過的路線,說出路上的景物;能找出小動物回家的不同路線,并比較每條路的遠近?;顒臃炙慕M進行,第一組小兔找家,請幼兒為小兔找出一條回家的路;第二組小熊找家,為小熊找出兩條以上不同的路;第三組小松鼠找家,為小松鼠找出三條以上不同的路;第四組小動物回家的卡片:請幼兒找出小動物回家的路線圖,并用不同顏色的筆畫出來。幼兒可以選擇合適自己能力的一組進行游戲。這個活動既鞏固了思維游戲所學習的單元內容,又結合主題三維式的滲透延伸。
     二、主題背景下思維游戲材料在區(qū)角活動中的滲透和運用。
     皮亞杰的相互作用論告訴我們,兒童的認知發(fā)展是在其不斷與環(huán)境的相互作用中獲得的,幼兒的年齡特點決定了他們對世界的認識還是感性的、具體的、形象的思維,常常需要動作的幫助,他們對物質世界的認識還必須以實物為中介,在很大程度上借助于對物體的直接操作。而思維游戲非常強調幼兒與材料的互動,每個游戲單元及具體的活動都有豐富、專門的游戲材料。這些材料涉及了語言(看圖講述、排圖講述、推理分析等)科學(拼圖、分類、排序等)等多個領域,都能很好地運用到各個區(qū)角之中。
     1、根據主題的發(fā)展情況提供材料低結構活動中提供的材料應巧妙地與近階段開展的主題自然整合,使孩子帶著情感在操作低結構材料時,進入主題情景。如開展“動物趣事”主題活動時,我們在數學區(qū)中投放思維游戲“馬戲團”的動物操作卡片,讓幼兒結合數學活動“小動物住新家”,幫助幼兒鞏固對序數的認識。在語言區(qū)語言區(qū)增添思維游戲“動物樂園”的《小白兔和山羊公公》、《狐貍先生的帽子》卡片, 通過語言區(qū)的講述活動,發(fā)展幼兒推測的能力。
     2、思維游戲材料的創(chuàng)新使用和廢舊材料的再利用為了培養(yǎng)幼兒各方面的思維能力,思維游戲有大量的操作材料供幼兒使用,本學期我們有意識地提供啟發(fā)性的操作材料,增設啟發(fā)性的操作途徑,引導幼兒觀察一些相同材料和不同環(huán)境條件下產生的現象和變化。同時大量開發(fā)利用思維游戲材料的廢舊物品,結合主題活動制作了有利于幼兒學習的操作材料。
     A.創(chuàng)造性的使用原有的材料(使原有材料多次使用,讓操作材料具有變通性、)
     游戲材料是幼兒表現材料,發(fā)展游戲的重要物質支柱。離開了游戲材料,游戲幾乎難以進行,游戲材料不僅豐富了幼兒游戲內容和形式,還可以激發(fā)幼兒的游戲動機和游戲構思,引起幼兒游戲的聯想和游戲行動。游戲材料的本質特征和多樣多變性,又能使游戲活動發(fā)揮幼兒各種探索行為與周圍環(huán)境之間互為推進發(fā)展的積極作用。同一材料不同主題不同環(huán)境中的不同運用,將可以培養(yǎng)幼兒的探索精神。如:“小眼看杭州”主題背景下,我們運用“小精靈到小鎮(zhèn)”的測量方法,在建筑區(qū)中對搭建的三潭印月、寶淑塔、斷橋之間的距離進行測量。讓幼兒在不同環(huán)境中操作同一種測量材料,激發(fā)幼兒的探索精神。
     B.創(chuàng)造性的利用廢物自制操作材料本學期我們將思維游戲的廢舊材料加以整理,并和幼兒一起制作了許多區(qū)角活動的材料。幼兒參與自制玩具在選擇材料、設計制作玩具的過程,能夠充分發(fā)揮幼兒的思維、想象和創(chuàng)造能力;玩具做好后,又有益于幼兒自信心的發(fā)展;在制作過程中,會使幼兒明白勞動的重要,激發(fā)幼兒愛惜玩具的情感。在幼兒今后操作搬弄這些玩具時會較快的熟悉。如開展主題“小眼看杭州”時,我們利用思維游戲卡片的邊角材料,制作了許多以“特產”“名勝古跡”命名的迷宮游戲卡投放在益智區(qū)里;開展“動物趣事主題活動時”運用邊角材料制作了多層多房間的小動物樓房,幫助幼兒鞏固對序數的認識;開展“頑皮一夏”主題時,我們把思維游戲“馬戲團”的廢棄材料用在美工區(qū),讓幼兒按照廢棄材料的輪廓畫出服裝,然后進行裝飾。 聰明屋(相鄰數、排序)益智區(qū)的考考你(感知、判斷)
     三、主題背景下思維游戲多維的學習方式在區(qū)角活動中的滲透和運用。
     區(qū)域活動是一種主題背景下的低結構活動,是幼兒在主題背景下面的自我學習、自我探索、自我發(fā)現、自我完善的活動。這種低結構活動,有著相對寬松的活動環(huán)境,靈活多樣的活動形式,豐富多樣的活動材料,能滿足不同幼兒發(fā)展的需要。主題背景下的低結構活動,是整個主題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它的目標同樣指向了主題活動的基本要求。而幼兒思維游戲特色課程是一種以幼兒個體操作性學習為主要方式的課程,并且這種操作式學習是在游戲中完成的。它包含了外在的學習形式和內在的自我操作學習方式。將這兩種形式運用在低結構的區(qū)域活動中,讓幼兒形成不同角度、不同形式的互動學習從中不斷鞏固學習內容,提升思維能力。
     A、外在的學習形式上:兩兩結對 小組討論給幼兒提供互動學習的空間,充分發(fā)揮幼兒間互動學習的潛能,既可使幼兒各施其力、各獻其能,充分體現幼兒的主體地位,也使教師從力不從心、分身無術的窘狀中解脫出來。
     形式一:兩兩結對思維游戲中經常采用兩兩結對的學習方法,來完成學習內容如:送禮物、小精靈到小鎮(zhèn)、小人國等等。這種形式能較好的培養(yǎng)幼兒的競爭意識和合作學習的能力。如:在“端午節(jié)”的主題背景下,我們將“小人國”的圖案卡片制作成粽子的形狀,投放在益智區(qū)中。讓幼兒兩兩結對以競賽形式看誰找出兩個粽子之間的相似處多。又如:在“動物趣事”的主題背景下,我們結合思維游戲“動物樂園”這一行為認知類游戲,讓幼兒在表演區(qū)里戴上頭飾,拿上道具兩兩結伴表演故事情節(jié),既發(fā)展了幼兒的合作能力,又為幼兒提供一個表現自我的空間。
     形式二:小組活動小群體的互動學習,為幼兒擴大了相互學習的對象,大家在一個共同的目標指引下學習分工合作解決認知沖突,從而促使自己不斷形成新的經驗智慧,建構新的認知結構。如:進行主題活動“小眼看杭州”時,我們結合思維游戲的“俯瞰小城”組織幼兒分組進行了主題背景下的學習性區(qū)域活動:美麗的西湖地圖。案例:拓展方向:從思維游戲的小城地圖,拓展到自己根據周圍環(huán)境設計西湖地圖,提高幼兒的空間知覺。
     活動目標:
     1、嘗試設計西湖地圖,合理安排建筑物的位置。
     2、能畫出街道、三潭印月、保叔塔、斷橋、樹木等景物。
     3、學習區(qū)分以客體為中心的前后左右,提高幼兒的空間知覺。
     活動準備:紙、油畫棒。
     活動過程:
     1、引導幼兒觀察西湖平面圖,能說出周圍建筑物的名稱和基本特征。
     2、分組活動:組一:用橡皮泥制作三潭印月 組二:用雪花片制作保叔塔組三:用牙膏盒制作飯店 組四:用積木制作斷橋組五、六:繪畫地圖路線
     3、幼兒合作學習設計簡單的西湖地圖。
     B、內在的操作學習方式:思維游戲課程會把現實生活中幼兒經常遇到的一些實際任務和問題情境編入游戲,并通過材料直觀地展現給幼兒,讓他們依據自己已有的知識水平和經驗,通過操作提供給他們人手一份的游戲材料,不斷地嘗試、思考、探索,進而一步步將問題解決。這其中,一方面會發(fā)展幼兒的各種能力;另一方面,幫助幼兒將生活中的經驗梳理、提煉,使之概念化,促進幼兒抽象思維的發(fā)展和知識結構的形成。而所有這些過程,都是幼兒在游戲情景中與材料的互動習得經驗的。如:主題“小眼看杭州”的建筑區(qū)活動中,幼兒結合思維游戲“俯瞰小城”的活動思路,用牙膏盒給“杭州”城修高架橋,孩子們在活動初期很快就用五個牙膏盒搭起一座沒有橋引的高架橋,汽車組的幼兒開車過來時發(fā)現上不了高架橋,孩子們聚在一起討論認為是橋沒有橋引,于是陳冀小朋友又拿了兩個牙膏盒做了斜坡橋引。車子終于上去了,可孩子們又在討論高架橋太短了,汽車剛上去就要下來了,想去的地方都還沒到就沒路了。建筑組的幼兒又開始忙開了,幾組幼兒合作用上了所有的牙膏盒修建起錯綜復雜的“高架橋”。
     四、思考
     通過一學期的實踐,幼兒的思維流暢性、變通性、創(chuàng)造性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幼兒不僅能積極思考、尋求問題的多種答案,而且能夠組織好語言完整的表達出來。在操作中幼兒做事的專注力、整理物品的能力、幼兒的創(chuàng)新意識、幼兒之間的合作意識等都有了明顯的提高。在充分的感知、操作材料中提高了幼兒自我的學習能力,培養(yǎng)了幼兒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幼兒在輕松、快樂的游戲中學會本領、拓展思維、提高技能、發(fā)展語言。
     主題背景下思維游戲在區(qū)域活動的滲透,并不是單一的幼兒園的活動,有時需要開展親子活動來達到活動的延伸。下學期那我們可以有效利用家長資源,充分調動家長參與思維課程的積極性。讓家長更多的了解幼兒園老師的教學、及時的了解幼兒在活動中、在群體中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