蠟燭讀后感300字

字號:


    蠟燭雖然平凡,但是它的故事卻不平凡。出國留學(xué)網(wǎng)小編為大家?guī)砹讼灎T讀后感300字,謝謝查看。
    蠟燭讀后感300字(一)
    今天我讀了一篇短文,題目叫《蠟燭》。讀完之后,我為文中謙虛的蠟燭那“燃燒自己,照亮別人”的精神而感動不已。
    短文里的臺燈不但趾高氣揚、驕傲自大,還喜歡到處炫耀自己,它因為自己有著漂亮的外表而瞧不起普通的蠟燭。但當(dāng)驕傲的臺燈壞了,而人們急需要光明的時候,主人把默默無聞的的蠟燭拿了出來,點燃了它,它的火焰依然照亮了房間里的每一個角落。而蠟燭謙虛地說:“我發(fā)出的光太淡了,的確沒有臺燈亮,我很慚愧,我沒有對人類作出較大的貢獻。”可它自己卻默默地燃燒著,一直到生命之火熄滅,才悄悄地離開了人間。蠟燭雖然沒有臺燈那樣美麗,但我們生活中離不開它,它總是發(fā)揚默默無聞、無私奉獻的精神,它是多么平凡而又偉大啊!在贊美蠟燭的同時,我們不由地想起了孜孜以求、誨人不倦的老師,他們就象蠟燭一樣永遠照亮著每一位學(xué)生的心靈。
    從短文中,我明白了一個道理:任何時候都不能只看外表,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價值,每個人對社會都有不同的作用,做什么事情都要謙虛,不能驕傲,我們要向蠟燭一樣燃燒著自己,照亮著別人!
    蠟燭讀后感300字(二)
    要孩子看課外書,看金典的書,作為一名教師也應(yīng)該平時看一些書來充實自己的課余生活,走進書本,走進孩子。只有這樣才能和孩子達成共實,同時也給自己的生活帶來快樂。
    “在炮火焦灼了的土地上,在炸彎了的鐵器和燒死了的樹木中間,那一位南斯拉夫母親的惟一的珍愛的東西——她結(jié)婚的花燭——還是明晃晃地點在一個蘇聯(lián)青年的墳頭。”這是《蠟燭》這篇文章中感人至深的一段話,西蒙諾夫的這篇小說歌頌了艱難中各國人民相濡以沫,至深至真的感情。這不分國界的深厚友誼是人類最美好的感情。
    《蠟燭》敘述了一位蘇聯(lián)青年戰(zhàn)死后,南斯拉夫的老婦人冒著德國人的炮火把他拖到一個炮彈洞邊的故事。她用手掌舀干了洞里的水,用炮彈洞四周的浮土蓋住死者的身體,做了一個名副其實的墳堆。最后,老婦人拿出45年前她結(jié)婚的喜燭,為死者點亮了最后一道光明。當(dāng)人們在尋找這位蘇聯(lián)青年的尸體時,發(fā)現(xiàn)了這小小的墳堆,都不由得驚嘆,不由得脫下帽子默哀。
    多么感人的故事呀!一位老婦人在被德國人炸毀了自己的房屋后還為蘇聯(lián)青年筑造他最后的家,用珍藏著的蠟燭為他點明天堂之路。我的腦海中不由得浮現(xiàn)出一位南斯拉夫的母親在炮火的煙灰下埋葬一位蘇聯(lián)青年的情景。這再也不是什么樂于助人這些渺小的事情能比得過的,那是一種超越國界、人種以后,一位南斯拉夫母親為蘇聯(lián)青年做出的自己的最后奉獻,讓那些高傲的、無視他人生命的人來想想這位偉大的南斯拉夫母親吧!
    這一點火焰是不會熄滅的。它將永遠燃燒著,正像一位母親的眼淚,正像一個兒子的英勇,那樣永垂不朽!。
    然而,是什么是蘇聯(lián)紅軍失去青春、寶貴的生命?又是什么使南斯拉夫婦女無依無靠、家破人亡?是戰(zhàn)爭,是讓人痛恨無比的戰(zhàn)爭!當(dāng)和平之花凋零、和平之鴿被折翼、和平之舟擱淺時,你作何感想?是在敵人面前懦弱發(fā)抖,還是像蘇聯(lián)紅軍一樣奮起反抗,或者像南斯拉夫婦女那樣正視悲慘的現(xiàn)實,置生死于度外?
    在聯(lián)合國總部前,有一座矗立了40多個春秋的“鑄劍為犁”的雕像,然而全世界和平這一刻從未出現(xiàn),雖然我們大多數(shù)人都渴望著和平安寧,但在一些地方,戰(zhàn)火和死亡卻仍時時踐踏著公理和正義。何時戰(zhàn)火才能不再燃燒?不要讓悲傷占滿純真的眼,何時死亡不再是因為戰(zhàn)爭?不要讓仇恨再繼續(xù)蔓延……
    不過,兩根蠟燭光芒雖弱,但卻點燃了希望。
    讀后感小編精心推薦
    100字 | 200字 | 300字 | 400字 | 500字 | 600字 | 800字 | 1000字 | 1200字 | 1500字
    
    讀后感小編精心推薦
    100字 | 200字 | 300字 | 400字 | 500字 | 600字 | 800字 | 1000字 | 1200字 | 1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