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元宵節(jié)作文1000字

字號:


    農歷正月十五元宵節(jié),又稱上元節(jié),它是大地回春的第一個月圓的夜晚。月圓有大團圓的含義,所以應該全家人相聚,共同“鬧元宵”。以下是整理的高三元宵節(jié)作文1000字,歡迎閱讀!
        
    1.高三元宵節(jié)作文1000字
    今天是元宵節(jié),晚上的時候,人們都出來看禮花,鑼鼓隊也出來了好幾只,準備大鬧元宵。
    大街上禮炮轟鳴,人山人海,擠的水泄不通。路旁邊燈光閃閃的,那是小販拿著閃光的頭飾在叫賣。我們早早的開著車來到了四路的小公園里觀看禮花。小公園里布滿了各種各樣的彩燈,又威風凌凌的龍大哥、有雄偉壯麗的天安門、還有兇狠勇猛的獅子……平時小孩子玩的娛樂設施也都圍上了五顏六色的彩燈。人來人往的人們手中都拿著各式各樣的小花燈,或是興奮地搖擺著頭上可愛閃光的小耳朵,整個博山成了燈的世界。
    在整七點鐘的時候,天空竟然照得如白晝一般,哦,原來是博山公園放起了絢麗多彩的禮花。過路的人們都停下了腳步,昂著頭觀賞著美麗的禮花,就連在路旁邊維持秩序的交警也忍不住的拍照留念了。
    禮花綻放出可愛的圖案,有紅彤彤的小兔子,在空中停留了一剎那,接著就慢慢的消失了。有的是像一個個五顏六色的大繡球,一個剛剛綻放出來,另一個緊接著又開起了五彩繽紛的花朵,一個接一個,一個放完了,在另一個的響聲中慢慢的消失了。整個上空“繁星點點”。還有像椰子樹一樣的禮花,中間有紅色的“花蕊”,他在空中綻放之后,立刻又像流星滑向地上,落入河中不見了。還有的禮花綻放出來像一個個小粽子或者是漂亮的花燈,停留在空中,慢慢的慢慢的伴著其他“急性子”的禮花,慢慢落下。還有的禮花像一棵棵晶瑩剔透的鉆石,長久的停留在天空中,給正在急速綻放的花球加一個美麗的裝飾。當這些鉆石降落的時候,就像天女散花一樣,到處紛紛揚揚。還有的禮花像一朵朵的菊花,米黃色的精細花瓣,襯托著大紅色的花蕊,飛快的在空中展開,又像小魚一般飛快的謝落了下來。這種美是人間語言難以描述出來的,后禮花進入高 潮,幾乎流星般的禮花同時飛上天空,像沒有梳理好的一頭亂頭發(fā),稍作停留后,慢慢的降落了。在放禮花的同時我有一種奇怪的感覺,雖然禮花離我們很遙遠,但是好像就近在咫尺,伸手就能摸到一樣。
    欣賞完禮花的神奇之后,我們有去聽鬧元宵的鑼鼓聲。兩只鑼鼓隊的每一位隊員們都全神貫注的注重到這個表演上,神情很自然很放松也很陶醉。第一支鑼鼓隊,他們打出的鼓點非常的有力,聽起來非常的壯觀,他們是以大鼓為重點,其余的那些鑼只是起個輔助作用,讓整個鼓聲聽起來不干枯無味。而第二只鑼鼓隊恰恰相反,他們把銅鑼當成主要的,而鼓只是起到壯觀的作用。這樣聽起來聲音很大,震耳欲聾的感覺,我今天終于真切的感受到了!
    鬧元宵就這樣結束了,我感受到了今年比往年的禮花和鑼鼓要比往年的科學一點,也更讓我體會到了“人群與彩燈輝映,禮花伴鼓聲起飛,人民公園沸騰起來了?!?BR>    2.高三元宵節(jié)作文1000字
    今天是正月十五,一大早我就跟著爸爸媽媽去埡口觀看一年一度的元宵節(jié)花社大賽。
    來到了目的地埡口山的溫州路上,遠遠望去,到處都是參加比賽的秧歌隊和前來觀看的游人。只見那里人山人海,有大人,小孩兒,還有老爺爺老奶奶們……不僅有許許多多的人,節(jié)目也是豐富多彩。
    要說到我們舞鋼元宵節(jié)的花設大賽已經很有歷史了,因為在爸爸媽媽小時候好像就有了,只是那時候規(guī)模沒法兒和現在的相比。就今年的花社大賽來說吧,雖然從沒有人專門宣傳,但是人們還是不約而同的來了,這好像已經成了習慣,花社大賽已經成了我們舞鋼人元宵節(jié)的一部分。
    我能感覺到今年比往年更熱鬧了。而且我覺得大賽的組織者們是越來越有經驗了。在埡口圍繞著市文化中心的廣場,依次劃分出不同的場地,每個場地上都有一個橫幅。我看了看主要有市直各單位、各縣鎮(zhèn)、各工廠企業(yè)的代表隊。他們都一字排開,各自在自己的“舞臺”上盡情的展現著她們優(yōu)美的身姿和蓬勃的朝氣。游人們則紛紛步行在道路上邊走邊看。寬闊的馬路當賽場,各個隊伍都是一展風姿。都敲起了豐收的歡慶鑼鼓,扭起了快樂的秧歌,舞起了毛茸茸的獅子和長龍。那熱鬧的場景、精彩的表演,展現了人們朝氣蓬勃、喜慶豐收、歡度新春的喜悅心情,吸引了各地的群眾前來看觀看并報以熱烈掌聲。
    你瞧,只見他們跟著節(jié)奏,手拿一把漂亮的扇子,然后兩只手左一擺右一擺地甩了起來,腳下前三步,后一步,左一步,右一步,停頓一下,就這樣,跳來跳去,扭來扭去。踩著鼓點:“咚咚咚,鏘!”、“咚咚,鏘!咚鏘咚鏘!”
    你看,夕陽紅腰鼓隊的老奶奶們,個個十分的邁力,特別是那個當指揮的老奶奶,又是走,又是跳,又是打拤,讓我十分佩服。在她的指揮下,腰鼓隊的老奶奶們越來越有勁。
    我跟隨著人流依次觀看了比賽。邊看邊拍照留念,撲捉精彩的瞬間。
    我喜歡的是廟街鄉(xiāng)代表隊,他們不僅參加人數眾多,而且節(jié)目也很精彩。里面不僅有扭秧歌的,還有舞獅子、以及喜羊羊、灰太狼和功夫熊貓……穿著花花綠綠的演出服,隨著鼓點盡情的扭著、跳著,那動作真是生動形象、惟妙惟肖。其中有三個騎毛驢的老太太,是三位老奶奶扮演的,樣子很是滑稽:頭發(fā)在腦后挽了一個小發(fā)髻,戴一頭絹做的紅花,穿著綠、紅上衣,紅、綠色的褲子,搖頭晃腦的,拿著小鞭子一搖一搖地走在旁邊。小朋友們爭著和他們合影。我也趕快湊到功夫熊貓身邊,和可愛的熊貓合了影……
    快中午了,比賽也結束了,雖然不知道哪個隊奪得了第一名,但大家還是很高興。音樂聲,歌舞聲,歡笑聲,聲聲入耳。秧歌隊,高蹺隊,歌舞隊,隊隊精彩。望著此情此景,讓人流連忘返,久久不愿離去。
    3.高三元宵節(jié)作文1000字
    今年的元宵節(jié)與往日的有所不同,是開學第一天,也是元宵節(jié)。今天,我在學校度過了一個有趣的元宵節(jié)?!岸?,叮,?!币魂嚰贝俚纳险n鈴聲,把我們“趕”進了教室。老師手里拿了幾張紙,很神秘的樣子?!敖裉焓窃?jié)為慶祝元宵,我們全校舉行猜燈謎活動!并且還一起品嘗元宵。”
    頓時,教室里炸開了鍋,同學們一蹦三尺高,隨著歡呼雀躍聲,我們班的猜燈謎活動拉開了帷幕:老師嫻熟的在黑板上花了十個紅燈籠,并把那幾張紙反粘在燈籠上,還給我們講了規(guī)則:“每人拿一張紙寫上自己的名字并折好,我會閉上眼睛,抽到的同學上去打開一個謎,如果有人解不開就再抽一位同學……”
    游戲開始了,老師在上面抽簽時,下面頓時由熱鬧非凡演變成了鴉雀無聲,大家都屏住呼吸,在默默祈禱,希望抽到自己。后,老師第一個抽到了我們班的新生--羅敏鳳,她走向黑板打開一個謎面一個黑鞋子,黑幫她卻黑底子劃破鞋子口,露出白襯子。她卻抓耳撓腮,怎么也想不出來,后只好遺憾下臺。接著又抽了一個同學,可他還是猜不出來。就這樣,一連四個同學都沒猜對??上旅娴耐瑢W已經躍躍欲試、迫不及待想上臺,臺下一片亂糟糟,“我,我,我”的聲音接連不斷,就在老師即將公布答案時,才抽到一位會的同學。他說出答案,領了獎品便樂呵呵的走下了臺。
    就在這時,我心急如焚,想快點上去,這次沒如我愿,卻入了趙云所愿。我一連等了十幾個同學,就在桌上還有四、五個簽時,我終于被幸運的抽到了,心里有說不出的開心!我又蹦又跳地走上臺打開了一個簽,一看:僧穿彩衣(打一《水滸傳》人的綽號)。接著,我便一頭霧水,老師一直問我:“僧是誰?”可我哪兒知道《水滸傳》里的人呢!我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團團轉!絞盡腦汁也想不出謎底,可又不甘心放棄,只好向同學投去乞求的目光,可無人答我。后,我只好放棄機會……猜燈謎活動結束在一陣歡聲笑語中!
    同學們迫不及待想開展下一節(jié)目:吃元宵,我們排好隊,走向食堂。開始吃元宵了:同學們有的狼吞虎咽,有的細嚼慢咽?細細品嘗……我先咬了一口,頓時,濃香的芝麻,溢滿我口中,令我愛不釋手。吃完后,同學們帶著喜悅的心情和滿面笑容離開了食堂。
    “吃元宵,鬧元宵……”又一首兒歌讓我回憶起這有意義的一天,我再次期待元宵節(jié)的到來。
    4.高三元宵節(jié)作文1000字 
    正月是農歷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jié)。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也是一元復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們對此加以慶祝,也是慶賀新春的延續(xù)。元宵節(jié)又稱為“上元節(jié)”。
    按中國民間的傳統(tǒng),在這天上皓月高懸的夜晚,人們要點起彩燈萬盞,以示慶賀。出門賞月、燃燈放焰、喜猜燈謎、共吃元宵,合家團聚、同慶佳節(jié),其樂融融。
    元宵節(jié)也稱燈節(jié),元宵燃燈的風俗起自漢朝,到了唐代,賞燈活動更加興盛,皇宮里、街道上處處掛燈,還要建立高大的燈輪、燈樓和燈樹,唐朝大詩人盧照鄰曾在《十五夜觀燈》中這樣描述元宵節(jié)燃燈的盛況“接漢疑星落,依樓似月懸?!?BR>    宋代更重視元宵節(jié),賞燈活動更加熱鬧,賞燈活動要進行5天,燈的樣式也更豐富。明代要連續(xù)賞燈10天,這是中國長的燈節(jié)了。清代賞燈活動雖然只有3天,但是賞燈活動規(guī)模很大,盛況空前,除燃燈之外,還放煙花助興。
    “猜燈謎”又叫“打燈謎”,是元宵節(jié)后增的一項活動,出現在宋朝。南宋時,首都臨安每逢元宵節(jié)時制迷,猜謎的人眾多。開始時是好事者把謎語寫在紙條上,貼在五光十色的彩燈上供人猜。因為謎語能啟迪智慧又饒有興趣,所以流傳過程中深受社會各階層的。
    民間過元宵節(jié)吃元宵的習俗。元宵由糯米制成,或實心,或帶餡。餡有豆沙、白糖、山楂、各類果料等,食用時煮、煎、蒸、炸皆可。起初,人們把這種食物叫“浮圓子”,后來又叫“湯團”或“湯圓”,這些名稱“團圓”字音相近,取團圓之意,象征全家人團團圓圓,和睦幸福,人們也以此懷念離別的親人,寄托了對未來生活的美好愿望。
    今年我也不例外,中午吃了一餐香噴噴的牛排之后,晚上就到姑奶奶家吃了湯圓,有黑芝麻餡的、豆沙餡的、果仁餡的,令我眼花繚亂,我隨便夾起了一個,一嚼,啊!滿口的豆沙香飄了出來,發(fā)出迷人的香味,我情不自禁的夾起一個又一個,吃得我滿嘴飄香。
    晚飯后,我們和姑奶奶一家一起去南湖廣場看焰火,一路上,人山人海、熱鬧非凡,很多警察叔叔在維持秩序,公路上連汽車都沒有,人們把公路當成了人行道,人群緩緩的流向南湖廣場。當我們走近廣場,哇!那里已經是人頭攢動,看樣子我們只能擠進去了。八點鐘一到,開始放焰火了,一顆顆禮花騰空而起,在黑色的夜空中爆開,有的像有節(jié)奏飛舞的流星,有的如閃閃發(fā)光的金環(huán),有的像綻放著菊花,有的還像滿天的繁星……剎那間,又一聲巨響,一個禮花在天空中爆開,發(fā)出耀眼的彩光,在場的人們隨著禮花的綻放而轟動,夜空被裝扮得五光十色、色彩斑斕,廣場上沸騰了……
    5.高三元宵節(jié)作文1000字 
    元宵節(jié)是一個熱鬧而又有著悠久歷史的節(jié)日。新年熱鬧的氣氛剛剛結束,元宵節(jié)又來臨了。
    元宵節(jié)的真實情況是起源于漢朝,到今天已經有1000多年的歷史了。漢朝時,印度佛教流傳進中國,佛教中有供奉舍利子的習慣做法。于是漢朝的皇帝就從印度人哪里學來了供奉舍利子,在正月十五的晚上,整個皇宮張燈結彩,滿朝文武上朝,供奉舍利子。后來這種做法流傳到了民間,民間沒有舍利子,只是張燈結彩,放篝火,于是就形成了元宵節(jié)古老的習俗。
    到隋煬帝的時候,元宵節(jié)就更熱鬧了。開始演節(jié)目,光演員就有30000人,樂隊人數18000人,舞臺有8里地長。到了唐朝,更是盛況空前,大唐盛世的元宵節(jié)過三天。唐朝是中國古代強盛的朝代,唐玄宗年間,皇宮為了元宵節(jié),制作了50000盞燈籠,做了一個大型燈樓,有150尺高,大家在里面可以游玩、喝酒等等,大街上的大家也都提著燈籠。街上還有“寶馬雕車香滿路”,一輛輛的花車,車上坐著主人,上好的寶馬拉車,車還散發(fā)著香味,后面還跟著成隊列的仕女。大家盡情觀看玩耍。
    宋朝的皇帝很喜歡元宵節(jié),就把過元宵節(jié)的日期由三天改為五天。元宵節(jié)的好多習俗都是在宋朝形成的。這時或元宵節(jié)的規(guī)模也很大,萬盞燈火,累成那個金山,百里之內燈火不絕。明朝朱元璋把元宵節(jié)擴大到10天,從正月初八到正月十七,那時的元宵節(jié)很熱鬧,很好玩。
    我國的元宵節(jié)歷史悠久,風俗很多,各種各樣,很是豐富。全國人民都在早晨吃元宵,那元宵一個個大大的,圓圓的,一嘗可香了,餡都往外冒。晚上去大街上鬧花燈,猜燈謎,燈籠上掛著紙條讓你猜。還有耍龍舞獅子,到空地上放煙花,一個個煙花像大傘一樣在空中綻開。還有踩高蹺、扭秧歌、跑旱船,都很好玩。
    在我們東北,家鄉(xiāng)的元宵節(jié)風俗也很有意思你像滾冰和打花臉。小孩在元宵節(jié)這天,要到冰上去打滾,意思是滾了冰身體健康,抗凍。打花臉是在元宵節(jié)的晚上,把黑色涂在手上,遇見誰就往誰的臉上涂,也有的在家里一伙小孩互相打花臉,誰臉上花誰就好,就有好命運。
    啊,原來元宵節(jié)真是不錯,又有好吃的,又有好玩的,又有好看的。是的,元宵節(jié)是中國歷熱鬧的節(jié)日,大家在一起快開心樂很有趣兒,我們中華民族一代代的大家都在元宵節(jié)里得到了莫大的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