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庸讀書心得體會(優(yōu)秀8篇)

字號:

    在平日里,心中難免會有一些新的想法,往往會寫一篇心得體會,從而不斷地豐富我們的思想。記錄心得體會對于我們的成長和發(fā)展具有重要的意義。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心得體會范文大全,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中庸讀書心得體會篇一
    中庸作為一種思想方法,在各個方面都有著廣泛的應用。其中,讀書也是中庸思想的一種體現。以《中庸》為藍本,結合自己的讀書經歷,下面將會從“讀書的目的”、“讀書的方式”、“讀書中的思考”、“讀書對人的影響”以及“個人對中庸理解的突破”五個方面,來探討中庸讀書心得體會。
    讀書的目的是什么?實際上,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答案,但大多數人都會認為,讀書是為了增長知識。中庸也是這個道理,它強調“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的思想,認為讀書的目的是為了明確自身的德行,幫助自己變得更好。我曾讀過一本書叫《人類簡史》,它佐證了人類智慧的演進,讓我在閱讀中感受到人類歷史的巨變、科學文化的發(fā)展,因此我相信讀書的目的不應該僅僅停留在增長自己的知識。
    那么,如何閱讀才能真正發(fā)掘書籍的價值呢?我認為這恰恰體現了中庸的思想。中庸的理念是“中庸之道,非常之道也”。換句話說,就是不要偏執(zhí),不要過度。而在閱讀時,我們同樣不能陷入單一的思維模式當中,因為這樣會限制我們的認知。讀書要廣泛涉獵各個領域,不光是專業(yè)書籍,更要看看各類養(yǎng)眼、興趣愛好文學的各個領域的書,增強自己的閱讀面和語言表達能力。此外,適時的對不同領域的觀點進行比較和交叉驗證,可以避免偏執(zhí),從而更全面地理解一本書的內涵。
    在中庸的思想中,還有一點非常重要:求同存異。這意味著,無論我們在學習過程中遇到何種意見,在表明自己原有觀點的同時,我們都要尊重對立的想法,并且適時思考是否需要對自己原來的想法進行修正或調整。這樣,才能真正獲得收益,受益。
    讀書的時候,即使是閱讀同一種類型的書籍,思考的層次也可能非常不同,因此在讀書的過程中,必然會涌現很多思考。如果我們把這些思考整理出來,并和讀書時的印象交叉驗證,最終可以獲得更加深刻的啟示,培養(yǎng)更深層次的思維能力。這和中庸的思想相符:道德、思想等方面的提高,需要充實和深邃的思考。舉一個例子,我曾經讀過一本書叫做《商業(yè)心理學》,這本書以商業(yè)為背景,通過對人性的探討,解釋了商業(yè)成功的根本原因。讀完之后,我不僅僅是感悟到了成功的原理,同時學會了一些商業(yè)思維,從而更好地掌握生活中的升降起伏。
    讀書能夠對人產生巨大的影響,特別是養(yǎng)成好習慣,提高自身素質的方面。中庸的思想更是強調了“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重要性。讀書時,我們可以深入挖掘書中的思想,然后將其與自己的思維習慣、行動習慣結合起來,形成以德為基礎的行為規(guī)范。
    對于我個人而言,中庸之于讀書的貢獻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首先,勇于探索,推翻原來的認識;其次,尊重中庸之道的思考方法,拒絕不理性的極端想法;再者,珍惜自己思考的結果,適時分享,以此再次獲得提高。在閱讀過程中,對所有書目都有一個大致的了解和認識,然后在選擇閱讀時發(fā)掘到自身能力和欣賞的書目便是一個佳境。
    總之,中庸的思想在閱讀中的運用是非常關鍵的。一個人如果能像中庸思想一樣顧及全局,尊重多種意見、多樣化的需求,并掃除情感、經驗等因素的干擾,那么在讀書中所帶來的收益一定是會越來越多的,也將帶來更豐富和寬廣的視野。
    中庸讀書心得體會篇二
    《中庸》強調“誠”,認為“誠”是現實中庸之道的關鍵,《中庸》的內容比較多,共包括三十三章內容。
    跟人認為中庸比較適合個人修身所借鑒,像大知,大德,素隱,素位,行遠,誠明等章節(jié)以及后面跟的實例,都特別具有現實意義。
    對于“中庸”的理解,以前只知道一些皮毛而已,當自己去真正研讀時才知道其內容之多。
    在第二章《時中》中“時”,不僅指時間,時代,也指時機,既不要超越階段,也不要被時代拋棄,既不能急躁冒進,也不可故步自封超越現實是偏激,跟不上步伐是落伍,我認為中庸的意思很大部分的意思與“時中”的概念是一致的。
    而中庸的精確理解不同的學派有不同的認識。
    儒家思想中的最高思想境界是中庸,這里的“中庸”有包容和利用的意思。
    就是對于一切的客觀存在都予以包容,并合理使用,在具體事件,無論其性質如何,其中都深含著一定的必然意義,都應予接受。
    而在具體的運作中應作出恰當的選擇,把握適度。
    就是說在具體的時間和空間條件下,作出適宜的行為。
    莊子在《齊物論》中認為“中庸”是這樣的“中”是原則,“庸”是實踐,中庸就是知與行的統(tǒng)一。
    中庸讀書心得體會篇三
    作為一名學生,讀書是一項極為重要的任務。但要想真正有所收獲,則需要一顆“中庸”的心態(tài)。在這篇文章中,我將分享我的“中庸讀書心得體會”。
    第一段:什么是“中庸讀書心態(tài)”
    “中庸”一詞源于《中庸》,是為人處世的一種哲學態(tài)度。在讀書中,也同樣需要這種態(tài)度。就是說,不要只看一類書,而是要有一個平衡的閱讀習慣。不要追求板上釘釘的規(guī)定,也不要草木皆兵。而是要尋求一種恰好適中的狀態(tài)。
    第二段:“中庸讀書心態(tài)”的好處
    一個“中庸讀書”的人,不會因為某本書的內容讓他產生太大的情感波動而影響到自己的思考和決策。因為他已經學會了保持一個冷靜的態(tài)度,而不是讓情緒左右自己。此外,“中庸讀書”還可以讓人更全面地了解世界,獲取更多的知識。
    第三段:學會選擇閱讀材料
    在擁有了“中庸讀書心態(tài)”的前提下,我們還需要學會如何選擇好的閱讀材料。這里建議大家多看一些經典名著,這些書籍對于我們的思考和精神生活有著積極的影響。當然,我們也不能只局限于經典名著,根據興趣選擇其他書籍也是可以的。但是我們要有一個基本原則:不沉迷于不良書籍,不盲從跟風,避免盲目跟風熱點。
    第四段:如何高效閱讀
    在已經確定了閱讀的書籍之后,如何讓閱讀更加高效呢?這里給出以下建議:首先,要有一個清晰的閱讀計劃,包括閱讀時間、閱讀書籍、要點等等。其次,要有一個積極主動的閱讀方式,比如在讀書時多用腦子思考,批判性地思考作者的觀點。第三,在閱讀時要有記筆記的習慣,記錄下來一些自己看到的好的詞句、觀點等等。
    第五段:結束語
    總之,“中庸讀書”是讀者必備的一種態(tài)度。它能讓我們獲得全面的知識和一種理性思考的能力。讀書是一種永久的投資,只要能夠保持“中庸讀書心態(tài)”,學習的道路就不會太遙遠。
    中庸讀書心得體會篇四
    中華民族有著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古典文化名著是燦爛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以前讀過《論語》、《老子》、《莊子》,分別從人與人相處,自我的相處,人與大自然的相處的層面進行了深刻的講解,體會到了古典文化的經典和博大精深。
    暑假中閱讀了《大學中庸》,真是讓我受益匪淺,可謂是與古人對話,與文化同行。
    《大學中庸》這本書包括兩大部分,一部分是《大學》,一部分是《中庸》,它們都是《禮記》中的一部分。
    《大學》包括十一章的內容,分別是經述,明明德,新民,止于至善,知本,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修身齊家,齊家治國,治國平天下。
    《大學》以人的修身為核心,提出“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亦是皆以修身為本”,格物,致知,誠意,正心為修身的方法,強調人的修身養(yǎng)性不只是內省的過程,更是同外物想接觸,窮究物理而獲得知識,培養(yǎng)道德品性,完善人格的過程。
    明明德,新民,止于至善,就是朱熹所說的“三綱領”,強調道德修養(yǎng)的三重境界,弘揚德行,使民眾自新,達到教化天下的極致。
    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就是朱熹所說的“八條目”。
    中庸讀書心得體會篇五
    《中庸》是我國古代文化中的經典之作,是一部關于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重要著作。在閱讀過程中,我深感《中庸》的思想理念與現代社會的發(fā)展仍然緊密相連,具有廣泛的現實意義和深入人心的價值。通過《中庸》的啟示,我認識到了均衡、中正和平衡的重要性,同時也深刻體會到了心性的塑造和修煉的重要性。在讀書過程中,我不僅對自己的修養(yǎng)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對社會和家庭的和諧穩(wěn)定有了更高的追求?!吨杏埂返拈喿x使我得到了身心的雙重滋養(yǎng)。
    首先,《中庸》告訴我,生活的真諦在于均衡。《中庸》中強調“人之生性也善”,“心之善也”,提倡人心的平衡和秉性之善。在現代社會中,人們常常面臨各種各樣的壓力和沖突,如何做到心靈的回歸和內心的平衡,成為了擺在我們面前的一道難題。而《中庸》則以其深邃的智慧告訴我們,要做到均衡,首先要懂得適度。在我們的言行舉止中,不能過分偏激或偏頗,要有一種寬容和平和的心態(tài)去應對一切。只有通過均衡的思維和行為,我們才能真正面對內外在的挑戰(zhàn),提升自己的生活質量。
    其次,《中庸》讓我認識到了中正的重要性。中正是人們一直以來追求的一種美德,也是社會和諧穩(wěn)定的基礎?!吨杏埂分刑岬健爸幸詾槌#梢灾馈薄_@告訴我們,只有在中正的基礎上,我們才能真正認識事物的內在規(guī)律和道理。在現實生活中,中正原則也同樣適用。無論是個人的思想行為還是社會的發(fā)展進程,都需要維持中正的狀態(tài)。唯有堅持中正的原則,我們才能真正做到明辨是非,做出正確的判斷和決策。
    此外,《中庸》也讓我深刻體會到了平衡的重要性。在《中庸》一書中,提到了“節(jié)能持分”和“致知誠意”、“因循守成”等多個與平衡相關的理念。這些理念都強調了平衡的重要性。在現代社會,我們常常被各種事務牽扯著,很容易失去平衡,而《中庸》教誨我們要學會調節(jié)自己,保持心境的平穩(wěn)。只有當我們在不同的事務中保持平衡,才能在有限的時間和精力中完成更多的事情,提升自己的工作效率,追求更高的生活質量。
    最后,《中庸》教我修心養(yǎng)性?!吨杏埂分刑岬?,“致知誠意,節(jié)能持敬”。這告訴我們,修身養(yǎng)性是關鍵。只有通過修身養(yǎng)性,才能達到心靈的純凈和提升個人素質的目標?!吨杏埂芬龑覀円眯娜ジ惺苌?,用愿景去塑造自己,用行動去影響他人。對我而言,這是一個不斷追求自我提升的過程。通過修身養(yǎng)性,讓我們的心靈得到慰藉,秉持善良的品格,對待世界和他人更加寬容和和善。
    總之,《中庸》的閱讀給予了我寶貴的啟示與體悟。通過均衡、中正和平衡的思維方式,我們可以更好地應對現實生活中的挑戰(zhàn),提高生活品質。通過修身養(yǎng)性,我們可以在內心得到真正的自由和成長。相信在當今復雜多變的社會環(huán)境中,只有現代人心性的升華和修養(yǎng),才能讓我們在追逐夢想的道路上走得更加堅定和穩(wěn)健?!吨杏埂返牡赖吕砟詈椭腔燮者m于當代社會,相信通過學習和踐行,我們能夠以更加均衡、中正、和諧的姿態(tài),為社會的穩(wěn)定做出自己的貢獻。
    中庸讀書心得體會篇六
    《中庸》是儒家乃至整個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核心思想,是幾千年來中華民族偉大智慧的結晶。它以“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修,修道之謂教”的性、道、教三者為根本,深入闡述了人生的最高境界——中和?!爸杏鼓巳松蓴〉闹腔鄹尽薄ⅰ罢\于中,信于外”、“君子當慎獨中立”、“仁者愛人,仁者無敵”、“誠則明,明則誠”、“和為貴,不自棄”六個方面展示《中庸》的思想和理論。
    讀《中庸》,感覺很迷茫,不知其所云,不是因為字難認,相反字很容易,就是意思很難理解。而以前讀《大學》,有很多生僻的古漢字,可是文章意思很容易理解。但是,我還是堅持晨讀,并查閱了一些資料輔助理解?,F在,回過頭來,感覺收獲還是不小的。
    關于“中庸”,程頤說:“不偏不倚叫做‘中',不變不更叫做‘庸';中是天下的正道,庸是天下的定理?!敝杏故侨寮业淖罡叩赖聵藴省V杏挂浴罢\”和“中”為基本概念,敘述“天人合一”的形而上學。故其第一章以“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燭照通篇。那是一種瞬間綻現的文采。是一個自天之命、由微之顯、從天命之性到修道之教的過程。
    忠恕寬容是中庸之道的主要原則之一。這一原則要求我們將心比心、互相諒解、互相關心、互不損害、忠恕寬容、體仁而行、并行而不相悖?!吨杏埂分兴岢乃枷?,如“不偏不倚”、“至誠無息”、“內省慎獨”、“隱惡揚善”、“執(zhí)其兩端”、“和而不流”、“素位而行”等君子之道,對于現代社會的人們陶冶情操、提升境界、確立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有著非同尋常的現實意義, 書中說“性”“道”不可須臾離開自身,要從“戒慎”“恐懼”“隱顯”“慎獨”等方面培養(yǎng)自身的品德,掌握中庸之道,促成中和。達到中和,則天地萬物安處其位,萬物便生長發(fā)育,生生不息?!暗馈痹从诒旧?,與自我相分離,而君子要學會反求諸己才能得之。真正的君子要做到格物致知,去外誘之私,而充其本然之善。這種自我修養(yǎng)與反省的品質是我們當代大學生所必須有的。無論遇到什么人或者什么事,不論今后會遭遇怎樣的挫折,我們都要學會“反求諸己”,凡事都要從自身找原因,我們應當學習孟子“吾日三省吾身”的品質。
    全書體例清晰,點評得當,寓意深刻,除了摘錄原文之外,還附有白話注解,并在“細讀慢品”這一板塊中擷取大量與現代社會人們生活息息相關、聯系緊密的故事、寓言、實例等內容,結合本節(jié)所闡述的思想,帶領我們細細品味《中庸》中所蘊含的人生智慧、處世之道。
    可是,要達到“至誠”的境界又談何容易呀!特別是我們今天的經濟化市場化的社會,達到“至誠”就更加不易。人性是有很多弱點的,歸根結底一個“貪”字。自古貪者都是活得很痛苦的。而中庸就可以克服人性的貪,從而使人們做到知足常樂。
    總之,讀過中庸之后,于為人于處世都受益匪淺,受用終身。
    中庸讀書心得體會篇七
    第一段:引言(200字)
    一部優(yōu)秀的經典著作可以給人以深遠的啟示,引發(fā)人們的思考。在我大學學習生涯的第二年,我閱讀了《中庸》,這本名著讓我受益匪淺?!吨杏埂肥侵袊糯軐W家孔子的一部重要著作,它深入剖析了人類思維和行為的本質,為我們提供了一種面對生活困擾和挑戰(zhàn)的智慧和方法論。
    第二段:內外兼修(200字)
    《中庸》強調了內外兼修的重要性。人的內心是一個寶貴而復雜的存在,它可以催發(fā)積極向上的能量,也可以埋藏仇恨和惡意。由于外部的誘導和壓力,容易讓人陷入心靈的黑暗之中。因此,重要的是要塑造一個良好的內在,修正我們的思維和態(tài)度。只有通過積極的行為和正確的心態(tài),我們才能在世界上做出有意義的事情。
    第三段:道德智慧觀(200字)
    《中庸》中蘊含著孔子的道德智慧觀。在這本經書中,孔子告訴我們,道德智慧是人類生活中最高的追求,也是人類在世界上實現真善美的關鍵。每個人都應該根據自己的能力和環(huán)境選擇正確的道德路徑,并遵循正確的道德準則。同時,孔子還強調了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和對他人的關愛。通過正直、寬容和善良的行為,我們可以創(chuàng)造和諧的社會,實現人類的共同進步。
    第四段:獨立思考(200字)
    《中庸》提倡獨立思考和自我判斷??鬃痈嬖V我們要勇于批判和質疑,不盲從于權威和傳統(tǒng)。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思考方式和判斷標準,應該勇于發(fā)表獨立的見解,并積極尋求真理。此外,也要學會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理解和包容不同的意見。只有通過獨立思考,我們才能擺脫狹隘的思維,走向真正的自由和成長。
    第五段:實踐與應用(200字)
    《中庸》不僅是一本富有智慧和啟示的經典著作,更是一本需要我們實踐和應用的書籍。通過理解和學習《中庸》,我們可以將其應用到現實生活中。生活中會遇到種種困境和挑戰(zhàn),我們要學會接受現實,以平和的心態(tài)面對。此外,我們還要確立正確的人生目標和行動計劃,并努力實現它們。只有在實踐中,我們才能真正體會到《中庸》的深刻意義,并將其融入我們的生活中。
    總結(100字):《中庸》是一部富有智慧的經典著作,它教會我們如何兼修內外、追求道德智慧、獨立思考并將其應用到現實生活中。通過閱讀和理解《中庸》,我們可以獲得更深刻的人生體驗和智慧的指導,幫助我們更好地應對生活的挑戰(zhàn),實現個人和社會的共同進步。
    中庸讀書心得體會篇八
    從開始接觸《論語》起,“中庸”便在我的生活中頻繁出現,于是漸漸淺嘗了這個易懂卻又高深的詞匯?!爸小币鉃椴黄灰校^猶不及;“庸”意為平常,平庸。
    《論語》和《中庸》中都講“中庸之道”。在拜讀后,我有了一些自己的想法。“中”是圓,“庸”是方,“中庸”就是把“中”的道理用一種最恰當、合理的方式表現出來,因此可以說是一種方與圓的完美結合與運用。
    記得不久前,我曾對于“鋒芒畢露還是韜光養(yǎng)晦”有過一番思考,這是兩種完全不同的人生態(tài)度,中國古往今來,似乎都在提倡著“韜光養(yǎng)晦”,這樣正迎合了那句“滿招損、謙受益”,人們覺得這樣才能真正體現一個人本身的素質與修養(yǎng)。但當人們站在如今這個社會的視角上時,卻又突然發(fā)現,這樣的思維方式似乎已不再適用。如今,在我看來,這兩種人生態(tài)度都是不能完全采納的,取而代之的,當然是“中庸”。記得一段很經典的話:“岳飛鋒芒太露,無法躲過風波亭之劫;李太白鋒芒太露,難以見容于官場,蘇東坡盛名之人,屢遭磨難,大象因牙而被擒,蚌以有珠而見剖,龜因殼而致死,鸚以饒舌而被困,犀牛因角貴而招殺,金鐸以聲自毀”。其實,鋒芒太露的結果,容易招忌及受害。所謂“花要半開,酒要半醉”,也是如此,而這,正是一種“中庸之道”?!鞍腴_”、“半醉”,需要度的把握,而這是沒有確切的衡量標準的。行事之時,靠的只是每個人心中對中庸的理解與堅守,在那些復雜中,我想,“簡單”的持守才是最難的。
    上面所提到的只是生活中的小片段——對于才華的顯露,當然,在這之外,還有更多的“中庸圈”,我想,孔子之所以為圣人,便是在于他一生始終處于這中庸圈內吧!他所擁有幾乎全部優(yōu)良品質,雖不奪目,但始終不乏光耀。他面對弟子的過人或不及之處,能正確的對待,并不一味發(fā)揚長處,而正是忠于“不偏不倚”。面對才華橫溢,不放棄收斂鋒芒;面對勇敢,不放棄畏懼;面對矜莊,不放棄隨和……我想,孔子之所以成為圣人,就在于此。
    中庸帶給我更多的,就是“和”了。不偏不倚,不過也無不及,達到最好的狀態(tài),這就是“和”。這樣的一種心態(tài),就是平常心。生活中,面對過失,不過分埋怨別人,也不過分自責;面對榮譽,不過分張揚,也不過分低調;面對困難,不過分躊躇,也不過分淡定。萬事適中,達到“和諧”的境界,這樣天地萬物會各安其位,正常運行。這是一種大智慧。
    《中庸》的深奧讓我無法完全置身于內。我想,如果此生無法精通《中庸》將是我最大的遺憾。萬物持中,這是做人的原則與處世的藝術。無論碰到什么事,拿出“中庸”,以不變應萬變,這將是一生的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