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jié) 合同的內容 content of contract
合同的內容,從表現(xiàn)形式上看,是指合同書上的條款;而從合同關系角度講,則指合同權利義務。
一、合同權利rights of contract
合同權利又稱合同債權,是指債權人依據(jù)法律的規(guī)定或合同規(guī)定而享有的請求債務人為一定給付的權利。合同債權作為一種財產(chǎn)權利,主要有如下幾項權能:
1、請求履行的權利。指債權人有權請求債務人依據(jù)法律和合同規(guī)定,為一定行為或不為一定行為。如請求債務人依據(jù)合同的規(guī)定交付財產(chǎn)提供勞務等。
2、接受履行的義務。當債務人依據(jù)法律或約定履行債務時,債權人有權接受并永久保持因履行所的利益。債權人利益的滿足在與債務人履行給付義務的結果,所以,債權人享受的給付受領權乃是債權的一項重要內容。
3、請求保護債權。當債務人不履行不適當履行,請求國家機關保護,強制債務人履行,承擔違約責任此種權利并非訴權而是債權的一項權能,常稱為債權所具有的請求力。
4、處分權能。即債權人處分債權的權利。如債權轉讓債務免除、債務抵消。
二、合同義務obligations of contract
合同義務又稱合同債務,是指合同的債務人根據(jù)法律的規(guī)定或者合同的約定,必須向債權人為一定行為或不為一定行為的必要性。
(一)主給付義務
是指合同關系所固有、必備,并用以決定合同類型的基本義務。如買賣合同中賣方交付物及轉移所有權,買方支付價款。就雙務合同而言,此類主給付義務,構成對待給付義務。在對方未為對待給付前,可拒絕履行。
(二)從給付義務
不具有獨立意義,僅具補助主給付義務的功能。存在目的不在于決定合同類型,而在于確保債權人利益滿足。從義務發(fā)生原因有三:1)法律明文規(guī)定247條;2)當事人約定。甲兼并乙,約定乙提供客戶關系;3)基于誠信原則及補充合同解釋。如汽車之出賣人應交付必要文件,名馬出賣人應交付血統(tǒng)證明。
(三)附隨義務
當事人訂立合同難免不周,且現(xiàn)實情況也經(jīng)常變化,所以,對合同沒有約定的事實,當事人應當依誠信原則或者交易習慣,履行附隨義務,以使對方當事人的權利得以完滿實現(xiàn)。如出租車主為其雇員投人身保險的照顧義務;買方交付前要妥善保管的保管義務;技術人員不得泄露產(chǎn)品秘密的保密義務;醫(yī)生手術時不得把紗布遺留體內的保護義務等等。附隨義務還可以從功能上分類:
1、促進實現(xiàn)主給付義務,使債權人的給付利益獲得可能滿足的輔助功能。如出售花瓶,應妥善包裝以便于攜帶;
2、維護人身財產(chǎn)利益的保護功能。如企業(yè)主提供安全的生產(chǎn)工具,避免人受傷;
3、還有兼具兩種功能的情況。如鍋爐的出賣人應告知買方使用鍋爐注意事項,一方面使買方給付利益獲得滿足,另一方面也維護買方人身、財產(chǎn)上的利益不因爆炸而受損害。
(四)附隨義務與主給付義務區(qū)別
1、主給付義務自始確定,并決定合同類型。附隨義務則是隨著合同關系的發(fā)展而不斷形成的,它在任何合同關系中均可發(fā)生,不受特定合同類型的限制;
2、主給付義務構成雙務合同的對待給付,一方在對方未為對待給付前,得拒絕自己的給付。附隨義務原則上不屬于對待給付,不能發(fā)生同時履行抗辯權;
3、不履行主給付義務,債權人得解除合同。反之,不履行附隨義務,債權人原則上不得解除合同,但可就其所受損害,依不完全履行的規(guī)定請求損害賠償。
(五)附隨義務與從給付義務的區(qū)別
存在爭議。德國通說以可否獨立以訴請求履行為判斷標準。可以獨立以訴請求的義務為從給付義務,也有人稱為獨立的附隨義務;不得獨立以訴請求的義務為附隨義務稱為不獨立的附隨義務。如甲出售車給乙,交付該車并移轉其所有權,為甲的主給付義務,提供必要的文件(如駕駛證或保險單)為從給付義務,告知該車的特殊危險性,則為附隨義務。
(六)不真正義務
也稱間接義務,主要特征在于通常不得請求履行,違反它不也不發(fā)生損害賠償責任,僅使負擔該義務的一方遭受權利減損或喪失的不利益。非違約方采取措施防止損失擴大的義務就是不真正義務。因自己過失造成損失擴大,則按公平原則要求,應依其程度承受減免賠償額的不利益。第119條第1款。
(七)合同義務還可以分為先合同義務和后合同義務
先合同義務,指當事人為締約而接觸時,基于誠信原則而發(fā)生的各種說明、告之、注意及保護義務。違反先合同義務則構成締約過失責任;
后合同義務,指合同關系消滅后,依誠信原則所負有某種作為不作為義務,以維護給付后果或協(xié)助對方處理合同終了善后義務。違反后合同義務與違反一般義務相同,產(chǎn)生債的不履行責任。
上述義務群,是合同法乃至債法的核心問題。處理合同問題,首先考慮的是債務人負何種義務,可否請求履行,違反義務時的法律效果如何?,F(xiàn)行合同法以主給付義務為規(guī)范對象,基于誠信原則,由近及遠,逐漸發(fā)生從給付義務,以及其他輔助實現(xiàn)給付利益及維護對方人身和財產(chǎn)為目的的附隨義務,從而組成義務體系。現(xiàn)代合同法的發(fā)展,在一定意義上可以說是合同關系上義務群的發(fā)展。
合同的內容,從表現(xiàn)形式上看,是指合同書上的條款;而從合同關系角度講,則指合同權利義務。
一、合同權利rights of contract
合同權利又稱合同債權,是指債權人依據(jù)法律的規(guī)定或合同規(guī)定而享有的請求債務人為一定給付的權利。合同債權作為一種財產(chǎn)權利,主要有如下幾項權能:
1、請求履行的權利。指債權人有權請求債務人依據(jù)法律和合同規(guī)定,為一定行為或不為一定行為。如請求債務人依據(jù)合同的規(guī)定交付財產(chǎn)提供勞務等。
2、接受履行的義務。當債務人依據(jù)法律或約定履行債務時,債權人有權接受并永久保持因履行所的利益。債權人利益的滿足在與債務人履行給付義務的結果,所以,債權人享受的給付受領權乃是債權的一項重要內容。
3、請求保護債權。當債務人不履行不適當履行,請求國家機關保護,強制債務人履行,承擔違約責任此種權利并非訴權而是債權的一項權能,常稱為債權所具有的請求力。
4、處分權能。即債權人處分債權的權利。如債權轉讓債務免除、債務抵消。
二、合同義務obligations of contract
合同義務又稱合同債務,是指合同的債務人根據(jù)法律的規(guī)定或者合同的約定,必須向債權人為一定行為或不為一定行為的必要性。
(一)主給付義務
是指合同關系所固有、必備,并用以決定合同類型的基本義務。如買賣合同中賣方交付物及轉移所有權,買方支付價款。就雙務合同而言,此類主給付義務,構成對待給付義務。在對方未為對待給付前,可拒絕履行。
(二)從給付義務
不具有獨立意義,僅具補助主給付義務的功能。存在目的不在于決定合同類型,而在于確保債權人利益滿足。從義務發(fā)生原因有三:1)法律明文規(guī)定247條;2)當事人約定。甲兼并乙,約定乙提供客戶關系;3)基于誠信原則及補充合同解釋。如汽車之出賣人應交付必要文件,名馬出賣人應交付血統(tǒng)證明。
(三)附隨義務
當事人訂立合同難免不周,且現(xiàn)實情況也經(jīng)常變化,所以,對合同沒有約定的事實,當事人應當依誠信原則或者交易習慣,履行附隨義務,以使對方當事人的權利得以完滿實現(xiàn)。如出租車主為其雇員投人身保險的照顧義務;買方交付前要妥善保管的保管義務;技術人員不得泄露產(chǎn)品秘密的保密義務;醫(yī)生手術時不得把紗布遺留體內的保護義務等等。附隨義務還可以從功能上分類:
1、促進實現(xiàn)主給付義務,使債權人的給付利益獲得可能滿足的輔助功能。如出售花瓶,應妥善包裝以便于攜帶;
2、維護人身財產(chǎn)利益的保護功能。如企業(yè)主提供安全的生產(chǎn)工具,避免人受傷;
3、還有兼具兩種功能的情況。如鍋爐的出賣人應告知買方使用鍋爐注意事項,一方面使買方給付利益獲得滿足,另一方面也維護買方人身、財產(chǎn)上的利益不因爆炸而受損害。
(四)附隨義務與主給付義務區(qū)別
1、主給付義務自始確定,并決定合同類型。附隨義務則是隨著合同關系的發(fā)展而不斷形成的,它在任何合同關系中均可發(fā)生,不受特定合同類型的限制;
2、主給付義務構成雙務合同的對待給付,一方在對方未為對待給付前,得拒絕自己的給付。附隨義務原則上不屬于對待給付,不能發(fā)生同時履行抗辯權;
3、不履行主給付義務,債權人得解除合同。反之,不履行附隨義務,債權人原則上不得解除合同,但可就其所受損害,依不完全履行的規(guī)定請求損害賠償。
(五)附隨義務與從給付義務的區(qū)別
存在爭議。德國通說以可否獨立以訴請求履行為判斷標準。可以獨立以訴請求的義務為從給付義務,也有人稱為獨立的附隨義務;不得獨立以訴請求的義務為附隨義務稱為不獨立的附隨義務。如甲出售車給乙,交付該車并移轉其所有權,為甲的主給付義務,提供必要的文件(如駕駛證或保險單)為從給付義務,告知該車的特殊危險性,則為附隨義務。
(六)不真正義務
也稱間接義務,主要特征在于通常不得請求履行,違反它不也不發(fā)生損害賠償責任,僅使負擔該義務的一方遭受權利減損或喪失的不利益。非違約方采取措施防止損失擴大的義務就是不真正義務。因自己過失造成損失擴大,則按公平原則要求,應依其程度承受減免賠償額的不利益。第119條第1款。
(七)合同義務還可以分為先合同義務和后合同義務
先合同義務,指當事人為締約而接觸時,基于誠信原則而發(fā)生的各種說明、告之、注意及保護義務。違反先合同義務則構成締約過失責任;
后合同義務,指合同關系消滅后,依誠信原則所負有某種作為不作為義務,以維護給付后果或協(xié)助對方處理合同終了善后義務。違反后合同義務與違反一般義務相同,產(chǎn)生債的不履行責任。
上述義務群,是合同法乃至債法的核心問題。處理合同問題,首先考慮的是債務人負何種義務,可否請求履行,違反義務時的法律效果如何?,F(xiàn)行合同法以主給付義務為規(guī)范對象,基于誠信原則,由近及遠,逐漸發(fā)生從給付義務,以及其他輔助實現(xiàn)給付利益及維護對方人身和財產(chǎn)為目的的附隨義務,從而組成義務體系。現(xiàn)代合同法的發(fā)展,在一定意義上可以說是合同關系上義務群的發(fā)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