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1月全國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大學語文(專)試題

字號: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0小題,每小題1分,共20分。在每小題的四個備選答案中,選出一個正確答案,并將正確答案的序號填在題干的括號內(nèi))
    1.《發(fā)揚偉大的創(chuàng)業(yè)精神》一文認為,體現(xiàn)了創(chuàng)業(yè)者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的八個字是( )
    A.積極探索、勇于創(chuàng)新 B.謙虛謹慎、不驕不躁
    C.同心同德、顧全大局 D.勵精圖治、無私奉獻
    2.《論“費厄潑賴”應該緩行》中用秋瑾、王金發(fā)事例來說明的是( )
    A.“落水狗”有三種,大都在可打之列
    B.叭兒狗尤非打落水里,又從而打之不可
    C.不“打落水狗”是誤人子弟的
    D.現(xiàn)在還不能一味“費厄”
    3.下列長篇小說中為王蒙所作的是( )
    A.《子夜》 B.《激流三部曲》
    C.《沉重的翅膀》 D.《活動變?nèi)诵巍?BR>    4.提出“惟陳言之務去”的作家是( )
    A.王安石 B.司馬遷 C.韓愈 D.蘇軾
    5.《有為神農(nóng)之言者許行》一文的正面論點是( )
    A.民貴君輕 B.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于人
    C.賢者與民并耕而食 D.市賈不貳,國中無偽
    6.王安石用以駁斥“侵官”指責的話是( )
    A.舉先王之政,以興利除弊
    B.為天下理財
    C.辟邪說,難壬人
    D.受命于人主,議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
    7.《現(xiàn)代自然科學中的基礎學科》一文所采用的結(jié)構(gòu)方式是( )
    A.并列 B.總-分-總
    C.分-總 D.總-分
    8.下列文句中,運用詮釋說明方法的是( )
    A.工程技術的科學叫做應用科學,是應用自然科學中基礎學科的理論來解決生產(chǎn)斗爭中出現(xiàn)的問題的學問
    B.只要沙漠面部的沙子是細沙而干燥,含有大部分石英,被太陽曬得火熱后,經(jīng)風的吹拂或人馬的走動,沙粒移動磨擦起來便會發(fā)生聲音,這便是鳴沙
    C.用圖畫來比方,對稱的建筑是圖案畫,不是美術畫,而園林是美術畫,美術畫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講究對稱的
    D.恩格斯說:“運動是物質(zhì)的存在形式?!笨梢?,橋的運動是橋的存在形式
    9.下列說明文中,通過簡單生活事例的分析解剖,說明復雜科學道理的一篇是( )
    A.《菊花》 B.《我們肚子里的食客》
    C.《橋的運動》 D.《統(tǒng)籌方法平話引子》
    10.下列各句中,綜合運用了兩種說明方法的是( )
    A.蘇州園林與北京的園林不同,極少使用彩繪
    B.中子星,是由中子組成的、密度非常大的星
    C.有時混著一二刺客如“結(jié)核桿菌”,那就危險了
    D.古書里最早提到菊花的,恐怕要算《禮記。月令》的“菊有黃華”和《離騷》里的“夕餐秋菊之落英”了
    11.《秋夜》中,作者反復描寫魯迅那顆“燃得通紅的心”,所用的方法是( )
    A.比喻 B.夸張 C.象征 D.比擬
    12.下列選項中,記敘北京市民過除夕民俗的是( )
    A.廟會開始風光起來
    B.這天晚上家家祭灶王
    C.男人們在午前就出動,到親戚家,朋友家去拜年
    D.老少男女都穿起新衣,門外貼好紅紅的對聯(lián)
    13.《哭小弟》的總體特點是( )
    A.抒情、敘事、寫人相交融 B.抒情、敘事、議論相交融
    C.議論、敘事、寫人相交融 D.議論、抒情、寫人相交融
    14.下列《我與地壇》的文句中,使用了比喻手法的是( )
    A.落葉或飄搖歌舞或坦然安臥
    B.蜂兒如一朵小霧穩(wěn)穩(wěn)地停在半空
    C.螞蟻搖頭晃腦捋著觸須,猛然間想透了什么,轉(zhuǎn)身疾行而去
    D.瓢蟲爬得不耐煩了,累了祈禱一回便支開翅膀,忽悠一下升空了
    15.被魯迅先生稱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是( )
    A.《戰(zhàn)國策》 B.《左傳》
    C.《史記》 D.《漢書》
    16.《毛穎傳》通過記述毛穎的生平遭遇,寄托作者( )
    A.對知識分子改變命運的渴望 B.對文人遭遇和自身命運的感慨
    C.對毛穎家族坎坷命運的感慨 D.對秦始皇統(tǒng)一全國文字的肯定
    17.毛澤東《沁園春。雪》中,直抒胸臆的句子是( )
    A.欲與天公試比高 B.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
    C.江山如此多嬌 D.俱往矣,數(shù)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18.《歸園田居》(其一)是一首( )
    A.樂府詩 B.五言古詩
    C.七言古詩 D.五言律詩
    19.下列詩句中使用比喻象征手法,禮贊母愛的是( )
    A.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B.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
    C.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 D.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20.辛棄疾《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休說鱸魚堪魚會,盡西風、季鷹歸未”所表達的思想情懷是( )
    A.時光流失,壯志難酬 B.不謀私利,不置產(chǎn)業(yè)
    C.有家難回,報國忘家 D.知音難覓,至為傷感
    二、多項選擇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2分,共10分。在每小題的五個備選答案中,選出二至五個正確的答案,并將正確答案的序號分別填在題干的括號內(nèi),多選、少選、錯選均不得分。)
    21.按《散文創(chuàng)作談》的論述,下列說明中正確的有( )
    A.文學創(chuàng)作離不開思想、生活知識、表現(xiàn)手段這三者
    B.“唐宋八大家”受到推崇是由于他們在詩歌方面的成就
    C.雜文、小品、隨筆、序跋、書簡等,都不能算是散文
    D.文學被人們稱為“語言的藝術”
    E.一篇作品里,總得有它的特別強烈細致的尖端部分,所以節(jié)骨眼上的細致加工,是十分重要的事
    22.《咬文嚼字》列舉“套板反應”的實例有( )
    A.寫美人都是“柳腰桃面”,“王嬙、西施”
    B.寫煙則用“藍田日暖玉生煙”
    C.寫茶則說“獨攜天上小團月,來試人間第二泉”
    D.寫才子則是“學富五車,才高八斗”
    E.寫離別不離“柳岸灞橋”
    23.下列作家中,以科普創(chuàng)作著稱的有( )
    A.宗璞 B.賈祖璋
    C.張潔 D.高士其
    E.史鐵生
    24.《都江堰》中,作者認為都江堰比長城更偉大的理由有( )
    A.修建時間早 B.建筑規(guī)模大
    C.造福人民時間長 D.毫無所求,只知貢獻
    E.是一種靈動的生活
    25.下列詩詞作品中,所用典故涉及三國時期重要人物諸葛亮事跡的有( )
    A.李白《登金陵鳳凰臺》 B.杜甫《蜀相》
    C.辛棄疾《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 D.王昌齡《出塞》(其一)
    E.陸游《書憤》
    三、詞語解釋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2分,共10分)
    26.且相如素賤人
    素賤人:
    27.其名人也,而智則小蟲也
    其名人也:
    28.人習于茍且非一日
    茍且:
    29.這些渺渺茫茫無稽之談
    無稽之談:
    30.決不可因勝利而沖昏頭腦,操切從事
    操切從事:
    四、簡析題(本大題共3小題,每小題10分,共30分)
    31.閱讀下文,回答問題:
    石像終于被歲月的淤泥掩埋,本世紀70年代出土時,有一尊石像頭部已經(jīng)殘缺,手上還緊握著長鍤。有人說,這是李冰的兒子。即使不是,我仍然把他看成是李冰的兒子。一位現(xiàn)代作家見到這尊塑像怦然心動,“沒淤泥而藹然含笑,斷頸項而長鍤在握”,作家由此而向現(xiàn)代官場袞袞諸公詰問:活著或死了應該站在哪里
    (1)作者為什么說“即使不是,我仍然把他看成是李冰的兒子”
    (2)這段文字在表達上有何特色
    (3)這段文字表達了哪些內(nèi)容
    32.閱讀下文,回答問題:
    讀書是認識自我并優(yōu)化人生的一種重要手段。大學者熊十力說他讀《儒林外史》會全身冒汗,他發(fā)現(xiàn)許多丑惡的東西還在自己生命的深層次起作用。王冶秋先生十四遍讀《阿Q正傳》,他的體會是,“第一次讀它,我們會笑得肚子痛,接著鄙棄其人,之后鄙棄化為同情,同情上升為深思,再讀,阿Q向自己撲來,到后來,才覺得他是一個鏡頭,也許是報警器……”而我們讀書,常常是淺嘗即止,滿足于一孔之見,很少深入挖掘,攝取營養(yǎng)。
    關于讀書,愛默生如是說:“要讓書成為自己的注解,而不要做一顆繞書本旋轉(zhuǎn)的衛(wèi)星,不要做思想的鸚鵡。”有的名著年輕時讀過,需要重讀,用大半生的閱歷去讀,用睿智和從容去讀,去讀出人生況味,讀出真知灼見,這不正是對人生之旅的擴展和豐富嗎
    (1)寫出《儒林外史》和《阿Q正傳》的作者。
    (2)以上文字的中心論點是哪一句話
    (3)王冶秋讀《阿Q正傳》的體會有哪幾句與熊十力讀《儒林外史》的體會相同
    (4)解釋“要讓書成為自己的注解”的含義。
    33.閱讀下列五則語錄,回答問題: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周彡也。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1)孔子所說的學習往往包括了讀書與修養(yǎng)兩個方面。這五則語錄側(cè)重哪個方面
    (2)分別說明這五則語錄的大意。
    (3)哪一則語錄使用了比喻手法 就表達思想而言,比喻有何作用
    五、作文(30分)
    34.以《旅游途中》為題,寫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記敘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