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數學備課教案(匯總15篇)

字號:

    教案的撰寫應遵循教學大綱和課程標準等教學要求。編寫教案時,首先需要明確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點。小編為大家收集了一些創(chuàng)新教案的案例,希望能給大家提供一些新的教學思路。
    四年級數學備課教案篇一
    北師大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41——42頁內容
    1、通過具體情境和實際操作,初步了解小數乘法的意義
    2、結合小數乘法的意義,能計算出簡單的小數與整數相乘的得數。
    3、通過探究小數乘整數的計算方法一系列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類推遷移、轉化方法的數學思維。
    課件
    格子圖、色彩筆
    一、激活舊知,引入新課。
    (一)復習小數的意義
    同學們,前些日子,我們已經學習了小數的有關知識。你們還記得嗎?(記得)。好,老師就考考你們。有信心接受挑戰(zhàn)嗎?(有)
    0、3它表示什么?
    生:0、3表示十分之三,即把一個整體平均分成十份,其中的3份就是0、3。
    那0、25它表示什么呢?你會用你手中的百格圖表示出來嗎?請同學們動手試一試。
    生:表示把一個整體平均分成100份,其中的25份,就是0、25。
    (二)復習整數乘法的意義,引出小數乘法的問題。
    (課件出示情境:文具店,單價是整元的文具)。
    板書:文具店
    結合文具店柜臺上各種文具的單價,提出數學問題。
    1、提問題與列式。
    師:熊媽媽是個熱心助學人士,她說你們是第一次到她的文具店,決定給你們的優(yōu)惠,你們發(fā)現文具的單價有了什么變化?(生:以前的價錢都是整數,現在的價錢都是小數。)
    師:現在買3塊橡皮又需要多少錢呢?怎么列式解答呀?
    二、探究算法
    師:請同學們思考一下,與前面的乘法算式對比,它們有什么不同?
    生:以前是整數乘整數,現在是小數乘整數。
    師:對,現在是小數乘整數。那么,怎樣求出小數乘整數的結果呢?這節(jié)課我們就一起來探究小數乘整數,也就是小數乘法(一)。(板書課題)
    (一)意義
    下面提出以0、3×3這個算式為例來進行研究。
    0、3×3它表示的什么意義?
    (二)交流算法。
    1、引導探究
    學生用自己的辦法算出0、3×3是多少元?要求每個同學先獨立思考,自己算,然后進行小組討論,交流算法。
    2、全班交流、
    如:
    (1)連加。你是怎么加的?為什么可以這樣算?
    (2)轉化。0、3元看做3角,然后3角×3等于9角,9角等于0、9元。
    (3)畫格子圖。學生先畫,然后投影學生作品,讓學生說一說是怎么畫。
    用一個正方形表示1元。把它平均分成10份,3份就是0、3元,也就是一塊橡皮的價錢,買3個就是3個0、3元,從圖中可知,合起來就是0、9元。
    (三)小結。
    師:剛才通過學習交流,同學們找到了連加的、換算單位轉化成整數來計算的、借助方格圖來進行計算的等方法。不管用什么方法,都算出結果是:買3塊橡皮需要0、9元,也就是3個0、3等于0、9。(師板書完整,補“0、9元”并寫答語)
    師:下面我們來對上面各種方法作一個分析和比較,它們各有什么特點?(生說想法)
    1、利用整數乘法意義(連加)
    2、化為整數乘法(轉化)
    3、畫圖(數形結合)
    三、解決實際問題。
    (一)做一做。課本p42“試一試”1、2題。
    師:用你喜歡的方法來完成課本p42“試一試”1、2題。獨立完成匯報結果,交流算法)
    (二)計算4×0、3。小組活動,交流算法。
    (三)補充練習。
    1、尋找小數是兩位數的計算方法。
    一棵竹子一時約生長0、03米,三時約長了多少米?
    師:你能用涂色的方法表示出來嗎?(生動手涂色)投影學生作品并點評。
    (四)深化性練習(每個學生獨立完成)
    2、(課本42頁的涂一涂、填一填)
    3、“知識拓展”(機動性練習)
    小新爸爸去菜市場買菜,他買了三條魚,每條魚是3、5元,那么他花了多少錢?
    四、總結反思,暢談全課收獲。
    師: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交流,你有什么收獲?
    四年級數學備課教案篇二
    為進一步深入實施新課程,探討集體備課的創(chuàng)新舉措,增強集體備課的效度,提高課堂。
    教學。
    的有效性,促進教師專業(yè)化發(fā)展,本學期我們鎮(zhèn)四年級組全體數學老師,在學區(qū)的組織下,開展了集體備課活動。現將活動情況匯報如下:
    一、精心組織,周密部署。
    為了增強集體備課實效性,學期初,四年級數學組全體教師在學區(qū)組織下,以《李新莊學區(qū)集體備課方案》為指導,就如何進行集體備課召開了學習討論,達成了如下共識。
    第一、集體備課要深入鉆研教材,集體備課一定要在每位老師認真學習鉆研教材的基礎上,由主備教師(中心發(fā)言人)對具體的課時教材內容進行分析,主備教師要圍繞“四備”展開分析和說明(即備教材、備內容、備方法、備練習)。
    第二、集體備課要做好課例分析,在認真學習鉆研教材的基礎上,主備教師對備課的內容,圍繞“六說”,展開分析和說明(說內容、說目標、說重難點、說方法、說練習、說板書)。
    第
    三、
    集體備課要認真進行研討,主要研討重難點、教學目標、教學方法、練習設計等。在共同討論,互相啟發(fā),彼此交流,集思廣益中,重建教案為教師提供高質量的備課服務。
    二、積極參與,收獲甚豐。
    每一次活動,都先由主備教師對單元的教材進行解讀,對教材所處地位、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過程等做了詳細的說明,并提出相應的對策。再由其它老師對主備老師所提出的預案進行補充、質疑,課時整理教師進行教案的二次修改補。最后,再由各位教師根據各班情況進行個別調整,對課堂中的問題進行反思和提升。
    在研討的過程中全體教師的思想得以碰撞,智慧得以交流,討論熱烈而精彩;每次備課準備足,有明確目標,備課流程清晰,參與者思維活躍,觀點豐富,所提教學預案貼近實際教學,對策可行性強,有較大的參考價值,課后的交流和反思使教學設計更具可行性和操作性。
    我們以每次集體備課研討活動為契機,充分發(fā)揮備課組的集體智慧,以“集體備課,討論吸收,資源共享,課后反思”的集體備課思路,創(chuàng)設研究氛圍,形成一種研究的工作習慣,努力提高教師教學水平,促進教師專業(yè)成長,全面提升教師素養(yǎng)。
    收獲的同時,我們還有許多遺憾。在本次活動中,由于經驗的不足,我們認為還有許多不足主要表現在:
    1.因此備課中對教材的處理、教法的運用等方面還存在許多不足。2.備課中涉及到學法的指導少,對學生的學法還關注不夠。3.互動交流時間不夠充分,課堂的預設、生成,教案重建等許多做法還得不到很好的推廣。
    總之,經過一學期的探索與付出,我們集備組收獲頗豐。今后我們將認真總結經驗,通過不同方式,圍繞課堂教學這一主線,繼續(xù)開展集體備課,積極探索集體備課的新思路和新方法。
    四年級數學備課教案篇三
    教學內容:
    課本第66頁至67頁教學內容及第67頁“課堂活動”中的第1、2、3題。
    教學目標:
    1、認識平角的周角,初步建立平角和周角的概念。
    2、進一步認識銳角、直角和鈍角,并建立銳角、直角和鈍角的概念。
    3、認識直角、平角、周角之間的關系。
    4、通過拼一拼、量一量、剪一剪、轉一轉等活動培養(yǎng)學生操作、觀察、抽象概括的能力,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
    認識平角和周角。
    教學難點:
    認識周角。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引入課題。
    師:我們已經認識過的角有哪些?指名回答,引導學生回憶認識過的角:直角、銳角和鈍角。師:你們以前是怎樣辨別直角、銳角和鈍角的?教師指名回答,引導學生回憶。師: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認識一些特殊角,深入認識直角、銳角和鈍角。(板書課題)。
    二、探索新知。
    1、建立直角的的概念。
    讓學生用量角器量一量三角尺直角的度數,學生量完后,請幾個同學匯報得數,通過交流,引導學生認識:一個直角是由90°。
    2、認識平角,建立平角的概念。
    (1)認識平角。
    課件演示把兩個三角尺的直角拼起來的過程。課件演示后,讓學生也按課件演示的過程把兩個三角尺的直角拼起來,并看一看,議一議。教師指出:把這兩個直角拼起來可以組成一個新的角。(課件閃現新角的頂點和兩條邊)師:這個角有什么特征?指名回答。教師指出:像這樣,兩條邊在同一條直線上的兩個角是平角。(課件閃現下圖)。
    (2)認識平角和直角的關系。
    3、建立銳角、鈍角的概念。
    (1)測量。
    讓學生用量角器量出課本第66頁下半部分的三個角的度數,并記錄下來。指名匯報時,先讓學生說一說這三個角分別是什么類型的角,再讓學生匯報量的結果。
    (2)議一議。
    讓學生在小組內議一議:圖中左右兩邊的角與中間的直角有什么不同。
    (3)交流歸納。
    小于90°的角是銳角,大于90°而小于180°的角是鈍角.教師說明:大于180°的角不是鈍角.(如181°、200°、220°就不是鈍角)。
    (4)練習。
    (課件出示)把下面各度數所表示的角進行分類。
    4、認識周角,建立周角的的概念。
    (1)認識周角。
    (2)認識周角、平角、直角三者之間的關系。
    師:你知道一個周角是多少度嗎?引導學生推算。
    1周角=()平角=()直角。
    1周角=()度。
    三、操作活動。
    指導學生完成“課堂活動”中的第1、2、3題。(課件依次出示3道題)。
    四、全課小結。
    讓讓學生談自己學習的收獲。
    五、作業(yè)。
    練習十三第1、2、3題。
    四年級數學備課教案篇四
    1、讓學生理解和掌握分數的基本性質,知道它與整數除法中商不變性質之間的聯(lián)系。
    2、根據分數的基本性質,學會把一個分數化成用指定的分母做分母或指定的分子做分子而大小不變的分數,為學習約分和通分打下基礎。
    1、理解和掌握分數的基本性質,知道它與整數除法中商不變性質之間的聯(lián)系。
    2、根據分數的基本性質,學會把一個分數化成用指定的分母做分母或指定的分子做分子而大小不變的分數。
    1、使學生理解分數的基本性質。
    2、讓學生自主探索,發(fā)現和歸納分數的基本性質,以及應用它解決相關的問題。
    一、激情導入。
    1、導入課題。
    生讀故事。
    2、明確目標。
    理解和掌握分數的基本性質,知道它與整數除法中商不變性質之間的聯(lián)系;并會應用分數的基本性質。
    3、預期效果。
    達到教學目標。
    二、民主導學。
    任務一。
    任務呈現。
    動手操作驗證性質。
    自主學習。
    師:拿出準備好的三張正方形紙。按照下面的要求來進行操作。請一同學讀學習要求。
    1、把三張正方形紙平均對折一次、二次、三次,將紙平均分成2、4、8份,分別把2分之二、4分之二、8分之四涂上顏色,并標出二分之一、四分之二、8分之四。
    2、仔細觀察三張紙的涂色部份,你們能發(fā)現什么?
    師:同位分工合作完成。現在開始。
    師選擇一份作品粘貼在黑板上,請一同學說一說你們有什么發(fā)現?
    請二至三位同學說一說。
    生回答。師:現在你們知道孫悟空為什么笑了嗎?請同學回答。
    師:豬八戒每次分到的都是一樣多的。它還以為啊,開始分得少,后來分得多。不過豬八戒也許也正納悶呢?這幾個分數的分子和分母各不一樣,那它們的大小怎么會一樣呢?你們想幫豬八戒解決這個問題嗎?(想)。
    下面請同學們把這個式子從左往右地觀察,看一下每個分數的分子分母怎樣變化?才得到下一個分數。
    生:我發(fā)現了二分之一的分子與分母同時乘以2得到了四分之二、四分之二的分子和分母同時乘以2得到了八分之四。
    請二名同學重復。
    生回答:一個分數的分子分母同時擴大相同的倍數,它們分數的大小不變。
    請一至二名同學回答。
    師板書:分數的分子分母同時乘相同的數,分數的大小不變。
    師:誰來舉一個例子。指名三位同學回答,師板書,并問:同時乘以了幾?
    請一同學回答:
    生:我們發(fā)現了8分之四的分子與分母同時除以2得了四分之二,四分之二的分子與分母同時除以2得到了二分之一。
    生:分數的分子分母同時除以相同的數,分數的大小不變。(二名學生重復)。
    師板書:或者除以。
    師:你能根據剛才總結的規(guī)律舉一個例子嗎?
    讓三名學生舉出例子,師板書。并問:分子分母同時除以了幾?
    展示交流。
    師指著板書說明:我們說分子分母同時乘或除以相同的數,分數的大小不變,那是不是包括所有的數呢?我們一起來看這樣一個分數。板書八分之四同時除以0,問:這個式子成立嗎?(打上問號)。
    生:不成立,
    師:為什么。
    生:因為0不能作除數,
    師:0不能作除數,所以這個式子是錯誤的。(畫叉)。
    師:我再說一個式子,我不除以0了,我乘以0,這個式子成立嗎?(板書:8分之四乘以0,打上問號)。
    生:不成立,因為在分數當中分母相當于除數,除數不能為0。
    師:對,大家都知道0不能作除數,所以這兩個式子都是不成立的?(畫叉)我們剛才總結的分數的分子分母同時乘或者除以相同的數,不是所有的數需要加上一句什么話。
    生:0除外。
    師板書0除外。
    生:同時和相同的數。
    師:“同時”和“相同的數”(師將重點詞語打點),大家想得一樣嗎?這個就是我們今天這節(jié)課要學習的分數的基本性質。(師板書課題)。
    師:我相信如果當時豬八戒會這個分數的基本性質,那就不會出現這樣的笑話了,那咱們同學們千萬不要范它那樣的錯誤了。下面讓我們一起把分數的基本性質邊讀邊記。
    生齊讀二遍。
    師:這個分數的基本性質特別有用,我們可以根據分數的基本性質把一個分數化成和它相等的另外一個分數。
    任務二。
    任務呈現。
    課本76頁的例2,請一同學讀題。
    自主學習。
    生獨立完成,完成后和同位的同學說一說你是怎樣想的。
    展示交流。
    每題請二名同學回答,(集體訂正答案)。
    檢測導結。
    1、目標練習。
    76頁“做一做”。
    練習十四的1、2、6、7題。
    2、結果反饋。
    生做完后同桌交流,再指名說說結果。
    3、反思總結。
    今天這節(jié)課你都學會了哪些知識?請大家談談學習了分數的基本性質的收獲。
    三、輔助設計。
    教具課件設計。
    小黑板正方形紙數塊。
    板書設計。
    分數的基本性質。
    練習和作業(yè)設計。
    1、完成課本76頁做一做中的1、2題。
    生獨立完成,師指名回答。
    2、完成練習十四中的1、2、5、6、7題。
    師小結: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分數基本性質,而且我們還學會了根據分數的基本性質把一個分數轉化成和它相等的另外一個分數,其實生活當中還有許多的數學知識,如果你留心觀察,你就能夠發(fā)現,我希望大家都能做一個在學習上面的有心人。
    四年級數學備課教案篇五
    本單元教學平移、旋轉和軸對稱的相關內容,例1教學認識圖形的平移、在方格紙上將圖形平移;例2認識圖形的旋轉;例3在方格紙上將圖形旋轉90°;例4認識軸對稱圖形及其對稱軸;例5在方格紙上補全一個簡單的軸對稱圖形。通過學習進一步認識圖形的平移及旋轉以及認識軸對稱圖形及其對稱軸,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并為第三學段進一步學習有關內容打好基礎。
    學生在三年級已經這是初步認識了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轉現象以及軸對稱圖形的初步認識。學生已經知道什么是軸對稱圖形以及軸對稱圖形的對稱軸,還知道長方形、正方形都是軸對稱圖形。在三年級(上冊)學生初步感知了生活中常見的旋轉現象。
    1.使學生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認識圖形的平移和旋轉,能在方格紙上按水平或垂直方向將簡單圖形平移,會在方格紙上將簡單圖形旋轉90°;進一步認識軸對稱及其對稱軸,能畫出軸對稱圖形的對稱軸,能在方格紙上補全一個簡單的軸對稱圖形。
    2.使學生經歷從平移、旋轉、軸對稱的角度欣賞和設計圖案的過程,積累一些圖形變換的經驗,初步感受圖形運動的結構美,體驗平移、旋轉、軸對稱的應用價值,發(fā)展初步的推理能力和空間觀念。
    3.使學生在認識平移、旋轉和軸對稱的過程中,感受與他人合作的樂趣,獲得學習成功的愉悅體驗,增強對圖形變化的興趣。
    1.教學圖形的平移時,要將著力點放在確定平移的距離上。
    2.從學生熟悉的生活實例出發(fā),引導學生通過觀察、比較和交流,充分感知圖形旋轉的基本特征,初步建立圖形旋轉的概念,為進一步探索在方格紙上把簡單的圖形旋轉90°打下堅實的基礎。
    1.經歷發(fā)現長方形、正方形對稱軸條數的過程,畫平面圖形的對稱軸。
    2.將圖形按水平或豎直方向平移到指定位置,正確判斷平移的距離。
    認識按順時針或逆時針方向旋轉90°的含義,能在方格紙上把簡單圖形旋轉90°。
    1.基于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合理設置認知起點。
    2.緊扣圖形運動的最本質特征,引導學生探索畫運動后圖形的方法。
    3.設計豐富多樣的活動,引導學生感受數學美。
    1.平移1課時。
    2.旋轉1課時。
    3.軸對稱1課時。
    4.練習1課時。
    四年級數學備課教案篇六
    點擊瀏覽該文件。
    教學內容:六年制小學數學第七冊第50—51頁教學目標:知識目標:能說出含有兩級運算的三步混合式題的運算順序及乘除運算被加減運算隔開,乘除可同時運算的道理。
    技能目標:會根據運算順序正確的運算。
    情感目標:培養(yǎng)自己有序的思維能力和良好得計算習慣。教學重點:掌握運算順序,并能正確的進行計算。
    (2)反饋討論(3)試一試。
    習題精選1.讀數練習。
    (1)我國的領土面積約9600000平方千米。
    (2)1991年我國生產照像機4730000架。
    (3)1991年我國水果總產量是20580000噸。2.填空練習。
    (1)一個數最高位是萬位,它是()位數。
    (2)一個數最高位是千萬位,它是()位數。
    (3)一個九位數,它的最高位是()位。
    (4)753000是()位數,最高位是()位,它是由()個十萬()個萬()個千組成的。
    (5)30853400這個數要讀出()個零,請標出所讀的零。3.思考題。
    用三個6和兩個0組成一個五位數,使它們分別符合下面的要求。
    (1)一個0都不讀出來;
    (2)只讀出一個零來;
    (3)讀出兩個零來;參考答案。
    1.(1)九百六十萬(2)四百七十三萬(3)二千零五十八萬。
    2.(1)五(2)八(3)億(4)6;十萬;7;5;3(5)130853400。
    3.(1)66600(2)60660;66060;66006(3)60606。
    教學目標:
    1、培養(yǎng)學生按照順序觀察圖畫的能力,使學生弄清空間方位和室內陳設。
    2、了解當時的背景,學會本課生字詞。教學過程:
    一、簡介三味書屋及魯迅,導入課文。
    1、課前,我們滿懷興趣的查找與課文有關的的資料。哪個同學愿意介紹自己的資料?
    2、學生介紹魯迅的資料:(魯迅:原名周樹人。1881年生,1936年逝世。他是浙江紹興人。出身于封建破落士大夫家庭。青年時代赴日本學醫(yī),后來從事文藝工作。他用筆做武器,同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國民黨反動派做堅決的斗爭。他一生寫了大量的著作,被人們稱作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他童年時期家境不好,父親多病。魯迅在幫助媽媽照顧爸爸和做家務的同時,仍堅持在私塾里讀書。)。
    3、教師導語:魯迅小時候讀書的私塾是怎樣的,他又是怎樣學習的,下面我們就學習課文。
    二、指導學生學習生字詞。
    1、檢查生字預習情況。
    (1)指名讀生字,讀準字音。
    (2)說一說每個生字的偏旁部首,是幾筆寫成的?指出筆順筆劃。
    (3)用生字組詞。(注意引導學生把生字放在不同的位置組詞。)。
    2、重點指導。
    (1)區(qū)別形近字和同音字:
    紹()館()段()厲()弛()。
    招()管()斷()歷()馳()。
    (2)區(qū)別字義:在比較以上幾組字形異同的基礎上,進行字義的比較,指導學生正確運用。
    3、歸納多音字。
    4、理解詞語的含義。
    戒尺--過去私塾先生對學生進行體罰的木板或竹板。形狀象尺子,所以叫戒尺。
    料理--辦理,處理。
    來歷--人或事物的歷史或背景。課文中是指”早”字這件事的歷史。
    當鋪--專門用實物抵押借錢給人的鋪子。舊社會,當鋪是剝削窮苦人的地方。窮人把東西抵押給當鋪,當鋪根據東西的質量估給錢。到期還錢時要交很高的利息,才能把東西贖回來。如果到期不贖,抵押品就成了當鋪的了。
    信念--自己認為可以確信的想法。文中是指魯迅先生自己認為不該遲到,要做到時時早,事事早。
    毫不松弛--松弛,一般指(紀律、制度)執(zhí)行不嚴格。毫不松弛在課文中的意思是魯迅嚴格按照自己所立下的信念去做,一點也不放松對自己的要求。三、默讀課文,結合圖畫內容,理解文章。
    1、思考:全文三個自然段,分別介紹了什么?
    2、三個自然段的段意:
    第一自然段:概述三味書屋。
    第二自然段:三味書屋的陳設和魯迅當年的學習情況。
    第三自然段:”早”字的來歷和它對魯迅一生的影響。四、練習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五、作業(yè):
    抄寫生字新詞。熟讀課文。第二課時教學內容:
    圖文結合理解課文內容,教育學生學習魯迅先生嚴于律己、勤奮好學的精神;指導朗讀;繼續(xù)指導學生按照由中間到四周的方位順序觀察圖畫,理解圖文內容;學習給第三自然段分層,總結層意,并且概括本段的段意;試著背誦第三自然段。教學目標:
    深入理解課文內容,使學生受到思想教育,進一步學習分層,概括層意和段意。教學過程:
    一、指名朗讀課文,檢查上節(jié)課學生初讀課文情況。二、學習課文第一段。
    1、選擇自己最喜歡的方式,朗讀第一自然段。你有什么不理解的問題嗎?(引導學生質疑。)。
    2、學生可能提出的問題:
    ”書塾”是什么意思?
    這一段講了幾個意思?
    3、學生合作學習,展開討論。匯報學習效果。
    (1)所謂”書塾”是指過去私人講學的場所。這個場所也可以稱之為教室。
    (2)這段講了三個意思:
    a.三味書屋從前是一個書塾。
    b.魯迅小時候在這里讀過書,說明魯迅與三味書屋有密切的關系。
    c.三味書屋現在是紹興魯迅博物館的一部分。三、圖文對照,學習課文第二自然段。
    1、讀課文,理出文章的敘述順序。
    (1)選擇自己喜歡的讀書方式,讀課文的第二自然段,畫出表示方位的詞語。
    (2)按照順序說說這段運用了哪些方位詞語,順序是怎樣的?(從中間到四周)正中的墻上掛著一幅畫……畫前面是先生的座位(八仙桌,高背椅)……學生的書桌分列在四面(魯迅的那一張在東北角上)。
    (3)根據這種記敘的順序和課文中對三味書屋內部陳設的介紹,簡單畫出草圖。(使學生由抽象印象變?yōu)榫唧w的認識)。
    (4)實物投影出示學生繪制的草圖,與課文的插圖進行對比。使學生進一步認清文章的記敘順序。學習作者由中間到四周的觀察方法。)。
    2、圖文對照,品味詞句。
    (1)理解”照從前的樣子”、”分列”等詞語。
    (2)請學生在插圖中找出魯迅的書桌,讀讀課文是怎樣寫的。
    3、學生朗讀課文第二自然段,進行口語交際的訓練。出示多媒體投影:(書中插圖彩色版)請學生按照方位順序,以小導游的身份介紹三味書屋的樣子。
    4、通過學習,你對三味書屋有怎樣的印象?(古樸,整潔)四、品味詞句,理解課文第三自然段。
    1、小組學習:
    (1)交待學習任務:小組自學,想想這段是按照什么順序寫的?
    (2)小組自學。
    (3)交流匯報。(先寫了”早”字的形狀,再寫”早”字的來歷,最后寫”早”字的作用。)。
    2、抓住重點進行理解。
    (1)投影出示:魯迅幾乎天天奔走于當鋪和藥鋪之間。
    “奔走”是什么意思?為什么天天奔走于當鋪和藥鋪之間?說明了什么?
    (2)學生自學討論。(這句話充分體現了魯迅當時家境十分困難,也體現了魯迅一面讀書,一面幫助母親料理家務的不易。進而理解”料理”“一面……一面”等詞語的含義。這是魯迅刻”早”的外部原因。)。
    (3)繼續(xù)讀文體會:魯迅在受到壽老先生的批評后,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他虛心接受先生的批評,后悔不應該遲到。)。
    (4)魯迅刻”早”時,心情如何?(既后悔不應該遲到,又痛下決心,今后永遠不遲到。)。
    (5)他為什么要刻這個”早”字?(要時時刻刻用它來要求自己。)。
    (7)結合課文內容,理解文章最后一句話”從那以后,魯迅上學再也沒有遲到過,而且時時早,事事早,毫不松懈地奮斗了一生。
    不需要幫母親料理家務嗎?在這之中,魯迅克服了多少困難?他是怎樣克服的?
    (8)引導學生結合課外資料和對魯迅的了解。具體理解”毫不松懈地奮斗了一生?!保ńㄗh學生引用實例。)。
    3、在理解的基礎上,練習有語氣地朗讀課文。
    4、指導練習給課文第三自然段分層。
    第一層:(1--2)”早”字是誰刻的以及”早”字的樣子。
    第二層:(3--6)介紹”早”字的來歷。
    第三層:(7)從那以后,魯迅再也沒有遲過到,毫不松懈地奮斗了一生。
    5、在分層的基礎上,指導學生概括段意。(”早”字的來歷以及這件事對魯迅一生的影響。)。
    6、指導學生背誦課文第三自然段。五、指導學生練習朗讀全文。六、總結全文:
    課文通過介紹”早”字的來歷,使我們了解到魯迅先生嚴于律己、勤奮好學的精神。正是這種精神鼓舞魯迅堅持不懈奮斗一生,成為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我們學習了課文,應以魯迅先生為榜樣,從小把堅定的信念刻在自己的心中,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才。
    板書設計:習題精選一、把下面的字換個偏旁組成本課的生字再組詞。
    投()()。
    招()()。
    馳()()。
    二、讀一讀,區(qū)別下面的字,再組成詞語。
    塾()紹()。
    硯()。
    毫()。
    戒()。
    熟()招()。
    觀()。
    豪()。
    成()三、在下面的括號里填上適當的詞語。
    一()畫。
    一()古松。
    一()梅花鹿。
    一()八仙桌。
    一()椅子。
    一()戒尺。
    一()火把。
    一()信念。
    一()花骨朵四、用直線把下面的詞語搭配起來。
    堅定的松樹。
    嚴厲地。
    奮斗。
    古老的文學家。
    默默地。
    刻上。
    沒開放的信念。
    深深地。
    批評。
    偉大的花骨朵。
    毫不松弛地。
    熟練招生觀察自豪成立三、一幅畫一棵古松一只梅花鹿。
    一張八仙桌一把椅子一把戒尺。
    一支火把一個信念一個花骨朵四、堅定的信念。
    嚴厲地批評。
    古老的松樹。
    默默地想著。
    沒開放的花骨朵。
    深深地刻上。
    偉大的文學家。
    毫不松弛地奮斗三味書屋。
    【題旨說明】。
    1.第1題,培養(yǎng)仔細觀察、認真閱讀的習慣和創(chuàng)造想象的能力,讓學生積累表示方位的詞語。做題前要看圖,弄清”畫”、”先生的座位”、”學生的書桌”、”魯迅的書桌”所在的位置,然后看書,畫出表示方位的詞語。想象,可從畫的內容、先生的座位、學生的書桌的樣子展開,還可想到其他可能有的事物。
    2.第二題,引導學生通過理解詞語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學習魯迅先生的好品質,同時感悟作者用詞的準確精妙。理解詞語要聯(lián)系前后文,同時結合少年時代的魯迅生活艱難的情境去思考。第1小題,要讓學生想象小時候的魯迅既要料理家務,又要去當鋪、采藥,還要上學,因而必須急急忙忙、焦慮萬分地趕路的情形。第2小題,有三個問題??上扰濉眻远ǖ男拍睢敝甘裁矗缓笤偎伎剪斞笧槭裁匆獭痹纭弊?,最后再從”堅定”、”時時早,事事早,毫不松弛地奮斗一生”去思考為什么要用”刻”而不用”印”。
    3.第3題,比較字形,不僅要弄清兩個字的不同之處,而且要盡可能地聯(lián)系字義去分析。寫詞語的括號要拉長一些,最好改成一條橫線,讓學生盡可能地多寫一些詞語。
    4.第4題,朗讀第三自然段,要把魯迅刻”早”字時的堅定決心表達出來。背誦第三自然段,先要理清段落的層次,然后逐層背誦。
    【自主性練習設計】。
    1.按照課文原文填好前兩空,然后展開聯(lián)想,把句子補充完整。
    魯迅的書桌上刻著一個小小的”早”字。字橫著,很像_______________,又像______________,還像______________。
    2.想象魯迅”奔走于當鋪和藥鋪之間”的情形:他怎么趕路的,他的神情是什么樣的,他心里想些什么。想好后跟同學交流交流,然后扮演魯迅,把具體情形表現出來。
    四年級數學備課教案篇七
    (1)知識與技能:學生在已有的知識基礎上經歷集合思想的形成過程,初步理解集合知識的意義。能結合具體情境體會用“韋恩圖”解決有重疊部分的問題的價值,理解集合圖中每部分的含義,能解決簡單的有重疊部分的問題。
    (2)過程與方法:通過觀察、猜測、操作、交流等活動,學生在合作學習中感知集合圖的形成過程,能用集合圖分析生活中簡單的有重復部分的問題。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在解決實驗問題的過程中感受選擇解決問題策略的重要性,養(yǎng)成善于思考的良好習慣,體會數學的嚴謹性,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
    集合思想方法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集合思想方法的形成過程。
    “學習之星”和“勞動之星”的獲獎獎勵,“智慧星”和“守紀星”的獲獎獎勵,集合名稱的磁板,獲獎學生名字的卡片,課件。
    一、腦筋急轉彎導入新課師:今天這節(jié)課上老師會根據同學們的表現,評選出智慧星和守紀星。想要獲得智慧星,那你課上需要積極動腦、認真思考。想要獲得守紀星,那你課上就要認真聽講、坐姿端正、書寫規(guī)范。看誰這節(jié)課既能獲得智慧星又能獲得守紀星。
    談話:同學們,你們玩過腦筋急轉彎的游戲嗎?想不想玩一玩?出示腦筋急轉彎——理發(fā)師的困惑:
    教師邊講解,邊用課件播放聲音。
    師問:進來的怎么只有三個人呢?你們能幫理發(fā)師解決他的困惑嗎?生:略師:在這里爸爸有雙重身份,他既是孩子的爸爸又是爸爸的孩子。身份在這里重復了一次,所以只有3人。(板書:既??又??)像這樣的問題,數學上稱之為“重疊問題”今天就讓我們一起去研究這類問題。
    二、集合圈的深入探究師:根據同學們上一周的表現,李老師評選出了7名學習之星和5名勞動之星,那你們知道一共有多少名同學獲獎了嗎?(12名)師:有不同意見嗎?生:沒有師:那你們想不想知道都有誰獲獎了?(課件展示獲獎學生名單)師:從這張光榮榜里,你發(fā)現了什么?生:xxx既獲得了“學習之星”又獲得了“勞動之星”。
    師:你這個詞用的真好,既??又??(板書)這樣說我們就聽得很明白了,誰還能像這位同學一樣說說你的發(fā)現?生1:xxx既獲得了“學習之星”又獲得了“勞動之星”。
    師:誰能把這兩個同學的發(fā)現連起來說說?生2:
    和都既獲得了“學習之星”又獲得了“勞動之星”。
    師:你真會表達。下面請獲獎的同學趕快到前面來,老師給大家頒獎。學習之星站到老師的右手邊,勞動之星站到老師的左手邊。你們倆應該站到哪兒?師:咦,我發(fā)現了一個問題,剛才我們明明算了12名同學獲獎了,怎么才來了10個人呢?那兩個人呢?(學生舉手,迫不及待的回答問題。)你們有話想說,那好,你來說說?生:
    和都既獲得了“學習之星”又獲得了“勞動之星”,所以他們兩人在獲獎名單里重復了。
    師:哦,原來是這樣。看來同學真是理解了這兩個同學的位置了,那這兩邊呢?誰來說說右邊同學的獲獎情況?生:右邊同學獲得了“學習之星”。
    師:“學習之星”還有中間的兩個同學呢,我們只描述這5個人的獲獎情況。
    生:這5個人單單只獲得了“學習之星”。
    師:那誰來說說左邊這3位同學的獲獎情況?生:左邊這3位同學只獲得了“勞動之星”。
    師:真不錯,這下我們弄清楚了。那老師開始頒獎了,左邊的同學每人發(fā)一顆“學習之星”,右邊的同學每人發(fā)一顆“勞動之星”,中間的同學每人既發(fā)一顆“學習之星”又發(fā)一顆“勞動之星”。(師邊說邊給學生發(fā)小星星)師:那剛開始我們算得有12名同學獲獎了,在今天的這種獲獎的情況下是不對的,你能用畫圖的方法表示出今天有10位同學獲獎了嗎?先聽清要求:畫圖時,要畫清同學們的獲獎情況,還要讓我們能直觀的看出一共有多少名同學獲獎了,注意老師已經把這些同學的名字編好了相應的序號(課件展示),不要寫這些同學的名字了,我們只用序號來表示同學就可以了。
    生:獨立畫圖。
    師:畫好的同學可以小組相互交流一下,看看小伙伴們畫的圖有沒有值得你借鑒的地方。(師巡視學生畫的圖,選擇有代表性的圖到前面投影。)師:老師選擇了幾位同學畫的圖,下面請這幾位同學分別到前面來講一講他們畫的圖。
    師:像這種重疊問題,我們可以用韋恩圖來表示。它是英國的數學家韋恩在1881年發(fā)明的,后來人們?yōu)榱思o念他把這個圖叫作韋恩圖,也叫集合圈。(板書:集合)師:下面就請同學們跟老師一起用集合圈的方式來畫畫圖。(師邊講邊在黑板上畫集合圈)先畫一個封閉的橢圓表示“學習之星”,畫好之后貼上這個集合圈的名字是“學習之星”。接下來該畫什么了?生:“勞動之星”的集合圈。
    師:那“勞動之星”的集合圈我們應該畫在什么位置呢?師:為什么要把“勞動之星”的集合圈有一部分畫到“學習之星”的集合圈里面呢?生:因為有人既獲得了“學習之星”又獲得了“勞動之星”。
    師:再畫一個封閉的橢圓表示“勞動之星”。下面我們把這些獲獎同學的名字貼在相應集合圈的位置里。
    師:這個集合圈我們就算畫好了,那集合圈的各部分表示什么呢?我們一起來看大屏幕。陰影部分表示什么?師:根據我們畫的集合圈在小卷子上列出算式(生列算式)。
    師:誰來說說你怎么列的算式,并給大家講講你為什么這樣列算式?生:我列的算式是7+5-2=10(名),“7”表示7名“學習之星”,“5”表示5名“勞動之星”,減去“2”是因為有2名同學重復了。
    師:你講的真清楚,大家都聽明白了吧。
    師:誰還有不同的方法?你們看這個圖我們相當于把這些獲獎同學分了幾部分?(3部分)哪三部分?分別是幾人呢?那你會列算式了嗎?三、問題拓展師:這個問題我算式弄清楚了,現在老師又有想法了,我們下周還要選出7名“學習之星”,5名“勞動之星”,你們幫老師想一想有可能有多少名同學會獲獎嗎(出示課件)?今天的獲獎情況是有2名同學重復了,有10個同學獲獎了。那下次獲獎可能多少名同學重復呢?生:3名,1名。
    師:最多有多少名同學重復獲獎?生:5名。
    師:為什么?生:因為“勞動之星”只有5人,所以最多只能有5人重復獲獎了。
    師:誰能按照一定的順序把下周我們班獲獎的重復情況都想全了,并說一說。
    生:沒有重復、重復1人、重復2人、重復3人、重復4人、重復5人(隨著學生說,課件出示)。
    師:那每種情況下有多少人獲獎呢?分組做師:沒有人重復獲獎的情況。
    生:7+5=12(人)師:那這個集合圖該怎么畫呢?生:畫兩個單獨的圈,沒有重復的部分。
    師:(找學生說重復1人、重復3人、重復4人、重復5人的算式,并讓學生說3/4清這樣列式的原因。)那重復5人的時候,這個集合圈又該怎樣畫呢?生:“勞動之星”的圈都跑到“學習之星”的圈里去了(課件展示)。
    師:那這個部分表示什么意思?有幾人?(課件出示如下)學習之星生:這部分表示只獲得了“勞動之星”,有2人。
    師:我們來觀察這些算式,你發(fā)現了什么?生:有幾個人重復了,就去掉幾人。
    四、練習提升師:班里獲獎同學的情況,我們都弄清楚了,真了不起,那今天沒有獲獎的同學呢?比如xxx,我想把他的名字也貼在黑板上,我應該貼在什么位置上。(貼在集合圈的外面)為什么?。抠N在外面表示什么呢?師:所以我們班里其他沒有獲獎的同學,都可以貼在獲獎集合圈的外面?,F在班里每位同學都找到了自己的位置,下面我們來幫同學們找到自己的位置。
    這節(jié)課獲得智慧星的有人,獲得守紀星的有人,兩項都獲得的有人,兩項都沒有獲得的有人,來上課的學生一共有多少人?師:請同學們,在小卷上獨立完成,要求畫出集合圈,并列算式。
    六、課堂小結師:
    今天我們學習了重疊問題,還用集合知識解決了不少問題,誰來說說你這節(jié)課的收獲?
    生1:我學會了畫集合圈。
    生2:我學會了重疊的問題可以用畫集合圈的方法來解決。
    生3:集合圈的畫圖方法能讓我們很清楚得看清每個部分有多少人和一共有多少人。
    師:你們的收獲還真不少同學們,集合圈可以幫我們解決生活中有重復現象的問題以后這樣的問題還有很多很多,就等著同學們去發(fā)現和解決。好,這節(jié)課就上到這里,下課。
    四年級數學備課教案篇八
    師生談話引出生活中的乘法話題。
    1.經歷學習三位數乘兩位數乘法計算的過程。
    2.掌握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方法,能用豎式計算三位數乘兩位數的乘法。
    1.出示例1。
    讓學生說一說怎樣列式,并說說為什么這樣列。
    2.學生自己試著用豎式計算,指一人板演。算完后用計算器驗算結果是否正確。
    3.完成后說說是怎樣算的。
    同桌說說后,在全班說說。
    4.用計算器驗算結果是否正確。
    用豎式計算下面各題。
    368 × 19= 292× 46= 109 × 37=
    :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
    1.在自主嘗試計算、交流等活動中,經歷學習乘數末尾有0的三位數乘兩位數簡便算法的過程。
    2.計算乘數末尾有0的三位數乘兩位數的乘法,會口算整百、整十數乘整十數。
    3.在探索計算方法的過程中,感知數學知識的內在聯(lián)系,培養(yǎng)知識遷移和自主學習的能力。
    教師談話,引出旅游團就餐問題。
    1.經歷學習乘數末尾有0的三位數乘兩位數簡便算法的過程。
    2.計算乘數末尾有0的三位數乘兩位數的乘法,會口算整百、整十數乘整十數。
    1.觀察情景圖說說了解到的信息。
    2.分別計算選擇兩種自助餐各需要多少元錢。
    3.學生試著筆算乘數末尾有零的乘法。
    找不同選擇的同學各一人板演,其余的寫在本上。
    交流計算的方法。
    重點交流乘數末尾的0的處理方法。
    試一試。
    先估計積是幾位數再口算。
    這節(jié)課你獲得了哪些知識?
    采用書中的練習題。
    第三課時
    (1)結合具體事例,經歷選擇合適的估算方法進行估算的過程。
    (2)能用合適的方法進行乘法估算,會解答有關乘法估算的實際問題。
    (3)估算、計算的過程中,體會估算的實際意義,培養(yǎng)估算的習慣,培養(yǎng)數感。
    設計意圖教學是一門需要不斷更新和反思的藝術,只有牢牢搭住時代發(fā)展的脈搏,與時具進,才能教給孩子更多的東西,這朵藝術之花才會永不凋謝。
    談話引入(也可用其他形式引入)
    1.選擇合適的估算方法進行估算的過程。
    2.能用合適的方法進行乘法估算,會解答有關乘法估算的實際問題。
    1.讓學生看圖并說出圖中的信息,再提出問題:估算這列火車大約有多少個座位。
    2.展示:說說這列火車大約有多少個座位,你是怎樣估算的。先小組內交流,再班級交流。
    試一試
    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
    采用書中練一練的習題。
    四年級數學備課教案篇九
    生:間隔排列的規(guī)律。
    師:我們能不能運用學過的規(guī)律幫助它們解決困難呢?
    生:能。
    師:我們一起去吧!
    1、出示例題的上半部分及情境圖(暫不出現問題)。
    師:從情境圖中你看到了哪些景物?
    生1:林**旁的樹。
    生2:做操的兔子。
    生3:送花盆的猴子。
    師:請閱讀題目中的文字,了解題目的數學信息 。
    師:怎樣理解"從一端到另一端共栽了7棵樹","相鄰的兩棵樹相隔3米" ?
    學生:7棵樹分成了6段,每段3米。
    學生:這里實質求6個3米是多少。
    師:林**的兩頭都栽樹,相鄰兩棵樹相隔3米,也就是林**被樹分成的每段的長度是3米。
    2、出示第(1)個問題:林**長多少米?
    生:會
    3、學生列式解答,教師巡視,如發(fā)現不同的解法都讓學生寫在黑板上,并組織討論。
    (2)在兩頭都栽樹的情況下,林**被樹分成的段數與樹的棵樹有什么關系 ?
    (3)這道題應該分成幾步計算? 先算什么 ?再算什么 ?
    4、出示第(2)個問題:兔子做操的隊伍長多少米
    學生獨立解答,共同訂正。
    師:誰能說說每步求出的是什么?
    生:5-1=4表示5個兔子分成了4個間隔。
    生:4×2=8表示每兩只兔子相隔2米,4個間隔共8米。
    師:說得非常好!我們是根據什么想到的?
    生:根據我們上節(jié)課學的間隔排列規(guī)律想到的。
    5、做“試一試"
    師:這道題中的林**指的是哪一條林**?
    生:就是例題里的那條林**。
    師:全長知道了嗎?
    生:全長是18米。
    學生獨立完成。
    師:比較(1)(2)兩題,在物體的排列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
    生:都是從一端到另一端,物體的間隔長度一定。
    師:在計算方法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段數比物體的個數少1。
    生:每段長度與段數相乘得總長度。
    師:(板書)
    物體個數-1=段數 每段長度×段數=總長度
    師小結:這節(jié)課我們將運用間隔排列的物體數量間的關系,也就是我們上節(jié)課找到的規(guī)律來解決一些實際問題。(板書課題)
    1、做第1題
    學生獨立解答,一人做在小黑板上,全班共同訂正。
    師:走廊兩端放花和不放花一樣嗎?
    生:不一樣
    生:兩端放花,花的盆數比分的段數多1。
    生:兩端不放花,花的盆數有可能和分的段數相等。
    生:也有可能比分的段數少1。
    2、做第2題。
    (1)出示題目,學生獨立完成,指明板演,集中交流訂正,說出每步算出的是什么。
    師:植樹方案包括哪些?
    生:栽什么樹。
    生:怎樣栽。
    生:跑道兩頭栽不栽 ,草坪四個角上栽不栽 ,每隔幾米栽一棵。
    生:需要多少棵
    (2)各小組討論植樹方案,填制下表。
    植樹方案
    植樹地點
    植樹品種
    樹苗棵數
    (3)各小組展示植樹方案,全班評議。
    評議重點:
    1)根據樹的品種考慮相鄰兩棵樹的距離是否合適。
    2)根據設計的栽法,樹苗棵樹的計算是否正確。
    生:我們運用了間隔排列規(guī)律解決了植樹問題。
    師:我們今天解決的植樹問題,類似這樣的問題在生活中很多,希望同學們做有心人,發(fā)現這樣的問題,并努力解決它。
    找規(guī)律(間隔排列)
    物體個數-1=段數 每段長度×段數=總長度
    兩端放花,花的盆數比分的段數多1
    兩端不放花,花的盆數有可能和分的段數相等或比分的段數少1
    四年級數學備課教案篇十
    教科書52~53頁小數的讀寫法,完成做一做題目和練習九的第6~7題。
    教學目標
    使學生會讀、寫小數,并進一步理解小數的意義。
    教學重點:使學生會讀、寫小數。
    教具準備:幻燈、幻燈片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0.2是位小數,表示()分之();
    0.15是()位小數,表示()分之();
    0.008是()位小數,表示()分之()。
    2、0.4的計數單位是(),它有()個這樣的計數單位;
    0.07的計數單位是(),它有()個這樣的計數單位;
    0.138的計數單位是(),它有()個這樣的計數單位。
    二、新課
    1、教學小數的數位順序表。
    前面我們已經認識了小數,誰能舉出一些小數的例子?
    (0.20.050.0050.01……)
    這些小數有什么共同特點?(小數點左邊的數都是0)
    在日常生活中你還見過其他的小數嗎?誰能舉出一些例子?
    (1.540.63.1346.8……)
    這些小數的小數點的左邊還是0嗎?
    觀察一下:小數可以分為幾部分?
    是不是所有的小數都比1???
    誰還記得整數的數位順序?每個數位的計數單位是什么?相鄰的計數單位間的進率是多少?
    學生邊回答邊在黑板上板書整數數位順序表。
    接著提問:0.2表示什么?(表示兩個十分之一)十分之一是它的計數單位;0.05表示什么?(表示百分之五,有五個百分之一)百分之一是它的計數單位。0.006表示千分之六,有六個千分之一,千分之一是它的計數單位。
    多少個十分之一是整數1?
    多少個百分之一是十分之一?
    多少個千分之一是百分之一?
    這些小數每相鄰兩個計數單位間的進率是多少?(10)
    這和整數相鄰兩個計數單位間的進率是一樣的,因此,一個小數的小數部分可以用小數點與整數部分隔開,排在整數部分的右邊,向整數一樣計數。
    10個十分之一是整數1,整數個位的右邊應該是什么位?
    十分位的計數單位是多少?百分位、千分位、萬分位的計數單位分別是多少?
    指出345.679整數部分中的每一位分別是什么位?
    再指出小數部分的十分位、百分位、千分位上分別是多少?
    2、教學小數的讀法
    出示最大古錢幣的相關數據:高:0.58米、厚:3.5厘米、重:41.47千克
    問:你會讀出古錢幣的有關數據嗎?
    誰能總結一下小數的讀法?
    強調:讀小數部分,小數部分要依次讀出每個數字,而且有幾個0就讀幾個0。
    完成做一做:讀出下面小數
    3、教學小數的寫法
    (1)例3:據國內外專家實驗研究預測:到2100年,與1900年相比,全球平均氣溫將上升一點四至五點八攝氏度,平均海平面將上升零點零九至零點八八米。
    你會寫出上面這段話中的小數嗎?
    (2)做一做:寫出下面的小數。
    零點零七五點零六十點零零二
    三百點七一零點零一四十五點五零三
    三、鞏固練習
    1、填空
    0.9里面有()個0.1
    0.07里面有()個0.01
    4個()是0.04
    2、小數點右邊第二位是()位,第四位是()位,第一位是(),第三位是()。
    3、說出24.375每個小數位上的數各是幾個幾分之一?
    4、讀出下面各數
    (1)南江長江大橋全長6.772千米。
    (2)土星繞太陽轉一周需要29.46年。
    (3)1千瓦時的電量可以使電車行駛0.84千米。
    四年級數學備課教案篇十一
    1.學生復習條形統(tǒng)計圖
    師:同學們前幾天我們栽了蒜苗,還記錄了它在15天內生長情況的數據,昨天,大家把自己栽種蒜苗的數據進行了整理,制成條形統(tǒng)計圖,舉在手里,展示一下。
    展示一學生的條形統(tǒng)計圖
    生匯報圖中數據
    2.提出問題,學生探究作圖
    師:如果我們還想了解它從第3天到第15天整個的生長變化的情況,該怎么畫呢?老師這有幾種統(tǒng)計圖,請你仔細觀察,看哪一種更合適。(師出示條形統(tǒng)計圖、扇形統(tǒng)計圖、折線統(tǒng)計圖)生任選其一。
    能不能在你作的條形統(tǒng)計圖上作一些修改或補充,把它變成這種統(tǒng)計圖呢?
    學生在小組內先討論,再在圖上試一試。
    學生作圖后展示,匯報作了哪些修改,表示什么意思?
    3.生成新知,揭示課題
    提醒同學們:變成真正的折線統(tǒng)計圖還要把原有的條形統(tǒng)計圖擦掉
    揭示課題:折線統(tǒng)計圖
    1. 讀點
    師:圖中的點表示什么呢?
    生說點的意義,(課件顯示并標數量)
    2.讀趨勢,
    師:同學們都讀出了點所表示的數量(板書數量),由點連成的線呢?
    生說表示蒜苗從矮長到高的生長趨勢。
    讀局部趨勢,從第幾天到第幾天長得快,從第幾天到第幾天長得慢(板書趨勢)
    3.估計
    根據這一趨勢請你估計蒜苗第10天大約長到多少厘米?
    4.預測
    預測第20天大約長到多少厘米,并說說你的想法。
    師:我們會讀折線統(tǒng)計圖了,那你會畫折線統(tǒng)計圖嗎?怎么畫呢?
    出示笑笑蒜苗生長情況統(tǒng)計表,你能將它制成折線統(tǒng)計圖么?
    學生獨立繪制笑笑的蒜苗生長情況折線圖
    匯報評價
    說說圖中的信息
    對比自己與笑笑的蒜苗生長趨勢,哪些地方相同,哪些地方不同
    1.出示 北京地區(qū)20xx年5月新增病人的統(tǒng)計圖
    (1)從上圖中你能說說非典新增病人的變化趨勢嗎?
    (2)你能與同學說說產生這種變化趨勢的原因嗎?
    2.出示小玲家室內氣溫的變化統(tǒng)計圖
    (1)小玲每隔( )時測量一次氣溫
    (2)這一天從8:00到16:00的氣溫從總體上說是如何變化的?
    (3)請你再提出一個數學問題,并嘗試解答。
    3、出示百貨大樓一年銷售冰箱的總數量統(tǒng)計圖
    根據趨勢,作出決策
    師:如果你是銷售經理,根據今年銷售趨勢,明年你有什么打算?大約進多少?為什么?
    下課后收集生活中的折線統(tǒng)計圖,下節(jié)課交流
    四年級數學備課教案篇十二
    1.我們每天上午8:00到校11:00離校,下午1:00到校
    4:00離校??谒愠鑫覀兠刻斓脑谛r間。
    2.引入新課。
    我們已經學會計算同一日內經過時間的問題,今天我們要繼
    續(xù)學習有關經過時間問題的計算。(板書課題)
    1.出示例3,學生讀題。
    提問:求經過時間的問題的計算,我們可以借助于什么方法?
    指名學生口答,老師在黑板上畫直線圖。
    提問:題里用的是什么計時法?
    一艘輪船從南京開往南通,什么時候開出的?是什么時候到達的?
    指名學生口答,老師在直線圖上標出。
    提問:這艘輪船一共行駛了多少時間?你是怎樣想的?
    指出:這艘輪船從第一天出發(fā)到第二天到達目的地,經過的時間是由兩部分合起來的:從第一天22時到24時經過了2小時,又從第一天24時(也就是第二天0時)到8時經過了8小時,所以一共經過了10小時。
    追問:一共行駛了多少小時?是由哪兩部分時間合起來的.?
    2.做練一練。
    提問:從第一天18時到第二天10時,經過的時間是由幾部分合起來的?是哪幾部分了
    指名學生板演,其余學生做在練習本上。
    集體訂正,說說每一步是怎樣想的。
    1.練習十第7題。
    指名板演,其余學生做在練習本上。
    集體訂正,讓學生說一說每一步是怎樣想的。
    指出:求兩天間經過的時間,要先算出第一天用了多少小時,再加上第二天用了多少小時。
    2.判斷下面的每一種說法對不對。
    (1)20時就是晚上10時。()
    (2)0時就是晚上12時。()
    (3)一、三、五、七、月是大月。()
    (4凡是單月都是大月。()
    (5)凡是雙月都是小月。()
    (6)8月30日的后一天是9月1日。()
    3.練習十第8題。
    怎樣算出一共放假多少天?
    請大家算一算,一共放假多少天,告訴老師。
    4.練習十第9題。
    向學生說明在生活里經常出現時間問題。
    讓學生在課本上寫出來,然后口答每次時刻。(老師板書)
    讓學生說一說,第二、三次取信時間各是下午的幾時。
    5.練習十第10題。
    讓學生填在課本上,然后口答。要求說一說是怎樣想的。
    6.練習十第11題。
    讓學生填表中的數,然后口答。
    提問:這兩列火車到達的時間有什么不同?在計算運行時間時,方法上有什么不同?
    始的時刻到24時經過的時間,再加上第二天所用的時間。
    1.練習十第6題,直接填在書上。
    2.練習十第12、13題。
    課后感受
    經過時間=結束時間-開始時間,學生在練習中經常會在減不夠的時候倒過來計算的,尤其是在跨2天的經過時間計算上,還是有點問題。也許是我講的并不是很清楚吧。
    四年級數學備課教案篇十三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理解和掌握乘法分配律;初步感受運用乘法分配律進行簡算。
    2、數學思考:通過讓學生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培養(yǎng)學生概括、分析、推理的能力,并滲透“從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的認識事物的方法,提高數學的應用意識。
    3、解決問題:靈活運用乘法分配律進行簡便計算。
    4、情感與態(tài)度:使學生欣賞到數學運算簡潔美,體驗“乘法分配律”的價值所在,從而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和學習數學的主動性。
    教學重點:充分感知并歸納乘法分配律。
    教學難點: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義。
    教具準備:課件
    激問導學:
    創(chuàng)設情境,激趣引思。
    提出問題,篩選重心。
    活動一:買衣服。
    1、閱讀理解:你發(fā)現那些數學信息?
    2、思考問題:請選擇數學信息解答。
    3、匯報、交流。
    體驗學習。
    發(fā)表、反思:學生激活經驗,嘗試體驗,引發(fā)觀點
    活動二:計算周長。
    1、請你介紹這個長方形的周長有哪些部分組成?
    2、請根據所給的數據計算它的周長。
    3、匯報計算情況。
    體驗學習。
    方法探究、學法指導、領悟提煉、培養(yǎng)學習能力。
    活動三:觀察、對比。
    1、思考:你有什么發(fā)現?
    2、結合活動說一說列式的含義。
    3、試一試:你能用字母把列式轉化為公式嗎?
    4、匯報、交流。
    5、歸納、總結。
    綜合體驗。
    綜合實踐體驗,拓展延伸,感悟內化,對知識進行多元化運用體驗。
    1、在橫線上填上適當的數。
    (1)(24+8)×125=____×____+____×_____。
    (2)25×(20-4)=25×____—25×____。
    (3)45×9+55×9=(____+____)×_____。
    (4)8×27+73×8=8×(_____+_____)。
    2、下面各題可以用乘法分配律計算嗎?為什么?把能用的寫出來。
    (1)(12+31)+82。
    (2)17×17+15×16。
    (3)14×9+9×36。
    (4)(24+37)×8。
    3、思考題。
    (1)9×47+53×9。
    (2)25×(100—4)。
    學生課堂學習評價,教師課堂教學反思,多元體驗,共同發(fā)展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在計算中,你有哪些好的建議?(a-b)×c=?請你結合“買衣服活動”課后思考。
    四年級數學備課教案篇十四
    1.使學生知道素數與合數的意義,會判斷一個數是素數還是合數,會將自然數按因數的個數進行分類。
    2.使學生在探究活動中,進一步培養(yǎng)觀察、比較、分析和歸納能力,感受數學文化的魅力,培養(yǎng)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趣引入。
    談話:同學們,今天先向大家介紹一個世界數學史上著名的猜想。
    課件播放:哥德巴赫是200多年前德國的數學家,他提出了一個偉大的猜想任何一個大于4的偶數都可以表示成兩個奇素數的和。另一個大數學家歐拉又補充指出:任何大于2的偶數都是兩個素數之和。這一猜想被稱為哥德巴赫猜想。雖然人們知道這一猜想是正確的,但一直沒能從理論上加以證明。數學家們把這一猜想稱為數學皇冠上的明珠。我國數學家王元、潘承洞、陳景潤先后在哥德巴赫猜想的證明上取得了重大進展,特別是陳景潤所取得的研究成果,轟動了國內外數學界,被公認為是最具有突破性和創(chuàng)造性的,是當代在哥德巴赫猜想的研究和證明方面最好的成果。
    提問:看了上面的短片,你想到了什么?有什么問題想問嗎?(學生可能提出什么樣的數是素數等問題)。
    談話:大家想知道什么樣的數是素數嗎?我們今天就一起來研究這一問題。(板書:素數)。
    二、設疑引探,自主建構。
    1.操作感受。
    談話:我們來做個實驗。請同學們拿出信封里的小正方形,小組分工合作,分別用2個、3個、4個、6個、7個、11個、12個小正方形拼長方形,看看拼出的結果怎樣。
    學生在小組內活動,教師巡視并指導。
    引導:仔細觀察拼出的結果,你發(fā)現了什么?
    通過比較學生會發(fā)現:用2個、3個、7個或11個小正方形拼長方形,只有一種拼法;用4個、6個或12個小正方形拼長方形,可以有兩種或兩種以上的拼法。
    提問:為什么用2個、3個、7個或11個小正方形拼長方形只有一種拼法,而用4個、6個或12個小正方形拼長方形可以有兩種或兩種以上的拼法呢?(2、3、7或11只有兩個因數,而4、6或12都有三個或三個以上的因數)。
    2.分類建構。
    談話:請同學們先在自己的練習本上寫出1~20,并找出每一個數的所有因數,然后根據每個數因數的個數,將它們進行分類。
    學生活動,教師巡視。
    反饋:根據每個數因數的個數,你把這些數分成了幾類?是哪幾類?(根據每個數因數的個數,可以把它們分成三類:一類是只有兩個因數的;一類是有三個或三個以上因數的;1只有一個因數,分為一類)。
    提問:只有兩個因數的數,它們的因數有什么特點?(兩個因數分別是1和它本身)。
    提問:有三個或三個以上因數的數,它們的因數有什么特點?(除了1和它本身外,還有其他的因數)。
    再問:為什么把1單獨分為一類?(1是一個很特殊的數,它只有1個因數)。
    談話:同學們通過自己的活動把自然數分成了三類,并總結出了這三類數的不同特點,那么,它們分別叫什么數呢?打開課本第78頁,把例題認真地讀一讀,填一填,并和同桌的同學說一說你知道了什么。
    學生自學課本之后,師生共同揭示素數和合數的概念(補充板書:和合數),同時明確1既不是素數,也不是合數。
    提問:在2~20各數中,哪些數是素數?哪些數是合數?
    3.交流質疑。
    談話:關于素數和合數,你還想研究哪些問題?還有哪些不懂的問題?
    根據提出的問題,有選擇地引導學生交流和探索,同時解答學生提出的問題。
    三、鞏固練習,深化認識。
    1.試一試。
    出示題目:先找出21、23、29的所有因數,再寫出這三個數分別是素數還是合數。
    先讓學生說一說怎樣找出每一個數的所有因數,再判斷這三個數是素數還是合數,并說明理由。
    2.做想想做做第2題。
    先讓學生按要求劃一劃,再說一說哪些數是素數,哪些數是合數。練習后引導學生說一說怎樣判斷一個數是素數還是合數。
    3.做想想做做第3題。
    學生獨立完成判斷,并說明理由。
    四、全課總結。
    提問:通過今天的學習,你知道了哪些知識?有什么新的收獲?
    五、舉例檢驗。
    學生舉例檢驗。
    談話:通過檢驗,我們發(fā)現哥德巴赫猜想是正確的,只是至今還沒有人能從理論上完全證明它。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一定有人能解開哥德巴赫猜想之謎,讓我們一起努力吧!
    [總評]。
    在典型的數學背景材料中激發(fā)探索新知的興趣。數學是人類的一種文化。本節(jié)課的設計,教師獨具匠心地把素數與合數的教學置于數學文化的背景之中,讓學生感受數學文化的魅力,激發(fā)了學生對數學的興趣。課的開始,為學生呈現了有關哥德巴赫猜想的數學背景材料,這是一個200多年來諸多數學家不能解決的問題,但中國的數學家在這方面取得了重大的突破,激發(fā)了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數學的奇妙吸引了學生的眼球。而這一情境中素數的概念學生還不了解,解開素數的奧秘自然地成為學生的自覺需要。課的結尾,再一次提出哥德巴赫猜想的問題,讓學生通過舉例檢驗猜想的正確性,使課的首尾呈呼應之勢。同時,通過簡短的語言,引導學生樹立探索數學奧秘的理想,體現了教師對促進學生持續(xù)發(fā)展的關注。
    在有效的探索活動中逐步明確素數和合數的內涵。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的重要方式。本課中,教師寓素數與合數的概念于拼長方形的操作活動中,先讓學生在操作中初步感受小正方形的個數與拼成長方形的種數之間的關系,將注意力集中到一個數的因數上來;接著,通過寫出1~20的所有因數,并根據各個數因數的個數對這些數進行分類,引導學生逐步概括出素數和合數的共同點;最后,讓學生自主閱讀課本,明確素數和合數的內涵。學生在這一過程中,積累了豐富的數學活動經驗,發(fā)展了自主探索的意識和數學思考能力,增強了學好數學的信心。
    四年級數學備課教案篇十五
    1.認識7個字,會寫10個生字。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了解課文講述的故事內容,能復述課文。
    3.讓學生懂得:在生活中做人要真誠,不要說謊話。
    認識7個字,會寫10個生字。
    初步讓學生懂得:在生活中做人要真誠,不要說謊話。
    生字詞語卡片。
    1.今天,我們要學習一個新的版塊---體驗真誠(板書)。
    2.你對真誠是怎樣理解的?揭示課題:步行18里。
    1.師范讀課文,生注意畫出容易讀錯的字音。
    3.根據預習,在小組內交流預習情況。
    4.全班交流:自主解決生字。
    5.交流其他預習內容,質疑。
    1.小組內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再讀課文。讀準字音。
    2.概括文章主要內容:
    3.理清文章寫作順序。
    熟讀課文,練寫生字。
    步行18里。
    兼歉謊罪吾抑諒悶均沮。
    第二課時。
    1.認識7個字,會寫10個生字。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了解課文講述的故事內容,能復述課文。
    3.讓學生懂得:在生活中做人要真誠,不要說謊話。
    學會和課文中的人物對話。
    讓學生懂得:在生活中做人要真誠,不要說謊話。
    生字詞語卡片。
    一、回憶課文:
    1.昨天我們學習了《步行18里》這篇課文,誰能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
    2.這節(jié)課繼續(xù)學習《步行18里》,板書課題。
    二、分析課文:
    1.在課文中一共出現了父子的三次對話,請同學們仔細讀課文并找出這三次對話,分別體會父子的心情。
    找到后,和小組同學共同體會。(小組交流)。
    2.全班交流:
    重點體會,例如:
    “一陣罪惡感涌上我的'心頭,我支支吾吾承認自己去了電影院,告訴他我遲到的真正原因?!?BR>    “父親身心遭受這種折磨,這是我有生以來碰到的最為沮喪與痛苦的事?!?BR>    在充分理解的基礎上,教師可以總結全文,點出中心。
    3.指導朗讀:
    父親的語言真誠、嚴肅,并帶有深深的自責,朗讀時,語速稍慢,略帶低沉,把父親的那種深深自責讀出來。
    四、小結:生活中誠信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