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門功課都有它自身的規(guī)律,有它自身的特點,語文當(dāng)然也不例外,如果同學(xué)們在平日的學(xué)習(xí)和練習(xí)中,注意了這些規(guī)律和方法,語文也一定會得心應(yīng)手。為各位同學(xué)整理了《高三年級語文必修三知識點歸納》,希望對你的學(xué)習(xí)有所幫助!
1.高三年級語文必修三知識點歸納 篇一
一詞多義
使:
使北營(出使).
會使轍交馳(使者).
奉使往來(出使的人,使者).
竟使遇哨(假使).
使來者讀之(讓).
使臣奉璧(派).
求人可使報秦者(出使).
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趙(使臣,使者).
不如因而厚遇之,使歸趙(讓).
間:
得間奔真州(機會).
出沒于長淮間(之間).
間以詩記所遭(間或,有時候).
度:
予自度不得脫(估計).
付之度外(考慮).
當(dāng):
蓋當(dāng)蓼洲周公之被逮(在„„時候).
郡之賢士大夫請于當(dāng)?shù)?掌管,主持).
然五人之當(dāng)刑也(在„„時候).
盛:
故方其盛也,舉天下之豪杰,莫能與之爭(興旺、旺盛).
請其矢,盛以錦囊,負(fù)而前驅(qū)(把東西放入器物中).
發(fā):
有賢士大夫發(fā)五十金(拿出).
非常之謀難于猝發(fā)(發(fā)動).
而又有減發(fā)杜門,佯狂不知所之者(頭發(fā)).
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發(fā)其志士之悲哉(抒發(fā))..
大王欲得璧,使人發(fā)書至趙王(發(fā)送).
徒:
凡富貴之子,慷慨得志之徒(指同一類人).
故予與同社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為之記(空,徒然).
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只,僅僅).
2.高三年級語文必修三知識點歸納 篇二
詞類活用
(一)名詞作動詞
1、晉軍函陵,秦軍氾南(駐軍,駐扎)
2、越國以鄙遠(yuǎn)(意動,以……為邊邑)
3、與鄭人盟(訂了盟約;建立同盟)
4、唯君圖之(計劃,考慮)
5、既東封鄭(使…成為疆界)
6、闕秦以利晉(使…得利)
(二)名詞作狀語
1、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在東邊)
2、夜縋而出(在晚上,當(dāng)晚)
3、朝濟(jì)而夕設(shè)版焉(在早上;到黃昏)
(三)動詞作名詞
1、君亦無所害(害處)
2、且君嘗為晉君賜矣(恩惠,好處)
(四)形容詞作名詞
1、越國以鄙遠(yuǎn)(遠(yuǎn)方,邊遠(yuǎn)的地方)
2、共其乏困(缺少的東西)
(五)形容詞作動詞
1、因人之利而敝之(損害)
2、肆其西封(擴張、延伸)
(六)一般動詞的使動
1、燭之武退秦師(使….退卻)
2、若不闕秦,將焉取之?(使…虧損)
3.高三年級語文必修三知識點歸納 篇三
文言句式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之有”即“有之”,賓語前置)
申之以孝悌之義。(“以孝悌之義”,介詞結(jié)構(gòu)作狀語后置)
頒白者不負(fù)戴于道路矣。(“于道路”,介詞結(jié)構(gòu)作狀語后置)
五十者可以(之)衣帛矣(省略句)
七十者可以(之)食肉矣。(省略句)
青,取之于藍(lán),而青于藍(lán)(“于藍(lán)”,介詞結(jié)構(gòu)后置。)
輮以(之)為輪(省略句)
冰,水為之,而寒于水。(“于水”,介詞結(jié)構(gòu)后置。)
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之利”“之強”,定語后置。)
身死人手,為天下笑者,何也?(省略句)
4.高三年級語文必修三知識點歸納 篇四
直不百步耳。(直:通“只”,僅僅。)
則無望民之多于鄰國也。(無:通“毋”,不要。)
頒白者不負(fù)戴于道路矣。(頒:通“斑”,花白。)
涂有餓殍而不知發(fā)。(涂:通“途”,道路。)
輮以為輪。(輮:通“煣”,使彎曲。)
雖有槁暴。(有:通“又”,再。暴:通“曝”,曬。)
則知明而行無過矣。(知:通“智”,才智。)
君子生非異也。(生:通“性”,資質(zhì),稟賦。)
合從締交。(從:通“縱”,合縱,六國聯(lián)合共同對付秦國的策略。)
威振四海。(振:通“震”,震懾。)
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弊:通“敝”,困頓,失敗。)
陳利兵而誰何。(何:通“呵”,呵問。)
始皇既沒。(沒:通“歿”,死。)
而倔起阡陌之中。(倔:通“崛”,崛起。)
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受:通“授”,傳授。)
贏糧而景從。(景:古“影”,像影子一樣。)
或師焉,或不焉。(不:通“否”,指不從師學(xué)習(xí)。)
5.高三年級語文必修三知識點歸納 篇五
一.對偶的定義
對偶是用字?jǐn)?shù)相等、結(jié)構(gòu)形式相同、意義對稱的一對短語或句子來表達(dá)兩個相對或相近意思的修辭方式。對偶切忌離開內(nèi)容,片面追求形式上的對仗而背離了修辭的根本目的。
二.對偶的種類
1、正對:上下句意思上相似、相近、相補、相襯的對偶形式。如:墻上蘆葦,頭重腳輕根底淺;山間竹筍,嘴尖皮厚腹中空。
2、反對:上下句意思上相反或相對的對偶形式。如: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
3、串對(流水對):上下句意思上具有承接、遞進(jìn)、因果、假設(shè)、條件等關(guān)系的對偶形式。如:才飲長江水,又食武昌魚。
三.對偶的結(jié)構(gòu)
1、成分對偶。如:然而我的壞處,是在論時事時不留面子,砭錮弊常取類型,而后者尤與時宜不合。
2、句子對偶。如: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四.對偶的作用
對偶的作用:便于吟誦,易于記憶;用于詩詞,有音樂美;表意凝練,抒情酣暢。
五.對偶的注意事項
對偶時應(yīng)切忌離開內(nèi)容,片面追求形式上對仗而背離了修辭的根本目的。
6.高三年級語文必修三知識點歸納 篇六
(1)言
感斯人言(言:話語)
凡六百一十六言(言:字)
自言本是京城女(言:說)
(2)命
遂命酒(命:吩咐,命令)
命曰[琵琶行](命:取名)
(3)為
因為長句(v寫、作)
初為【霓裳】后【六幺】(為:彈奏)
為君翻作【琵琶行】(為:介詞,為、替)
(4)暫
凝絕不通聲暫歇(暫:副詞,短暫)
如聽仙樂耳暫明(暫:副詞,頓時、忽然)
(5)幽
別有幽愁暗恨生(幽:深沉)
幽咽泉流冰下難(幽:形容低微,隱晦,不暢達(dá))
野芳發(fā)而幽香(幽:清幽幽的)
至于幽暗昏惑而無物以相之(幽:昏暗)
(6)語
琵琶聲停欲語遲(語:說話,回答)
今夜聞君琵琶語(語:曲)
(7)暗
尋聲暗問彈者誰(輕聲地)
別有幽愁暗恨生(隱藏的)
偏聽則暗(糊涂,愚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