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三年級語文《我愛故鄉(xiāng)的酸棗樹》原文、教案及教學反思

字號:

《我愛故鄉(xiāng)的酸棗樹》是一篇懷鄉(xiāng)、愛家鄉(xiāng)題材的美文。作者通過對酸棗樹的葉、花、果的細致描寫和對兒時打棗吃棗的追憶,表達了作者對酸棗樹的喜愛和對故鄉(xiāng)的熱愛之情。以下是整理的小學三年級語文《我愛故鄉(xiāng)的酸棗樹》原文、教案及教學反思相關資料,希望幫助到您。
    【篇一】小學三年級語文《我愛故鄉(xiāng)的酸棗樹》原文
    我的故鄉(xiāng)是果樹的王國。村邊地頭、路旁溝底,裁滿了各種各樣的果樹:櫻桃、山楂、柿子、杏、蘋果……但我印象深的,還是那一叢叢、一簇簇野生野長的酸棗樹。
    當?shù)谝豢|春風吹來時,沉睡了一冬的酸棗樹便悄悄地睜開了惺忪的睡眼。她先是羞答答地捧出一兩個黃茸茸的小尖芽兒,像觸角一樣,試探著春天的信息。后來,嫩芽漸漸增多,不幾天,就長成了淺綠色的葉片。天氣晴朗的時候,酸棗葉在陽光下一閃一閃,從遠處看,像一樹小巧玲瓏的翡翠,可愛極了。
    初夏時節(jié),酸棗花開了,那黃黃的、米粒般大小的酸棗花,在綠葉的映襯下,像天空無數(shù)顆金色的小星星。一陣風吹來,小星星就會散發(fā)出醉人的清香。沒過多久,酸棗樹的枝頭便挑起了數(shù)不清的小酸棗。酸棗逐漸由青變綠,由小變大,孩子們的期望也一天天膨脹起來。
    深秋是酸棗成熟的季節(jié),也是孩子們忙碌的季節(jié)。一顆顆熟透了的酸棗掛在枝頭,紅紅的,像瑪瑙,像珍珠,漫山遍野,到處是火,到處是霞。我們先用竿子往酸棗枝上亂打一陣,酸棗一會兒就落了一地。接著,我們就忙著往兜里拾。至于被棘針扎了手,那是常有的事。不過,當把一顆顆酸棗放進嘴里的時候,我們早已忘記了剛才的疼痛。酸棗酸酸的,甜甜的,比起工人培育的水果,真是別有一番滋味。難怪故鄉(xiāng)有一首歌謠:“柿子膩,杏兒酸,不如酸棗味道鮮。”
    酸棗樹大多生長在土地瘠薄的溝沿兒嶺頂,不需施肥,不用澆水。年復一年,它們默默地向人們奉獻著自己的甘美?!?BR>    【篇二】小學三年級語文《我愛故鄉(xiāng)的酸棗樹》教案
    教學目標:
    1.會認7個生字,會寫8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體會作者對酸棗樹的喜愛,對故鄉(xiāng)的熱愛之情。
    教學重、難點:
    1.會認7個生字,會寫8個字。
    2.體會作者對酸棗樹的喜愛和對故鄉(xiāng)對童年生活的懷念。
    教學準備:
    生字卡片、詞語卡片、課文朗讀錄音帶、課件。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師板書:11.故鄉(xiāng)的酸棗樹)黑板上的課題與書上的有什么不同?(補充課題)加上“我愛”有什么好處?(體現(xiàn)了作者的喜愛之情。)
    我為什么喜歡酸棗樹呢?下面我們一起來學習。
    二、初讀課文,熟悉課文。
    1.自由朗讀課文,遇到生字新詞的地方多讀幾遍。要求讀正確,不丟字也不加字。
    2.學習生字詞。
    (1)出示生字卡片:
    指名認讀:柿觸增映碌嶺需
    (2)交流識字方法:
    利用同音字形近字記憶:市——柿,曾——增,錄——碌,令——嶺。
    俗語、字謎記憶法:昆蟲頭上長角(觸),日照中央(映)。
    (3)口頭組詞,并練習用“忙碌”說話。
    (4)指導書寫8個要求會寫字。
    三、再讀課文,理清層次。
    1.自由朗讀課文,想想這篇課文是按什么順序寫的呢?
    2.指導分段。
    第一段(1):故鄉(xiāng)有許多果樹,我愛的是酸棗樹。
    第二段(2—4):描寫了春、夏、秋酸棗樹的特點。
    第三段(5):贊美酸棗樹默默奉獻的精神。
    四、作業(yè)。
    1.熟讀課文。
    2.抄寫8個會寫字。
    【篇三】小學三年級語文《我愛故鄉(xiāng)的酸棗樹》教學反思
    《我愛故鄉(xiāng)的酸棗樹》是一篇懷鄉(xiāng)、愛家鄉(xiāng)題材的美文。作者通過對酸棗樹的葉、花、果的細致描寫和對兒時打棗吃棗的追憶,表達了作者對酸棗樹的喜愛和對故鄉(xiāng)的熱愛之情。
    在教學過程中,我將重點放在了引導學生體會酸棗樹的葉、花、果的可愛上,這也是該篇之所以吸引人之處。我先讓學生朗讀劃記自己認為好的詞句,想一想它們好在哪里。大部分學生都找到了書中的擬人句和比喻句。接著再讓學生齊讀了這些句子,感受作者的文字之美。我認為,如果只是讀學生也沒多大印象。于是,我又讓學生抓關鍵詞,便提出了:哪些詞語表現(xiàn)了葉的可愛?學生抓住了“黃茸茸”、“羞答答”、“試探”、“小巧玲瓏”等詞。為了讓學生將來會描寫植物,我又引導學生進行分析,提出了:作者是從哪些方面對酸棗樹的葉、花、果進行了描寫?剛開始學生對這個問題還不甚了解,后來通過我的進一步引導,學生們的回答越來越完善了?,F(xiàn)在想來是否一開始問題太寬泛了。
    在講到酸棗掛滿枝頭的地方,我試著讓學生去想象情景,說出自己的感受。通過這樣的。環(huán)節(jié)來開發(fā)學生的想象力和提高口頭表達能力。在講述孩子們打棗吃棗的情節(jié)時,為了體會作者的心情,我提出了:哪些詞句表現(xiàn)了作者吃棗時急切的心情?由于學生深有同感,因而分析得合情合理。
    “教學相長”,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師生都是有所收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