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故事:腹背受敵

字號:

成語故事:腹背受敵由能力訓練頻道整理,僅供參考。如果覺得很不錯,歡迎點評和分享~感謝你的閱讀與支持!
    腹背受敵,漢語詞匯。
    拼音:fùbèishòudí
    釋義:腹:指前面;背:指后面。前后受到敵人的夾攻。
    出處與詳解
    腹:指前面;背:指后面。前后受到敵人的夾攻。
    1、《魏書·崔浩傳》:“裕西入函谷,則進退路窮,腹背受敵;北上岸則姚軍必不出關助我?!?BR>    2、《梁書·陳慶之傳》:“仲宗等恐腹背受敵,謀欲退師。”
    3、宋秦觀《邊防》下:“吾軍糧盡引還,則腹背受敵,而進退不可得,非萬全也。”
    4、《東周列國志》第四回:“公子呂曰:‘主公久不入朝,無非為太叔故也。今聲言如周,太叔必謂國內(nèi)空虛,興兵爭鄭。臣預先引兵伏于京城近處,乘其出城,入而據(jù)之。主公從廩延一路殺來,腹背受敵,太叔雖有沖天之翼,能飛去乎?’”
    5、清昭連《嘯亭雜錄·宋總兵》:“賊腹背受敵,大驚奔潰,收復納頂?shù)镎兮?。?BR>    6、孫犁《秀露集·耕堂讀書記(二)》:“關于他的應變能力,寫到他因為激怒孫權,遂使腹背受敵,終于大敗?!?BR>    詞語辨析
    【舉例造句】:他只有奮力沖上這座山峰,才有可能擺脫腹背受敵的困境。
    【拼音代碼】:fbsd
    【近義詞】:四面楚歌、十面埋伏
    【反義詞】:金蟬脫殼、各個擊破
    【歇后語】:狗熊斗群蜂
    【燈謎】:前面挨一槍,后面挨一刀
    【用法】:作謂語、定語、賓語;用于戰(zhàn)爭狀態(tài)
    這個成語的意思是前、后都受到敵人的攻擊。
    典源出自《魏書·卷叁五·崔浩列傳》。
    崔浩,字伯淵,北魏東武城人。他博覽經(jīng)史百家之書,足智多謀,軍國大計皇帝皆會與之商討而后行。泰常元年(西元416年),東晉將領劉裕征伐姚泓,想要溯黃河北上,於是向北魏請求借道,明元帝與群臣議論是否可行。大臣們都認為:函谷關是天險,劉裕不可能破關西入,他聲稱要征伐姚泓,真實的意圖難以預料。應該搶先發(fā)兵在黃河上游加以阻截,不要讓他向西。
    明元帝打算采納大家的意見。崔浩卻持不同的看法,他以為:「司馬休之等人侵擾劉裕鎮(zhèn)守的荊州,劉裕恨他恨得咬牙
    如果阻斷劉裕西去的道路,他必定上岸向北侵略,這樣反而使姚泓平安無事,而我國卻招來敵人。如今我方兵馬糧食都不足,不適合戰(zhàn)爭,因為一旦戰(zhàn)爭,北敵就會趁機進攻,趕去救援北方,則東州又會發(fā)生危險。
    倒不如將水道借給他,讓他西進,然后出兵堵住他東師之路。這就是所謂『卞莊刺虎,一舉兩得』的局勢。如果劉裕得勝,一定會感激我們借道之恩,如果姚泓得勝,我們也不會失去救援鄰邦的美名。劉裕就算取得關中,遠離本土,難於固守。劉裕不能固守,最終會是我們的囊中之物。所以不用兵馬勞頓,就能坐觀成敗,讓兩虎相斗而我們坐收長遠之利,這才是的策略?!?BR>    但是大臣們還是認為:「劉裕如果真的西入函谷關,就會進退無路,腹背受敵,這應當不是他的目的;而且萬一劉裕上岸北侵,姚泓的兵馬絕對不會出函谷關來援助我們,那時我們就糟了。劉裕揚言西行,其實是想北進來偷襲我們。」最后明元帝還是采納大家的意見,派兵阻攔劉裕,結果被打敗,這時才悔恨沒有用崔浩的策略。
    后來「腹背受敵」被用來形容前、后都受到敵人的攻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