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經(jīng)濟師考試練習題及答案:初級人力資源(第六套)

字號:

一、單項選擇題:
    1. 概括化的經(jīng)驗系統(tǒng)是指( )。
    A.技能
    B.能力
    C.情緒
    D.知識
    [答案]:D
    2. 包括對自我的控制、自信和工作中的靈活性是一個優(yōu)秀的應該具備的( )能力。
    A.服務意識
    B.認知能力
    C.管理才能
    D.個人效能
    [答案]:D
    3. 根據(jù)快感度情緒被分為( )
    A.輕松和緊張
    B.平靜和激動
    C.愉快和不愉快
    D.一般憤怒和大怒、暴怒
    [答案]:C
    4. 被說服者的因素不包括
    A.被說服者的人格
    B.被說服者的心情
    C.被說服者的卷入程度
    D.被說服者的經(jīng)歷
    [答案]:D
    5. 宗教型的人認為( )
    A.具有智慧、興趣,以發(fā)現(xiàn)真理為主要追求
    B.追求世界的形式和諧,以美的原則如對稱、均衡和諧等評價事物
    C.統(tǒng)一的價值高于一切,信神或追求天人合一等
    D.追求權力、影響和聲望
    [答案]:C
    6. 某任務完成后,常被解散的是( )
    A.指揮團體
    B.任務團體
    C.團隊
    D.正式團體
    [答案]:B
    教材:P18
    7. 不同地區(qū)的銷售代表與公司的銷售經(jīng)理之間構成的溝通是( )
    A.鏈狀溝通
    B.輪狀溝通
    C.環(huán)狀溝通
    D.交錯型溝通
    [答案]:B
    8. 階梯技術的缺點是( )
    A.團體壓力難以克服
    B.有少數(shù)人把持的現(xiàn)象產(chǎn)生
    C.責任模糊
    D.比較費時間
    [答案]:D
    9. 員工對工作不滿的反應方式中體現(xiàn)建設性和積極特征的是( )
    A.辭職
    B.提建議
    C.忠誠
    D.忽視
    [答案]:B
    10. 情感是指( )
    A.它是指員工對離開組織所帶來的損失的認知
    B.它是員工由于受到社會責任的影響而留在組織內的
    C.它是員工為了不失去多年投入所換來的待遇而留在該組織內的一種
    D.它是指員工對組織的感情依賴、認同和投入程度
    [答案]:D
    11. 企業(yè)管理歷史的劃分,不包括下列哪個階段( )
    A.古典管理
    B.人際關系管理
    C.科學管理
    D.文化管理
    E.風險管理
    [答案]:E
    12. 以下哪個不是人力資源管理的功能( )
    A.吸納
    B.創(chuàng)新
    C.開發(fā)
    D.激勵
    [答案]:B
    13. 企業(yè)中相似工作的集合是( )。
    A.工作族
    B.工作說明
    C.工作設計
    D.流程再造
    [答案]:A
    14. 關于工作分析的問卷法,正確的陳述是( )。
    A.問卷調查操作程序復雜
    B.對問卷編制的技術要求較高
    C.問卷法對于腦力工作不適用
    D.問卷法得不到有關工作相關信息
    [答案]:B
    15. 工作分析的結果之一是( )
    A.工作評價
    B.工作規(guī)范
    C.職位說明書
    D.工作描述
    [答案]:C
    16. ( )是完成某種作業(yè)所具備的心理、生理特征。
    A. 技術能力
    B.作業(yè)能力
    C.經(jīng)驗
    D.身體特征
    [答案]:B
    17. 影響招聘活動的外部因素不包括( )
    A.外部勞動力市場
    B.國家的法律法規(guī)
    C.競爭對手
    D.企業(yè)的政策
    [答案]:D
    18. 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有( )。
    A.招聘活動的起點是確定職位空缺
    B.招聘活動的起點是編寫職位說明書
    C.企業(yè)空缺的低層次崗位適宜采用外部招聘
    D.企業(yè)內部比較高層次、關鍵性崗位的人員適宜采用內部招聘
    [答案]:B
    19. 下列進行應聘者的篩選和錄用的步驟的正確排列順序為( ) 。
    (1)錄用決策(2)面試(3)應聘員工上崗試用
    (4)初步面試(5)證明材料和背景材料的核實
    (6)身體檢查(7)評價申請表和簡歷
    (8)選擇測試(9)新員工上崗任用
    (10)試用期滿進行任職考核
    A(2)-(3)-(4)-(7)-(8)-(1)-(5)-(6)-(9)-(10)
    B(7)-(4)-(1)-(2)-(5)-(6)-(3)-(8)-(10)-(9)
    C(7)-(4)-(8)-(2)-(5)-(6)-(1)-(3)-(10)-(9)
    D(5)-(6)-(4)-(3)-(7)-(8)-(1)-(2)-(9)-(10)
    [答案]:C
    20. 考核方法的選擇,不從下列哪個角度來概括員工的工作( )
    A.工作環(huán)境
    B.工作內容
    C.員工工作的獨立性
    D.工作態(tài)度
    [答案]:D
    21. ( )是一種新型的戰(zhàn)略性績效管理系統(tǒng)和方法,它著眼于公司的長遠發(fā)展
    A.目標管理法
    B.平衡記分卡法
    C.標桿超越法
    D.關鍵績效指標法
    [答案]:B
    22. 將員工的業(yè)績按照從高到低的順序進行排列的方法是( )。
    A.排序法
    B.行為錨定法
    C.關鍵事件法
    D.強制分布法
    [答案]:A
    23. 目標管理法的劣勢是( )
    A.有效性
    B.實施過程復雜
    C.不公平
    D.傾向于聚焦短期目標
    [答案]:D
    24. ( )的本質是一種公平的交換或交易。
    A.薪酬
    B.內在薪酬
    C.外在薪酬
    D.福利
    [答案]:A
    25. ( )的目的是確保薪酬體系的公平性。
    A.工作設計
    B.工作分析
    C.職位評價
    D.定崗定編
    [答案]:C
    26. 關于確定薪酬水平的錯誤說法有( )
    A.它是薪酬結構設計中的重要一步
    B.它是薪酬決策中的關鍵環(huán)節(jié)
    C.常見的市場薪酬水平定位一般可以分為四類
    D.常見的市場薪酬水平定位一般可以分為兩類
    [答案]:D
    27. ( )適用于規(guī)模大、投資回報率高、薪酬成本在經(jīng)營總成本中所占的比率較低、產(chǎn)品市場上的競爭者較少的企業(yè)。
    A.混合策略
    B.市場策略
    C.市場跟隨策略
    D.市場滯后策略
    [答案]:B
    28. 常見的個人獎勵計劃不包括( )
    A.計件制
    B.企業(yè)補充福利
    C.傭金制
    D.計時制
    [答案]:B
    29. 對決策管理層開發(fā)的主要內容是( )
    A.知識和意識、經(jīng)營技能和領導技能
    B.專業(yè)知識提升
    C.從專業(yè)知識、業(yè)務技能與工作態(tài)度三方面進行培訓與開發(fā)
    D.如何處理人際關系
    [答案]:A
    30. 不屬于培訓需求分析的方法是( )
    A.任務分析法
    B.績效分析法
    C.查閱工作說明書
    D.頭腦風暴法
    [答案]:D
    31. 由于勞動力或勞動力服務是不可能脫離勞動者本身存在,所以他與一般商品買賣不同的是( )待征。
    A.特殊性
    B.多樣性
    C.效率性
    D.難以衡量性
    [答案]:A
    32. 勞動力需求曲線的形狀是( )。
    A.水平的
    B.垂直的
    C.自左上方向右下方傾斜的
    D.自左下方向右上方傾斜的
    [答案]:C
    33. 人力政策的依據(jù)是( )
    A.人力資本理論
    B.勞動經(jīng)濟學
    C.人口學
    D.心理學
    [答案]:A
    34. 以下哪個說法是正確的( )。
    A.實際工資是指雇主以貨幣形式支付給員工的勞動報酬。
    B.名義工資可用來說明貨幣工資的購買能力。
    C.貨幣工資= 實際工資/物價指數(shù)
    D.現(xiàn)實中的貨幣工資水平總是高于實際工資水平。
    [答案]:D
    35. ( )揭示了由于工作條件和社會環(huán)境原因而導致的收入差異
    A.補償性工資差別
    B.競爭性工資差別
    C.壟斷性工資差別
    D.技能性工資差別
    E.崗位性工資差別
    [答案]:A
    36. 男性和女性之間的工資性報酬差別的形成,不包括哪個原因( )
    A.年齡和受教育程度
    B.職業(yè)
    C.工時和工作經(jīng)驗
    D.個人歧視
    [答案]:D
    37. 失業(yè)人口屬于( )。
    A.就業(yè)人口
    B.非勞動力
    C.勞動力人口
    D.非經(jīng)濟活動人口
    [答案]:C
    38. 根據(jù)勞動關系所具有的隸屬性和人身特征,由國家制定勞動標準,明確勞動的基本條件,保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這表
    現(xiàn)為勞動法的( )基本原則。
    A.勞動關系協(xié)調的合同化
    B.勞動條件的基準化
    C.勞動者保障的社會化
    D.勞動執(zhí)法的規(guī)范化
    [答案]:B
    39. 勞動者應當履行的義務不包括( )。
    A.完成勞動任務
    B.提高職業(yè)技能
    C.執(zhí)行勞動安全衛(wèi)生規(guī)程
    D.工資獎金的分配
    [答案]:D
    40. 截止2006年10月,我國政府已批準國際勞工公約( )個。
    A.14
    B.25
    C.11
    D.20
    [答案]:B
    41. 我國政府堅持通過發(fā)展經(jīng)濟、調整經(jīng)濟結構、深化改革、協(xié)調發(fā)展城鄉(xiāng)經(jīng)濟,以及完善社會保障體系促進就業(yè),并采取各種有效措施,千方百計增加就業(yè),擴大就業(yè)規(guī)模,努力把失業(yè)率控制在社會可承受的限度內,這是( )。
    A.積極的就業(yè)政策
    B.勞動者自主擇業(yè)
    C.政府促進就業(yè)
    D.社會幫扶就業(yè)
    [答案]:A
    42. ( )是政府通過設立公共就業(yè)服務機構,為勞動者提供免費的就業(yè)服務,為就業(yè)困難人員提供就業(yè)援助。
    A.職業(yè)指導
    B.職業(yè)中介服務
    C.就業(yè)援助
    D.公共就業(yè)服務
    [答案]:D
    43. ( )是指通過對反映就業(yè)、失業(yè)狀況的監(jiān)測指定跟蹤分析,當監(jiān)測指標達到或接近設定的失業(yè)預算線時,及時進行失業(yè)預報。
    A.就業(yè)援助
    B.失業(yè)預警
    C.失業(yè)登記
    D.法律援助
    [答案]:B
    44. 不屬于職業(yè)培訓的主要形式有( )
    A.就業(yè)前培訓
    B.再就業(yè)培訓
    C.勞動預備制度
    D.企業(yè)職工培訓
    [答案]:D
    45. 就業(yè)登記的主要內容不包括( )。
    A.勞動者個人信息
    B.就業(yè)類型
    C.就業(yè)所屬行業(yè)
    D.就業(yè)單位
    [答案]:C
    46. ( )是勞動關系雙方當事人依法約定的明確雙方權利和義務的協(xié)議。
    A.集體合同
    B.勞動合同
    C.工資協(xié)議
    D.勞動條件協(xié)議
    [答案]:B
    47. 變更勞動合同的情形一般不包括( )。
    A.勞動者能勝任工作而被調整了工作崗位的;
    B.訂立勞動合同時所依據(jù)的法律、法規(guī)已經(jīng)修改或廢止的;
    C.企業(yè)受有關產(chǎn)業(yè)政策影響或根據(jù)市場變化決定轉產(chǎn)或調整生產(chǎn)任務的;
    D.勞動合同訂立時所依據(jù)的可觀情況發(fā)生重大變化,致使勞動合同無法履行的。
    [答案]:A
    48. ( )是指勞動合同簽訂以后,沒有履行完畢之前,由于某種因素導致雙方提前終止合同效力的法律行為
    A.勞動合同解除
    B.勞動合同履行
    C.勞動合同變更
    D.勞動合同訂立
    [答案]:A
    49. 用人單位應承擔的法律責任說法錯誤的是( )。
    A.用人單位提供的勞動合同文本未載明本法規(guī)定的勞動合同必備條款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改正;給勞動者造成損害,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B.用人單位自用工之日起超過1個月不滿1年未與勞動者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應當向勞動者每月支付3倍的工資。
    C.用人單位違反《勞動合同法》的規(guī)定不與勞動者訂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的,自應當訂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之日起向勞動者每日支付2倍的工資。
    D.用人單位違反本法規(guī)定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的,應當依照《勞動合同法》規(guī)定的經(jīng)濟補償標準的2倍向勞動者支付賠償金。
    [答案]:B
    50. 勞動者的工作權和休息權是憲法規(guī)定的( )。
    A. 基本權利
    B.核心權利
    C.內涵權利
    D.外延權利
    [答案]: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