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某等32名員工于1999年9月 27日與中電X X公司簽訂了為期兩年的勞動合同。 2000年6月 26日,中電X X公司向其員工印發(fā)了《關于中電XX公司暫停營業(yè)、員工放假的通知》,通知稱:由于我公司控股的兩大股東未按合同約定出資,致使公司陷入極度困境,其財力已無法支撐公司正常運營。經公司股東會研究決定:(1)中電X X公司于2000年6月 27日起暫停營業(yè);(2)在停業(yè)期間,公司全體員工放假;(3)公司停業(yè)放假期間,確保員工工資不低于北京市規(guī)定的最低生活標準;(4)公司將根據形勢發(fā)展的需要,隨時通知員工上班。該公司于7月28日按北京市規(guī)定向32名員工支付了當月412元的最低工資后,未再支付其工資。32名員工委派郎某等3人為代表,多次要求公司按上述通知的第(3)項執(zhí)行,但公司均以無力支付為由予以拒絕。
事隔數月,郎某等3人代表32名員工于2000年12月28日聯(lián)名向有管轄權的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提出如下申訴請求:(1)被訴人中電 X X公司補發(fā)申訴人 32名員8月至12月的全額工資,即在412元的基礎上按每人月工資標準補發(fā)其本人此期間的工資;(2)依照規(guī)定支付拖欠申訴人工資的經濟補償金;(3)續(xù)繳養(yǎng)老。大病、失業(yè)等三項社會保險費。
被訴人中電XX公司辯稱:本公司自1998年7月開業(yè)后(7月22日領取營業(yè)執(zhí)照)直至2000年6月27日暫停營業(yè)前,由于未獲國家信息產業(yè)部無線電管理委員會批準的衛(wèi)星網絡使用許可證和國家教育部批準的遠程教育資質,致使被訴人主營業(yè)務陷入困境,處于非法營業(yè)狀態(tài),被訴人不得不在2000年6月27日暫停營業(yè)。被訴人停業(yè)后,申訴人處于下崗狀態(tài),但由于董事長、總經理辭職未及時與申訴人解除勞動合同。但申訴人的申訴請求均已過仲裁時效,應不予支持。
經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查核,申訴人郎某等32名員工自1999年9月27日分別與被訴人簽訂了勞動合同,合同終止日期為2001年9月27日。2000年6月27日被訴人暫停營業(yè);停業(yè)期間,申訴人放假;被訴人保證申訴人在停業(yè)放假期間的工資不低于北京市規(guī)定的最低生活標準;被訴人將根據形勢發(fā)展的需要,隨時通知申訴人上班。2000年6月27日至11月停業(yè)期間,申訴人未到被訴人處上班。2000年7月28日,被訴人向申訴人支付7月份工資412元。此后,被訴人既未與申訴人解除勞動合同,也未向申訴人支付工資。
[焦點問題]
1.本案屬于哪類勞動爭議案件?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應如何組成仲裁庭并按何種程序審理?
2.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應否支持申訴人索要工資及其經濟補償金的請求?
3.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為什么支持申訴人要求被訴人為其補交三項社保的請求?
4.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對本案糾紛是否可以采取其他處理辦法?
仲裁委員會認為,當事人雙方對《關于中電XX公司暫停營業(yè)、員工放假的通知》均無質疑,申訴人自2000年6月27日以后未到被訴人處上班。因此,被訴人自 2000年 8月至 12月每月應當向申訴人支付296元的生活費。但申訴人于2000年12月28日申請勞動爭議仲裁,根據《勞動法》第82條的規(guī)定,申訴人要求補發(fā)8月、9月、10月份工資及拖欠工資的經濟補償金,以及繳納各項社會保險的申訴請求已過仲裁時效,在仲裁委員會不予支持。被訴人應向申訴人支付2000年11月、12月的生活費,但因生活費不是工資,申訴人要求支付2000年11月、12月拖欠工資經濟補償金的申訴請求本仲裁委員會不予支持。申訴人要求被訴人繳納養(yǎng)老、大病、失業(yè)三項社會保險至2000年12月,仲裁委員會予以支持。
裁決如下:(1)被訴人于本裁決生效之日起15日內向申訴人支付2000年11月、12月的生活費592元;(2)被訴人于本裁決生效之日起60日內為申訴人繳納養(yǎng)老保險、大病醫(yī)療統(tǒng)籌、失業(yè)保險等三項社會保險到2000年12月。(3)駁回申訴人的其他申訴請求。
事隔數月,郎某等3人代表32名員工于2000年12月28日聯(lián)名向有管轄權的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提出如下申訴請求:(1)被訴人中電 X X公司補發(fā)申訴人 32名員8月至12月的全額工資,即在412元的基礎上按每人月工資標準補發(fā)其本人此期間的工資;(2)依照規(guī)定支付拖欠申訴人工資的經濟補償金;(3)續(xù)繳養(yǎng)老。大病、失業(yè)等三項社會保險費。
被訴人中電XX公司辯稱:本公司自1998年7月開業(yè)后(7月22日領取營業(yè)執(zhí)照)直至2000年6月27日暫停營業(yè)前,由于未獲國家信息產業(yè)部無線電管理委員會批準的衛(wèi)星網絡使用許可證和國家教育部批準的遠程教育資質,致使被訴人主營業(yè)務陷入困境,處于非法營業(yè)狀態(tài),被訴人不得不在2000年6月27日暫停營業(yè)。被訴人停業(yè)后,申訴人處于下崗狀態(tài),但由于董事長、總經理辭職未及時與申訴人解除勞動合同。但申訴人的申訴請求均已過仲裁時效,應不予支持。
經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查核,申訴人郎某等32名員工自1999年9月27日分別與被訴人簽訂了勞動合同,合同終止日期為2001年9月27日。2000年6月27日被訴人暫停營業(yè);停業(yè)期間,申訴人放假;被訴人保證申訴人在停業(yè)放假期間的工資不低于北京市規(guī)定的最低生活標準;被訴人將根據形勢發(fā)展的需要,隨時通知申訴人上班。2000年6月27日至11月停業(yè)期間,申訴人未到被訴人處上班。2000年7月28日,被訴人向申訴人支付7月份工資412元。此后,被訴人既未與申訴人解除勞動合同,也未向申訴人支付工資。
[焦點問題]
1.本案屬于哪類勞動爭議案件?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應如何組成仲裁庭并按何種程序審理?
2.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應否支持申訴人索要工資及其經濟補償金的請求?
3.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為什么支持申訴人要求被訴人為其補交三項社保的請求?
4.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對本案糾紛是否可以采取其他處理辦法?
仲裁委員會認為,當事人雙方對《關于中電XX公司暫停營業(yè)、員工放假的通知》均無質疑,申訴人自2000年6月27日以后未到被訴人處上班。因此,被訴人自 2000年 8月至 12月每月應當向申訴人支付296元的生活費。但申訴人于2000年12月28日申請勞動爭議仲裁,根據《勞動法》第82條的規(guī)定,申訴人要求補發(fā)8月、9月、10月份工資及拖欠工資的經濟補償金,以及繳納各項社會保險的申訴請求已過仲裁時效,在仲裁委員會不予支持。被訴人應向申訴人支付2000年11月、12月的生活費,但因生活費不是工資,申訴人要求支付2000年11月、12月拖欠工資經濟補償金的申訴請求本仲裁委員會不予支持。申訴人要求被訴人繳納養(yǎng)老、大病、失業(yè)三項社會保險至2000年12月,仲裁委員會予以支持。
裁決如下:(1)被訴人于本裁決生效之日起15日內向申訴人支付2000年11月、12月的生活費592元;(2)被訴人于本裁決生效之日起60日內為申訴人繳納養(yǎng)老保險、大病醫(yī)療統(tǒng)籌、失業(yè)保險等三項社會保險到2000年12月。(3)駁回申訴人的其他申訴請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