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正常人體中,血管內液體不斷地從毛細血管小動脈端濾出至組織間隙成為組織液,另方面組織液又不斷從毛細血管小靜脈端回吸收入血管中,二者經常保持動態(tài)平衡,因而組織間隙無過多液體積聚。
保持這種平衡的主要因素有:
(1)毛細血管內靜水壓;
(2)血漿膠體滲透壓;
(3)組織間隙機械壓力(組織壓);
(4)組織液的膠體滲透壓。
維持體液平衡的因素發(fā)生障礙,則可產生水腫。
產生水腫的幾項主要因素為:
(1)鈉與水的潴留:如繼發(fā)性醛固酮增多癥等;
(2)毛細血管濾過壓升高:如右心衰竭等;
(3)毛細血管通透性增高:如急性腎炎等;
(4)血漿膠體滲透壓降低:通常繼發(fā)于血清蛋白減少,如慢性腎炎、腎病綜合征等。
保持這種平衡的主要因素有:
(1)毛細血管內靜水壓;
(2)血漿膠體滲透壓;
(3)組織間隙機械壓力(組織壓);
(4)組織液的膠體滲透壓。
維持體液平衡的因素發(fā)生障礙,則可產生水腫。
產生水腫的幾項主要因素為:
(1)鈉與水的潴留:如繼發(fā)性醛固酮增多癥等;
(2)毛細血管濾過壓升高:如右心衰竭等;
(3)毛細血管通透性增高:如急性腎炎等;
(4)血漿膠體滲透壓降低:通常繼發(fā)于血清蛋白減少,如慢性腎炎、腎病綜合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