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釋義:第十七條

字號:

第十七條 單位之間發(fā)生的林木、林地所有權和使用權爭議,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依法處理。
    個人之間、個人與單位之間發(fā)生的林木所有權和林地使用權爭議,由當地縣級或者鄉(xiāng)級人民政府依法處理。
    當事人對人民政府的處理決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通知之日起一個月內,向人民法院起訴。
    在林木、林地權屬爭議解決以前,任何一方不得砍伐有爭議的林木。
    【釋義】 本條是對林木、林地所有權和使用權權屬爭議處理的規(guī)定。
    一、規(guī)定林木、林地所有權和使用權權屬爭議處理的必要性。
    林木、林地所有權和使用權,通常稱為林權。正確處理林權爭議對保證林業(yè)正常發(fā)展具有現實意義,也非常必要。首先,森林、林木和林地所有者、使用者的合法權益受憲法和法律的保護。其權屬的確認,是經營者合法經營,依法處置森林、林木、林地使用權的依據。有關的權屬如發(fā)生爭議,應當依法處理。其次,林木、林地權屬受自然條件和經營的一些特殊情況的影響,確定權屬的界線不明顯,邊界糾紛也經常發(fā)生。例如,大片的森林有兩個或兩個以上林場經營,其權屬的邊界可能沒有明顯的、自然界限;再如,農民承包集體所有的山林,在權屬邊界的確定上也存在類似問題,也可能產生有關承包農戶之間的權屬糾紛;再次,由于各種原因,一些林業(yè)經營單位、組織或者個人在林木所有權、林地使用權重新界定或者在轉讓的過程中,因以往的林權權屬界線不清或者林權變更登記也會產生林權糾紛。實踐也證明,這類權屬問題如不能有效地、及時地解決,必然會導致對森林的亂砍濫伐,影響林業(yè)正常生產、經營活動,不僅損害經營者的權益,也損害了國家的利益。因此,如何解決好林權爭議,對維護權利人的合法權益,保護森林資源,促進林業(yè)發(fā)展,維護社會安定,具有重要意義。
    二、林權爭議的政府處理程序。本條規(guī)定的林權爭議,屬于因森林、林木、林地的權屬歸屬而產生的爭議。根據本法第三條的規(guī)定,國家所有的和集體所有的森林、林木和林地,個人所有的林木和使用的林地,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登記造冊,發(fā)放證書,確認所有權和使用權。因此,行使確權職能的有關各級人民政府應當是處理林權爭議的機關。由于考慮到一些林業(yè)經營者的特殊情況,如中央、省直屬國有林場,以及一些經營者經營的森林面積跨行政區(qū)域等情況,對各級人民政府受理林權爭議案件的范圍,也應有所區(qū)別。根據本條的規(guī)定,單位之間的林權爭議,應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依法處理;個人之間、個人與單位之間發(fā)生的林權爭議,應由當地縣級或者鄉(xiāng)級人民政府依法處理。林權爭議處理遵循的原則是,尊重歷史和現實情況,有利于安定團結,有利于保護、培育和合理利用森林資源,有利于群眾生產、生活。林權爭議處理的機構是各級人民政府設立的林權爭議處理機構。林權爭議發(fā)生后,有些林權爭議,如林權證確定的權屬等已清楚,但因某些原因使當事人雙方對其認定不一致的,的解決辦法是由當事人雙方,本著主動、互諒、互讓的精神自行協(xié)商解決。經協(xié)商未達成協(xié)議或當事人有一方不愿協(xié)商解決的,按照本條的規(guī)定,向有處理權的林權爭議處理機構申請?zhí)幚?。處理程序主要是:第一,遞交有關林木、林地權屬爭議處理的書面申請,其內容應當包括:當事人的姓名、地址及其法定代表人的姓名、職務;爭議的現狀,包括爭議面積、林木蓄積,爭議地所在的行政區(qū)域位置、四至和附圖;爭議的事由,包括發(fā)生爭議的時間、原因、當事人的協(xié)商意見。第二,當事人對其提出的主張應當出具證據,如提供林權證、土地證等權屬證明,不能出具證據,不影響林權爭議處理機構依據有關規(guī)定和證據認定爭議事實。第三,首先可以由林權爭議處理機構進行調解解決爭議,經調解成協(xié)議的,當事人應當在協(xié)議上簽字或蓋章,并由調解人員署名,加蓋林權爭議處理機構的印章,并報同級人民政府備案;經調解未達成協(xié)議的,林權爭議處理機構應當制作處理意見書,由人民政府作出決定。意見書應當載明以下內容:當事人的姓名、地址及其法定代表人的姓名、職務;爭議的事由。
    三、林權爭議的訴訟程序。當事人對有關人民政府作出的處理決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通知之日起一個月內,向人民法院起訴,由法院作出最終的裁決。應當說明,本法關于林權爭議的處理,規(guī)定了由有關各級政府處理,即各級政府是處理林權爭議的法定機關,由各級人民政府對林權爭議作出處理決定是解決林權爭議的法定的、必經程序。根據本條的規(guī)定,只有當事人對人民政府作出的處理決定不服,當事人才可向有關人民法院提出訴訟,由法院對人民政府作出的處理決定作出裁決。因此,有關當事人對其林權爭議既不能協(xié)議選擇人民法院直接處理,也不能由其任何一方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而另一方申請有關政府作出處理。林權爭議當事人一方或者雙方因不服政府作出的處理決定而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人民法院對這類案件的受理和審理,應當適用行政訴訟法的規(guī)定。根據人民法院關于貫徹執(zhí)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1991年5月29日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 499次會議討論通過,1991年6月11日發(fā)布)的規(guī)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對人民政府或者其主管部門有關土地、礦產、森林等資源的所有權或者使用權歸屬的處理決定不服,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訴的,人民法院應作為行政案件受理。
    四、有爭議林木的處置。為了保證當事人的合法權益,保障對林權爭議的完善處理,并制止亂砍濫伐行為,本條同時規(guī)定,爭議的林木、林地在爭議處理過程中,應當保持現狀,任何一方不得砍伐有爭議的林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