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教育碩士心理學第二節(jié)感覺與知覺的規(guī)律

字號:


    閾限與差別感覺閾限。
    絕對感受性:就是人感覺小的客觀刺激量的能力。
    絕對感覺閾限:剛剛能感覺到的小刺激量稱為絕對感覺閾限。
    絕對感受性與絕對感覺閾限在數量上成反比關系,可用下列公式表示:E=1/R
    其中,E代表絕對感受性,R代表絕對感覺閾限。
    差別感受性:對兩個刺激量強度差別的感覺能力。
    差別感受閾限:剛剛能引起差別感覺的兩個同類刺激物之間的小差別量稱為差別感覺閾限。
    差別感覺閾限和差別感受性亦成反比關系。
    韋伯定律:差別感覺閾限與原來的刺激量的比值是一個常數,用下列公式表示:K=△I/I。 其中,I代表原有刺激量,△I代表增加的刺激量,K代表常數。
    費希納定律:在韋伯研究的基礎上進一步揭示了心理量與物理量之間關系定律。對數定律,S=K·lgI, 其中,S為心理量,I為物理量,K為常數。
    斯蒂文森根據比例量表的實驗結果,提出了心理量與物理量之間關系,符合冪定律:S=KIn.其中,s為心理量,I為物理量,K為常數。n為指數。
    (二)感受性變化規(guī)律
    適應:同一感受器內,由于刺激物對感受器的持續(xù)作用而使感受性發(fā)生變化的現象叫適應。有時,為了適應周圍環(huán)境刺激的變化,機體的感受性需要調整。這種調整就是適應現象。
    一般而言,適應現象表現為感受性的降低;但視覺的暗適應是感受性提高。視覺的適應可分為暗適應與明適應。
    暗適應是從亮處進入暗處時,由看不清到逐漸看清物體輪廓的視覺感受性的變化。這是視覺感受性逐漸提高的過程。
    明適應是從暗處到光亮處,特別是在強光下,初一瞬間感到發(fā)眩耀眼,幾乎什么都看不清楚,經過幾秒鐘后就能看清物體的感受性變化。明適應是視覺感受性逐漸降低的過程。
    對比:對比是感覺的相互作用、相互影響而使感受性發(fā)生變化的現象。
    可分為同時對比與繼時對比兩種。
    同時對比:是幾個刺激物同時作用于同一感受器而產生的對比現象。
    繼時對比:刺激物先后作用于同一感受器而產生的對比現象叫繼時對比。
    二、知覺的基本規(guī)律
    知覺的基本規(guī)律體現在知覺的4個基本特性之中,知覺的基本特性是選擇性,理解性,整體性和恒常性。
    (一)知覺的選擇性:所謂知覺的選擇性,是指人在進行知覺時,從紛繁復雜環(huán)境中把某些事物或現象當作知覺對象,而把另一些事物或現象當作知覺背景。
    人對知覺對象與背景的反映效果是有所區(qū)別的。知覺對象的形象較為鮮明,輪廓較為清楚,結構也較為完整;作為知覺背景的事物形象則較為模糊不清,結構也不確定,似乎在知覺對象的后面。知覺對象與背景不是固定不變的,它們可以相互調換。
    知覺選擇性對人的實踐活動具有重要意義。在學校教育、教學中自覺地遵循知覺的這一特性,可促進教育、教學效果的提高。如在課堂教學中,有意使知覺對象和背景形成鮮明的對比;有意提高知覺對象的活動性等。再如在校園建設中,采用提高刺激物的強度等做法可突出教育內容。
    (二)知覺的理解性:人在知覺一些事物或現象時,不僅能形成關于它的知覺形象,還能根據自己已有的知識、經驗對事物加以解釋或判斷,即從不同方面對它加以理解。
    知覺的理解性與人的已有知識經驗有密切關系。知識經驗不同,對知覺對象的理解 程度也不同。知識經驗越豐富,理解就越深刻,對事物的知覺也就越完整、精確。
    知覺的理解性對人的知覺既有積極作用的一面,又有消極作用的一面。教師在從事教學活動時,一方面要聯系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增進知覺的理解性,提高教學的效果;另一方面又要注意已有的知識經驗對當前知覺活動所產生的消極定勢作用。此外,知覺的理解性不僅可提高知覺的效應,還是形成事物表象,并轉為科學概念的重要條件。
    (三)知覺的整體性:指把物體或現象的各種屬性或各個部分作為一個統一的整體來反映。
    知覺是對事物整體的反映,故整體性是知覺的基本特征。
    在形成對客觀事物整體性知覺時,客觀事物的各個組成部分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強的部分所起的作用,要大于弱的部分。需要指出的是,所謂強的刺激物并不完全都是物理強度。刺激物的物理強度很弱,但如果它對于人的生活具有重大意義,這種刺激物也可成為復合刺激物中強的組成部分。對于知覺整體性這一特點,教師在教學中應充分運用,使學生能更清晰地反映事物的整體。
    (四)知覺的恒常性:客觀事物本身不變但知覺條件在一定范圍內發(fā)生變化時,人的知覺映象仍然相對不變。
    知覺恒常性在視知覺領域內研究得比較多。視知覺恒常性有顏色恒常性、大小恒常性、亮度恒常性和形狀恒常性等。
    顏色恒常性:顏色恒常性是指在不同的照明條件下,人的顏色知覺映象仍然相對穩(wěn)定。
    大小恒常性:大小恒常性是指對物體大小的知覺映象,不因距離遠近的不同而改變。
    亮度恒常性:亮度恒常性是指物體的照明度雖改變,但人仍傾向于對它的表面亮度知覺不變。
    形狀恒常性:形狀恒常性是指人觀察物體的角度雖發(fā)生變化,但仍傾向于把它知覺為同一形狀。
    知覺恒常性不僅表現在視知覺上,還表現在其他知覺中,如方位知覺恒常性、聽知覺恒常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