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考研政治沖刺:考研政治理論輔導098

字號:

資本主義生產過程及其特征
    資本主義的再生產過程,既有物質資料的再生產,還有生產關系的再生產,它一方面不斷地再生產出資本家,另一方面又不斷地再生產出雇傭勞動者。資本主義生產過程具有二重性,一方面是勞動過程,另一方面又是價值增殖過程。資本主義生產過程是勞動過程和價值增殖過程的統(tǒng)一,分析這個問題的關鍵是運用馬克思的勞動二重性學說。在資本主義生產過程中,工人一方面通過具體勞動生產出新的使用價值,并把生產資料的價值轉移到新產品中去另一方面,通過抽象勞動創(chuàng)造出新的價值。因此,價值增殖過程是活勞動創(chuàng)造新價值的過程(2001年文科單選題第3題、理科第5題考查過)。
    價值增殖過程不過是超過一定點而延長了的價值形成過程。這一定點就是必要勞動時間。
    剩余價值的本質就是雇傭工人創(chuàng)造的價值中超過勞動力價值而被資本家無償占有的價值部分。剩余價值的來源是雇傭工人的剩余勞動。
    不變資本和可變資本的區(qū)分及其意義
    在現(xiàn)實生活中,資本總是表現(xiàn)為一定的物,如貨幣、機器、原料、商品等。但不能把資本與這些物等同起來。生產資料在任何社會都是生產過程的要素,商品和貨幣也先于資本主義社會存在,不能說它們在任何時候都是資本。只有當它們成為資本家榨取工人剩余勞動的手段時,才成為資本。
    1.資本具有的主要特征
    (1)資本是能夠帶來剩余價值的價值。“原預付價值不僅在流通中保存下來,而且在流通中改變了自己的價值量,加上了一個剩余價值,或者說增殖了。正是這種運動使價值轉化為資本。
    (2)資本是一種運動。資本作為能夠帶來剩余價值的價值,必須不斷地運動,才能不斷地生產和實現(xiàn)剩余價值。
    (3)資本是一個歷史范疇。它體現(xiàn)資本家剝削雇傭工人的關系,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本質范疇。
    在資本主義生產過程中,用于購買生產資料的那部分資本,在生產過程中,借助于工人的具體勞動,把原有價值轉移到新產品中去,價值量沒有發(fā)生變化,叫做不變資本,可以用C來表示;用于購買勞動力的那部分資本,在生產過程中由勞動力的使用創(chuàng)造出大于自身價值的價值,使預付資本價值量發(fā)生了變化,叫做可變資本,可以用V表示。
    資本家用于生產的資本就分為兩部分:一部分購買生產資料,一部分購買勞動力。兩部分資本在剩余價值生產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因此,稱前者是不變資本,后者是可變資本。
    2.把資本區(qū)分為不變資本和可變資本的意義
    (1)進一步揭示了剩余價值的來源。剩余價值不是由全部資本產生的,而只是由可變資本產生的。因為可變資本購買的是勞動力,勞動力使用價值的特殊性創(chuàng)造了剩余價值。因此,工人剩余勞動是剩余價值的源泉。
    (2)為考察資本主義剝削程度提供了科學依據。這種剝削程度用剩余價值率表示。
    (3)為理解資本有機構成、平均利潤等理論奠定了基礎。
    總結:勞動者的活勞動是價值創(chuàng)造的源泉,這是馬克思勞動價值論的核心內容,而勞動價值論是馬克思剩余價值理論的基礎;剩余價值一定是相對于可變資本而言的,這是馬克思剩余價值理論的核心內容。
    土地、設備、原材料等生產要素在商品生產中的作用與勞動創(chuàng)造價值的關系
    價值是凝結在商品中的無差別的一般人類勞動,也就是說人類的抽象勞動是形成價值的實體。
    土地、設備、原材料等物質要素作為生產過程不可缺少的勞動資料和勞動對象,它們在商品的生產過程中起著兩方面的作用:
    (1)它們和勞動者的具體勞動結合在一起,創(chuàng)造出各種各樣不同的使用價值;同時,它們自身的價值在必要耗費的范圍內也由勞動者的具體勞動轉移到商品中去。
    (2)它們是人類勞動的載體,為勞動者的抽象勞動創(chuàng)造價值提供了必要的物質條件。但是,它們自身并不能創(chuàng)造任何新的價值。只有人類的抽象勞動才是商品價值的源泉。
    剩余價值率
    剩余價值與可變資本的比率,叫做剩余價值率,也叫剝削率。它準確地揭示出資本家對工人的判削程度。用公式表示為:
    剩余價值率(m’)一剩余價值(m)/可變資本(v)
    馬克思通過對資本主義生產中價值增殖過程的分析,把雇傭工人的勞動時間分為必要勞動時間和剩余勞動時間兩部分。必要勞動時間是工人用于再生產出自己勞動力價值的時間;剩余勞動時間是為資本家生產剩余價值的時間(2008年單選題第5題考查過)。因此,可變資本價值是工人在必要勞動時間內再生產出來的,剩余價值是工人在剩余勞動時間內生產出來的。因此,剩余價值率也可以用下列公式表示:
    剩余價值率(m’)=剩余勞動時間/必要勞動時間=剩余勞動/必要勞動
    剩余價值的絕對量即剩余價值量,它的大小取決于剩余價值率和雇傭工人的人數。資本家在雇傭工人的人數已定的情況下,要獲得更多的剩余價值,就要不斷提高對工人的剝削程度即剩余價值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