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祥星似乎創(chuàng)造了關于考試的神話:曾為執(zhí)業(yè)注冊會計師、執(zhí)業(yè)證券從業(yè)注冊會計師、執(zhí)業(yè)注冊資產(chǎn)評估師、執(zhí)業(yè)注冊稅務師,并擁有律師、經(jīng)濟師等專業(yè)技術資格,讓人感到不可思議的是,陳祥星的這些技術資格均是通過考試全科合格取得的。
在過去的七八年里,除了專業(yè)技術考試,陳祥星還取得了工商管理碩士和管理學(會計學)博士學位,期間還先后創(chuàng)辦了所羅門管理咨詢(廈門)有限公司和廈門所羅門財務咨詢有 限公司,著有《考無不勝》、《股東·經(jīng)理·人力資本——有限公司治理的永恒主題》兩書。幾乎讓人覺得他不是生活中的人,更像是一部不知疲倦的機器。
硬幣的選擇
硬幣在空中劃出一道美麗的弧線后,開始墜落。
正面朝上,還是背面朝上?陳祥星懶得去想這個有些乏味甚至滑稽的問題。
自1997年1月考完MBA入學考試后,陳祥星感到自己處于一種“失重”的狀態(tài),時間很空,腦子也很空,不知道自己該做點什么。那段時間里,他除了胡思亂想一點關于謀生的事情,就是到書店找一些很有模樣的閑書來讀,但很快就沒了興趣。
他決定做點什么。
經(jīng)過思考,他決定通過考試取得注冊會計師和律師這兩個職業(yè)資格,來改變自己的職業(yè)生涯。但先考哪一個?他想了很久,也不知道這個選擇將對他的人生產(chǎn)生什么樣的影響。陳祥星在做了一番“理性思考”之后,決定把“決定權”交給硬幣。他記不清當時自己定的游戲規(guī)則,但可以肯定的是他只拋,硬幣告訴他,先考注冊會計師。
在回憶這段經(jīng)歷時,陳祥星有些感慨:“也許,人生是可以考慮隨身帶一枚硬幣的,因為理性思考的結果不見得一定會比自然的隨機規(guī)律好!”
也許是無知者無畏,也許是職業(yè)選擇的沖動,陳祥星毫不猶豫地報考了所有的五門科目。他的用心是,“只有全部搞定,1998年考律師資格的計劃才有可能實現(xiàn)?!焙髞淼氖聦嵄砻鳎麑崿F(xiàn)了自己的計劃。
“革命道路”——讀書的次序
1997年6月16日,陳祥星領回了注冊會計師考試全部五門課程教材和參考書籍。從這一天起,陳祥星開始進入應考狀態(tài)。
此時距離9月19日開考正好三個月零三天。
“這是我第應付資格考試,沒有什么經(jīng)驗積累,同時又是我參加的所有資格考試中難的?!?BR> “究竟要用什么辦法才能在這么短的時間里讀完這些書呢?”陳祥星在翻閱教科書的同時,開始尋找“革命道路”。所謂的“革命道路”實際上是學習的“次序”問題,也就是先讀哪一門后讀哪一門。講究“次序”是他學圍棋的一個收獲,也是應考技術入門的一個重要標志。
“讀清楚了會計,對審計、稅法和財務管理這三門課很有幫助?!痹陉愊樾强磥恚安欢畷嬍呛茈y懂審計的。因為,會計和財務管理這兩門課有一定的相關性。財務管理中涉及了不少財務比率,這些跟財務會計有關。財務管理的試題里,經(jīng)常有‘某項經(jīng)濟業(yè)務發(fā)生后,某個財務指標會發(fā)生什么變化’的題目。如果對財務會計比較熟悉,很容易就能搞清楚這種變化。再次,會計和稅法這兩門課也具有相關性?!?BR> 于是,陳祥星決定先讀會計這本書,然后攻讀審計、財務管理、稅法和經(jīng)濟法課程,“只有先搞清楚會計,才能提高學習效果、提高學習效率?!?BR> “會計太難懂了”
陳祥星雖然在大學時學過會計學原理,但當時什么也沒學會,在1997年6月16日這一時點,他是一個百分之一百的會計盲。
第一個令陳祥星發(fā)楞的是關于計提壞賬準備的會計分錄,即借記‘管理費用’、貸記‘壞賬準備’,他怎么想也搞不清楚為什么要借這個貸那個,總覺得這么做沒什么道理。
由于時間的限制,陳祥星放棄了先學習《會計學原理》的想法,仍然硬啃注冊會計師的輔導教材:從計提“壞賬準備”的那個分錄開始讀上50頁,再回到這個分錄重新開始讀上100頁,然后再倒回50頁開始讀,再讀100頁,再倒回50頁……他說,他是在一種把《會計》當作“敵人”、與“敵人”搏斗的心態(tài)下讀完會計教材的?!捌駷橹?,這本《會計》是我惟一采用‘讀得懂就往前進,讀不懂再倒回來’這種讀法讀完的教材,也是我惟一讀破的一本教科書!”
大概讀到250頁左右,陳祥星才明白借和貸是怎么一回事,或者說,才基本弄懂“借貸記賬法”的記賬規(guī)則。直到那時,陳祥星才感到自己小瞧了會計學科,“原以為財務會計是用小學算術知識就能搞定的,萬萬沒想到讀那些東西會那么艱難。”從此,陳祥星放慢讀書的節(jié)奏,經(jīng)常停下來思一思,想一想,然后再往前走。
“讓我頭疼的是合并報表的章節(jié),我讀得非常吃力”陳祥星回憶說,“我總努力想明白那樣處理究竟是為什么!我為那些抵銷分錄苦思冥想,真的是不夸張地閉上眼晴猛想過不下10個小時,開始是想母公司長期投資和子公司所有者權益的抵銷,后是想那些連續(xù)編制合并報表時的抵銷分錄。后來我發(fā)現(xiàn),當時的思考還是很有助于理解那些分錄的。”
讀書不順,做習題也好不了多少。陳祥星做習題時經(jīng)常錯得一塌糊涂。不過,在他看來,“錯誤多不是壞事,我做錯一道題就意味著我多懂了一點知識?!?BR> 如此苦讀,令陳祥星始料不及的是他花在會計這門功課上的時間幾乎占到整個應考時間的一半,約等于他次年應考律師資格的學習時間。大概是這樣的經(jīng)歷,陳祥星堅持認為,對于會計盲和法盲而言,注冊會計師考試明顯比律師資格考試(現(xiàn)為司法資格考試)難。
“我之所以在會計這門課上不惜時間,不僅因為這門課是注冊會計師資格考試的重點科目,還因為會計知識是注冊會計師應該具備的知識體系的基礎。另外一個原因是,我覺得百份之一百(盡管做不到)地掌握一本好書的知識,比百份十地掌握十本書的知識更有效?;蛘吒苯拥卣f,我讀這本書至少有百份十的成分不是為了考試而讀書,如果僅僅是為那場考試而讀書,我也許沒有必要投入那樣的‘兵力’?!?BR> 啃完會計教材后,陳祥星突然有了“一步登天”的感覺,他發(fā)現(xiàn),那些曾經(jīng)讓自己非??謶值臅嫹咒浘尤伙@得有些可親可愛了。
在過去的七八年里,除了專業(yè)技術考試,陳祥星還取得了工商管理碩士和管理學(會計學)博士學位,期間還先后創(chuàng)辦了所羅門管理咨詢(廈門)有限公司和廈門所羅門財務咨詢有 限公司,著有《考無不勝》、《股東·經(jīng)理·人力資本——有限公司治理的永恒主題》兩書。幾乎讓人覺得他不是生活中的人,更像是一部不知疲倦的機器。
硬幣的選擇
硬幣在空中劃出一道美麗的弧線后,開始墜落。
正面朝上,還是背面朝上?陳祥星懶得去想這個有些乏味甚至滑稽的問題。
自1997年1月考完MBA入學考試后,陳祥星感到自己處于一種“失重”的狀態(tài),時間很空,腦子也很空,不知道自己該做點什么。那段時間里,他除了胡思亂想一點關于謀生的事情,就是到書店找一些很有模樣的閑書來讀,但很快就沒了興趣。
他決定做點什么。
經(jīng)過思考,他決定通過考試取得注冊會計師和律師這兩個職業(yè)資格,來改變自己的職業(yè)生涯。但先考哪一個?他想了很久,也不知道這個選擇將對他的人生產(chǎn)生什么樣的影響。陳祥星在做了一番“理性思考”之后,決定把“決定權”交給硬幣。他記不清當時自己定的游戲規(guī)則,但可以肯定的是他只拋,硬幣告訴他,先考注冊會計師。
在回憶這段經(jīng)歷時,陳祥星有些感慨:“也許,人生是可以考慮隨身帶一枚硬幣的,因為理性思考的結果不見得一定會比自然的隨機規(guī)律好!”
也許是無知者無畏,也許是職業(yè)選擇的沖動,陳祥星毫不猶豫地報考了所有的五門科目。他的用心是,“只有全部搞定,1998年考律師資格的計劃才有可能實現(xiàn)?!焙髞淼氖聦嵄砻鳎麑崿F(xiàn)了自己的計劃。
“革命道路”——讀書的次序
1997年6月16日,陳祥星領回了注冊會計師考試全部五門課程教材和參考書籍。從這一天起,陳祥星開始進入應考狀態(tài)。
此時距離9月19日開考正好三個月零三天。
“這是我第應付資格考試,沒有什么經(jīng)驗積累,同時又是我參加的所有資格考試中難的?!?BR> “究竟要用什么辦法才能在這么短的時間里讀完這些書呢?”陳祥星在翻閱教科書的同時,開始尋找“革命道路”。所謂的“革命道路”實際上是學習的“次序”問題,也就是先讀哪一門后讀哪一門。講究“次序”是他學圍棋的一個收獲,也是應考技術入門的一個重要標志。
“讀清楚了會計,對審計、稅法和財務管理這三門課很有幫助?!痹陉愊樾强磥恚安欢畷嬍呛茈y懂審計的。因為,會計和財務管理這兩門課有一定的相關性。財務管理中涉及了不少財務比率,這些跟財務會計有關。財務管理的試題里,經(jīng)常有‘某項經(jīng)濟業(yè)務發(fā)生后,某個財務指標會發(fā)生什么變化’的題目。如果對財務會計比較熟悉,很容易就能搞清楚這種變化。再次,會計和稅法這兩門課也具有相關性?!?BR> 于是,陳祥星決定先讀會計這本書,然后攻讀審計、財務管理、稅法和經(jīng)濟法課程,“只有先搞清楚會計,才能提高學習效果、提高學習效率?!?BR> “會計太難懂了”
陳祥星雖然在大學時學過會計學原理,但當時什么也沒學會,在1997年6月16日這一時點,他是一個百分之一百的會計盲。
第一個令陳祥星發(fā)楞的是關于計提壞賬準備的會計分錄,即借記‘管理費用’、貸記‘壞賬準備’,他怎么想也搞不清楚為什么要借這個貸那個,總覺得這么做沒什么道理。
由于時間的限制,陳祥星放棄了先學習《會計學原理》的想法,仍然硬啃注冊會計師的輔導教材:從計提“壞賬準備”的那個分錄開始讀上50頁,再回到這個分錄重新開始讀上100頁,然后再倒回50頁開始讀,再讀100頁,再倒回50頁……他說,他是在一種把《會計》當作“敵人”、與“敵人”搏斗的心態(tài)下讀完會計教材的?!捌駷橹?,這本《會計》是我惟一采用‘讀得懂就往前進,讀不懂再倒回來’這種讀法讀完的教材,也是我惟一讀破的一本教科書!”
大概讀到250頁左右,陳祥星才明白借和貸是怎么一回事,或者說,才基本弄懂“借貸記賬法”的記賬規(guī)則。直到那時,陳祥星才感到自己小瞧了會計學科,“原以為財務會計是用小學算術知識就能搞定的,萬萬沒想到讀那些東西會那么艱難。”從此,陳祥星放慢讀書的節(jié)奏,經(jīng)常停下來思一思,想一想,然后再往前走。
“讓我頭疼的是合并報表的章節(jié),我讀得非常吃力”陳祥星回憶說,“我總努力想明白那樣處理究竟是為什么!我為那些抵銷分錄苦思冥想,真的是不夸張地閉上眼晴猛想過不下10個小時,開始是想母公司長期投資和子公司所有者權益的抵銷,后是想那些連續(xù)編制合并報表時的抵銷分錄。后來我發(fā)現(xiàn),當時的思考還是很有助于理解那些分錄的。”
讀書不順,做習題也好不了多少。陳祥星做習題時經(jīng)常錯得一塌糊涂。不過,在他看來,“錯誤多不是壞事,我做錯一道題就意味著我多懂了一點知識?!?BR> 如此苦讀,令陳祥星始料不及的是他花在會計這門功課上的時間幾乎占到整個應考時間的一半,約等于他次年應考律師資格的學習時間。大概是這樣的經(jīng)歷,陳祥星堅持認為,對于會計盲和法盲而言,注冊會計師考試明顯比律師資格考試(現(xiàn)為司法資格考試)難。
“我之所以在會計這門課上不惜時間,不僅因為這門課是注冊會計師資格考試的重點科目,還因為會計知識是注冊會計師應該具備的知識體系的基礎。另外一個原因是,我覺得百份之一百(盡管做不到)地掌握一本好書的知識,比百份十地掌握十本書的知識更有效?;蛘吒苯拥卣f,我讀這本書至少有百份十的成分不是為了考試而讀書,如果僅僅是為那場考試而讀書,我也許沒有必要投入那樣的‘兵力’?!?BR> 啃完會計教材后,陳祥星突然有了“一步登天”的感覺,他發(fā)現(xiàn),那些曾經(jīng)讓自己非??謶值臅嫹咒浘尤伙@得有些可親可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