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分 毛澤東思想概論
學科內容概述
“毛澤東思想概論”是對毛澤東思想的科學涵義、毛澤東思想的形成與發(fā)展、毛澤東思想的科學體系及其基本原理與基本觀點、毛澤東思想的活的靈魂、毛澤東思想的歷史地位和指導作用等的概要的論述。
本課程的內容共分七章。第一章“毛澤東思想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成果”,從縱向的毛澤東思想形成與發(fā)展的歷史進程,到橫向的毛澤東思想的科學體系,對毛澤東思想作總體的介紹。第二章至第六章,集中講授毛澤東思想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觀點。毛澤東思想的形成和發(fā)展,經(jīng)歷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各個不同的時期。這五章大體上就是按照這樣的歷史進程來編排。第二、三章圍繞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理論原則和經(jīng)驗總結進行講述。第二章在介紹近代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基礎上發(fā)生的中國革命的演變后,集中講述中國共產黨在整個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總路線和基本綱領。這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的重點內容。第三章則根據(jù)毛澤東關于中國共產黨在中國革命中的三個主要法寶的論斷,分別講授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理論與實踐,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理論與政策和黨的建設的思想理論。第四章講述新中國成立后中國社會由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的轉變,講解新民主主義社會的特征、性質,中國共產黨制定的過渡時期總路線以及對個體農業(yè)、手工業(yè)和資本主義工商業(yè)的社會主義改造的理論原則和經(jīng)驗總結。第五、六章講授毛澤東思想中關于社會主義建設的思想理論。第五章圍繞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在探索中國自己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進程中對若干重大理論問題的認識成果,包括社會主義制度確立后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和黨的主要任務,社會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理論,正確區(qū)分和處理兩類不同性質矛盾的學說,社會主義社會發(fā)展階段的認識,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發(fā)展戰(zhàn)略等。第六章則是具體介紹社會主義經(jīng)濟建設、民主政治建設、文化建設、國防建設、外交工作的基本方針,爭取實現(xiàn)祖國統(tǒng)一的基本思路以及執(zhí)政黨建設的思想。通過這五章的學習,考生對毛澤東思想的基本內容就有了初步的但比較全面的理解和把握。第七章在前六章的基礎上,專門講授毛澤東思想活的靈魂的三個基本方面,即實事求是是毛澤東思想的精髓,是中國共產黨人的馬克思主義思想路線;群眾路線是中國共產黨的根本工作路線;獨立自主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革命和建設的基本立足點。后講授在毛澤東逝世后,以鄧小平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既堅持了毛澤東思想的指導地位,又根據(jù)新的實踐豐富和發(fā)展了毛澤東思想,把毛澤東思想的發(fā)展推進到一個嶄新的階段,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即鄧小平理論。從而為“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概論”的學習做了鋪墊。
命題特點及趨勢
“毛澤東思想概論”是1998年之后新設置的一門課程,隨著教育部關于“兩課”教學目標和要求的調整,到2004年“毛澤東思想概論”調整基本定型,2005年、2006年《考試大綱》關于“毛澤東思想概論”部分調整得都相當少。2007、2008年《考試大綱》“毛澤東思想概論”部分主要是修訂知識點較多,刪除了一些不常考的知識點。
從1999年以來“毛澤東思想概論”的出題情況來看,近幾年“毛澤東思想概論”部分的命題規(guī)律有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考試內容相對集中在有關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理論、路線、方針、政策等方面,即現(xiàn)行《考試大綱》的第二、第三兩章。大部分選擇題、辨析題和分析題都集中在這兩章。
第二,突出基本知識、基本方針政策和基本理論的考查。如,近代中國社會的性質和主要矛盾,革命領導權問題,民族資產階級的兩面性以及黨對民族資產階級的政策,中國革命兩步走及其相互關系,中國紅色政權能夠存在和發(fā)展的根本原因及其主客觀條件,對農業(yè)、資本主義工商業(yè)改造的方針政策及其經(jīng)驗,社會主義改造完成后黨的中心任務,探索社會主義建設的成果等方面是“毛澤東思想概論”中的教學重點和考試重點。
第三,注重考查考生對毛澤東同志著作的了解和把握。毛澤東思想著作是毛澤東思想的集中概括,考試強化了這方面的內容。考查的著作主要涉及《反對本本主義》、《中國的紅色政權為什么能夠存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在晉綏干部會議上的講話》、《中國革命和中國共產黨》、《<共產黨人>發(fā)刊詞》、《論聯(lián)合政府》、《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在中國共產黨第七屆中央委員會全體會議上的講話》等等。
第四,強調考查中國革命和建設中的一些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如在新民主主義革命中,新民主主義革命性質,無產階級領導權問題,農民土地問題以及土地政策,資本主義經(jīng)濟的歷史作用以及共產黨對待資本主義的方針政策,農村包圍城市、后武裝奪取全國勝利的道路及走這條道路的依據(jù),統(tǒng)一戰(zhàn)線問題的方針政策。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中側重于新民主主義社會的性質和矛盾,社會主義改造的政策和經(jīng)驗教訓,社會主義建設探索的成果。2006年取消了辨析題這種題型,加大了分析題的分值。所以考生對中國革命和建設中的一些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更要加深把握和理解。
以上幾個方面,是“毛澤東思想概論”部分命題的基本規(guī)律,希望考生認真揣摩、體味,在復習過程中注意重點的把握。從近兩年的命題情況看,“毛澤東思想概論”部分出現(xiàn)了一些新的命題趨勢,表現(xiàn)為:
第一,近幾年,考試內容加大了對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部分的考查,尤以2004年為明顯。該年“毛澤東思想概論”共出了4道單選題和4道多選題,第三、第四、第五三章占了一半,是7年來比重大的。出現(xiàn)這種新動向重要原因是《考試大綱》在2002年以后大大增加了關于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的內容,希望考生加以注意。
第二,毛澤東重要著作和相關內容越來越成為考查的對象。2002-2004年三年考查內容涉及《反對本本主義》、《中國革命和中國共產黨》(2次)、《<共產黨人>發(fā)刊詞》、《論聯(lián)合政府》、《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3次)、《在中國共產黨第七屆中央委員會全體會議上的講話》等等。2007年考查《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這主要是“毛澤東思想概論”教學基本要求和示范性教材強化了毛澤東主要著作的要求和內容。
第三,突出考查毛澤東思想中同鄧小平理論特別是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相關聯(lián)的基本理論的考查。自2001年“七·一”講話發(fā)表以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就要求進課堂、進教材、進學生頭腦。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大綱》因此做了相應的調整和補充?!懊珴蓶|思想概論”中同“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概論”相關聯(lián)的知識點就成為近幾年考試的重點之一。
第四,關注現(xiàn)實生活提出或者出現(xiàn)的一些重大理論問題和現(xiàn)實問題。如黨的建設、黨的高綱領和低綱領、社會主義改造和社會主義改革關系、“兩個務必”重要思想等等。相信今后的出題會繼續(xù)關注與現(xiàn)實聯(lián)系較為緊密的一些重大理論問題和現(xiàn)實問題。
“毛澤東思想概論”經(jīng)過幾年的調整,現(xiàn)在總體上趨于穩(wěn)定。從近幾年命題情況看,考生在復習過程中首先要按照《考試大綱》要求從整體上把握這門課的基本框架和邏輯結構,對這門課的有關教材(主要是中國人民大學王順生教授主編的《毛澤東思想概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進行熟讀精思,初步形成知識點的網(wǎng)絡結構。在熟練掌握這門課基本內容的基礎上,要重點歸納、理解基本原理。學習某一具體的原理時,要注意結合有關的歷史史實,通過深入分析這些歷史史實,弄清這一原理的形成過程、重要影響和歷史作用。注意聯(lián)系實際,學會運用這些原理對某一實際問題進行分析,以加深對這些基本原理的理解和把握。從歷年的考研命題來看,第二章和第三章在歷年試題中處于主導地位,隨著教材對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部分的側重,第四、五、六三章內容在以后考試中的命題中將會得到不斷加強,應引起廣大考生的高度重視。
第一章毛澤東思想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成果
導讀
本章是“毛澤東思想概論”的開篇和總論。分兩大板塊,著重掌握毛澤東思想的形成與發(fā)展,毛澤東思想的科學內涵和科學體系這樣兩個基本問題:
第一板塊,毛澤東思想的形成和發(fā)展,是從縱向的歷史進程角度介紹毛澤東思想。首先要了解馬克思主義是指導中國革命和建設的行動指南。中國共產黨從它成立的那天起,就把馬克思列寧主義作為自己的指導思想并寫在自己的旗幟上,但是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必須同中國的具體實際相結合,才能發(fā)揮其理論指導作用。在此基礎上掌握毛澤東思想產生的社會歷史條件,懂得毛澤東思想是在同教條主義錯誤傾向的斗爭中逐漸形成與發(fā)展起來的,進而了解這個歷史進程分為萌芽、基本形成、完備成熟和繼續(xù)發(fā)展等多個階段,著重掌握毛澤東思想在土地革命后期和抗日戰(zhàn)爭時期得到系統(tǒng)總結和多方面展開而得到成熟的主客觀原因以及中共七大把毛澤東思想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的重大意義。
第二板塊,毛澤東思想的科學涵義和科學體系,是從橫向的理論體系的角度介紹毛澤東思想。首先要掌握什么是毛澤東思想,即毛澤東思想的科學定義和科學內涵;進而懂得毛澤東思想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成果,是中國化了的馬克思主義,了解中國化了的馬克思主義所具有的基本要素。在此基礎上,著重把握毛澤東思想的科學體系,毛澤東思想對馬克思主義獨創(chuàng)性發(fā)展的六個方面,以及貫穿于這一科學體系各個方面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即毛澤東思想的活的靈魂。后懂得毛澤東是中國共產黨內成功地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具體實際結合起來、創(chuàng)造性運用和發(fā)展馬克思主義的典范,是毛澤東思想的主要創(chuàng)立者,毛澤東的科學著作是毛澤東思想的集中概括;同時理解毛澤東的晚年錯誤不屬于毛澤東思想的科學體系。
命題特點及趨勢
本章由于是2002年新增章節(jié),所以歷年考題涉及的比較少,只在2002年、2003年和2007年分別出過選擇題,辨析題和分析題還沒有出現(xiàn)過。
本章是“毛澤東思想概論”中的總論部分,是“中國革命史”改為“毛澤東思想概論”后新增加的一章,2002年《考試大綱》又將本章題目由“毛澤東思想的形成與發(fā)展”改為“毛澤東思想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成果”。歷年試題很少涉及本章內容,由于本章屬總論,個別試題即使涉及本章個別知識點,但與后面的其他章節(jié)知識點聯(lián)系更深,學習本章重點應放在“毛澤東思想的科學內涵”、“毛澤東和毛澤東思想的關系”上。本章在考研應試中,選擇題出現(xiàn)的可能性較大,分析題也可能會涉及本章的某些知識點,但還是以選擇題居多。核心考點有毛澤東思想萌芽、形成、成熟、發(fā)展的表現(xiàn)和標志,毛澤東思想的科學內涵,毛澤東思想活的靈魂。
第二章 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總路線和基本綱領
導讀
本章的重點是中國共產黨制定的新民主主義革命總路線和基本綱領,而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是在近代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基礎上發(fā)生發(fā)展起來的。因此,本章的內容分為三個板塊:
第一板塊,主要圍繞近代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以及在此基礎上發(fā)生的民族民主革命,首先要懂得認清中國的國情乃是認清一切革命問題的基本的依據(jù)。中國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國情,決定了帝國主義與中華民族的矛盾、封建主義與人民大眾的矛盾,是近代中國的主要矛盾,也由此決定了近代以來中華民族面臨的兩大歷史任務:一是求得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二是實現(xiàn)國家繁榮富強和人民共同富裕。近代中國的民族民主革命可以區(qū)分為舊民主主義革命和新民主主義革命兩個階段。舊民主主義革命是由資產階級領導的,以建立資產階級專政的國家和資本主義社會為目的的革命。新民主主義革命則是由無產階級領導的,以在第一階段建立各個革命階級聯(lián)合專政的新民主主義國家和新民主主義社會為目的的革命,這個革命的前途是使中國走向社會主義。五四運動成為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開端。
第二板塊,圍繞新民主主義革命總路線掌握中國革命的對象、領導力量、動力以及性質與前途等基本問題。新民主主義革命是無產階級領導的,人民大眾的,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革命。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目的是從根本上解放被束縛的生產力。新民主主義革命的主要對象是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也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對象。中國的新民主主義革命必須由無產階級及其政黨——中國共產黨來領導,這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總路線的核心,是區(qū)分新舊民主主義革命的根本標志,也是革命成敗的關鍵。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動力包括無產階級、農民、小資產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農民是中國革命的主力軍,小資產階級是中國革命的基本動力,具有兩面性的民族資產階級也是革命動力之一。新民主主義革命是新式的、特殊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屬于世界無產階級社會主義革命的一部分,其發(fā)展前途是社會主義。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國革命必須分兩步走:第一步是改變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形態(tài),使中國成為一個獨立的新民主主義國家,建立新民主主義社會;第二步是使革命向前發(fā)展,建立一個社會主義社會。
第三板塊,著重把握新民主主義的基本綱領,即新民主主義的政治綱領、經(jīng)濟綱領和文化綱領。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政治綱領是*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壓迫,建立無產階級領導的各個革命階級聯(lián)合專政的民主共和國。這種新民主主義共和國不同于歐美的資產階級專政的資產階級共和國,也不同于蘇聯(lián)的無產階級專政的社會主義共和國。新民主主義的經(jīng)濟綱領是沒收封建地主階級的土地歸農民所有;沒收四大家族為首的壟斷資本歸新民主主義國家所有;保護民族工商業(yè)。新民主主義的文化是無產階級領導的,人民大眾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是以共產主義思想為指導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文化。
命題特點及趨勢
本章是“毛澤東思想概論”歷年考試命題重要的一章,歷年所考查的相關的選擇題、辨析題、分析題,幾乎涉及本章各方面的內容?!懊珴蓶|思想概論”第二、三兩章是歷年考研的重中之重,大部分選擇題、辨析題和分析題都集中在這兩章。從近幾年命題來看,考試內容相對集中在有關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理論、路線、方針、政策等方面,突出基本知識、基本方針政策和基本理論的考查。如,近代中國社會的性質和主要矛盾,辛亥革命的評價,民主革命的基本問題,革命領導權問題,民族資產階級的兩面性以及黨對民族資產階級的政策,中國革命“兩步走”及其相互關系,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基本綱領,低綱領和高綱領的關系等方面是“毛澤東思想概論”中的教學重點和考試重點。注重考查考生對毛澤東同志著作的了解和把握??疾榈闹髦饕婕啊对跁x綏干部會議上的講話》、《中國革命和中國共產黨》、《<共產黨人>發(fā)刊詞》、《論聯(lián)合政府》等等。注重考查考生對一些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問題的辨析和分析的能力。這主要是通過辨析題來實現(xiàn)評價目標。
本章內容是歷年考試的重點,許多知識點以不同的出題方式反復被考查,選擇題、辨析題和分析題都出現(xiàn)過。因為這部分的理論、路線、綱領、方針、政策經(jīng)過了新民主主義革命實踐的檢驗,是正確的,是毛澤東思想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其中關于近代中國社會性質、主要矛盾、基本特點特征等基本國情;關于舊民主主義革命同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聯(lián)系與區(qū)別;關于新民主主義革命總路線及其一系列基本問題,例如農民問題,資產階級特別是民族資產階級和資本主義經(jīng)濟問題,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性質和所從屬的世界革命陣營之間的關系問題;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國革命必須分兩步走以及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前途問題,以及新民主主義的政治綱領、經(jīng)濟綱領和文化綱領。它們都仍然是今后十分重要的命題范圍,而且除了選擇題外,2008年出分析題等大題的可能性還是很大,考生決不能有任何的疏忽。近代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和基本特點;新民主主義革命總路線;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對象、動力、性質;新民主主義革命三大綱領等知識點都是考查的重點。
第一,有關近代中國社會性質及其質的規(guī)定性、主要矛盾和主要矛盾、基本特點,近代中國民族民主革命分為舊民主主義革命和新民主主義革命兩個不同的時期,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根本目的,新民主主義革命總路線的基本點,以及新民主主義政治綱領、經(jīng)濟綱領、文化綱領的基本內容,這些都是選擇題的重要命題范圍。
第二,有關舊民主主義革命、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之間的區(qū)別和聯(lián)系;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領導權、性質、前途、所屬世界革命的范疇之間的關聯(lián);中國共產黨土地政策在新民主主義革命各個不同階段的演變;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根本目的是解放和發(fā)展生產力;在新民主主義條件下,保護民族工商業(yè),發(fā)展資本主義;低綱領與高綱領的關系等。這些都有可能是分析題的命題范圍。
本章的一些知識點,考生要注意深層次的理解和把握,還要聯(lián)系“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概論”課程的相關內容。
考點精析
一、近代中國社會與資產階級民主革命
二、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總路線
三、新民主主義的基本綱領
    
   
              
              學科內容概述
“毛澤東思想概論”是對毛澤東思想的科學涵義、毛澤東思想的形成與發(fā)展、毛澤東思想的科學體系及其基本原理與基本觀點、毛澤東思想的活的靈魂、毛澤東思想的歷史地位和指導作用等的概要的論述。
本課程的內容共分七章。第一章“毛澤東思想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成果”,從縱向的毛澤東思想形成與發(fā)展的歷史進程,到橫向的毛澤東思想的科學體系,對毛澤東思想作總體的介紹。第二章至第六章,集中講授毛澤東思想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觀點。毛澤東思想的形成和發(fā)展,經(jīng)歷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各個不同的時期。這五章大體上就是按照這樣的歷史進程來編排。第二、三章圍繞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理論原則和經(jīng)驗總結進行講述。第二章在介紹近代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基礎上發(fā)生的中國革命的演變后,集中講述中國共產黨在整個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總路線和基本綱領。這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的重點內容。第三章則根據(jù)毛澤東關于中國共產黨在中國革命中的三個主要法寶的論斷,分別講授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理論與實踐,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理論與政策和黨的建設的思想理論。第四章講述新中國成立后中國社會由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的轉變,講解新民主主義社會的特征、性質,中國共產黨制定的過渡時期總路線以及對個體農業(yè)、手工業(yè)和資本主義工商業(yè)的社會主義改造的理論原則和經(jīng)驗總結。第五、六章講授毛澤東思想中關于社會主義建設的思想理論。第五章圍繞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在探索中國自己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進程中對若干重大理論問題的認識成果,包括社會主義制度確立后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和黨的主要任務,社會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理論,正確區(qū)分和處理兩類不同性質矛盾的學說,社會主義社會發(fā)展階段的認識,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發(fā)展戰(zhàn)略等。第六章則是具體介紹社會主義經(jīng)濟建設、民主政治建設、文化建設、國防建設、外交工作的基本方針,爭取實現(xiàn)祖國統(tǒng)一的基本思路以及執(zhí)政黨建設的思想。通過這五章的學習,考生對毛澤東思想的基本內容就有了初步的但比較全面的理解和把握。第七章在前六章的基礎上,專門講授毛澤東思想活的靈魂的三個基本方面,即實事求是是毛澤東思想的精髓,是中國共產黨人的馬克思主義思想路線;群眾路線是中國共產黨的根本工作路線;獨立自主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革命和建設的基本立足點。后講授在毛澤東逝世后,以鄧小平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既堅持了毛澤東思想的指導地位,又根據(jù)新的實踐豐富和發(fā)展了毛澤東思想,把毛澤東思想的發(fā)展推進到一個嶄新的階段,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即鄧小平理論。從而為“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概論”的學習做了鋪墊。
命題特點及趨勢
“毛澤東思想概論”是1998年之后新設置的一門課程,隨著教育部關于“兩課”教學目標和要求的調整,到2004年“毛澤東思想概論”調整基本定型,2005年、2006年《考試大綱》關于“毛澤東思想概論”部分調整得都相當少。2007、2008年《考試大綱》“毛澤東思想概論”部分主要是修訂知識點較多,刪除了一些不常考的知識點。
從1999年以來“毛澤東思想概論”的出題情況來看,近幾年“毛澤東思想概論”部分的命題規(guī)律有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考試內容相對集中在有關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理論、路線、方針、政策等方面,即現(xiàn)行《考試大綱》的第二、第三兩章。大部分選擇題、辨析題和分析題都集中在這兩章。
第二,突出基本知識、基本方針政策和基本理論的考查。如,近代中國社會的性質和主要矛盾,革命領導權問題,民族資產階級的兩面性以及黨對民族資產階級的政策,中國革命兩步走及其相互關系,中國紅色政權能夠存在和發(fā)展的根本原因及其主客觀條件,對農業(yè)、資本主義工商業(yè)改造的方針政策及其經(jīng)驗,社會主義改造完成后黨的中心任務,探索社會主義建設的成果等方面是“毛澤東思想概論”中的教學重點和考試重點。
第三,注重考查考生對毛澤東同志著作的了解和把握。毛澤東思想著作是毛澤東思想的集中概括,考試強化了這方面的內容。考查的著作主要涉及《反對本本主義》、《中國的紅色政權為什么能夠存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在晉綏干部會議上的講話》、《中國革命和中國共產黨》、《<共產黨人>發(fā)刊詞》、《論聯(lián)合政府》、《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在中國共產黨第七屆中央委員會全體會議上的講話》等等。
第四,強調考查中國革命和建設中的一些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如在新民主主義革命中,新民主主義革命性質,無產階級領導權問題,農民土地問題以及土地政策,資本主義經(jīng)濟的歷史作用以及共產黨對待資本主義的方針政策,農村包圍城市、后武裝奪取全國勝利的道路及走這條道路的依據(jù),統(tǒng)一戰(zhàn)線問題的方針政策。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中側重于新民主主義社會的性質和矛盾,社會主義改造的政策和經(jīng)驗教訓,社會主義建設探索的成果。2006年取消了辨析題這種題型,加大了分析題的分值。所以考生對中國革命和建設中的一些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更要加深把握和理解。
以上幾個方面,是“毛澤東思想概論”部分命題的基本規(guī)律,希望考生認真揣摩、體味,在復習過程中注意重點的把握。從近兩年的命題情況看,“毛澤東思想概論”部分出現(xiàn)了一些新的命題趨勢,表現(xiàn)為:
第一,近幾年,考試內容加大了對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部分的考查,尤以2004年為明顯。該年“毛澤東思想概論”共出了4道單選題和4道多選題,第三、第四、第五三章占了一半,是7年來比重大的。出現(xiàn)這種新動向重要原因是《考試大綱》在2002年以后大大增加了關于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的內容,希望考生加以注意。
第二,毛澤東重要著作和相關內容越來越成為考查的對象。2002-2004年三年考查內容涉及《反對本本主義》、《中國革命和中國共產黨》(2次)、《<共產黨人>發(fā)刊詞》、《論聯(lián)合政府》、《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3次)、《在中國共產黨第七屆中央委員會全體會議上的講話》等等。2007年考查《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這主要是“毛澤東思想概論”教學基本要求和示范性教材強化了毛澤東主要著作的要求和內容。
第三,突出考查毛澤東思想中同鄧小平理論特別是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相關聯(lián)的基本理論的考查。自2001年“七·一”講話發(fā)表以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就要求進課堂、進教材、進學生頭腦。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大綱》因此做了相應的調整和補充?!懊珴蓶|思想概論”中同“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概論”相關聯(lián)的知識點就成為近幾年考試的重點之一。
第四,關注現(xiàn)實生活提出或者出現(xiàn)的一些重大理論問題和現(xiàn)實問題。如黨的建設、黨的高綱領和低綱領、社會主義改造和社會主義改革關系、“兩個務必”重要思想等等。相信今后的出題會繼續(xù)關注與現(xiàn)實聯(lián)系較為緊密的一些重大理論問題和現(xiàn)實問題。
“毛澤東思想概論”經(jīng)過幾年的調整,現(xiàn)在總體上趨于穩(wěn)定。從近幾年命題情況看,考生在復習過程中首先要按照《考試大綱》要求從整體上把握這門課的基本框架和邏輯結構,對這門課的有關教材(主要是中國人民大學王順生教授主編的《毛澤東思想概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進行熟讀精思,初步形成知識點的網(wǎng)絡結構。在熟練掌握這門課基本內容的基礎上,要重點歸納、理解基本原理。學習某一具體的原理時,要注意結合有關的歷史史實,通過深入分析這些歷史史實,弄清這一原理的形成過程、重要影響和歷史作用。注意聯(lián)系實際,學會運用這些原理對某一實際問題進行分析,以加深對這些基本原理的理解和把握。從歷年的考研命題來看,第二章和第三章在歷年試題中處于主導地位,隨著教材對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部分的側重,第四、五、六三章內容在以后考試中的命題中將會得到不斷加強,應引起廣大考生的高度重視。
第一章毛澤東思想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成果
導讀
本章是“毛澤東思想概論”的開篇和總論。分兩大板塊,著重掌握毛澤東思想的形成與發(fā)展,毛澤東思想的科學內涵和科學體系這樣兩個基本問題:
第一板塊,毛澤東思想的形成和發(fā)展,是從縱向的歷史進程角度介紹毛澤東思想。首先要了解馬克思主義是指導中國革命和建設的行動指南。中國共產黨從它成立的那天起,就把馬克思列寧主義作為自己的指導思想并寫在自己的旗幟上,但是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必須同中國的具體實際相結合,才能發(fā)揮其理論指導作用。在此基礎上掌握毛澤東思想產生的社會歷史條件,懂得毛澤東思想是在同教條主義錯誤傾向的斗爭中逐漸形成與發(fā)展起來的,進而了解這個歷史進程分為萌芽、基本形成、完備成熟和繼續(xù)發(fā)展等多個階段,著重掌握毛澤東思想在土地革命后期和抗日戰(zhàn)爭時期得到系統(tǒng)總結和多方面展開而得到成熟的主客觀原因以及中共七大把毛澤東思想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的重大意義。
第二板塊,毛澤東思想的科學涵義和科學體系,是從橫向的理論體系的角度介紹毛澤東思想。首先要掌握什么是毛澤東思想,即毛澤東思想的科學定義和科學內涵;進而懂得毛澤東思想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成果,是中國化了的馬克思主義,了解中國化了的馬克思主義所具有的基本要素。在此基礎上,著重把握毛澤東思想的科學體系,毛澤東思想對馬克思主義獨創(chuàng)性發(fā)展的六個方面,以及貫穿于這一科學體系各個方面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即毛澤東思想的活的靈魂。后懂得毛澤東是中國共產黨內成功地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具體實際結合起來、創(chuàng)造性運用和發(fā)展馬克思主義的典范,是毛澤東思想的主要創(chuàng)立者,毛澤東的科學著作是毛澤東思想的集中概括;同時理解毛澤東的晚年錯誤不屬于毛澤東思想的科學體系。
命題特點及趨勢
本章由于是2002年新增章節(jié),所以歷年考題涉及的比較少,只在2002年、2003年和2007年分別出過選擇題,辨析題和分析題還沒有出現(xiàn)過。
本章是“毛澤東思想概論”中的總論部分,是“中國革命史”改為“毛澤東思想概論”后新增加的一章,2002年《考試大綱》又將本章題目由“毛澤東思想的形成與發(fā)展”改為“毛澤東思想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成果”。歷年試題很少涉及本章內容,由于本章屬總論,個別試題即使涉及本章個別知識點,但與后面的其他章節(jié)知識點聯(lián)系更深,學習本章重點應放在“毛澤東思想的科學內涵”、“毛澤東和毛澤東思想的關系”上。本章在考研應試中,選擇題出現(xiàn)的可能性較大,分析題也可能會涉及本章的某些知識點,但還是以選擇題居多。核心考點有毛澤東思想萌芽、形成、成熟、發(fā)展的表現(xiàn)和標志,毛澤東思想的科學內涵,毛澤東思想活的靈魂。
第二章 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總路線和基本綱領
導讀
本章的重點是中國共產黨制定的新民主主義革命總路線和基本綱領,而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是在近代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基礎上發(fā)生發(fā)展起來的。因此,本章的內容分為三個板塊:
第一板塊,主要圍繞近代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以及在此基礎上發(fā)生的民族民主革命,首先要懂得認清中國的國情乃是認清一切革命問題的基本的依據(jù)。中國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國情,決定了帝國主義與中華民族的矛盾、封建主義與人民大眾的矛盾,是近代中國的主要矛盾,也由此決定了近代以來中華民族面臨的兩大歷史任務:一是求得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二是實現(xiàn)國家繁榮富強和人民共同富裕。近代中國的民族民主革命可以區(qū)分為舊民主主義革命和新民主主義革命兩個階段。舊民主主義革命是由資產階級領導的,以建立資產階級專政的國家和資本主義社會為目的的革命。新民主主義革命則是由無產階級領導的,以在第一階段建立各個革命階級聯(lián)合專政的新民主主義國家和新民主主義社會為目的的革命,這個革命的前途是使中國走向社會主義。五四運動成為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開端。
第二板塊,圍繞新民主主義革命總路線掌握中國革命的對象、領導力量、動力以及性質與前途等基本問題。新民主主義革命是無產階級領導的,人民大眾的,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革命。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目的是從根本上解放被束縛的生產力。新民主主義革命的主要對象是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也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對象。中國的新民主主義革命必須由無產階級及其政黨——中國共產黨來領導,這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總路線的核心,是區(qū)分新舊民主主義革命的根本標志,也是革命成敗的關鍵。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動力包括無產階級、農民、小資產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農民是中國革命的主力軍,小資產階級是中國革命的基本動力,具有兩面性的民族資產階級也是革命動力之一。新民主主義革命是新式的、特殊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屬于世界無產階級社會主義革命的一部分,其發(fā)展前途是社會主義。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國革命必須分兩步走:第一步是改變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形態(tài),使中國成為一個獨立的新民主主義國家,建立新民主主義社會;第二步是使革命向前發(fā)展,建立一個社會主義社會。
第三板塊,著重把握新民主主義的基本綱領,即新民主主義的政治綱領、經(jīng)濟綱領和文化綱領。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政治綱領是*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壓迫,建立無產階級領導的各個革命階級聯(lián)合專政的民主共和國。這種新民主主義共和國不同于歐美的資產階級專政的資產階級共和國,也不同于蘇聯(lián)的無產階級專政的社會主義共和國。新民主主義的經(jīng)濟綱領是沒收封建地主階級的土地歸農民所有;沒收四大家族為首的壟斷資本歸新民主主義國家所有;保護民族工商業(yè)。新民主主義的文化是無產階級領導的,人民大眾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是以共產主義思想為指導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文化。
命題特點及趨勢
本章是“毛澤東思想概論”歷年考試命題重要的一章,歷年所考查的相關的選擇題、辨析題、分析題,幾乎涉及本章各方面的內容?!懊珴蓶|思想概論”第二、三兩章是歷年考研的重中之重,大部分選擇題、辨析題和分析題都集中在這兩章。從近幾年命題來看,考試內容相對集中在有關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理論、路線、方針、政策等方面,突出基本知識、基本方針政策和基本理論的考查。如,近代中國社會的性質和主要矛盾,辛亥革命的評價,民主革命的基本問題,革命領導權問題,民族資產階級的兩面性以及黨對民族資產階級的政策,中國革命“兩步走”及其相互關系,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基本綱領,低綱領和高綱領的關系等方面是“毛澤東思想概論”中的教學重點和考試重點。注重考查考生對毛澤東同志著作的了解和把握??疾榈闹髦饕婕啊对跁x綏干部會議上的講話》、《中國革命和中國共產黨》、《<共產黨人>發(fā)刊詞》、《論聯(lián)合政府》等等。注重考查考生對一些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問題的辨析和分析的能力。這主要是通過辨析題來實現(xiàn)評價目標。
本章內容是歷年考試的重點,許多知識點以不同的出題方式反復被考查,選擇題、辨析題和分析題都出現(xiàn)過。因為這部分的理論、路線、綱領、方針、政策經(jīng)過了新民主主義革命實踐的檢驗,是正確的,是毛澤東思想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其中關于近代中國社會性質、主要矛盾、基本特點特征等基本國情;關于舊民主主義革命同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聯(lián)系與區(qū)別;關于新民主主義革命總路線及其一系列基本問題,例如農民問題,資產階級特別是民族資產階級和資本主義經(jīng)濟問題,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性質和所從屬的世界革命陣營之間的關系問題;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國革命必須分兩步走以及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前途問題,以及新民主主義的政治綱領、經(jīng)濟綱領和文化綱領。它們都仍然是今后十分重要的命題范圍,而且除了選擇題外,2008年出分析題等大題的可能性還是很大,考生決不能有任何的疏忽。近代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和基本特點;新民主主義革命總路線;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對象、動力、性質;新民主主義革命三大綱領等知識點都是考查的重點。
第一,有關近代中國社會性質及其質的規(guī)定性、主要矛盾和主要矛盾、基本特點,近代中國民族民主革命分為舊民主主義革命和新民主主義革命兩個不同的時期,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根本目的,新民主主義革命總路線的基本點,以及新民主主義政治綱領、經(jīng)濟綱領、文化綱領的基本內容,這些都是選擇題的重要命題范圍。
第二,有關舊民主主義革命、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之間的區(qū)別和聯(lián)系;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領導權、性質、前途、所屬世界革命的范疇之間的關聯(lián);中國共產黨土地政策在新民主主義革命各個不同階段的演變;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根本目的是解放和發(fā)展生產力;在新民主主義條件下,保護民族工商業(yè),發(fā)展資本主義;低綱領與高綱領的關系等。這些都有可能是分析題的命題范圍。
本章的一些知識點,考生要注意深層次的理解和把握,還要聯(lián)系“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概論”課程的相關內容。
考點精析
一、近代中國社會與資產階級民主革命
二、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總路線
三、新民主主義的基本綱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