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10億人因城市化影響而住城郊棚屋

字號:

人居署執(zhí)行主任安娜·蒂貝朱卡警告說:“城市人群的出現(xiàn)也許是件值得慶祝的事情,因為歷第一次地球上一半人口在城市和城鎮(zhèn)中居住,但全球30億城市人口中有10億多人居住在城市邊緣地區(qū)?!?BR>     蒂貝朱卡在這份關于《今日和明日危機:城市化的人文影響》報告的序言中指出,非洲城市人口的72%在棚屋里居住。僅在肯尼亞基貝拉市的棚戶區(qū)就住著100萬人,他們只能依靠不正常的經濟手段維生。
     無數年輕人源源不斷地涌入內羅畢的貧民區(qū),其中很多人是失業(yè)者,與此同時居住在不安全和臨時搭建的棚屋里的老年人最近幾年也不得不為維持生計努力奮斗。人居署認為,非洲城市擴張規(guī)模超前,但沒有相應的經濟增長來支持城市人口的增長。
     今年4月敘利亞首都大馬士革北邊貧民區(qū)的居住人口為400萬至500萬,其中100萬人是伊拉克和巴勒斯坦的難民,他們用來棲身的棚屋有40%是非法建造的。
     報告還展示了拉美地區(qū)、尤其是洪都拉斯、危地馬拉、海地和薩爾瓦多等國的棚戶區(qū)幫派活動的圖片,這些圖片的內容令人震撼。1980年至2000年拉美貧民區(qū)幫派的暴力活動增加了30%。
     報告還介紹了其它第三世界國家例如安哥拉、印度尼西亞和印度等國貧民區(qū)的生活狀況,所有貧民區(qū)的共同點是這里的大批人口必須在城市里艱難求生,撿拾垃圾食品、喝不干凈的水,在沒有醫(yī)療設備的情況下與疾病抗爭。
     聯(lián)合國的數據顯示,最近50年全球居住在棚戶區(qū)或貧民區(qū)的人口從3500萬增加至10億,這個數字在今后30年內可能還會翻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