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護士基礎護理指導醫(yī)學上臥位的性質(zhì)

字號:

臥位(lying position)是指患者休息和適應醫(yī)療護理需要而采取的臥床姿勢。正確的臥位對治療疾病、減輕癥狀、進行各種檢查、預防并發(fā)癥、減少疲勞和增進舒適均有良好的作用。
    (一)根據(jù)患者的活動能力分為主動、被動、被迫臥位三種。
    1.主動臥位(active lying position) 主動臥位是指患者自己采取的最舒適的臥位?;颊吣芨鶕?jù)自己的意愿和習慣采取舒適臥位,并能隨意變更臥床姿勢。
    2.被動臥位(passive lying position )被動臥位是指患者臥于他人安置的臥位。自身無變換臥位的能力,由護士幫助采取合適的臥位。常見于昏迷、癱瘓、極度衰弱者。
    3.被迫臥位(compelled lying position )被迫臥位是指患者為了減輕疾病所致的痛苦或因治療所需而被迫采取某種臥位。此時患者意識清晰,也有變換臥位的能力,只是迫于疾病的影響而被迫采取某種臥位。如急性心力衰竭時因呼吸極度困難而被迫采取端坐位;胸膜炎患者的患側臥位。
    (二)根據(jù)臥位的穩(wěn)定性分穩(wěn)定性臥位和不穩(wěn)定性臥位。
    1.穩(wěn)定性臥位 支撐面大,重心低,平衡穩(wěn)定,患者感到舒適。如平臥位。
    2.不穩(wěn)定性臥位 支撐面小,重心較高,難以平衡。為保持一定的臥位,患者極易造成肌肉緊張、疲勞、不舒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