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解各類題型審題技巧例解化學失分三種情況

字號:

一、各類題型審題技巧
     一般性心理調節(jié)和答題程序因為與其它科基本相似,很多資料多介紹得很細致,在此就不另述了,下面針對中考化學試卷的題型,對怎樣答題進行一下具體說明。
     在中考化學試卷的填空題、簡答題部分,許多考生失分較多或難以解答,一個重要原因是考生沒有審清題意,或無法從題目中獲取有用信息,提取用于解題的關鍵性字眼兒。這類題目越來越注重考查學生從題目中獲取信息的能力,對數據、信息進行分析和處理的能力??忌枳⒁怅P鍵詞,和一些指向性非常明確關鍵的字眼。
     解答選擇題要注意避免思維定勢,由于審題不透,許多同學遇到新情境題,沒能全面理解題意動筆就選,造成失分?;蛘呖忌龅健笆祛}”或“重現題”,不顧條件與問題的微妙變化,動筆就寫,從而出現錯誤。要克服這一問題,提高審題質量,學生必須做到讀題要慢,做題要快。
     讀題要慢指要仔細審題,遇到較難或需要深入思考的題目要讀兩至三遍,劃出重點詞語,仔細揣摩,防止審題不清。同時,做題要快,看到習題,要認真讀完題,實在難以解答的題,不要緊張,先放過去爭取時間,不能在一道難題上花費太多的時間。
     對信息給予題,要讀懂信息,找出信息中的知識點,尋找答題線索,用獲取的新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對于探究等開放性試題要學會對全題進行分析和解剖,應用化學知識弄清已知數、未知數的關系。剖析題目時,既可從已知數推及到未知數,也可從未知數追溯到已知數,找出它們的內在聯系,探尋解題的突破口,以確定解題的思路、方法和途徑。
    二、失分的三種情況
     考試中出現的失分問題并非不可避免,每一種錯誤都有其本質根源。下面,我們從考場答題切入,配合典型錯例分析,從知識、思維和心理三個方面出發(fā),透析常出現的失分點,并將基礎知識與拓展型考點合理結合,從根本上防止失分,提高考場競爭力。
     概括一下,可以將考場發(fā)生的失分大體分成三種情況,知識性失分、思維性失分、心理性失分。下面用例題分別分析一下三種失分的產生根源。
     知識性失分有很多種情況,常出現,而且常被學生們忽略的就是對概念把握不清,理解不準。而這類問題的解決途徑在于要正本清源,回歸課本,認真揣摩分析,從根本上杜絕這種混淆、模糊產生的錯誤。[例1]20℃時氯化鈉的溶解度為36g,下列有關說法錯誤的是:
    A.20℃時100g水中多可溶解36gNaCl。
    B.從20℃足量飽和食鹽水中每蒸發(fā)100g水,將會析出36g食鹽晶體。
    C.20℃濃可配置質量分數為36%的食鹽溶液。
    D.向20℃時 N aCl飽和溶液中加入少量硝酸鉀晶體, N aCl的質量分數變小,但仍然處于飽和狀態(tài)。
     分析:本題考查學生對溶解度、結晶概念、溶質質量分數的理解,溶解度可從溶解和結晶兩個角度去理解,在一定溫度下100g水中溶解了多少質量的溶質而飽和,那么在同溫下將它的飽和溶液蒸發(fā)100g水,相應的那么多溶質就變成晶體而析出,即該溫度下溶解度數值,所以 A、 B兩個選項意義等同都正確。而 D中加入硝酸鉀后仍然被溶解,溶液質量變大,故氯化鈉的質量分數會變小,仍處于飽和狀態(tài),故 D選項也是正確的。故選 C。
     知識性失分還有一種拓展形式———即拘泥課本,不能拓展。這種命題的基礎仍在課本,知識略高于教材。我們以一道廣州中考試題來分析一下。
     [例2]已知下面實驗事實:
    a.沿燒杯壁緩緩傾倒二氧化碳,杯中階梯下層的蠟燭火焰先熄滅。
    b.一個兩端(均有紙筒)已平衡的天平,往一端紙筒中傾倒二氧化碳,天平向倒入二氧化碳的紙筒一端傾斜。
     以上兩個實驗均證明了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氣的密度大。請你再簡述兩個能證明同樣結論的實驗事實或生活事實。
     (1)(2)
     在當年的考試中很多同學出現了幾乎一樣的錯誤答案:二氧化碳可以像水一樣從一只杯子倒入另一只杯子;用天平去稱,收集時只用向上排空氣法而不用排水法。
     分析:產生這種錯誤的原因多由于沒有脫離題干的束縛,聯系課本上其他的實驗事實,聯系生活中的其他現象。我們可以從這樣幾個思路進行思考:1.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二氧化碳;2久未開啟的菜窖中常聚集大量的二氧化碳;3.二氧化碳可用于滅火,其中一方面就是由于其密度大于空氣而能覆蓋在可燃物的表面;4.充滿二氧化碳的集氣瓶必須放在實驗桌上。
     從這道題我們可以看出,在學習過程中,不能僅僅局限于書本知識,要多去關注社會,體驗、洞察生活細節(jié),閱讀大量的課外資料,對課本知識進行“再學習”而得以深化,認識題干中的新情境,這樣才能提高自身的能力,更好地適應對新知識再生力問題的考查。
     思維性失分比知識性失分發(fā)生的情況廣,而且原因也更加復雜,除了與知識性失分類似的不能變通,機械類比,錯向遷移外,還有幾種更鮮明的類型。
     首先,我們看一下,由于習慣性思維、不會轉換思路而造成的失分情況。
     [例3]太湖水體富營養(yǎng)化,原因是太湖周圍居民使用的洗衣粉中含有的一種元素,造成水生植物繁殖迅速,水質被污染。該元素是()
     A.NaB.SC.PD.O
     分析:這道題好多同學未能審清題意,看到水質污染,就想到 S在一定條件下可轉變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既是大氣直接污染物,又溶于水,形成酸雨污染水源,故誤選 B。
     其實如果能考慮轉換到水生植物在什么條件下繁殖迅速,就可以避免出現這種直向思維造成的錯誤。只有在營養(yǎng)元素的作用下才能達到此目的。想一下植物的營養(yǎng)元素主要有哪些?氯磷鉀,根據題給出的條件,顯然選 C。這樣巧妙的轉換一下思路,就可以將一道很容易做錯的題輕而易舉的避免了。
     思維性失分在這方面的分支還有不少,多是由于發(fā)散性思維建立的不夠完善,或是一時的應對不暇。除此之外,這類思維的另一個漏洞多發(fā)點就是思維過程中的粗糙和紊亂,導致表達遺漏和隱含條件發(fā)掘不夠,引起的回答不完善。
     后一方面常出現的失分就是心理性因素造成的。這里除了由于緊張而導致的非正常發(fā)揮之外,比較典型的有兩方面情況———條件多余的情況和條件缺失的情況。例如,“多余條件”就是對題目中對解題無幫助的迷惑項和一題多問中其中一問沒涉及到的。有的同學由于沒有判斷好相關數據,沒將干擾項排除在外,造成了失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