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課件是每個老師在開學前需要準備的東西,每個老師都要認真寫教案課件。?教案和課件的優(yōu)化是提升課堂教學質量的重要途徑。以下是欄目小編為您整理的“掩耳盜鈴教案”相關內容希望能夠幫到您,把這個信息分享給你的朋友讓更多的人知道吧!
掩耳盜鈴教案 篇1
教材簡析:《掩耳盜鈴》這則寓言,講一個人掩著自己的耳朵去偷人家的門鈴鐺,當場被人發(fā)覺。故事只有5句話。先說那個人想偷人家門上的鈴鐺;接著說那個人知道手碰鈴鐺會發(fā)出聲音,別人就能發(fā)覺,他便想出了掩耳朵的辦法;最后說他掩著自己的耳朵去偷鈴鐺,立刻被人發(fā)覺了。這則寓言告訴人們:做了壞事想叫別人不知道是不可能的,自作聰明的結果是自己害自己。這種人是極可笑的,諷刺做了不該做的事,自己欺騙自己的人。
教學目標:
1.認識3個生字,能把課文讀得通順流暢,了解故事內容。
2.讀懂故事,理解寓言的含義,教育學生做事不能自欺欺人。
教學重難點:
1.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理解寓意。
2.培養(yǎng)學生復述課文的能力。
教學時數:一課時
教學過程:
1.同學們喜歡寓言嗎?你們都讀過哪些寓言?它們有什么共同的特點?(從一個故事中得到一個道理。)
那好,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則寓言,題目叫《掩耳盜鈴》。咱們一起把課題好好地讀一遍?;蛟S有部分同學已經在課外讀過這個故事了。我想了解一下同學們對這個故事了解多少,誰來說一說?
2.除了剛才大家說的,你還想知道些什么?或者你之前讀過這個寓言,還有沒弄明白的地方,現在都可以提出來。咱們在這節(jié)課上把大家的疑問一起來解決。誰來質疑?(根據學生質疑板書,如:起因、經過、結果……)這些疑問的答案我都懂,你們是希望我現在告訴你,還是自己到書里找答案?同學們,你們是學習的主人。這節(jié)課,大家就共同合作來學習這則寓言。
(一)第一次讀文
1.下面請同學們打開課本,聽老師把這個故事給大家讀一遍。聽的時候請同學們注意從故事中找出一句最能說明題目意思的話來。要求聽清楚了嗎?下面就聽老師來讀這個故事。
(師范讀課文)
2.師:課文中哪句話寫出了題目的意思?
生:他掩住了自己的耳朵,伸手去偷鈴鐺。
師:其實,題目“掩耳盜鈴”這四個字每個字的意思在這句話里都能找到。比如“鈴”就是指句子中的——鈴鐺。學習“盜”,組詞。
題目中每個字的意思都懂了嗎?誰來說說題目的意思?(板書:掩住耳朵)
(二)第二次讀文
1.請同學們各自把課文讀一遍。讀準字音,讀通句子。2、檢查生字。(板書:鈴鐺、丁零)這些詞語是這節(jié)課的生詞,請大家讀準它們的字音。
學習“鐺” ,鈴鐺是用金屬制成的,所以“鐺”是金字旁,金表義,“當”表聲,是一個形聲字。(板書:鐺)
只要手一碰鈴鐺,鈴鐺就會丁零丁零地響起來。教學“零”,也是一個形聲字。組詞2—3個,歸納字義:零碎,小數目。
三、抓住細節(jié),對話文本
(一)第三次讀文。同學們剛才提了那么多的疑問,要想把難題解決,首先就要把課文認認真真地讀好。下面的時間就交給大家,請同學們各自把課文多讀幾遍,以四人小組的形式討論解決這些難題。
(二)交流匯報:這篇課文只有三個自然段,共五句話111個字,短小精悍。我相信大家都讀過好幾遍了,哪個小組派一位代表來匯報你們解決了哪個問題?
1.那么這個人為什么要去偷鈴鐺?讀第一自然段。
看到這個鈴鐺,你心里會想些什么?帶著這種想法讀一讀。(板書:想偷鈴鐺)這就是故事的起因。
2.我們都知道只要手一碰鈴鐺,鈴鐺就會丁零丁零地響起來。
寓言中的這個人是否知道?課文的哪一句話告訴了你?
“他明明知道,那個鈴鐺只要用手一碰,就會丁零丁零地響起來,立刻會被人發(fā)覺?!?BR> 3.“明明知道”是什么意思?偷鈴人明明知道什么?讀出來。
他還明明知道什么?(發(fā)覺后會被…)帶著這種體會再讀這句話。理解“只要”有“用手一碰”這個條件,“就”會有這樣被人發(fā)覺的結果。這一點恰是這個人首先想到的,“明明知道”的。
這里有一個表示條件關系的關聯(lián)詞“只要……就……”誰來用它造句?(提醒不要漏掉“誰”這個成分)
4.那個人明明知道用手碰鈴鐺的后果,他不但沒有就此打消偷鈴的念頭,而是想出了一個辦法。(在書上找一找,并勾一勾)。而這個偷鈴人又是怎么想的?
出示句子——可是他想:“如果我把耳朵掩住,不就聽不見響聲了嗎?”(板書:掩住耳朵)
“如果”是什么意思?(假設)
5.把“如果我把耳朵掩住,不就聽不見響聲了嗎?”換一種說法,改為陳述句。假設有了前面的情況就會出現后面的結果。
用“如果……就……”造句。
6.那個人用手捂住自己的耳朵,他就聽不見鈴聲了。但是他能捂住別人的耳朵嗎?別人還能聽見鈴聲嗎?他的想法對不對?為什么?(不對。因為他想的僅僅是捂住自己的耳朵,而別人的耳朵是無法捂住的,他連這一點也不懂,看來很好笑;他明明知道這是偷人東西,是不好的,可是又怕被別人發(fā)覺,設法去遮蓋,這純粹是自己騙自己,看來這人真是太愚蠢了。)
他笨在哪里?你笑話他什么?
7.他認為自己的想法很好,自己很聰明,他心里這么想著,就去這么做了。結果如何呢?(讀最后一句:“沒想到,手剛碰到鈴鐺,他就被人發(fā)覺了?!保ò鍟罕蝗税l(fā)覺)
四、揭示寓意、拓展學習
1.啟發(fā)思考:怎么說他“沒想到”呢?不是他“明明知道”嗎?
討論: “沒想到”的究竟又是什么呢?(他“明明知道”偷人家的東西是不好的,所以他怕被人發(fā)覺,卻還要想著法子遮遮蓋蓋去偷;他“沒想到”的是,他再想出什么法子,也是自己騙自己,騙不了別人的。)
2.那個人一開始就“明明知道”盜鈴的后果,為了達到目的,他想出了一個自己認為很好的辦法??墒聦嵶C明,他只是“自作聰明”,他的做法在別人看來是“十分愚蠢”的。(關鍵在于他捂住了自己的耳朵,而無法把別人的耳朵也捂住。)
請你送給這個盜鈴人一個詞。(自作聰明、自欺欺人)(板書:自欺欺人)
3.指導朗讀。 接下來,我就請三名同學來讀課文。
①指名讀第一、二、三自然段,注意讀出自作聰明的語氣。
②齊讀全文,注意朗讀時要把盜鈴人自作聰明的愚蠢表現出來。
4.課文讀完了,看看板書,同學們對這個故事的發(fā)展過程清楚了嗎?誰能根據板書把這個故事的大致內容說一說?(說得很完整。)
5.這個偷鈴人,干了這件蠢事,多少年來一直被人們笑話,親愛的同學們,你們有什么話想對他說?
你們剛才講的就是這則寓言想要告訴我們的道理:做了壞事想叫別人不知道是不可能
的,自作聰明、自欺欺人的結果是自己害自己。
6.續(xù)編《掩耳盜鈴》故事結尾。
7.《掩耳盜鈴》這則寓言從古到今流傳下來,教育了一代又一代人,老師這里有一則摘自《伊索寓言》的故事,大家輕輕地讀一遍,你從中獲得了那些收獲?
出示:《狐貍和葡萄》
一個炎熱的夏日,一只狐貍疲憊地走在一條小路上,饑餓使它腳步蹣跚,有氣無力。
它已經好幾天沒有吃東西了,昔日引以為榮的毛皮已經失去了炫目的光彩,它動不動就要炫耀一番的蓬松尾巴,根本使不上力了,像掃帚一樣拖在地上。
狐貍不由得仰頭望天長嘆了一聲。而就在這一剎那,它看到了幾串誘人的葡萄。那些葡萄結實而飽滿,看起來就讓人垂涎(xián)欲滴。狐貍喜出望外,終于有可以吃的東西了。
然而,那些葡萄長在一面陡峭屋墻的平臺上,狐貍無論如何也夠不到。它很著急,在周圍的空地上找了一些石塊墊在腳下,由于墊得太高了,以至于跌了一跤,但它還是無法摘到葡萄。
狐貍試了一次又一次,都沒有成功。于是狐貍死了心,只是一直盯著葡萄看。最后,他決定放棄,他昂起頭,邊走邊說:“葡萄還沒有成熟,我敢肯定它是酸的。”
——摘自《伊索寓言》
學生匯報收獲。
8.不少寓言的標題就是一條成語,如“狐假虎威”“自相矛盾”“鷸蚌相爭”等等,這則寓言也是這樣,“掩耳盜鈴”是個成語我們常常用這些寓言來比喻生活中的一些現象,學了就要會用,才叫學以致用,你們能運用嗎?
課件:選擇填上成語——掩耳盜鈴、亡羊補牢、揠苗助長
現在許多家長望子成龍,不顧孩子實際,讓孩子學這學那,這真是( )!
我發(fā)現了自己的錯誤,趕緊改正,還算( )吧!
有的同學做練習冊上的題目,照抄后面的答案,這不是( )、自欺欺人嗎?
9.小結:今天的課就上到這里,大家可以回去把這則寓言說你們的爸爸媽媽聽,還可以去閱讀更多的寓言,相信你們會有更多的收獲。
板書設計
掩耳盜鈴
想偷鈴鐺—————掩住耳朵—————被人發(fā)覺
(自欺欺人)
掩耳盜鈴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了解課文是怎樣描寫四季的特點的,體會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積累課文中的好詞佳句。
3.認識7個生字。
重點難點:了解課文怎樣描寫四季的特點,并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1.板書課題,讀題。
2.讀了課題后你們知道了什么?還想知道什么?帶著問題自讀課文。
二. 自讀課文,借助拼音讀準生字。
1.童話中四季的主人公是誰?分別做了些什么有趣的事?從這些事中你體會到四季的哪些特點?
1.請同學們選自己最喜歡的自然段讀一讀,細細品味,想一想:哪些句子或詞語讓你印象最深?你是從哪些地方了解到季節(jié)的特點的?
2.學生選內容,找句子,圈詞語,寫感受,感情朗讀。
3.在自讀自悟的基礎上小組交流,教師點撥。
4.小組內以各種形式品讀句子,體會“把景物形象化”的寫作奧秘。
1.請根據自己的理解發(fā)表意見。
2.匯報過程中,引導他們邊讀邊想,再通過配樂和圖片再現情景的方法,把學生帶入課文描寫的情景中,體會感悟文本。
3.用一個詞(一句話)概括四季的特點。
1.摘抄喜歡的詞句,并說說為什么喜歡它。
2.每人選擇課文中的一個部分,組織一次朗讀比賽。
掩耳盜鈴教案 篇3
《掩耳盜鈴》是一則寓言故事,講一個人掩著自己的耳朵去偷人家的門鈴鐺。這則寓言告訴人們:做了壞事,想叫別人不知道是不可能的,自作聰明的結果是自己害自己。常用來比喻蠢人自己欺騙自己的行為。這則寓言篇幅短小,淺顯易懂,學生不難理解,不過對其寓意的把握還需對學生進行啟發(fā)引導。
我運用“三勤四環(huán)節(jié)教學法”教學本課,在上這節(jié)課時,我本著以學生的自主學習為前提,利用實物———小鈴鐺導入課題后,接著從課題入手質疑:什么是“掩耳盜鈴”?通過查字典理解“掩”和“盜”的意思,學生很容易就說出了“掩耳盜鈴”就是捂著耳朵去偷鈴鐺的意思。緊接著我就追問:這個人為什么要捂著耳朵去偷別人家的鈴鐺呢?讓學生通過讀課文,自己找出有關句子讀一讀,理解偷鈴人的心理活動:“響聲要用耳朵才能聽見,如果把耳朵掩起來,不是就聽不見了嗎?”給學生提供一個自主學習的平臺。此外,上課伊始,我運用多媒體 展現故事情節(jié),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引導學生揭示寓意的過程中,我并沒有直接把含義告訴學生,而是先提出一些問題讓他們思考,如:偷鈴的人認為把耳朵掩起來就聽不見鈴聲了,對嗎?鈴鐺一碰就會響,偷鈴人知道這個常識嗎?他最后偷到鈴鐺了嗎?你覺得他是個什么樣的人?通過問題的層層深入,逐步把故事的寓意突顯出來。學生通過交流討論,能說出偷鈴人很愚蠢,很笨,是個自作聰明的人?!坝懻?、解疑”環(huán)節(jié)我設計的問題是:生活中有沒有出現過這樣自欺欺人的事呢?我們遇到這些事該怎么做呢?通過小組討論進一步讓學生明白升華了寓意,讓學生切實明白做人的道理。最后我再小結歸納,板書“自欺欺人”,并出示完整的寓意。
總的來說,這堂課上的比較順利,學生也理解了寓意,不過課后想來,我并沒有真正做到以學生為主體。整堂課,我的講解并不多,全是讓學生探討交流,可是每一環(huán)節(jié)的問題是我設置的,學生還是被我牽著鼻子走,處于被動地位。如果上課伊始,在學生初讀課文后,我能完全放手讓學生自己質疑,提出問題,給學生提供一個充分思索,探究的過程,我相信效果會更好。
掩耳盜鈴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知識
1.學會“掩、盜、偷、碰”四個生字和新詞。
2.聯(lián)系上下文抓住重點詞理解偷鈴人是怎么想的?他的想法對嗎?為什么?
3.能理解“掩耳盜鈴”的寓意。
4.能朗讀課文并能用自己的話說說“掩耳盜鈴”的意思。
教育
懂得人們做了壞事想使別人不知道是不可能的,自作聰明的結果是自己騙自己的道理。
發(fā)展
1.培養(yǎng)學生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能力。
2.培養(yǎng)想象力和口頭復述能力。
教學重、難點:
在理解故事內容的基礎上體會寓意,并能有所感受。
課時: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揭示課題
1.看故事表演,聽范讀,想:這個寓言講了一件什么事?
2.揭題、釋題、讀題。
二、師生共訂學習目標。
1.自由讀課文,讀后你想知道什么?
2.學生質疑,師歸納目標。
(1)盜鈴人是怎么想的?對嗎?為什么?
(2)課文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
三、理解故事內容。
1.自由讀,把他是怎樣想、做的句子畫出來。匯報。
2.同位讀,說說你知道了什么?
3.指導讀,聯(lián)系上下文想想你覺得他的想法對嗎?討論匯報。
4.看圖發(fā)揮想象。
(1)盜鈴人當時的表情、動作怎樣?他會想些什么?
(2)課文怎樣寫的?自由讀,指名讀,師生合讀。
四、情景表演,體會寓意。
1.過渡:盜鈴人掩住自己的耳朵,伸手去偷鈴鐺,結果被發(fā)現,這時候你弄明白了什么?(指名小結)
2.創(chuàng)設情境:如果你是路人,看見他想伸手偷鈴鐺,你會對他說些什么?(小組內說,師生合作演)
五、聯(lián)系實際,深化認識。
舉一些事例說說實際生活中類似“掩耳盜鈴”的例子。(小組說——指名講)
六、創(chuàng)設情境,復述故事。
創(chuàng)設情境,師生合作演。
復述故事:回到家,給爸爸媽媽講這個故事。
掩耳盜鈴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掩耳盜鈴”這個成語的意思。
2、理解課文內容,懂得這則寓言的寓意。
3、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4、培養(yǎng)學生聯(lián)系學習、生活實際、正確處置類似現象的能力。
[重難點]學會生字,懂得寓言的寓意,理解成語的意思。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法] 演示法講述法
[學法] 扮演、自讀自悟、感情朗讀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解題。
1、以前我們學過哪些寓言?它們有什么一起的特點?(從一個故事中得到一個道理。)
2、這節(jié)課我們來學習“掩耳盜鈴”,(板書),從課題上同學們就知道了什么?你還想知道什么?(“掩”、“盜”是什么意思?“掩耳盜鈴”是什么意思?誰能說得更具體一些?
二、整體感知,讀通課文。
1、請看錄像,說說你看到了什么?
2、我們課本把這有趣的故事寫了出來,打開書自由地讀一讀。
檢查生詞的讀音。
三、理解課文內容。
1、讀了這則寓言,你知道了些什么?(為了讓你的發(fā)言更精彩,再讀課文。)
2、學生推薦匯報
(1)“明明知道”是什么意思?偷鈴人明明知道什么?讀出來(勾畫明明知道這句話),他還明明知道什么?(發(fā)覺后會被…)帶著這種體會再讀這句話。
(2)那個人明明知道用手碰鈴鐺的后果,他不但沒有就此打消偷鈴的念頭,而是想出了一個方法。(在書上找一找,并勾一勾)。明明、就、就、在文中的作用。
(3)面對他這種想法,你想告訴他什么?(你能捂住自身的耳朵,但無法把他人的耳朵也捂住。)指導朗讀,讀出自以為是的語氣。
(4)、他認為自身的想法很好,自身很聰明,于是就按這想法去做了,結果怎樣?
(5)、指導朗讀。(我們再讀一讀課文,就會領悟更深刻的道理。)
四、揭示寓意。
1、我們來演一演這則寓言,怎么樣?我扮演偷鈴人,你們?yōu)槲遗湟簦袉??要配好音,你們應該怎么樣(認真讀)。
2、我是一個偷鈴人,我干了這件蠢事,多少年來一直生活在人們蔑視的眼中,親愛的同學們,你們有什么話想對我說,讓我明白一些道理嗎?學生自由說。
這則寓言告訴我們什么,看看我們身邊,有這種現象存在嗎?
掩耳盜鈴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讀課文,抓住重點句子理解課文內容,并懂得“愛好出勤奮,勤奮出人才”的道理。
2、引導學生自學生字。
1、同學們,今天何老師要向大家隆重介紹一位了不起的人物。(出示圖片)
3、想聽老師為大家介紹一下嗎?(出示人物簡介)師讀。
4、聽了老師的介紹,我們進一步認識了這位赫赫有名的球王。
5、那么,你們想知道貝利是怎樣成為“一代球王”的嗎?
讓我們一起走進球王貝利的童年生活,去了解他成為球王的真正原因。(板書:球王貝利)
二、初讀課文,了解大意,自學生字新詞。
1、請同學們打開課本,非常認真地,大聲地讀課文,注意把字音讀準,把句子讀通順,遇到難讀的詞語和句子多讀幾遍,不理解的詞語用線劃起來。下面開始。
2、讀完了嗎?下面以四人為一小組,互相幫助解決不會讀和不理解的詞語。如果還有不能解決的詞語,等一會兒提出來。(學生交流)
三、學習課文。
1、我們說光把課文讀通讀順了還不算最能干,最能干的是把一篇長長的課文讀薄了,讀成幾個詞?,F在我們來比一比,哪位同學最會讀書,能從長長的課文中讀出貝利能成為球王的原因,用幾個詞來概括。這幾個詞可以是書上的,也可以是自己想的。(請學生快速讀課文)
2、請大家來說說你從哪個詞中讀出了貝利能成為球王的原因?
同學們真會讀書,一下子就找到了貝利能成為球王的三個原因,真不錯。
3、下面,何老師要請同學們抓住其中的一個原因,再默讀課文,找一找你是從哪些句子里看出來貝利很喜歡踢足球,踢得很勤奮,又從哪里看出他很真誠?(學生自學,給2分鐘的時間)
4、同學們,剛才老師發(fā)現大家學得都很認真,有的同學還一邊讀一邊在劃句子,這說明了我們有很好的學習習慣,老師真為你們高興。
下面,我們一起來交流一下學習成果好嗎?
5、哪些同學選擇了貝利很喜歡踢足球這個原因?請你們來說說你是從哪句話中感受到貝利很喜歡踢足球的?并說說你的理解。
學生回答,出示句子:
在里約熱內盧的一個貧民窟里,有一個男孩,他非常喜歡踢足球,可是買不起球,于是就踢塑料盒,踢汽水瓶,踢從垃圾箱揀來的椰子殼。他在院子里踢,在巷口踢,在能找到的任何一片空地上踢。
(1)談談你的理解。
是呀,男孩生活那么貧窮,買不起足球,卻依然非常喜歡踢足球,請你用朗讀來表達
男孩對足球的那份喜愛之情,好嗎?
(2)小男孩是那么喜歡踢足球,可是他家里太窮了,買不起足球,于是他只能踢,只能踢,只能踢。(學生填空說)讀到這兒,你有什么話想問問小男孩嗎?
預設:你踢汽水瓶就不怕玻璃割破腳嗎?你踢椰子殼就不怕腳痛嗎?
是啊,踢這么危險的汽水瓶,小男孩怕嗎?(不怕)踢這么堅硬的椰子殼,小男孩怕疼嗎?(不怕)
這都是因為什么呢?(因為小男孩太喜歡足球了)。讓我們再次來讀讀這個句子吧。
(3)可是,他生活的是怎樣一個環(huán)境呢?同學們有沒有看見過貧民窟?你們能想象一下嗎,那是怎樣一個地方?(學生想象發(fā)言)
是啊,大家想象得很對,就在這樣的貧民窟里,小男孩有沒有很好的場地用來踢足球?(沒有)所以他只能在,只能在,在。(學生填空說)
多么愛踢球的孩子啊,讓我們再來讀一讀這個句子。
(4)哪位同學愿意自己一個人來讀這段話,讀出你的理解,你的感受。(多請幾位)
真不錯,你讀出了小男孩對足球的那份喜愛之情。
在坐有喜愛踢足球的同學嗎?請起立,相信你們一定能讀好這句話。
真是沒有讓老師失望,掌聲鼓勵一下。
(5)過渡:就是因為小男孩對足球這樣喜歡,這樣癡迷,所以后來他能成為一名。(球王)
6、但是,要想成為球王僅僅依靠喜歡夠嗎?(不夠),還需要什么呢?(勤奮)
是呀,我們大家都知道,無論做什么事,不努力去做,不勤奮去做,就什么事也做不成,對嗎?踢足球也是這樣。
那么,你是從哪里看出小男孩踢足球很勤奮呢?
學生回答,出示句子:
小男孩得到足球后,踢得更賣勁了。不久,他已經能準確地把球踢到遠處隨意擺放的水桶里。
“賣勁”是什么意思?(賣力),請你很賣力地讀讀這個句子。
“賣勁”的前面為什么要用上一個“更”字能?請你更賣勁地讀這個句子。
(2)你還能從哪個詞里讀出小男孩的勤奮?
“不久”說明了什么?
“準確”“遠處”“隨意擺放”說明了什么?
(3)這些詞說明了小男孩在很短的時間里就把球技練得很好了,體現了他很,(勤奮)同學們,你們佩服他嗎?(佩服)讓我們帶著這種佩服之情讀好這個句子。(齊讀)
7、同學們,貝利能成為一個舉世矚目的球王,不僅僅是因為他很喜歡踢足球,他很勤奮,還因為他很。(真誠)
同學們,你們又是從哪里看出他很真誠的呢?
圣誕節(jié)到了,小男孩的媽媽對小男孩說:“我們沒有錢買圣誕禮物送給教練,就讓我們?yōu)樗矶\吧?!?BR> (1)學生回答,出示句子:
請大家想象,小男孩和他的媽媽會為教練祈禱些什么呢?
小男孩虔誠地跪在地上,雙手交叉放在胸前,默默地為教練祈禱:“ ?!?BR> 出示句式:
多么真誠的孩子呀,多么善良的孩子呀!
(2)你還從哪里看出來小男孩很真誠?
學生回答,出示句子:
小男孩抬起滿是汗水的臉,說:“教練,圣誕節(jié)到了,我沒有禮物送給您,就讓我為您的圣誕樹挖一個坑把。”
小男孩不但為教練祈禱,還為教練的圣誕樹挖了一個坑。讓老師來當一回教練,同學們來當小男孩,我們一起來讀讀這個感人的句子,好嗎?
教練被小男孩的真誠感動了,他把小男孩從樹坑里拉上來,說:“我今天得到了世界上最好的禮物?!蓖A艘幌?,他說:“明天你到我的訓練場去吧。”
(3)多么真誠的孩子呀,教練被小男孩深深地感動了,他。(出示句子,生接下去讀)
教練得到的最好的禮物是什么?(是真誠的心、是善良的心、是感恩的心、是回報的心……)
朗讀訓練:
教練被小男孩的真誠感動了,他把小男孩從樹坑里拉上來,說:“_____________。”(第一組讀)
教練被小男孩那顆善良的心感動了,他輕輕地拍去小男孩身上的泥土,說:“_____________。”(第二組讀)
教練被小男孩那顆感恩之心感動了,他輕輕地擦去小男孩臉上的汗水,說:“_____________?!保ǖ谌M讀)
教練被小男孩那顆回報之心感動了,他輕輕地摸著小男孩的頭,說:“_____________?!保ǖ谒慕M讀)
教練被小男孩那顆純潔的心感動了,他把小男孩緊緊地摟在懷里,說:“_____________?!保ㄈ嘧x)
(4)小男孩的真情付出,終于得到了回報,他也得到了一份世界上最好的禮物,是什么?
8、經過三年的刻苦訓練,小男孩終于成功了,讓我們帶著自豪、帶著喜悅、帶著興奮為貝利喝彩!全班起立,一齊讀最后一段話。
四、拓展思維:
1、學到這兒,我們不禁想起在課外書上看到多的許多和貝利有著同樣經歷的人。
同學們,不僅僅偉人是這樣的,你自己和你周圍的人當中,也有像貝利這樣的體驗嗎?
學生交流,師總結:是呀,一件事,你只有喜歡他,并刻苦努力地去做,就一定能做得很好,一定會有所收獲。
2、此時此刻,你最想說的一句話是什么?這是哪位名人說的?(是學生自己)
3、拿出你的愛心小書簽,寫下你現在最想說的一句話,并簽上你的大名。(播放音樂)
請寫好的學生上前大聲讀給同學們聽,并貼在黑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