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文是出國留學(xué)網(wǎng)為大家提供的赤茯苓的功效與作用與其他茯苓的區(qū)別,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赤茯苓百科
菌核球形、卵形、橢圓形至不規(guī)則形,長10-30cm或者更長,重量也不等,皮殼深褐色,內(nèi)部白色或淡粉紅色,粉粒狀。為大小不一的方塊或碎塊,均為淡紅色或淡棕色。質(zhì)松,略具彈性。
【赤茯苓的功效與作用】:
行水;利濕熱。主小便不利;水腫;淋濁;泄瀉。用于水腫尿少,痰飲眩悸,脾虛食少,便溏泄瀉,心神不安,驚悸失眠。
①《藥性論》:破結(jié)氣。
②《綱目》:瀉心小腸膀胱濕熱,利竅行水。
③《本草再新》:益心氣,健中和脾,潤肺,燥濕。治瀉痢。
④《本草通玄》:赤茯苓但能瀉熱行水,并不及白茯苓之多功也。
【附方】:
①治小便白濁不利,時作痛:赤茯苓、沉香各一兩。上為細(xì)末,每服二錢,白湯點,食后臨臥服之。(《雞峰普濟方》茯苓湯)
②治心腎氣虛,神志不守,小便淋瀝或不禁,及遺泄白濁:赤茯苓、白茯苓各等分。上為末,以新汲水按洗,澄去新沫,控干,別取地黃汁,同好酒熬成膏,搜和為丸,如彈子大,空心鹽酒嚼下。(《三因方》張真君茯苓丸)
③治胸脅逆滿脹渴:赤茯苓(去黑皮)一兩,人參半兩。上二味粗搗篩,以水三盞,煎取一盞半,云滓,分溫三服。(《圣濟總錄》茯苓湯)
④治血淋不可忍:陳皮、香附子、赤茯苓各等分.上銼散.每服三錢 水煎空心服.(《世醫(yī)得效方》通秘散)
茯苓和土茯苓的區(qū)別:
茯苓
茯苓是什么樣的。晉代有一半《神仙傳》,上面說“老松精氣化為茯苓”,這說法過于神話,但是著重說出了茯苓有極大的藥用價值。茯苓是一種生在松樹根部下面的菌類生物。茯苓長得跟甘薯一樣,里面是紅色的或者白色的?!毒V目》認(rèn)為,越大,并且質(zhì)地越是堅硬的茯苓是最好的茯苓。
茯苓的功效。古代有一種說法,認(rèn)為茯苓是“四時神藥”。為什么會這么說呢?這是因為,茯苓這種東西到處都有,生長區(qū)域十分廣泛,不管是什么季節(jié),茯苓都會生長。茯苓單獨服用藥效不是很好,但可以和很多種中醫(yī)藥材搭配利用,可以治療多種疾病。
土茯苓
土茯苓的樣子。土茯苓是一種常綠的灌木,多年生,它的葉子和柳條差不多,只是更大一點。一般要在夏天或者秋天的時候挖出來的土茯苓,才具更純的藥性。土茯苓有紅土茯苓和白土茯苓兩種,其中白土茯苓的根洗凈以后是黃褐色的,有最好的藥性;紅土茯苓的根是紫紅色的,也有較好的藥理功效。
土茯苓的功效。土茯苓入藥的是它的根部,可以單獨使用。土茯苓有清熱解毒、消瘡去疥的功效。一般中醫(yī)為皮疹、濕疹、惡瘡類疾病開出的藥方內(nèi),會用到土茯苓。
茯苓和土茯苓藥性對比:
茯苓和土茯苓在藥理功效方面,不能說沒有一絲的相似性。根本的講,茯苓的主要功效可以歸結(jié)為二字:寧神。我們要是遇到春困,由于長時間的疲勞導(dǎo)致勞累、失眠等,這時候就可以使用茯苓調(diào)理。而土茯苓的功效也可以歸結(jié)為兩個字:解毒。要是我們平時飲食不當(dāng),或者由于感染,皮膚出現(xiàn)了濕疹等疾病,就可以使用土茯苓去毒。在中醫(yī)養(yǎng)生學(xué)上,適當(dāng)用這兩種藥材調(diào)理身子,大大有益于健康。
赤茯苓和白茯苓各功效區(qū)別
赤茯苓功用主治:行水,利濕熱,益心潤肺。治小便不利,淋濁,瀉痢,心陰不足,肺燥,消渴。白茯苓用于脾虛泄瀉,白茯苓既能健脾,又能滲濕,對于脾虛運化失常所致泄瀉、帶下,應(yīng)用白茯苓有標(biāo)本兼顧之效,用于心悸,失眠等癥茯苓能養(yǎng)心安神,故可用于心神不安、心悸、失眠等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