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的編寫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學習特點,具有針對性和可操作性。教案的編寫要注意教學資源的合理利用,提供多樣化的教學材料。以下教案范例中的教學資源和教具可以作為參考,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和優(yōu)化。
系雨衣教案篇一
1、“幫你識字”里的字我們大家都認識了,我們來看一下它的組詞。(領讀詞語)。
2、“我會組”和“我會填”的部分最后留出時間做。
3、思考一下“我會想”的內容。你有什么想法呢?先自己思考一下,在同桌之間交流你的想法,最后提問同學站起來說。
4、“快樂閱讀”:先齊讀一遍,再請學生站起來分別讀,最后分角色讀。
5、“智力游戲”以開火車的形式提問。
三、學生做剩余題目,師巡視指導。
系雨衣教案篇二
1、正確流利的朗讀并理解課文。
2、認識本課14個生字。
3、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創(chuàng)新能力及動口、動手的能力。
一、談話導入。
通過師生共同談論“芝麻開門”激起學生的求知欲進入下一環(huán)節(jié)教學。
二、初讀感知。
1、出示課文。
2、讓學生自由讀課文,先要求學生讀通每段,再讀通全文,初步感知課文。
3、糾正發(fā)音錯誤,如:“膝、縫、假”。
4、在學生能正確閱讀課文后,反復出示文中需要會認的字、詞,使學生在讀中正音、記形。
三、再讀課文、深入理解。
1、以合作小組讀課文。
2、同組內相互提問,完成自己能解決的問題。
3、全班交流有疑問的內容,教師給予適當引導。
4、口語訓練:“如果你見到了小林,會對他說些什么?”
四、聯系實際、大膽創(chuàng)新。
1、想想日常生活用品中有哪些需要改進。
2、部分同學交流自己的創(chuàng)新設想。
系雨衣教案篇三
1、正確流利的朗讀并理解課文。
2、認知本課14個生字。
3、培養(yǎng)同學的創(chuàng)新意識、創(chuàng)新能力及動口、動手的能力。
一、談話導入。
通過師生一起談論“芝麻開門”激起同學的`求知欲進入下一環(huán)節(jié)教學。
二、初讀感知。
1、出示課文。
2、讓同學自由讀課文,先要求同學讀通每段,再讀通全文,初步感知課文。
3、糾正發(fā)音錯誤,如:“膝、縫、假”。
4、在同學能正確閱讀課文后,反復出示文中需要會認的字、詞,使同學在讀中正音、記形。
三、再讀課文、深入理解。
1、以合作小組讀課文。
2、同組內相互提問,完成自身能解決的問題。
3、全班交流有疑問的內容,教師給予適當引導。
4、口語訓練:“假如你見到了小林,會對他說些什么?”
四、聯系實際、大膽創(chuàng)新。
1、想想日常生活用品中有哪些需要改進。
2、局部同學交流自身的創(chuàng)新設想。
五、彈性作業(yè)、課外延伸。
把課上自身的設想動手做一做,俺們將在班內隨時進行展覽,評出“小發(fā)明家”。
系雨衣教案篇四
(板畫)。
(板畫)。
作業(yè)布置:改進一下你認為不太好用的一種日常生活用品。
課后反思:
這篇課文是略讀課文,識字14個,字音不易讀準,字形比較復雜,所以我設計了讓學生按歸類識字,游戲識字等多種形式的方法識記,來調動學生識字的積極性。學生很喜歡識字這一環(huán)節(jié)。本文較長,重點抓住小林遇到幾個難題,是怎么解決的?,引導學生默讀和快速閱讀。由于長句較多,學生讀起來有些困難,在朗讀展示時學生的情緒比較低落,直到復述這一環(huán)節(jié),學生才死灰復燃,活躍起來??赡茏约焊吖懒藢W生,把課文只設計了一個課時,知識點過多,也有關系。自己從三個方面設計了朗讀,旨在通過朗讀感悟小林愛思考的道德品質和勤實踐的人文素養(yǎng),從你喜歡小林嗎?為什么這一環(huán)節(jié)上有了體現,雖然學生在朗讀時不是激情飽滿,但感悟還是很深刻的。
系雨衣教案篇五
1、正確流利的朗讀并理解課文。
2、認知本課14個生字。
3、培養(yǎng)同學的創(chuàng)新意識、創(chuàng)新能力及動口、動手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通過師生一起談論“芝麻開門”激起同學的求知欲進入下一環(huán)節(jié)教學。
二、初讀感知。
1、出示課文。
2、讓同學自由讀課文,先要求同學讀通每段,再讀通全文,初步感知課文。
3、糾正發(fā)音錯誤,如:“膝、縫、假”。
4、在同學能正確閱讀課文后,反復出示文中需要會認的)字、詞,使同學在讀中正音、記形。
三、再讀課文、深入理解。
1、以合作小組讀課文。
2、同組內相互提問,完成自身能解決的問題。
3、全班交流有疑問的內容,教師給予適當引導。
4、口語訓練:“假如你見到了小林,會對他說些什么?”
四、聯系實際、大膽創(chuàng)新。
1、想想日常生活用品中有哪些需要改進。
2、局部同學交流自身的創(chuàng)新設想。
五、彈性作業(yè)、課外延伸。
把課上自身的設想動手做一做,俺們將在班內隨時進行展覽,評出“小發(fā)明家”。
系雨衣教案篇六
1、會認“充”等14個生字,掌握兩個多音字。
3、想一想日常生活用品還有哪些需要改進的地方,提出來和大家討論。
【教學過程】。
1、小朋友們喜歡猜謎語嗎?今天老師給大家出一個謎語,謎底是什么,請你寫在紙上。一件小花衣,真是好稀奇。太陽出來不能穿,下雨穿上最神氣。
2、請你把謎底在小組里揭曉,如果是一樣的,大家互相拍拍手,告訴老師你們的謎底是什么?(板書:充氣雨衣)。
3、小朋友們見過充氣雨衣嗎?(板書:充氣)有一個小朋友就發(fā)明了一件,他是誰呢,讀讀課文就知道啦。
1、自由讀課文,邊讀邊畫出生字并多讀幾遍,把字音讀準。
2、互相對讀(同桌每人讀一段),相互檢查,遇到讀不準的字音,糾正,碰到較長的句子,多讀幾遍,把課文讀通順。
3、課件出示生字,請同學當小老師帶大家讀準字音。
4、指名讀課文,邊聽邊想:你喜歡這件充氣雨衣嗎?為什么?
1、朗讀課文,想一想,當大家看到小林發(fā)明的充氣雨衣后會怎么稱贊他?
2、你對小林的充氣雨衣還有沒有更好的建議,請你在小組中提出來,大家一起討論、互評。
3、再把課文讀一讀,想一想日常生活用品有哪些需要改進的地方?把你的想法在小組中和大家交流。
4、小組推薦好的想法在全班交流、評價。
1、再讀課文說說小林發(fā)明了充氣雨衣,對你有什么啟示?
2、你打算親自動手做個什么小制作?
小朋友們,無論學習和生活,都離不開動手動腦,每一種發(fā)明和發(fā)現,都是人們用心思考、不斷實踐獲得的,讓我們都來做個有心人,用自己的勞動和智慧去發(fā)明,去創(chuàng)造吧!
系雨衣教案篇七
1、正確流利的朗讀并理解課文。
2、認識本課14個生字。
3、培養(yǎng)同學的創(chuàng)新意識、創(chuàng)新能力和動口、動手的能力。
一、談話導入
通過師生一起談論“芝麻開門”激起同學的求知欲進入下一環(huán)節(jié)教學。
二、初讀感知
1、出示課文。
2、讓同學自由讀課文,先要求同學讀通每段,再讀通全文,初步感知課文。
3、糾正發(fā)音錯誤,如:“膝、縫、假”。
4、在同學能正確閱讀課文后,反復出示文中需要會認的字、詞,使同學在讀中正音、記形。
三、再讀課文、深入理解
1、以合作小組讀課文。
2、同組內相互提問,完成自身能解決的問題。
3、全班交流有疑問的內容,教師給予適當引導。
4、口語訓練:“假如你見到了小林,會對他說些什么?”
四、聯系實際、大膽創(chuàng)新
1、想想日常生活用品中有哪些需要改進。
2、局部同學交流自身的創(chuàng)新設想。
五、彈性作業(yè)、課外延伸
把課上自身的設想動手做一做,我們將在班內隨時進行展覽,評出“小發(fā)明家”。
系雨衣教案篇八
1、正確流利的朗讀并理解課文。
2、認知本課14個生字。
3、培養(yǎng)同學的創(chuàng)新意識、創(chuàng)新能力及動口、動手的能力。
一、談話導入
通過師生一起談論“芝麻開門”激起同學的求知欲進入下一環(huán)節(jié)教學。
二、初讀感知
1、出示課文。
2、讓同學自由讀課文,先要求同學讀通每段,再讀通全文,初步感知課文。
3、糾正發(fā)音錯誤,如:“膝、縫、假”。
4、在同學能正確閱讀課文后,反復出示文中需要會認的)字、詞,使同學在讀中正音、記形。
三、再讀課文、深入理解
1、以合作小組讀課文。
2、同組內相互提問,完成自身能解決的問題。
3、全班交流有疑問的內容,教師給予適當引導。
4、口語訓練:“假如你見到了小林,會對他說些什么?”
四、聯系實際、大膽創(chuàng)新
1、想想日常生活用品中有哪些需要改進。
2、局部同學交流自身的創(chuàng)新設想。
五、彈性作業(yè)、課外延伸
把課上自身的設想動手做一做,俺們將在班內隨時進行展覽,評出“小發(fā)明家”。
系雨衣教案篇九
1、正確流利的朗讀并理解課文。
2、認識本課14個生字。
3、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創(chuàng)新能力及動口、動手的能力。
一、談話導入。
通過師生共同談論芝麻開門激起學生的求知欲進入下一環(huán)節(jié)教學。
二、初讀感知。
1、出示課文。
2、讓學生自由讀課文,先要求學生讀通每段,再讀通全文,初步感知課文。
3、糾正發(fā)音錯誤,如:膝、縫、假。
4、在學生能正確閱讀課文后,反復出示文中需要會認的字、詞,使學生在讀中正音、記形。
三、再讀課文、深入理解。
1、以合作小組讀課文。
2、同組內相互提問,完成自己能解決的`問題。
3、全班交流有疑問的內容,教師給予適當引導。
4、口語訓練:如果你見到了小林,會對他說些什么?
四、聯系實際、大膽創(chuàng)新。
1、想想日常生活用品中有哪些需要改進。
2、部分同學交流自己的創(chuàng)新設想。
五、彈性作業(yè)、課外延伸。
把課上自己的設想動手做一做,我們將在班內隨時進行展覽,評出小發(fā)明家。
系雨衣教案篇十
這是一篇略讀課文,要讓學生自己默讀,再交流一下,看看他們是否已粗知大意。然后引導他們想一想或討論討論:日常生活用品有哪些需要改進的地方。鼓勵學生像小林那樣,多動腦筋,動手做做看。
1.會認14個生字。
2.學習默讀課文,粗知故事的大意。
3.想想生活中還有哪些日常用品需要改進。
第一課時
一、導入:
同學們,下雨時,看到你們穿著五彩繽紛的雨衣在雨中嬉戲真像一幅美麗的畫。不過,美中的足的是,雨水總是會順著雨衣的下擺流到褲腿上。你們想過怎樣解決這個問題嗎?有一個叫小林的孩子,就動腦動手想了一個好辦法。
二、識字
1.自主識字、讀中識字。
默讀課文,邊讀邊畫出不認識的字,請教教材中的“小魚兒”,如果“小魚兒”不能告訴你,就去請教“字典老師”。
2.合作識字、游戲識字。
(1)互做監(jiān)督員:倆人合作,一人讀一自然段,互相監(jiān)督字音是否讀準,互相幫助正音。
(2)“開火車”全班輪讀生字。
(3)“悄悄話”。同桌倆人合作,一人指字,另一個人悄悄讀給對方聽。
(4)“接力賽”。四人一組,第一個同學說出一個字的某方面特點,第二個同學在字卡中快速找出,并大聲讀出來。第三個同學說出或讀出在課文中的詞句。第四個同學再用這個字組一兩個詞語。
3.指名分段讀課文。
系雨衣教案篇十一
1.用多種方式檢查生字。
2.讀讀寫小林發(fā)明充氣雨衣靈感的句子。
(二)、復述。
1.學生按照小林“看、想、做”的發(fā)明順序,用自己的話說說發(fā)明的過程。
2.采取多種形式復述:練習——指名復述——分組競賽。
(三)拓展。
1.你從“充氣雨衣”的發(fā)明得到了什么啟示?
2.你喜歡小林嗎?為什么?
(四)——實踐。
1.在日常生活中,注意發(fā)現還有哪些不便之處,動手改進一下。
2.響應課后學習伙伴的倡議,做個小制作。
系雨衣教案篇十二
1、小朋友們喜歡猜謎語嗎?今天老師給大家出一個謎語,謎底是什么,請你寫在紙上。一件小花衣,真是好稀奇。太陽出來不能穿,下雨穿上最神氣。
2、請你把謎底在小組里揭曉,如果是一樣的,大家互相拍拍手,告訴老師你們的謎底是什么?(板書:充氣雨衣)。
3、小朋友們見過充氣雨衣嗎?(板書:充氣)有一個小朋友就發(fā)明了一件,他是誰呢,讀讀課文就知道啦。
系雨衣教案篇十三
2、你對小林的充氣雨衣還有沒有更好的建議,請你在小組中提出來,大家一起討論、互評。
3、再把課文讀一讀,想一想日常生活用品有哪些需要改進的地方?把你的想法在小組中和大家交流。
4、小組推薦好的想法在全班交流、評價。四、動腦、動手,學會實踐。
1、再讀課文說說小林發(fā)明了充氣雨衣,對你有什么啟示?
2、你打算親自動手做個什么小制作?五、小結。
小朋友們,無論學習和生活,都離不開動手動腦,每一種發(fā)明和發(fā)現,都是人們用心思考、不斷實踐獲得的,讓我們都來做個有心人,用自己的勞動和智慧去發(fā)明,去創(chuàng)造吧!
系雨衣教案篇十四
這是一篇略讀課文,主要講小林細心觀察生活,勤于動腦動手發(fā)明充氣雨衣的事。文章較長,識字量較大,字音不易讀準,字形也較復雜,要注意調動學生識字的積極性,讓學生借助拼音和上下文自主識字,并安排生動有趣的讀書和鞏固識字的活動。同時還要充分利用默讀速度快的優(yōu)勢讀書,引導學生在默讀中識字,在默讀中感悟。
對于小林遇到的難題,孩子們或多或少都有過類似的經歷,但是卻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所以教學中要以此為憑借,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遇事用心思考,不斷實踐的好品質。
系雨衣教案篇十五
小林是孩子們學習的榜樣,當生活中遇到難題時,他就積極開動腦筋,連晚上躺在床上還在想“得把雨衣改一改”。為了解決這個難題,“小林一直在想啊想”。正因為小林“一直”在想,他才能從徐徐張開的裙子上得到啟發(fā),馬上動手做。但是發(fā)明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解決了張開的事又出現了收不攏的事。也因為小林“一直”在想,他才能從吹氣的救生圈上再次得到啟示,他又動手完善了雨衣。在爸爸的幫助下,實用的充氣雨衣終于做成了。這是一篇略讀課文,要讓學生自己默讀,再交流一下,看看他們是否已粗知大意。然后引導他們想一想或討論討論:日常生活用品有哪些需要改進的地方。鼓勵學生像小林那樣,多動腦筋,動手做做看。
1、會認14個生字,學習默讀課文,粗知故事的大意。
2、培養(yǎng)小組合作學習能力,自主探究了解充氣雨衣的發(fā)明過程。
3、學會思考,實踐,并愿意嘗試改進生活中的日常生活用品。
學會默讀課文,自主探究,掌握故事大意。
想想生活中還有哪些日常用品需要改進。
一課時
1、你穿過雨衣嗎?穿著雨衣在大雨中行走會有過什么樣的感受?
2、雨水總是會順著雨衣的下擺流到褲腿上。(理解雨衣的下擺)你們想過怎樣解決個問題嗎?有一個叫小林的孩子,就動腦想了一個好辦法。
板書課題《充氣雨衣》。學習生字“充”,說一說生活中哪些用品需要充氣?
1、自由讀課文,把字音讀準,把句子讀通順。
2、檢查自學情況:(出示課件)
(1)出示本課生字組成的新詞,指名認讀(先注拼音,后去除)
膝下 聯歡會 塑料氣囊 旋轉 塑料環(huán)
自行車內胎 塑料膜 剪刀 壓成
暑假 差不多 粘在 縫雨衣
(2)指名分節(jié)讀通課文,注意引導長句子的朗讀及有問號的句子。(課件出示)
1、默讀課文,小組合作完成表格
想到 看到 做成
一般的雨衣———————————— ————————
想 看
----——————————————充氣雨衣
2、小組長匯報充氣雨衣的發(fā)明過程。(引導學生說出怎么想,怎樣做的句子) 在匯報討論過程中逐步出現以下句子:
(1)小林的雨衣剛過膝蓋,雨水順著雨衣的下擺流到褲腿上,被風一吹,冷極了。
(2)小林想:得把雨衣改一改,不能再讓雨水流到褲腿上。
小結:小林是一個勇敢的孩子,碰到困難就想辦法解決,真棒啊。
(3)隨著優(yōu)美的樂曲,小演員們旋轉起來,五顏六色的裙子徐徐張開,就像一把把花傘。在小林的眼中,“花傘”漸漸模糊變成了下擺張開的一件件雨衣。
小結:他在生活中很善于觀察,隨時隨地去發(fā)現能解決問題的方法,真厲害。
(4)當天晚上,他用粗鐵絲彎了一個大圓圈,把它縫在雨衣的下沿,新式雨衣做成了。 過渡 :瞧,他不僅想,不僅去看,還自己去做呢。
(5)他拿出塑料救生圈開始吹氣,疊起來的救生圈漸漸變成了圓環(huán)形的塑料氣囊。
(6)小林的眼睛一亮,心想:用能夠充氣的塑料環(huán)代替鐵絲圈,不就能疊起來了嗎?
(7)回到家里,小林剪下救生圈的氣門兒,買了塑料膜,又請塑料加工店的叔叔幫助壓成一個氣囊。
小結:愛動腦筋的小朋友就一定能成功。
1、出示課件(小孩子穿著充氣雨衣),漂亮、實用的充氣雨衣穿在身上,可真神氣!讓我們一起來夸夸小林吧!
(善于觀察、勤于思考、親自動手實踐)
把你預先收集到的有關發(fā)明、創(chuàng)造的人或事跡介紹給大家,好嗎?
3、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許多沒有解決的問題,你想發(fā)明什么來解決問題呢?把它寫下來。
系雨衣教案篇一
1、“幫你識字”里的字我們大家都認識了,我們來看一下它的組詞。(領讀詞語)。
2、“我會組”和“我會填”的部分最后留出時間做。
3、思考一下“我會想”的內容。你有什么想法呢?先自己思考一下,在同桌之間交流你的想法,最后提問同學站起來說。
4、“快樂閱讀”:先齊讀一遍,再請學生站起來分別讀,最后分角色讀。
5、“智力游戲”以開火車的形式提問。
三、學生做剩余題目,師巡視指導。
系雨衣教案篇二
1、正確流利的朗讀并理解課文。
2、認識本課14個生字。
3、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創(chuàng)新能力及動口、動手的能力。
一、談話導入。
通過師生共同談論“芝麻開門”激起學生的求知欲進入下一環(huán)節(jié)教學。
二、初讀感知。
1、出示課文。
2、讓學生自由讀課文,先要求學生讀通每段,再讀通全文,初步感知課文。
3、糾正發(fā)音錯誤,如:“膝、縫、假”。
4、在學生能正確閱讀課文后,反復出示文中需要會認的字、詞,使學生在讀中正音、記形。
三、再讀課文、深入理解。
1、以合作小組讀課文。
2、同組內相互提問,完成自己能解決的問題。
3、全班交流有疑問的內容,教師給予適當引導。
4、口語訓練:“如果你見到了小林,會對他說些什么?”
四、聯系實際、大膽創(chuàng)新。
1、想想日常生活用品中有哪些需要改進。
2、部分同學交流自己的創(chuàng)新設想。
系雨衣教案篇三
1、正確流利的朗讀并理解課文。
2、認知本課14個生字。
3、培養(yǎng)同學的創(chuàng)新意識、創(chuàng)新能力及動口、動手的能力。
一、談話導入。
通過師生一起談論“芝麻開門”激起同學的`求知欲進入下一環(huán)節(jié)教學。
二、初讀感知。
1、出示課文。
2、讓同學自由讀課文,先要求同學讀通每段,再讀通全文,初步感知課文。
3、糾正發(fā)音錯誤,如:“膝、縫、假”。
4、在同學能正確閱讀課文后,反復出示文中需要會認的字、詞,使同學在讀中正音、記形。
三、再讀課文、深入理解。
1、以合作小組讀課文。
2、同組內相互提問,完成自身能解決的問題。
3、全班交流有疑問的內容,教師給予適當引導。
4、口語訓練:“假如你見到了小林,會對他說些什么?”
四、聯系實際、大膽創(chuàng)新。
1、想想日常生活用品中有哪些需要改進。
2、局部同學交流自身的創(chuàng)新設想。
五、彈性作業(yè)、課外延伸。
把課上自身的設想動手做一做,俺們將在班內隨時進行展覽,評出“小發(fā)明家”。
系雨衣教案篇四
(板畫)。
(板畫)。
作業(yè)布置:改進一下你認為不太好用的一種日常生活用品。
課后反思:
這篇課文是略讀課文,識字14個,字音不易讀準,字形比較復雜,所以我設計了讓學生按歸類識字,游戲識字等多種形式的方法識記,來調動學生識字的積極性。學生很喜歡識字這一環(huán)節(jié)。本文較長,重點抓住小林遇到幾個難題,是怎么解決的?,引導學生默讀和快速閱讀。由于長句較多,學生讀起來有些困難,在朗讀展示時學生的情緒比較低落,直到復述這一環(huán)節(jié),學生才死灰復燃,活躍起來??赡茏约焊吖懒藢W生,把課文只設計了一個課時,知識點過多,也有關系。自己從三個方面設計了朗讀,旨在通過朗讀感悟小林愛思考的道德品質和勤實踐的人文素養(yǎng),從你喜歡小林嗎?為什么這一環(huán)節(jié)上有了體現,雖然學生在朗讀時不是激情飽滿,但感悟還是很深刻的。
系雨衣教案篇五
1、正確流利的朗讀并理解課文。
2、認知本課14個生字。
3、培養(yǎng)同學的創(chuàng)新意識、創(chuàng)新能力及動口、動手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通過師生一起談論“芝麻開門”激起同學的求知欲進入下一環(huán)節(jié)教學。
二、初讀感知。
1、出示課文。
2、讓同學自由讀課文,先要求同學讀通每段,再讀通全文,初步感知課文。
3、糾正發(fā)音錯誤,如:“膝、縫、假”。
4、在同學能正確閱讀課文后,反復出示文中需要會認的)字、詞,使同學在讀中正音、記形。
三、再讀課文、深入理解。
1、以合作小組讀課文。
2、同組內相互提問,完成自身能解決的問題。
3、全班交流有疑問的內容,教師給予適當引導。
4、口語訓練:“假如你見到了小林,會對他說些什么?”
四、聯系實際、大膽創(chuàng)新。
1、想想日常生活用品中有哪些需要改進。
2、局部同學交流自身的創(chuàng)新設想。
五、彈性作業(yè)、課外延伸。
把課上自身的設想動手做一做,俺們將在班內隨時進行展覽,評出“小發(fā)明家”。
系雨衣教案篇六
1、會認“充”等14個生字,掌握兩個多音字。
3、想一想日常生活用品還有哪些需要改進的地方,提出來和大家討論。
【教學過程】。
1、小朋友們喜歡猜謎語嗎?今天老師給大家出一個謎語,謎底是什么,請你寫在紙上。一件小花衣,真是好稀奇。太陽出來不能穿,下雨穿上最神氣。
2、請你把謎底在小組里揭曉,如果是一樣的,大家互相拍拍手,告訴老師你們的謎底是什么?(板書:充氣雨衣)。
3、小朋友們見過充氣雨衣嗎?(板書:充氣)有一個小朋友就發(fā)明了一件,他是誰呢,讀讀課文就知道啦。
1、自由讀課文,邊讀邊畫出生字并多讀幾遍,把字音讀準。
2、互相對讀(同桌每人讀一段),相互檢查,遇到讀不準的字音,糾正,碰到較長的句子,多讀幾遍,把課文讀通順。
3、課件出示生字,請同學當小老師帶大家讀準字音。
4、指名讀課文,邊聽邊想:你喜歡這件充氣雨衣嗎?為什么?
1、朗讀課文,想一想,當大家看到小林發(fā)明的充氣雨衣后會怎么稱贊他?
2、你對小林的充氣雨衣還有沒有更好的建議,請你在小組中提出來,大家一起討論、互評。
3、再把課文讀一讀,想一想日常生活用品有哪些需要改進的地方?把你的想法在小組中和大家交流。
4、小組推薦好的想法在全班交流、評價。
1、再讀課文說說小林發(fā)明了充氣雨衣,對你有什么啟示?
2、你打算親自動手做個什么小制作?
小朋友們,無論學習和生活,都離不開動手動腦,每一種發(fā)明和發(fā)現,都是人們用心思考、不斷實踐獲得的,讓我們都來做個有心人,用自己的勞動和智慧去發(fā)明,去創(chuàng)造吧!
系雨衣教案篇七
1、正確流利的朗讀并理解課文。
2、認識本課14個生字。
3、培養(yǎng)同學的創(chuàng)新意識、創(chuàng)新能力和動口、動手的能力。
一、談話導入
通過師生一起談論“芝麻開門”激起同學的求知欲進入下一環(huán)節(jié)教學。
二、初讀感知
1、出示課文。
2、讓同學自由讀課文,先要求同學讀通每段,再讀通全文,初步感知課文。
3、糾正發(fā)音錯誤,如:“膝、縫、假”。
4、在同學能正確閱讀課文后,反復出示文中需要會認的字、詞,使同學在讀中正音、記形。
三、再讀課文、深入理解
1、以合作小組讀課文。
2、同組內相互提問,完成自身能解決的問題。
3、全班交流有疑問的內容,教師給予適當引導。
4、口語訓練:“假如你見到了小林,會對他說些什么?”
四、聯系實際、大膽創(chuàng)新
1、想想日常生活用品中有哪些需要改進。
2、局部同學交流自身的創(chuàng)新設想。
五、彈性作業(yè)、課外延伸
把課上自身的設想動手做一做,我們將在班內隨時進行展覽,評出“小發(fā)明家”。
系雨衣教案篇八
1、正確流利的朗讀并理解課文。
2、認知本課14個生字。
3、培養(yǎng)同學的創(chuàng)新意識、創(chuàng)新能力及動口、動手的能力。
一、談話導入
通過師生一起談論“芝麻開門”激起同學的求知欲進入下一環(huán)節(jié)教學。
二、初讀感知
1、出示課文。
2、讓同學自由讀課文,先要求同學讀通每段,再讀通全文,初步感知課文。
3、糾正發(fā)音錯誤,如:“膝、縫、假”。
4、在同學能正確閱讀課文后,反復出示文中需要會認的)字、詞,使同學在讀中正音、記形。
三、再讀課文、深入理解
1、以合作小組讀課文。
2、同組內相互提問,完成自身能解決的問題。
3、全班交流有疑問的內容,教師給予適當引導。
4、口語訓練:“假如你見到了小林,會對他說些什么?”
四、聯系實際、大膽創(chuàng)新
1、想想日常生活用品中有哪些需要改進。
2、局部同學交流自身的創(chuàng)新設想。
五、彈性作業(yè)、課外延伸
把課上自身的設想動手做一做,俺們將在班內隨時進行展覽,評出“小發(fā)明家”。
系雨衣教案篇九
1、正確流利的朗讀并理解課文。
2、認識本課14個生字。
3、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創(chuàng)新能力及動口、動手的能力。
一、談話導入。
通過師生共同談論芝麻開門激起學生的求知欲進入下一環(huán)節(jié)教學。
二、初讀感知。
1、出示課文。
2、讓學生自由讀課文,先要求學生讀通每段,再讀通全文,初步感知課文。
3、糾正發(fā)音錯誤,如:膝、縫、假。
4、在學生能正確閱讀課文后,反復出示文中需要會認的字、詞,使學生在讀中正音、記形。
三、再讀課文、深入理解。
1、以合作小組讀課文。
2、同組內相互提問,完成自己能解決的`問題。
3、全班交流有疑問的內容,教師給予適當引導。
4、口語訓練:如果你見到了小林,會對他說些什么?
四、聯系實際、大膽創(chuàng)新。
1、想想日常生活用品中有哪些需要改進。
2、部分同學交流自己的創(chuàng)新設想。
五、彈性作業(yè)、課外延伸。
把課上自己的設想動手做一做,我們將在班內隨時進行展覽,評出小發(fā)明家。
系雨衣教案篇十
這是一篇略讀課文,要讓學生自己默讀,再交流一下,看看他們是否已粗知大意。然后引導他們想一想或討論討論:日常生活用品有哪些需要改進的地方。鼓勵學生像小林那樣,多動腦筋,動手做做看。
1.會認14個生字。
2.學習默讀課文,粗知故事的大意。
3.想想生活中還有哪些日常用品需要改進。
第一課時
一、導入:
同學們,下雨時,看到你們穿著五彩繽紛的雨衣在雨中嬉戲真像一幅美麗的畫。不過,美中的足的是,雨水總是會順著雨衣的下擺流到褲腿上。你們想過怎樣解決這個問題嗎?有一個叫小林的孩子,就動腦動手想了一個好辦法。
二、識字
1.自主識字、讀中識字。
默讀課文,邊讀邊畫出不認識的字,請教教材中的“小魚兒”,如果“小魚兒”不能告訴你,就去請教“字典老師”。
2.合作識字、游戲識字。
(1)互做監(jiān)督員:倆人合作,一人讀一自然段,互相監(jiān)督字音是否讀準,互相幫助正音。
(2)“開火車”全班輪讀生字。
(3)“悄悄話”。同桌倆人合作,一人指字,另一個人悄悄讀給對方聽。
(4)“接力賽”。四人一組,第一個同學說出一個字的某方面特點,第二個同學在字卡中快速找出,并大聲讀出來。第三個同學說出或讀出在課文中的詞句。第四個同學再用這個字組一兩個詞語。
3.指名分段讀課文。
系雨衣教案篇十一
1.用多種方式檢查生字。
2.讀讀寫小林發(fā)明充氣雨衣靈感的句子。
(二)、復述。
1.學生按照小林“看、想、做”的發(fā)明順序,用自己的話說說發(fā)明的過程。
2.采取多種形式復述:練習——指名復述——分組競賽。
(三)拓展。
1.你從“充氣雨衣”的發(fā)明得到了什么啟示?
2.你喜歡小林嗎?為什么?
(四)——實踐。
1.在日常生活中,注意發(fā)現還有哪些不便之處,動手改進一下。
2.響應課后學習伙伴的倡議,做個小制作。
系雨衣教案篇十二
1、小朋友們喜歡猜謎語嗎?今天老師給大家出一個謎語,謎底是什么,請你寫在紙上。一件小花衣,真是好稀奇。太陽出來不能穿,下雨穿上最神氣。
2、請你把謎底在小組里揭曉,如果是一樣的,大家互相拍拍手,告訴老師你們的謎底是什么?(板書:充氣雨衣)。
3、小朋友們見過充氣雨衣嗎?(板書:充氣)有一個小朋友就發(fā)明了一件,他是誰呢,讀讀課文就知道啦。
系雨衣教案篇十三
2、你對小林的充氣雨衣還有沒有更好的建議,請你在小組中提出來,大家一起討論、互評。
3、再把課文讀一讀,想一想日常生活用品有哪些需要改進的地方?把你的想法在小組中和大家交流。
4、小組推薦好的想法在全班交流、評價。四、動腦、動手,學會實踐。
1、再讀課文說說小林發(fā)明了充氣雨衣,對你有什么啟示?
2、你打算親自動手做個什么小制作?五、小結。
小朋友們,無論學習和生活,都離不開動手動腦,每一種發(fā)明和發(fā)現,都是人們用心思考、不斷實踐獲得的,讓我們都來做個有心人,用自己的勞動和智慧去發(fā)明,去創(chuàng)造吧!
系雨衣教案篇十四
這是一篇略讀課文,主要講小林細心觀察生活,勤于動腦動手發(fā)明充氣雨衣的事。文章較長,識字量較大,字音不易讀準,字形也較復雜,要注意調動學生識字的積極性,讓學生借助拼音和上下文自主識字,并安排生動有趣的讀書和鞏固識字的活動。同時還要充分利用默讀速度快的優(yōu)勢讀書,引導學生在默讀中識字,在默讀中感悟。
對于小林遇到的難題,孩子們或多或少都有過類似的經歷,但是卻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所以教學中要以此為憑借,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遇事用心思考,不斷實踐的好品質。
系雨衣教案篇十五
小林是孩子們學習的榜樣,當生活中遇到難題時,他就積極開動腦筋,連晚上躺在床上還在想“得把雨衣改一改”。為了解決這個難題,“小林一直在想啊想”。正因為小林“一直”在想,他才能從徐徐張開的裙子上得到啟發(fā),馬上動手做。但是發(fā)明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解決了張開的事又出現了收不攏的事。也因為小林“一直”在想,他才能從吹氣的救生圈上再次得到啟示,他又動手完善了雨衣。在爸爸的幫助下,實用的充氣雨衣終于做成了。這是一篇略讀課文,要讓學生自己默讀,再交流一下,看看他們是否已粗知大意。然后引導他們想一想或討論討論:日常生活用品有哪些需要改進的地方。鼓勵學生像小林那樣,多動腦筋,動手做做看。
1、會認14個生字,學習默讀課文,粗知故事的大意。
2、培養(yǎng)小組合作學習能力,自主探究了解充氣雨衣的發(fā)明過程。
3、學會思考,實踐,并愿意嘗試改進生活中的日常生活用品。
學會默讀課文,自主探究,掌握故事大意。
想想生活中還有哪些日常用品需要改進。
一課時
1、你穿過雨衣嗎?穿著雨衣在大雨中行走會有過什么樣的感受?
2、雨水總是會順著雨衣的下擺流到褲腿上。(理解雨衣的下擺)你們想過怎樣解決個問題嗎?有一個叫小林的孩子,就動腦想了一個好辦法。
板書課題《充氣雨衣》。學習生字“充”,說一說生活中哪些用品需要充氣?
1、自由讀課文,把字音讀準,把句子讀通順。
2、檢查自學情況:(出示課件)
(1)出示本課生字組成的新詞,指名認讀(先注拼音,后去除)
膝下 聯歡會 塑料氣囊 旋轉 塑料環(huán)
自行車內胎 塑料膜 剪刀 壓成
暑假 差不多 粘在 縫雨衣
(2)指名分節(jié)讀通課文,注意引導長句子的朗讀及有問號的句子。(課件出示)
1、默讀課文,小組合作完成表格
想到 看到 做成
一般的雨衣———————————— ————————
想 看
----——————————————充氣雨衣
2、小組長匯報充氣雨衣的發(fā)明過程。(引導學生說出怎么想,怎樣做的句子) 在匯報討論過程中逐步出現以下句子:
(1)小林的雨衣剛過膝蓋,雨水順著雨衣的下擺流到褲腿上,被風一吹,冷極了。
(2)小林想:得把雨衣改一改,不能再讓雨水流到褲腿上。
小結:小林是一個勇敢的孩子,碰到困難就想辦法解決,真棒啊。
(3)隨著優(yōu)美的樂曲,小演員們旋轉起來,五顏六色的裙子徐徐張開,就像一把把花傘。在小林的眼中,“花傘”漸漸模糊變成了下擺張開的一件件雨衣。
小結:他在生活中很善于觀察,隨時隨地去發(fā)現能解決問題的方法,真厲害。
(4)當天晚上,他用粗鐵絲彎了一個大圓圈,把它縫在雨衣的下沿,新式雨衣做成了。 過渡 :瞧,他不僅想,不僅去看,還自己去做呢。
(5)他拿出塑料救生圈開始吹氣,疊起來的救生圈漸漸變成了圓環(huán)形的塑料氣囊。
(6)小林的眼睛一亮,心想:用能夠充氣的塑料環(huán)代替鐵絲圈,不就能疊起來了嗎?
(7)回到家里,小林剪下救生圈的氣門兒,買了塑料膜,又請塑料加工店的叔叔幫助壓成一個氣囊。
小結:愛動腦筋的小朋友就一定能成功。
1、出示課件(小孩子穿著充氣雨衣),漂亮、實用的充氣雨衣穿在身上,可真神氣!讓我們一起來夸夸小林吧!
(善于觀察、勤于思考、親自動手實踐)
把你預先收集到的有關發(fā)明、創(chuàng)造的人或事跡介紹給大家,好嗎?
3、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許多沒有解決的問題,你想發(fā)明什么來解決問題呢?把它寫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