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山中訪友說課稿一等獎(優(yōu)秀8篇)

字號: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或者范文吧,通過文章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范文呢?這里我整理了一些優(yōu)秀的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山中訪友說課稿一等獎篇一
    七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主題是感悟自然?!渡街性L友》正是一篇適宜學生年齡階段的美文,這里有美的景物、美的情感、美的語言。文章構(gòu)思奇特,富有想象力,充滿童心和好奇心。作者“帶著滿懷的好心情”,營造了一個如詩如畫的童話世界,表達了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在表達方式上,新穎獨特,把景物說成是一個個的朋友,給人非常的親切,充滿著感情,仿佛這些自然界的朋友,不但是作者的,也是我們每一位讀者的。作者根據(jù)表達的需要,還適當?shù)淖儞Q敘述人稱,對山中的朋友,有時用第三人稱,有時用第二人稱,從而使感情表達得更加充分。
    另一特色就是想象豐富、新奇,充滿童趣,有浪漫色彩。如,說自己變成了一棵樹的那段,使樹與“我”融為一體。又如,第五段是,把瀑布想象為歌唱家,懸崖成了智者等。想象能使景物栩栩如生,靈氣飛揚,也使文筆生動活潑。因此,讀文章時,不知不覺地會被這種童心所打動,在字里行間會感覺到作者所飽含的深情。
    這是一篇構(gòu)思奇特,想象豐富,文字優(yōu)美的散文,傳統(tǒng)的分析教學法會影響整體的韻味和優(yōu)美的意境。因此我特別注重表情朗讀法,讓學生在朗讀想象中去體會文中的優(yōu)美意境,去感受大自然的美妙,培養(yǎng)學生的'朗讀能力。
    還倡導了自主合作探究,在教學中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因素,去發(fā)掘?qū)W生的潛能,讓學生自己去提出問題,自己去解決問題,并通過討論、質(zhì)疑等多種方式,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盡量讓學生多參與,教師必要時只起到一個點撥、引導的作用。我想,這樣的教學方法把許會使學習從被動轉(zhuǎn)為主動,能更好地完成我們的教學目標。
    根據(jù)以上分析,我認為該課的教學目標應(yīng)確定為: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知內(nèi)容,了解作者所訪之友。
    2、體會作者把進山看風景寫成“山中訪友”的思想感情,培養(yǎng)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與愛護環(huán)境保護大自然的環(huán)保意識。
    3、抓住重點詞句,體會作者寫作上的特色,字里行間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4、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進行寫作訓練。
    1、學習課前預習,自讀課文與預習字詞,養(yǎng)成預習的好習慣。
    2、制作多媒體課件,準備好投影等儀器設(shè)備。
    3、一個課時。
    一、導入
    讓學生伴隨著輕松愉快的音樂走進課堂。師生有感情地朗誦一首贊美大自然的詩歌。(創(chuàng)造這種美的、動情的氛圍)接著說:“老師要實現(xiàn)一個小小的心愿”。學生由于好奇心,就會把注意力集中到老師那里來。然后播放大自然的美景圖片,讓學生從視覺上真正感受到美。最后點出課題,李漢榮的《山中訪友》。跟著作者一起走進山林,去會晤山中的朋友,去感受童話般的世界。
    二、初步感知,動情朗讀。
    1、明確要回答的兩個問題:
    作者在山中拜訪了哪些朋友?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2、把握朗讀的語氣感情后進行配樂朗讀。
    3、學生回答問題后,著重讓學生說說這樣的感情是從哪些語句中感受出來的,然后讓學生試著讀、模仿著讀。
    4、播放圖片,再一次明確山中的朋友。
    5、用“你好”向大自然朋友打一下招呼。
    第一個問題的設(shè)置實際上就是讓學生熟悉課文內(nèi)容,但是提問是沿用了課文標題的方式,這樣既為后面的問題做鋪墊,也讓學生的回答更加富有生趣。
    回答第二個問題時,我將朗讀的指導與訓練融入其中,讓學生明確作者用的是融情于景的寫法。
    將描寫“古橋”這段作為指導范例,讓學生在反復朗讀中體會感情的強烈,體會用第二人稱可以直接與古橋?qū)υ?,顯得親切和自然。
    當學生能說出這些朋友的名字后,通過播放圖片,一方面讓學生對課文的內(nèi)容有個系統(tǒng)的認識,另一方面也有直觀的效果,將為下一步回答朋友的特點打下了基礎(chǔ)。
    最后一題,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向大自然朋友打招呼,這應(yīng)該說是學生有感而發(fā),水到渠成的時候了,因為是安排在跟朋友見了面以后的,既促動了學生去積極思維,又訓練了學生的口語表達,比起前面的一些問題,難度加深了,起到了拓展延伸的效果,還培養(yǎng)了學生豐富的想象。
    三、自主、合作、探究
    如果說前面的“初步感知,動情朗讀”是準備階段的話,那這一步的教學環(huán)節(jié)是學生真正投入的階段,是挖掘其潛能的階段,也是真正發(fā)揮學生主體作用的階段。這一環(huán)節(jié)教學的成功與否,直接影響著我們的教學質(zhì)量,是決定“我要學”還是“你得學”的關(guān)鍵。因此,在教法上,放手讓學生自己去討論問題,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三人行,必有我?guī)煛?,不要擔心學生會跟你背道而馳,也許你作為一個教師,考慮的不一定全面,不一定比學生深刻,只要言之有理,就應(yīng)加以恰如其分的鼓勵。教師只起了一個引導、點撥的作用。
    教學過程中圍繞著“你為什么喜歡它”這一問題,要求學生結(jié)合課文語句回答,找出關(guān)鍵詞,這樣一個要求的確定,是從我們語文學科的特點出發(fā)的,我們不能把它上成政治課,在培養(yǎng)學生概括能力的同時,還要對學生進行語言文字的熏陶,要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對學生的寫作水平也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教學中,在注意了對話的同時,還不能忽略朗讀,我覺得口語對話與朗讀是我們教學中齊頭并進的兩面旗幟,任何一面倒下了,都會有礙于我們對文章內(nèi)容的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往往寄寓在對景物的描寫之中,只有我們在分析、朗讀、再分析、再朗讀的進行中,才會正確地去感受作者的心。感受用幼情的話語描繪出來的童話般的世界,感受作者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崇高的精神境界。
    教學過程中,設(shè)計了讓學生提問題的環(huán)節(jié),那是站在學生的角度上,通過師生討論,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加深了對文章的理解。我認為也是必不可少的一個小環(huán)節(jié)。
    還設(shè)計了“這篇散文美,美在……”說幾句話的問題,從表面上看訓練了學生的語言表達,實際上達到的目的又何止這一個,我看,實際上還鍛煉了學生的概括能力,思維能力,學生從這題目中可學會多角度去思考問題。(如:語言文字、修辭、畫面、寫法、感情等)這是讓學生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高度的過渡。
    朗讀對抗賽,可讓學生體會語言文字的美,體會作者強烈的情感,進一步熟讀課文。讓學生在朗讀的比較中,明確各自的差處。
    四、拓展延伸:
    關(guān)于環(huán)保方面,讓學生以大自然中某一景物的身份對人類傾吐心聲的問題,這也是我們要堅持的進行人文教育的方向,加強學生的環(huán)境保護意識,陶冶情操,培養(yǎng)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五、最后小結(jié),教師描繪了大自然的另一幅美景,啟發(fā)學生走進山林中去,去熱愛美好的大自然。
    六、作業(yè):
    由于課堂上的一、二句話的寫作畢竟不能達到我們的要求,讓學生在課后多一些練筆的機會,就布置了一個寫作題。(是課后練習中有的)。
    山中訪友說課稿一等獎篇二
    3、情感目標:體味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培養(yǎng)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
    1。聽一聽憶一憶
    和我們的同學一樣,作家李漢榮也非常地喜歡爬山,而且對他來說,爬山還有另一種樂趣,那就是可以拜訪山中的眾朋友。這些好朋友將會讓他忘卻疲乏,帶回滿懷的好心情、好記憶。在山里他究竟拜訪了哪些朋友呢?這些朋友又各有什么魅力呢?讓我們跟隨著作者的腳步,一起開始我們難忘的山中之旅。
    2。讀一讀找一找
    (1)掃清朗讀時遇到的文字障礙,小組中仍未能解決的請上來寫到黑板上。
    (2)找一找作者拜訪了哪些朋友?
    學生明確:古橋、大樹、山泉、瀑布、溪流、白云、懸崖、老柏樹。云雀、小花、
    石頭、雷陣雨、螞蟻、歸鳥。(對課文內(nèi)容的整體把握。)
    3。品一品說一說
    作者所說的山中訪友,不就是山中看景嗎,那我把題目改成“山中看景”,你覺得怎么樣?
    (學生思考、討論:用朋友稱呼山中的景物,表現(xiàn)了作者對它們的喜愛、與它們的親近,表達了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把景物寫活了、運用了擬人的`手法)
    4。寫一寫說一說
    (比如松樹、小草、白鷺……)
    1。選一個好天氣,與好友結(jié)伴到郊外走走,去領(lǐng)略大自然。
    2。課文仿寫:《歡迎你來到大自然》
    山中訪友——擬人、想象(親切喜悅)
    古橋——老朋友
    樹林——知己
    山泉——姐姐
    溪流——妹妹
    白云——大嫂
    瀑布——大哥
    懸崖——爺爺
    云雀——弟弟
    石頭、落葉、小花
    陣雨
    老柏樹
    螞蟻小弟弟
    在第二課時中,重點在于作者是怎么展開想象與聯(lián)想表達情感的,以及體會句子的美妙之處。當學生在我的引導下說出了“鳥兒、露珠、樹”對作者的知心話后,我本來可以引導學生:“明明是聽到鳥兒的鳴叫,作者卻說……鳥兒呼喚我的名字。明明是看到晶瑩的露珠,作者卻說……露珠與我交換眼神。明明是作者看著每一棵樹,作者卻說……每一棵樹都在望著我?!弊髡邽槭裁匆@樣說?以激發(fā)學生的奇思妙想和深情感悟。
    山中訪友說課稿一等獎篇三
    《山中訪友》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第七冊教材第三單元的一篇短文。是一篇構(gòu)思奇特,富有想象力、充滿童心和好奇心的散文。作者“帶著滿懷的好心情”,走進山林,探訪山中的“眾朋友”,與“朋友們”互訴心聲,營造了一個如詩如畫的童話世界,表達了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在敘述方式上,本文獨具匠心。題目《山中訪友》給人的感覺似乎是作者要到山中去拜訪一位老朋友,但讀到文章的第三自然段,讀者便會恍然大悟,原來作者要訪的是古橋、樹林、山泉、小溪……是一些自然界的朋友。通篇以這樣的方式敘述,使讀者也進到畫面中,進到作者的心境中,仿佛這些自然界的朋友,不但是作者的,也是我們每一位讀者的,于是更加倍感親切。作者根據(jù)表達的需要,還適當?shù)淖儞Q敘述人稱,對山中的“朋友”,作者有時用第三人稱敘述,有時感情強烈了又以第二人稱稱呼,從而使感情表達得更加充分。
    本文另一大特色就是想象極其豐富、新奇,充滿童心童趣,有浪漫色彩。如“我閉上眼睛,我真的變成了一株樹……”這一段中,作者把自己想象為一株樹,使樹與“我”融為一體。再有如文章第五自然段,想象中,瀑布成了歌唱家,而懸崖成了一位智者。由此可見,想象使景物栩栩如生,靈氣飛揚,也使文筆生動活潑,如溪水暢流,不時激起美麗的浪花。讀這篇文章,絕不會有呆板、陳腐的感覺,你會時時為作者的童心所打動,時時為流淌在字里行間的激情所感染。真的,如果用你的心去感受作者的心,透過語言文字,看看那充滿詩意的畫面,你就會進入作者所描繪的“童話般的世界”。
    這是一篇構(gòu)思奇特、想象豐富,文字優(yōu)美的散文,傳統(tǒng)的分析教學法會影響整體的韻味和優(yōu)美的意境。因此我采用表情朗讀法、聯(lián)想想象法與仿寫寫作訓練,讓學生在朗讀想象中去體會文中的優(yōu)美意境,去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從而激發(fā)他們豐富的想象力與熱愛大自然的感情,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朗讀能力、想象能力與寫作能力。
    說目標:
    1、積累優(yōu)美豐富的語言材料,熟練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體會作者把進山看風景寫成“山中訪友”的思想感情,培養(yǎng)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與愛護環(huán)境保護大自然的環(huán)保意識。
    1、學生課前預習,自讀課文與預習字詞,養(yǎng)成預習的好習慣。
    2、制作多媒體課件、錄制課文朗讀、安裝好音響,準備好投影等儀器設(shè)備。
    3、一個課時。
    一、導入:
    請大家閉上眼睛,何老師帶大家去一個好地方。大家認真聽一聽,猜一猜這是什么地方?(音響放出一段描寫山谷情境的純凈音樂,學生閉目欣賞純粹的流水聲,鳥鳴聲,進入情境,由此導入課題。)
    二、初步感知,動情朗讀。
    1、學生自由朗讀。
    2、檢查字詞,疏通課文。由學生自己找出難讀難認難懂的字詞,再幻燈出示重點字詞。
    3、放配樂課文朗讀,再一次讓學生走入課文的情境,初步感知課文內(nèi)容,指導
    學生感情朗讀,培養(yǎng)學生的朗讀能力。(聽讀前出示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聽)
    (1)、作者在山中拜訪了哪些朋友?
    (2)、作者為什么把進山看風景說成是“山中訪友”?
    第一個問題的設(shè)置實際上就是讓學生熟悉課文內(nèi)容。但是我故意不問作者一共描寫了幾種景物,而是沿用課文標題的方式提問,這樣既為后面的問題做鋪墊,也讓學生的回答更加富有生趣。
    在這個問題的回答中,我將朗讀的指導與訓練融入其中,讓學生在初步感知文章的同時,一邊體會作者傳達的思想感情。我將描寫古橋與樹林的兩個段落,作為指導的范例。學生在回答問題時肯定會提到,那么在這兒我就將事先打好的一段改編的關(guān)于描寫古橋的文字從課件中投影出來。描寫古橋那一段,作者構(gòu)思巧妙,不是直接描寫古橋的,而是采用了人稱轉(zhuǎn)換的方式來寫的,好象直接與古橋?qū)υ?。為了讓學生體會這一特點,我就將這一段直接改成對話體,然后指明兩個學生分角色朗讀,讓學生體會到這樣的人稱轉(zhuǎn)換是有利于感情的直接抒發(fā),顯得更加的親切和自然,就像是與一個老朋友面對面的交談一樣。然后就可以指導學生有感情的齊讀這一段。
    先想象,然后老師范讀,讓學生自由發(fā)言,集體討論該如何把握朗讀技巧以表達思想感情。然后開展男生女生朗讀競賽進行朗讀訓練。
    其他的段落,學生在回答問題時就要求學生先說一說這一段落該用什么語氣語調(diào)來朗讀,再讓她根據(jù)自己的理解與體會朗讀出來。在此過程中,爭取讓每一個學生發(fā)言,讓每一個學生都能有表達自己的機會。
    第二個問題的回答就要從剛才的朗讀體會中進一步啟發(fā)引導,經(jīng)過一輪的朗讀訓練,學生能初步體會出作者在這其中的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由此可自然的讓學生了解到自然是美好可親的,我們應(yīng)該保護她,愛護她,生活在自然懷抱里的我們,如果以一顆真摯的心去呵護她、關(guān)愛她,那么大自然才真正是我們的好朋友,我們將從她那兒得到無盡的財富與寶藏。加強學生的環(huán)境保護意識。
    三、想象、感悟、表達。
    1、合作探究,積累感悟。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找出優(yōu)美的段落或句子,互相朗讀,摘抄在摘抄本上。
    2、情境想象,拓展延伸。
    放音樂,學生閉目想象課文情境,感受大自然的美。讓學生放飛心靈,與山川草木、花鳥魚蟲對話;讓學生成為一株株蒼天大樹、一朵朵山澗小花,一只只飛翔的小鳥,一條條活潑的小魚……共同營造一個神奇的童話世界。(口頭仿寫片段與口頭想象作文)
    五、總結(jié)
    關(guān)心我們、庇護我們,因為我們是朋友,恰如《山中訪友》中所描繪的一樣。
    六、布置作業(yè)
    到自然中去放飛心靈,與山川草木、花鳥魚蟲對話,你會發(fā)現(xiàn)生活中又多了一個好朋友,以“我有一個朋友”為題,向大介紹一兩個你自然界的朋友,說清楚以她為朋友的原因。
    山中訪友說課稿一等獎篇四
    尊敬的各位領(lǐng)導、評委、同行們,上午好!
    我參加的課件是《山中訪友》——專題學習網(wǎng)站。
    本文是構(gòu)思奇特,富有想象力,充滿童心和好奇心的散文。作者“帶著滿懷的好心情”,走進山林,探訪山中的“眾朋友”,與“朋友們”互訴心聲,營造了一個如詩如畫的童話世界,表達了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趯Ρ疚牡睦斫?,在制作網(wǎng)站時,我選用了陽光、大樹、小花作為整個網(wǎng)站的背景,這樣,當學生一進入網(wǎng)站的背景,就仿佛走進了大自然一般,課件與文章融為一體,自然而又合諧。按鈕在網(wǎng)站頁面的左方,這樣設(shè)計不僅便于操作,也讓學生對教學內(nèi)容有個清晰的了解。
    我的教學構(gòu)思是采用談—讀—賞—練的方法,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課堂口語交際能力,以及初步的寫作能力。
    當學生進入網(wǎng)站后,就看到幾幅山中的美景圖,并配有鳥鳴啾啾、溪水潺潺,這樣就為學生創(chuàng)設(shè)了一個情景。讓學生談?wù)勊娝耄S之導入新課:“讓我們跟隨李漢榮先生一起走進《山中訪友》,走進山林,走進山澗,去感受作者的心,去感受童話般的世界”。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學生對課文的感知是通過“讀”來完成的,聽讀可幫助學生了解作者的創(chuàng)作動因,領(lǐng)悟作者的創(chuàng)作意圖。因為面對的學生是剛剛升到初中的初一學生,因此,我制作了這個flash動畫朗讀,可以讓學生像觀看動畫片一樣進入課堂教學。錄制自己的聲音更具有親切感。
    接下來,讓學生賞讀,并思考:作者在山中拜訪了那些朋友?
    在這里配上背景音樂,更能使學生有感情的朗讀,激發(fā)學生與作者的情感產(chǎn)生共鳴,學生進一步了解作者的行文思路,文章各部分之間的聯(lián)系,以便更好的理解課文。
    文章由下到上緩慢上移,能鍛煉學生閱讀文章的速度,也是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同時也使頁面富于動感。
    接下來,我設(shè)計的內(nèi)容是研討賞析。
    讓學生分小組討論其中問題。分組的目的是讓學生各抒己見,營造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讓學生敢于說話,樂于說話,培養(yǎng)學生的口語能力,也是對學生思維能力的訓練,同時也是新課標中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方法的體現(xiàn)。第1和第3題有固定答案,當鼠標懸停時,有答案出現(xiàn)。
    本文語言樸實,字里行間流淌著詩情畫意,可是如果僅用語言,很難創(chuàng)設(shè)一個意境帶學生走進山林,去感受自然美,可現(xiàn)實條件又不允許,后來,是多媒體技術(shù)幫了忙,我使用了movie maker,制作了這一段視頻,按照作者拜訪山中好友的順序,配以清幽的音樂和簡短的文字介紹,這樣就好似學生跟隨著作者一同走進了山林,拜訪山中的眾好友,用作者的眼睛看世界,讓學生放飛心靈,與山林草木、花鳥魚蟲對話,想象自己成為一株株參天大樹,一朵朵山澗小花,一只只飛翔的小鳥,一條條活波的小魚……共同營造一個神奇的童話世界,同時,也為下面的寫作訓練作鋪墊。
    讓學生在課前觀察校園的景物,通過本文的學習,仿照文章的擬人寫法,想象自己變成其中一景的情形、感受,然后進入創(chuàng)作天地,將自己的寫作片段上傳。在這里,我在網(wǎng)站上設(shè)置了留言本功能。因為我們是網(wǎng)絡(luò)環(huán)境下的教學,學生人手一機,所以使用留言本,不僅使學生能看到其他學生的寫作內(nèi)容,也使教師能盡快批閱、回復,有利于加強師生的溝通交流。師生互動,生生互動。
    在教學中應(yīng)注意課內(nèi)知識向課外知識的延伸,所以,我又設(shè)計了“相關(guān)連接”和“拓展訓練”,指導學生閱讀其中內(nèi)容,這樣注入了“活”的知識,課堂才會煥發(fā)出他的“活力”,拓展了學生的學習空間。
    在這里我設(shè)置了相關(guān)的文章和網(wǎng)站,學生能體會到搜索知識的快樂,培養(yǎng)學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最后,對全部教學進行小結(jié):
    如果愛心是動力,想象力是大船,童心是航標,好奇心是舵手,那么就讓我們也同樣會有美景在胸的情懷。我在此使用了cuttpage、flash、movie maker等工具,充分運用聲、光、色為學生創(chuàng)設(shè)一個欣賞的情景:讓學生在意境中馳騁、讓學生在意境中想象、讓學生在意境中感受。突出了語文的情景教學,這是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手段所達不到的。
    我的課件展示完畢。謝謝大家!
    山中訪友說課稿一等獎篇五
    我今天說課的題目是《山中訪友》,下面我將從教材、教法、學法、教學目標、教學過程、以及教學板書這六個方面進行說課。
    《山中訪友》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第七冊教材第三單元的一篇短文。是一篇構(gòu)思奇特,富有想象力、充滿童心和好奇心的散文。作者“帶著滿懷的好心情”,走進山林,探訪山中的“眾朋友”,與“朋友們”互訴心聲,營造了一個如詩如畫的童話世界,表達了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在敘述方式上,本文獨具匠心。題目《山中訪友》給人的感覺似乎是作者要到山中去拜訪一位老朋友,但讀到文章的第三自然段,讀者便會恍然大悟,原來作者要訪的是古橋、樹林、山泉、小溪是一些自然界的朋友。通篇以這樣的方式敘述,使讀者也進到畫面中,進到作者的心境中,仿佛這些自然界的朋友,不但是作者的,也是我們每一位讀者的,于是更加倍感親切。作者根據(jù)表達的需要,還適當?shù)淖儞Q敘述人稱,對山中的“朋友”,作者有時用第三人稱敘述,有時感情強烈了又以第二人稱稱呼,從而使感情表達得更加充分。
    本文另一大特色就是想象極其豐富、新奇,充滿童心童趣,有浪漫色彩。如“我閉上眼睛,我真的變成了一株樹”這一段中,作者把自己想象為一株樹,使樹與“我”融為一體。再有如文章第五自然段,想象中,瀑布成了歌唱家,而懸崖成了一位智者。由此可見,想象使景物栩栩如生,靈氣飛揚,也使文筆生動活潑,如溪水暢流,不時激起美麗的浪花。讀這篇文章,絕不會有呆板、陳腐的感覺,你會時時為作者的童心所打動,時時為流淌在字里行間的激情所感染。真的,如果用你的心去感受作者的心,透過語言文字,看看那充滿詩意的畫面,你就會進入作者所描繪的“童話般的世界”。
    這是一篇構(gòu)思奇特、想象豐富,文字優(yōu)美的散文,傳統(tǒng)的分析教學法會影響整體的韻味和優(yōu)美的意境。因此我采用表情朗讀法、聯(lián)想想象法與仿寫寫作訓練,讓學生在朗讀想象中去體會文中的優(yōu)美意境,去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從而激發(fā)他們豐富的想象力與熱愛大自然的感情,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朗讀能力、想象能力與寫作能力。
    在教師創(chuàng)設(shè)的情景中,學生相互合作,自主探究的學習。
    1.會寫8個生字,正確讀寫“清爽、吟誦、唱和、瀑布、陡峭、挺拔、身軀、精致、蘊含、奧秘、俠客、德高望重、津津樂道、別有深意”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3.感受作者所描寫的境界,培養(yǎng)熱愛自然、親近自然的美好情感。
    4.學習作者運用比喻、擬人、排比、想象來表達感情的方法。
    教學重點:抓住重點詞語,理清思路,理解本文新奇的構(gòu)思,感受作者的心境,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感情。
    教學難點:揣摩作者的寫作意圖,體會文章寫景狀物的技巧(細心觀察、用心領(lǐng)悟、運用比喻、擬人、排比、想象來表達感情),學習運用。
    (一)導入:
    請大家閉上眼睛,何老師帶大家去一個好地方。大家認真聽一聽,猜一猜這是什么地方?(音響放出一段描寫山谷情境的純凈音樂,學生閉目欣賞純粹的流水聲,鳥鳴聲,進入情境,由此導入課題。)
    (二)初步感知,動情朗讀。
    1、學生自由朗讀。
    2、檢查字詞,疏通課文。由學生自己找出難讀難認難懂的字詞,再幻燈出示重點字詞。
    3、放配樂課文朗讀,再一次讓學生走入課文的情境,初步感知課文內(nèi)容,指導
    學生感情朗讀,培養(yǎng)學生的朗讀能力。(聽讀前出示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聽)
    (1)作者在山中拜訪了哪些朋友?
    (2)、作者為什么把進山看風景說成是“山中訪友”?
    第一個問題的設(shè)置實際上就是讓學生熟悉課文內(nèi)容。但是我故意不問作者一共描寫了幾種景物,而是沿用課文標題的方式提問,這樣既為后面的問題做鋪墊,也讓學生的回答更加富有生趣。
    在這個問題的回答中,我將朗讀的指導與訓練融入其中,讓學生在初步感知文章的同時,一邊體會作者傳達的`思想感情。我將描寫古橋與樹林的兩個段落,作為指導的范例。學生在回答問題時肯定會提到,那么在這兒我就將事先打好的一段改編的關(guān)于描寫古橋的文字從課件中投影出來。描寫古橋那一段,作者構(gòu)思巧妙,不是直接描寫古橋的,而是采用了人稱轉(zhuǎn)換的方式來寫的,好象直接與古橋?qū)υ?。為了讓學生體會這一特點,我就將這一段直接改成對話體,然后指明兩個學生分角色朗讀,讓學生體會到這樣的人稱轉(zhuǎn)換是有利于感情的直接抒發(fā),顯得更加的親切和自然,就像是與一個老朋友面對面的交談一樣。然后就可以指導學生有感情的齊讀這一段。
    接來的另一段,是要讓學生體會到作者景物描寫觀照的視角獨特新穎,樹與“我”融為一體,互訴心聲,與自然渾然一體,使人耳目一新。這一段讓學生先想象,然后老師范讀,讓學生自由發(fā)言,集體討論該如何把握朗讀技巧以表達思想感情。然后開展男生女生朗讀競賽進行朗讀訓練。
    其他的段落,學生在回答問題時就要求學生先說一說這一段落該用什么語氣語調(diào)來朗讀,再讓她根據(jù)自己的理解與體會朗讀出來。在此過程中,爭取讓每一個學生發(fā)言,讓每一個學生都能有表達自己的機會。
    第二個問題的回答就要從剛才的朗讀體會中進一步啟發(fā)引導,經(jīng)過一輪的朗讀訓練,學生能初步體會出作者在這其中的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由此可自然的讓學生了解到自然是美好可親的,我們應(yīng)該保護她,愛護她,生活在自然懷抱里的我們,如果以一顆真摯的心去呵護她、關(guān)愛她,那么大自然才真正是我們的好朋友,我們將從她那兒得到無盡的財富與寶藏。加強學生的環(huán)境保護意識。
    (三)想象、感悟、表達。
    1、合作探究,積累感悟。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找出優(yōu)美的段落或句子,互相朗讀,摘抄在摘抄本上。
    2、情境想象,拓展延伸。
    放音樂,學生閉目想象課文情境,感受大自然的美。讓學生放飛心靈,與山川草木、花鳥魚蟲對話;讓學生成為一株株蒼天大樹、一朵朵山澗小花,一只只飛翔的小鳥,一條條活潑的小魚共同營造一個神奇的童話世界。(口頭仿寫片段與口頭想象作文)
    (四)總結(jié)
    大自然是美好的,歌德說過:“她(指大自然)在幻影里得著快樂。誰在自己和別人身上把它打碎,她就責罰他如暴君;誰安心追隨它,她就把他像嬰兒般偎摟在懷里?!蔽覀儜?yīng)該要關(guān)心她、愛護她,她也會關(guān)心我們、庇護我們,因為我們是朋友,恰如《山中訪友》中所描繪的一樣。
    (五)布置作業(yè)
    到自然中去放飛心靈,與山川草木、花鳥魚蟲對話,你會發(fā)現(xiàn)生活中又多了一個好朋友,以“我有一個朋友”為題,向大介紹一兩個你自然界的朋友,說清楚以她為朋友的原因。
    山中訪友李漢榮
    古橋——樹林——山泉——小溪——白云——瀑布——懸崖——云雀——石頭——落葉——小花——陣雨——老柏樹——螞蟻——歸鳥(簡筆畫)
    山中訪友說課稿一等獎篇六
    七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主題是感悟自然?!渡街性L友》正是一篇適宜學生年齡階段的美文,這里有美的景物、美的情感、美的語言。文章構(gòu)思奇特,富有想象力,充滿童心和好奇心。作者“帶著滿懷的好心情”,營造了一個如詩如畫的童話世界,表達了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在表達方式上,新穎獨特,把景物說成是一個個的朋友,給人非常的親切,充滿著感情,仿佛這些自然界的朋友,不但是作者的,也是我們每一位讀者的。作者根據(jù)表達的需要,還適當?shù)淖儞Q敘述人稱,對山中的朋友,有時用第三人稱,有時用第二人稱,從而使感情表達得更加充分。
    另一特色就是想象豐富、新奇,充滿童趣,有浪漫色彩。如,說自己變成了一棵樹的那段,使樹與“我”融為一體。又如,第五段是,把瀑布想象為歌唱家,懸崖成了智者等。想象能使景物栩栩如生,靈氣飛揚,也使文筆生動活潑。因此,讀文章時,不知不覺地會被這種童心所打動,在字里行間會感覺到作者所飽含的深情。
    這是一篇構(gòu)思奇特,想象豐富,文字優(yōu)美的散文,傳統(tǒng)的分析教學法會影響整體的韻味和優(yōu)美的意境。因此我特別注重表情朗讀法,讓學生在朗讀想象中去體會文中的優(yōu)美意境,去感受大自然的美妙,培養(yǎng)學生的朗讀能力。
    還倡導了自主合作探究,在教學中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因素,去發(fā)掘?qū)W生的潛能,讓學生自己去提出問題,自己去解決問題,并通過討論、質(zhì)疑等多種方式,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盡量讓學生多參與,教師必要時只起到一個點撥、引導的作用。我想,這樣的教學方法把許會使學習從被動轉(zhuǎn)為主動,能更好地完成我們的教學目標。
    根據(jù)以上分析,我認為該課的教學目標應(yīng)確定為: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知內(nèi)容,了解作者所訪之友。
    2、體會作者把進山看風景寫成“山中訪友”的思想感情,培養(yǎng)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與愛護環(huán)境保護大自然的環(huán)保意識。
    3、抓住重點詞句,體會作者寫作上的特色,字里行間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4、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進行寫作訓練。
    1、學習課前預習,自讀課文與預習字詞,養(yǎng)成預習的好習慣。
    2、制作多媒體課件,準備好投影等儀器設(shè)備。
    3、一個課時。
    一、導入
    讓學生伴隨著輕松愉快的音樂走進課堂。師生有感情地朗誦一首贊美大自然的詩歌。(創(chuàng)造這種美的、動情的氛圍)接著說:“老師要實現(xiàn)一個小小的心愿”。學生由于好奇心,就會把注意力集中到老師那里來。然后播放大自然的美景圖片,讓學生從視覺上真正感受到美。最后點出課題,李漢榮的《山中訪友》。跟著作者一起走進山林,去會晤山中的朋友,去感受童話般的世界。
    二、初步感知,動情朗讀。
    1、明確要回答的兩個問題:
    作者在山中拜訪了哪些朋友?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2、把握朗讀的語氣感情后進行配樂朗讀。
    3、學生回答問題后,著重讓學生說說這樣的感情是從哪些語句中感受出來的,然后讓學生試著讀、模仿著讀。
    4、播放圖片,再一次明確山中的朋友。
    5、用“你好”向大自然朋友打一下招呼。
    第一個問題的設(shè)置實際上就是讓學生熟悉課文內(nèi)容,但是提問是沿用了課文標題的方式,這樣既為后面的問題做鋪墊,也讓學生的回答更加富有生趣。
    回答第二個問題時,我將朗讀的指導與訓練融入其中,讓學生明確作者用的是融情于景的寫法。
    將描寫“古橋”這段作為指導范例,讓學生在反復朗讀中體會感情的強烈,體會用第二人稱可以直接與古橋?qū)υ?,顯得親切和自然。
    當學生能說出這些朋友的名字后,通過播放圖片,一方面讓學生對課文的內(nèi)容有個系統(tǒng)的認識,另一方面也有直觀的效果,將為下一步回答朋友的特點打下了基礎(chǔ)。
    最后一題,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向大自然朋友打招呼,這應(yīng)該說是學生有感而發(fā),水到渠成的時候了,因為是安排在跟朋友見了面以后的,既促動了學生去積極思維,又訓練了學生的口語表達,比起前面的一些問題,難度加深了,起到了拓展延伸的效果,還培養(yǎng)了學生豐富的想象。
    三、自主、合作、探究
    如果說前面的“初步感知,動情朗讀”是準備階段的話,那這一步的教學環(huán)節(jié)是學生真正投入的階段,是挖掘其潛能的階段,也是真正發(fā)揮學生主體作用的階段。這一環(huán)節(jié)教學的成功與否,直接影響著我們的教學質(zhì)量,是決定“我要學”還是“你得學”的關(guān)鍵。因此,在教法上,放手讓學生自己去討論問題,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三人行,必有我?guī)煛?,不要擔心學生會跟你背道而馳,也許你作為一個教師,考慮的不一定全面,不一定比學生深刻,只要言之有理,就應(yīng)加以恰如其分的鼓勵。教師只起了一個引導、點撥的作用。
    教學過程中圍繞著“你為什么喜歡它”這一問題,要求學生結(jié)合課文語句回答,找出關(guān)鍵詞,這樣一個要求的確定,是從我們語文學科的特點出發(fā)的,我們不能把它上成政治課,在培養(yǎng)學生概括能力的同時,還要對學生進行語言文字的熏陶,要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對學生的寫作水平也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教學中,在注意了對話的同時,還不能忽略朗讀,我覺得口語對話與朗讀是我們教學中齊頭并進的兩面旗幟,任何一面倒下了,都會有礙于我們對文章內(nèi)容的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往往寄寓在對景物的描寫之中,只有我們在分析、朗讀、再分析、再朗讀的進行中,才會正確地去感受作者的心。感受用幼情的話語描繪出來的童話般的世界,感受作者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崇高的精神境界。
    教學過程中,設(shè)計了讓學生提問題的環(huán)節(jié),那是站在學生的角度上,通過師生討論,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加深了對文章的理解。我認為也是必不可少的一個小環(huán)節(jié)。
    還設(shè)計了“這篇散文美,美在……”說幾句話的問題,從表面上看訓練了學生的語言表達,實際上達到的目的又何止這一個,我看,實際上還鍛煉了學生的概括能力,思維能力,學生從這題目中可學會多角度去思考問題。(如:語言文字、修辭、畫面、寫法、感情等)這是讓學生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高度的過渡。
    朗讀對抗賽,可讓學生體會語言文字的美,體會作者強烈的情感,進一步熟讀課文。讓學生在朗讀的比較中,明確各自的差處。
    四、拓展延伸:
    關(guān)于環(huán)保方面,讓學生以大自然中某一景物的身份對人類傾吐心聲的問題,這也是我們要堅持的進行人文教育的方向,加強學生的環(huán)境保護意識,陶冶情操,培養(yǎng)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五、最后小結(jié),教師描繪了大自然的另一幅美景,啟發(fā)學生走進山林中去,去熱愛美好的大自然。
    六、作業(yè):
    由于課堂上的一、二句話的寫作畢竟不能達到我們的要求,讓學生在課后多一些練筆的機會,就布置了一個寫作題。(是課后練習中有的)。
    內(nèi)容概括:這篇介紹了關(guān)于《山中訪友》說課稿2,山中訪友,希望對你有幫助!
    山中訪友說課稿一等獎篇七
    xx老師以歌曲“朋友”導入課題,讓學生在“猜、唱、悟”等環(huán)節(jié)中中體會“朋友”的真正內(nèi)涵,在輕松愉悅的音樂聲中,導入課題,充分調(diào)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又如課堂練筆部分,學生仿佛不是在寫作,而是在對自己的老朋友傾述自己的情感。又如五個小組競賽,活躍了課堂氣氛。
    積極倡導自由、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是語文新課程中的一個新理念。xx老師的這節(jié)課正好體現(xiàn)了這一理念,學生不再是被動地接受知識,而是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參與交流。比如:林娟老師問:作者訪問了哪些朋友?學生進行美點文追蹤,他們都有較強的合作意識。林老師十分注重師生互動,當學生遇到疑難時,xx老師總是適時地加以點拔與評價,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學習,感受新的理念帶給我們的快樂。比如:當學生陷入沉默的階段,xx老師讓組與組競賽,還適時點拔:“還是組長親自出馬,”“有共鳴”“你喜歡詩歌嗎”?不是缺少美,而是缺美的眼睛等,我們在這里真切感受到林老師是學生的真正朋友。
    學生在xx老師的指導下學會學習,學會如何交朋友,學會珍惜身邊每一位朋友,為他們正確的人生觀的形成奠定了基礎(chǔ)。
    山中訪友說課稿一等獎篇八
    我今天說課的題目是《山中訪友》,下面我將從教材、教法、學法、教學目標、教學過程、以及教學板書這六個方面進行說課。
    一、說教材
    《山中訪友》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第七冊教材第三單元的一篇短文。是一篇構(gòu)思奇特,富有想象力、充滿童心和好奇心的散文。作者“帶著滿懷的好心情”,走進山林,探訪山中的“眾朋友”,與“朋友們”互訴心聲,營造了一個如詩如畫的童話世界,表達了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在敘述方式上,本文獨具匠心。題目《山中訪友》給人的感覺似乎是作者要到山中去拜訪一位老朋友,但讀到文章的第三自然段,讀者便會恍然大悟,原來作者要訪的是古橋、樹林、山泉、小溪是一些自然界的朋友。通篇以這樣的方式敘述,使讀者也進到畫面中,進到作者的心境中,仿佛這些自然界的朋友,不但是作者的,也是我們每一位讀者的,于是更加倍感親切。作者根據(jù)表達的需要,還適當?shù)淖儞Q敘述人稱,對山中的“朋友”,作者有時用第三人稱敘述,有時感情強烈了又以第二人稱稱呼,從而使感情表達得更加充分。
    本文另一大特色就是想象極其豐富、新奇,充滿童心童趣,有浪漫色彩。如“我閉上眼睛,我真的變成了一株樹”這一段中,作者把自己想象為一株樹,使樹與“我”融為一體。再有如文章第五自然段,想象中,瀑布成了歌唱家,而懸崖成了一位智者。由此可見,想象使景物栩栩如生,靈氣飛揚,也使文筆生動活潑,如溪水暢流,不時激起美麗的浪花。讀這篇文章,絕不會有呆板、陳腐的感覺,你會時時為作者的童心所打動,時時為流淌在字里行間的激情所感染。真的,如果用你的心去感受作者的心,透過語言文字,看看那充滿詩意的畫面,你就會進入作者所描繪的“童話般的世界”。
    二、說教法
    這是一篇構(gòu)思奇特、想象豐富,文字優(yōu)美的散文,傳統(tǒng)的分析教學法會影響整體的韻味和優(yōu)美的意境。因此我采用表情朗讀法、聯(lián)想想象法與仿寫寫作訓練,讓學生在朗讀想象中去體會文中的優(yōu)美意境,去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從而激發(fā)他們豐富的想象力與熱愛大自然的感情,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朗讀能力、想象能力與寫作能力。
    三、說學法
    在教師創(chuàng)設(shè)的情景中,學生相互合作,自主探究的學習。
    四、說目標:
    1.會寫8個生字,正確讀寫“清爽、吟誦、唱和、瀑布、陡峭、挺拔、身軀、精致、蘊含、奧秘、俠客、德高望重、津津樂道、別有深意”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3.感受作者所描寫的境界,培養(yǎng)熱愛自然、親近自然的美好情感。
    4.學習作者運用比喻、擬人、排比、想象來表達感情的方法。
    五、教學重點:抓住重點詞語,理清思路,理解本文新奇的構(gòu)思,感受作者的心境,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感情。
    六、教學難點:揣摩作者的寫作意圖,體會文章寫景狀物的技巧(細心觀察、用心領(lǐng)悟、運用比喻、擬人、排比、想象來表達感情),學習運用。
    七、說過程:
    (一)導入:
    請大家閉上眼睛,何老師帶大家去一個好地方。大家認真聽一聽,猜一猜這是什么地方?(音響放出一段描寫山谷情境的純凈音樂,學生閉目欣賞純粹的流水聲,鳥鳴聲,進入情境,由此導入課題。)
    (二)初步感知,動情朗讀。
    1、學生自由朗讀。
    2、檢查字詞,疏通課文。由學生自己找出難讀難認難懂的字詞,再幻燈出示重點字詞。
    3、放配樂課文朗讀,再一次讓學生走入課文的情境,初步感知課文內(nèi)容,指導
    學生感情朗讀,培養(yǎng)學生的朗讀能力。(聽讀前出示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聽)
    (1)作者在山中拜訪了哪些朋友?
    (2)、作者為什么把進山看風景說成是“山中訪友”?
    第一個問題的設(shè)置實際上就是讓學生熟悉課文內(nèi)容。但是我故意不問作者一共描寫了幾種景物,而是沿用課文標題的方式提問,這樣既為后面的問題做鋪墊,也讓學生的回答更加富有生趣。
    在這個問題的回答中,我將朗讀的指導與訓練融入其中,讓學生在初步感知文章的同時,一邊體會作者傳達的思想感情。我將描寫古橋與樹林的兩個段落,作為指導的范例。學生在回答問題時肯定會提到,那么在這兒我就將事先打好的一段改編的關(guān)于描寫古橋的文字從課件中投影出來。描寫古橋那一段,作者構(gòu)思巧妙,不是直接描寫古橋的,而是采用了人稱轉(zhuǎn)換的方式來寫的,好象直接與古橋?qū)υ?。為了讓學生體會這一特點,我就將這一段直接改成對話體,然后指明兩個學生分角色朗讀,讓學生體會到這樣的人稱轉(zhuǎn)換是有利于感情的直接抒發(fā),顯得更加的親切和自然,就像是與一個老朋友面對面的交談一樣。然后就可以指導學生有感情的齊讀這一段。
    接來的另一段,是要讓學生體會到作者景物描寫觀照的視角獨特新穎,樹與“我”融為一體,互訴心聲,與自然渾然一體,使人耳目一新。這一段讓學生先想象,然后老師范讀,讓學生自由發(fā)言,集體討論該如何把握朗讀技巧以表達思想感情。然后開展男生女生朗讀競賽進行朗讀訓練。
    其他的段落,學生在回答問題時就要求學生先說一說這一段落該用什么語氣語調(diào)來朗讀,再讓她根據(jù)自己的理解與體會朗讀出來。在此過程中,爭取讓每一個學生發(fā)言,讓每一個學生都能有表達自己的機會。
    第二個問題的回答就要從剛才的朗讀體會中進一步啟發(fā)引導,經(jīng)過一輪的朗讀訓練,學生能初步體會出作者在這其中的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由此可自然的讓學生了解到自然是美好可親的,我們應(yīng)該保護她,愛護她,生活在自然懷抱里的我們,如果以一顆真摯的心去呵護她、關(guān)愛她,那么大自然才真正是我們的好朋友,我們將從她那兒得到無盡的財富與寶藏。加強學生的環(huán)境保護意識。
    (三)想象、感悟、表達。
    1、合作探究,積累感悟。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找出優(yōu)美的段落或句子,互相朗讀,摘抄在摘抄本上。
    2、情境想象,拓展延伸。
    放音樂,學生閉目想象課文情境,感受大自然的美。讓學生放飛心靈,與山川草木、花鳥魚蟲對話;讓學生成為一株株蒼天大樹、一朵朵山澗小花,一只只飛翔的小鳥,一條條活潑的小魚共同營造一個神奇的童話世界。(口頭仿寫片段與口頭想象作文)
    (四)總結(jié)
    大自然是美好的,歌德說過:“她(指大自然)在幻影里得著快樂。誰在自己和別人身上把它打碎,她就責罰他如暴君;誰安心追隨它,她就把他像嬰兒般偎摟在懷里?!蔽覀儜?yīng)該要關(guān)心她、愛護她,她也會關(guān)心我們、庇護我們,因為我們是朋友,恰如《山中訪友》中所描繪的一樣。
    (五)布置作業(yè)
    到自然中去放飛心靈,與山川草木、花鳥魚蟲對話,你會發(fā)現(xiàn)生活中又多了一個好朋友,以“我有一個朋友”為題,向大介紹一兩個你自然界的朋友,說清楚以她為朋友的原因。
    八、說板書設(shè)計
    山中訪友李漢榮
    古橋——樹林——山泉——小溪——白云——瀑布——懸崖——云雀——石頭——落葉——小花——陣雨——老柏樹——螞蟻——歸鳥(簡筆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