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年級語文必修四復(fù)習(xí)知識點

字號:


    高三學(xué)生很快就會面臨繼續(xù)學(xué)業(yè)或事業(yè)的選擇。面對重要的人生選擇,是否考慮清楚了?這對于沒有社會經(jīng)驗的學(xué)生來說,無疑是個困難的選擇。如何度過這重要又緊張的一年,我們可以從提高學(xué)習(xí)效率來著手!高三頻道為各位同學(xué)整理了《高三年級語文必修四復(fù)習(xí)知識點》,希望你努力學(xué)習(xí),圓金色六月夢!
    1.高三年級語文必修四復(fù)習(xí)知識點
    1、關(guān)漢卿,號己齋叟,金末元初人,元代戲曲家。本色派代表,其代表作有《竇娥冤》(全名《感天動地竇娥冤》)、《救風(fēng)塵》、《望江亭》、《單刀會》、《拜月亭》。
    2、元曲四大家及各自代表作分別是關(guān)漢卿的《竇娥冤》、白樸的《墻頭馬上》《梧桐雨》、馬致遠(yuǎn)的《漢宮秋》和鄭光祖的《倩女幽魂》。文采派的代表作家是王實甫,他的代表作品是《西廂記》。另外,紀(jì)君祥的《趙氏孤兒》是中國在西方影響深廣的一部元雜劇。
    3、元曲的組成包括兩類文體:散曲和雜劇,其中,散曲又包括小令和套數(shù)。元雜劇一般由四折組成,有些四折之外還有楔子,它起序幕或過渡的作用。雜劇的舞臺演出由唱、科、白三部分組成。角色由末、旦、凈三大類組成。
    4、曹禺,原名萬家寶,現(xiàn)當(dāng)代劇作家,解放前著有《雷雨》、《日出》、《原野》、《蛻變》、《北京人》等話劇,其中《雷雨》標(biāo)志著中國話劇藝術(shù)開始走向成熟。
    5、威廉·莎士比亞(1564—1616),文藝復(fù)興時期英國杰出的戲劇家、詩人。被稱為“四大悲劇”《哈姆萊特》、《奧賽羅》、《李爾王》、《麥克白》代表著他藝術(shù)的頂峰。本·瓊生曾如此評價莎士比亞:他不屬于一個時代,而屬于所有的世紀(jì)。
    6、柳永,字耆卿,原名三變,北宋時期詞人。因排行第七世稱柳七,又稱為柳屯田。他的詞集名叫《樂章集》,流傳下來的有二百多首?!胺灿芯嬏幖茨芨枇~”(葉夢得《避暑錄話》卷下)。
    7、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與蘇洵、蘇轍并稱“三蘇”,詩歌與黃庭堅齊名,合稱“蘇黃”。詞上,擴(kuò)大詞的表現(xiàn)范圍,開宋代豪放詞先河,詞風(fēng)與辛棄疾相近,合稱“蘇辛”。蘇軾的散文也非常出色,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8、辛棄疾,字幼安,號稼軒,南宋偉大的愛國詞人,與蘇軾同為豪放派代表,有詞集《稼軒長短句》。
    9、李清照,號易安居士,北宋末、南宋初期女詞人,婉約派代表人物,著有《漱玉詞》。一生經(jīng)歷可以宋室南遷為界,分作前后兩個時期。
    10、詞,詩歌的一種。又稱長短句、曲子詞、詩余。始于唐,定型于五代,盛于宋。詞最早起源于民間,后來,文人依照樂譜聲律節(jié)拍而寫新詞,叫做“填詞”或“依聲”。按長短規(guī)模分,詞大致可分小令(58字以內(nèi))、中調(diào)(59至90字)和長調(diào)(91字以上,最長的詞達(dá)240字)。按創(chuàng)作風(fēng)格分,大致可以分成婉約和豪放。
    11、《漢書》是我國第一部紀(jì)傳體斷代史?!稄埡鈧鳌愤x自范曄的《后漢書》,前四史指《史記》、《漢書》、《三國志》、《后漢書》。
    2.高三年級語文必修四復(fù)習(xí)知識點
    一詞多義
    1、觀:
    ①觀太學(xué)(觀摩學(xué)習(xí))
    ②大王見臣列觀(宮廷中高大華麗的樓臺)
    ③此岳陽樓之大觀也(景像)
    ④玄都觀里桃千樹(道士廟)
    ⑤啟窗而觀(看)
    2、因:
    ①因入京師,觀太學(xué)(于是)
    ②蒙故業(yè),因遺策(沿襲)
    ③因其勢而利導(dǎo)之(順著)
    ④因賓客至藺相如門前謝罪(通過、經(jīng)由)
    ⑤衡乃擬班固《兩都》《二京賦》,因以諷諫(憑借)
    ⑥因擊沛公于坐,殺之。(趁機(jī))
    3、乃:
    ①精思傅會,十年乃成。(才)
    ②遂乃研核陰陽(就)
    ③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竟、卻)
    ④政通人和,百廢俱興,乃重修岳陽樓(于是,就)
    ⑤爾其勿忘乃父之志。(你的)
    ⑥今其智乃反不能及。(竟然)
    ⑦當(dāng)立者乃公子扶蘇。(是)
    ⑧尋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于是,就)
    4、制:
    ①其牙機(jī)巧制(制作,構(gòu)造)
    ②秦有余力而制其弊(XX,控制)
    ②吳起……趙奢之倫制其兵(統(tǒng)率,指揮)
    ④乃重修岳陽樓,增其舊制(規(guī)模)
    5、屬zhǔ:
    ①平原君使者冠蓋相屬于魏(連接)
    ②衡少善屬文(連綴)
    ③屬予作文以記之(囑咐)
    ④舉酒屬客(勸人喝酒)
    shǔ:
    ⑤名屬教坊第一部(屬于)
    ⑥在骨髓,司命之所屬,無奈何也(掌管)
    ⑦吾屬今為之虜矣(輩)
    ⑧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類)
    6、善:
    ①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好的)
    ②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備焉。(善行)
    ③安帝雅聞衡善術(shù)學(xué)。(擅長)
    ④楚左尹項伯者,項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張良。(交好)
    ⑤不如因善遇之。(好好地)
    ⑥善刀而藏之。(通“繕”,擦拭)
    3.高三年級語文必修四復(fù)習(xí)知識點
    詞類活用:
    ①意動用法:
    單于壯其節(jié)(壯:以……為壯。)誠甘樂之(樂:以……為樂。)
    ②使動用法:
    (1)欲因此時降武(降:使……投降。)
    (2)空以身膏草野(膏:使……肥沃。)
    (3)反欲斗兩主(斗:使……爭斗。)
    (4)單于愈益欲降之(降:使……投降。)
    (5)何久自苦如此(苦:使……受苦。)
    (6)王必欲降武(降:使……投降。)
    (7)盡歸漢使路充國等(歸:使……歸。)
    (8)屈節(jié)辱命屈:(使……屈身辱:使……受辱。)
    (9)別其官署?;莸?別:使……分開。)
    ③名詞活用:
    (1)天雨雪(雨:名詞做動詞,下雨。)
    (2)羝乳乃得歸(乳:名詞做動詞,生子。)
    (3)杖漢節(jié)牧羊(杖:名詞做動詞,拄著。)
    (4)武能網(wǎng)紡繳,檠XX(網(wǎng)、檠:名詞做動詞,結(jié)網(wǎng)、用檠矯正XX。)
    (5)惠等哭,輿歸營(輿:名詞做動詞,用車子。)
    (6)陵與衛(wèi)律之罪,上通于天(上:名詞做狀語,向上。)
    (7)絕不飲食(飲食:名詞做動詞,給他吃的、喝的。)
    4.高三年級語文必修四復(fù)習(xí)知識點
    1、廉頗者,趙之良將也。(判斷句)
    翻譯:廉頗是趙國的大將。
    2、宦者令繆賢曰:“臣舍人藺相如可使?!蓖鯁枺骸昂我灾?”(賓語前置,以何)
    翻譯:宦官頭目繆賢說:“我的門客藺相如可以出使?!壁w王問:“你根據(jù)什么知道他可以呢?”
    3、和氏璧,天下共傳寶也。(判斷句)
    翻譯:和氏璧是天下公認(rèn)的寶物。
    4、我為趙將。(“為”,是,判斷句)
    翻譯:我是趙國的大將。
    5、夫趙強(qiáng)而燕弱,而君幸于趙王,故燕王欲結(jié)于君。(“于”,被,被動句)
    翻譯:如今趙國強(qiáng)大而燕國弱小,您又受趙王寵幸,所以燕王想要和您結(jié)交。
    6、設(shè)九賓于廷(“于廷”,介詞結(jié)構(gòu)后置)
    翻譯:在朝堂上安設(shè)九賓的禮節(jié)。
    7、秦城恐不可得,徒見欺。(“見”,被,被動句)
    翻譯:秦國的城邑恐怕得不到,只能白白地受騙。
    8、求人可使報秦者。
    翻譯:打算找一個可派去回復(fù)秦國的人。
    9、吾所以為此者,以先國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判斷句)
    翻譯:我之所以這樣做,是以國家之急為先而以私仇為后。
    10、大王見臣(于)列觀。(省略介詞“于”)
    翻譯:大王卻在一般的宮殿接見我。
    11、送匈奴使留在漢者。(定語后置)
    翻譯:送留在漢的匈奴使節(jié)回匈奴。
    12、為降虜于蠻夷。(介詞結(jié)構(gòu)后置,“于蠻夷”)
    翻譯:在異族那里做奴隸。
    13、何以汝為見?(賓語前置句和介賓倒置句,“以何見汝為”)
    翻譯:我要見你做什么?
    14、子卿尚復(fù)誰為乎?(賓語前置句,“子卿尚復(fù)為誰乎”)
    翻譯:您還為誰(守節(jié))呢?
    15、何以復(fù)加。(賓語前置句,“以何復(fù)加”)
    翻譯:又該用什么更重的處罰呢?
    16、信義安所見乎?(賓語前置)
    翻譯:(您對漢朝的)信義表現(xiàn)在哪里呢?
    17、緞王者,昆邪王姊子也。(判斷句)
    翻譯:緞王是昆邪王的姐姐的兒子。
    18、見犯乃死,重負(fù)國(“見”,被,被動句)
    翻譯:等到被匈奴侮辱一吼才死,更加對不起國家。
    19、大臣亡罪夷滅者數(shù)十家(定語后置)
    翻譯:無罪而全家被殺的大臣有幾十家
    20、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復(fù)誰為乎?(賓語前置句,“子卿尚復(fù)為誰乎”)
    翻譯:即使回國也是吉兇難測,您還為誰(守節(jié))呢?
    21、自書典所記,未之有也。(賓語前置,“未有之”)
    翻譯:從古籍的記載中,還看不到曾有這件事。
    22、后數(shù)日驛至,果地震(于)隴西。(省略介詞“于”)
    翻譯:幾天后,驛站上傳送文書的人來了,證明果然在隴西地區(qū)發(fā)生地震。
    5.高三年級語文必修四復(fù)習(xí)知識點
    古今異義詞
    1、拜為上卿(拜:古義指授予官職;任命。今義指下跪叩頭;祝賀)
    2、欲勿與,即患秦兵之來(患:古義指慮,擔(dān)心。今義指害病;災(zāi)禍)
    3、請以咸陽為趙王壽(壽:古義指向人獻(xiàn)物以祝人長壽。今義指年歲,生命;生日)
    4、請指示王(指示:古義指給……看。今義指上對下指導(dǎo)、命令)
    5、臣所以去親戚而事君者(去:古義離開。今義到哪里)
    (親戚:古義包括父母兄弟。今義指與自己有血緣或婚姻關(guān)系的人)
    6、于是相如前進(jìn)擊(前進(jìn):古義指上前、進(jìn)獻(xiàn)。今義指向前發(fā)展進(jìn)步)
    7、布衣之交(布衣:古義指平民。今義指麻布衣服)
    8、傳以示美人及左右(美人:嬪妃今義:美女)
    (左右:古義指左右的侍從。今義指左和右兩方面)
    9、宣言曰:我見相如,必辱之(宣言:古義指揚(yáng)言,到處說。今義指進(jìn)行宣傳號召的文告)
    10、漢亦留之以相當(dāng)。(當(dāng):古義:抵當(dāng)。今義:差不多。)
    11、聞漢天子甚怨衛(wèi)律(怨:古義痛恨。今義埋怨、責(zé)備。)
    12、皆為陛下所成就。(成就:古義栽培,提拔。今義業(yè)績。)
    13、我丈人行也。(古義:對年長者的尊稱今義:岳父。)
    14、且陛下春秋高(年紀(jì)。今義:春秋戰(zhàn)國時期或指季節(jié)。)
    15、武等實在(古義:確實存在。今義:誠實、老實。)
    16、稍遷至移中廄監(jiān)(古義:漸漸。今義:稍微。)
    17、既至匈奴,置幣遺單于。(幣:古義:禮品今義:錢幣)
    18、會緱王與長水虞常等謀反匈奴中(會:古義:正遇上。今義:聚會、集合。)
    19、兄弟親近,常愿肝腦涂地(親近:古義親近的侍臣。今義:親密,親密的接近。)
    20、公車特征拜郎中。(特征:古義特地征召。今義:事物、事情的特點、標(biāo)志。)
    21、武父子亡功德,皆為陛下所成就。(成就:古義栽培,提拔。今義業(yè)績。)
    22、扶輦下除,觸柱折轅。(除:古義殿階。今義:數(shù)學(xué)上的一種運算。)
    23、大將軍鄧騭奇其才,累召不應(yīng)。(不應(yīng):古義不應(yīng)召。今義:不答應(yīng)。)
    24、衡下車,治威嚴(yán),整法度。(下車:古義官吏初到任。今義:走下車子。)
    25、連辟公府不就。(不就:古義不應(yīng)薦。今義無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