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民間故事短篇(十篇)

字號:

中國民間故事包含了豐富的歷史知識、深厚的民族情感,作為中華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有著永恒的藝術(shù)魅力,也包含了豐富的想象力。下面是分享的中國民間故事短篇(十篇)。歡迎閱讀參考!
    1.中國民間故事短篇
    從前,在一座大山深處,住著一對善良的老夫婦,他們生有一個小兒子。隨著小兒子一天天的長大,原本就不富足的家庭,越來越吃不飽肚子了。
    小兒子雖小,但他特別懂事,當他會跑著出去玩時,就主動央求媽媽去山上撿柴火。
    就在一個冬日的暖暖的午后,他自己背著小竹簍上山了??墒?,走了沒多久,他的肚子就開始咕嚕嚕的叫了,他餓了,因為這個中午家里的飯?zhí)倭耍植簧岬枚喑?,他膽心他吃的太多了,父母就會挨餓。所以那個午后剛放下碗,他就急匆匆的出門了。他想,或許能在山上找些野果慰勞一下可憐的肚子。
    他走啊走啊,越走越遠,越走越餓,他實在走不動了,就在一塊石頭上,坐了下來。忽然有一陣大風刮來,他趕快戴上帽子,把頭包裹的嚴嚴實實的。只聽“咚”“咚”咚咚”“咚”聲音,感覺他的頭頂有什么東西輕輕的砸過頭頂,這時風停了,他摘下帽子,轉(zhuǎn)身起來,想找找看,到底剛才是什么東西,咚咚的砸過頭頂?shù)?,他眼睛一亮,發(fā)現(xiàn),石頭旁邊的雜草叢里,有紅色的果子,他近乎要流出口水了,趕快撿起一個嘗了嘗,“哇,太甜了”。這是他從來沒吃過的小野果。他接著就又吃了幾個,感覺肚子飽飽的啦。然后,閉上眼睛,望著天空的陽光,感覺自己置身于一個奇妙的地方,好美好美,那里還有一個小精靈飛到他的耳邊,悄悄的對他說,“我在前面不遠處的一個樹洞里,給你準備了一個小小的驚喜,請記得把他帶回家。”
    睜開眼,他想趕快把地上的小野果撿回家,讓爸媽一起嘗嘗,嘗嘗這小野果有多甜。他撿完小野果后,半信半疑地走到前面的小樹洞旁,真希望小精靈說的是真的。他扒開樹洞前的雜草,慢慢地將頭伸進樹洞,哈哈,真的,真像小精靈說的,真有驚喜啊,一大堆豆子和干果,一共有7種,他把它們?nèi)佳b進了他的帽子里,還脫下外套把它們遮蓋好,開開心心的把它們帶回了家。
    第二天早上,媽媽就用他撿回的食材煮了一大鍋粥,就是今天的八寶粥,全家人都吃的飽飽的了。
    當然,剩下的食材就成了他們的種子,種在了田里,收獲后就儲存起來,每年的今天,老夫婦一家都煮這個粥,一是要感謝小精靈們,二是,紀念他們幸福日子的開始。
    2.中國民間故事短篇
    東晉名將陶侃的母親湛民,是中國古代一位有名的偉大母親,她與孟子的母親、歐陽修的母親、岳飛的母親一起被尊為“四大賢母”。
    湛氏出生在三國時期吳國的新淦縣南市村,在十六歲那年嫁給吳國揚武將軍陶丹為妾。生下陶侃沒幾年,陶丹就去世了,湛氏不得不帶著年幼的陶侃回到新淦娘家。母子倆孤苦無依,以紡織為生,湛氏小時候讀過一點書,因此她十分重視對兒子的教育,為了讓陶侃學到更多的知識,她日夜不停地紡紗。而陶侃也深知母親的良苦用心,發(fā)奮讀書,漸漸地便精通了各種兵法,后來還被太守范遙舉薦做了一名縣令。
    在兒子即將起程赴任的時候,湛氏將兒子叫到跟前,語重心長地說:“侃兒,我這個做母親的苦了一輩子,現(xiàn)在總算盼到你有了出息。我希望你能做一個清正廉潔的人,要為民辦事,不要誤國害民。我為你準備了一份禮物,你到了官府再將它打開·"說著,湛氏遞給兒子一個扎好的包袱。
    帶著母親送的禮物,陶侃來到了縣衙。他小心翼翼地打開包袱,只見里邊有一塊土、一只舊碗和一塊白色的粗布。他先是一愣,隨即便明白了母親的用意。原來那一塊土是叫他要永遠記得家鄉(xiāng)的故土,那只舊碗是叫他不要貪圖榮華富貴,而那塊白色粗布則是叫他做官要廉潔自律、恪守本分。
    陶侃一直將母親的囑咐牢牢記在心里,成為了一名有口皆碑的好官。
    3.中國民間故事短篇
    宋朝時期,劉宰剛調(diào)任泰興縣令不久,就接到一農(nóng)人投訴。
    農(nóng)人說:“鄰縣的親戚租了我家的牛,可恨的是,趁我家辦喪事的時候,他竊走了租牛契據(jù)。十幾年來,我?guī)状紊祥T索要牛和租金,他都不認賬,還謊說把牛賣了。所以,請劉大人替小民做主?!?BR>    劉宰問:“為什么十幾年了都沒得到解決?”
    農(nóng)人回答:“我曾經(jīng)多次向官府告狀,可沒有契據(jù)憑證,又因為牽涉鄰縣,所以官府一直擱置未辦?!?BR>    劉宰站起身來,來回踱著步,自言自語地說:“都過去十幾年了,怎么能一下子找回來呢?得想個計策?!?BR>    隨后,劉宰命人找來兩個乞丐,請他們吃飽喝足之后,告訴他們事情的緣由,并如此這般地交代了一番,然后關(guān)進牢房。
    第二天,開始審訊。劉宰將驚堂木一拍,大聲喝問:“你們二人可曾偷牛?”
    兩個乞丐立即招認:“是偷了一頭牛?!?BR>    劉宰繼續(xù)問:“你們將牛弄到了何處?”
    乞丐回答:“賣給了鄰縣?!?BR>    劉宰問:“可還記得是哪家哪戶?”
    乞丐果斷回答:“記得,記得。”
    劉宰吩咐左右:“好!那就帶他們?nèi)ブ刚J。”
    來到鄰縣,兩個乞丐徑直來到了那個租戶家,說:“就是賣給了這家?!遍_始,租戶不承認,但乞丐竭力堅持。租戶急了,回屋拿出契據(jù),信誓旦旦地說:“牛是我租來的,有契據(jù)為證?!?BR>    在場的人都笑了,租戶如夢方醒,自知露餡,中了人家的圈套。最終,不得不把牛和租金如數(shù)歸還租主。
    心計,是小聰明,而非大智慧。工于心計之人,永遠不是智慧之人的對手。
    4.中國民間故事短篇
    宋朝時候,契丹發(fā)來二十萬遼兵犯境,邊關(guān)吃緊。那工夫六郎楊延昭正在遂城。遂城,就是現(xiàn)在徐水縣城西二十里的遂城村。它北臨瀑河,隔河就是一道古長城。
    遂城城小,兵力不足,守城軍只有三千人。遼兵來得很快,然間兵臨城下,將城圍住,并且一連幾天數(shù)次攻城,一次比一次攻得猛烈。可是遂城的守軍和老百姓好象與平常一樣沒有任何不安。六郎感到奇怪,他問老百姓:“遼兵這么攻城,你們不害怕嗎?”老百姓回答:“有楊將軍在此鎮(zhèn)守,遼兵是攻不破的!”
    楊六郎一聽老百姓對自己是這樣的信任,更感到責任的重大。于是他把全城的青壯年召集起來,發(fā)給他們刀槍劍戟,動員他們配合軍隊一起上陣護城。軍隊和老百姓個個摩拳擦掌,誓死與遂城共存亡。
    這時候正是十月,天氣突然變冷。六郎楊延昭見此情景,急中生智,忙令軍民汲水灌城。晚上,往城墻上澆一遍水,馬上就結(jié)成一層冰,澆了一夜水,結(jié)了一夜冰。到第二天早晨,嗬,那高大的城墻白閃閃亮晶晶成了一道冰的長城,又堅又滑,不可攀登。遼兵沖到城下,前來登城,一蹬一出溜,一扒一打滑,有的好不容易爬到半截腰,一出溜又摔下去了。伏在城上的宋軍趁機滾木雷石萬箭齊發(fā),殺死殺傷遼兵不計其數(shù)。遼兵數(shù)日攻城不下,只好下令退兵。楊六郎趁機,將城門大開,親率大軍沖殺出,只殺得遼兵丟盔掉甲狼狽而逃。這一仗,生擒遼兵上千,馬匹近萬,還獲得了大批武器。
    楊六郎因為這次戰(zhàn),被宋真宗加官進級,由保州(今河北保定)緣邊都巡檢使調(diào)升莫州(今河北任邱縣鄚州)刺史。契丹犯邊,一路燒殺搶掠,人民深受其苦。六郎楊延昭先后率兵打退遼兵一百多次進攻,使邊關(guān)一度安寧,因而深受人民的愛戴。
    楊六郎五十七歲那年,病故于鄚州。皇帝派專使陪同六郎的長子楊文廣(戲劇中寫楊延昭的兒子叫宗保,宗保的兒子叫文廣)前來護送靈樞回他的原籍太原。鄭州人民頃城出動,跪圍著靈車失聲慟哭,要求將六郎葬在鄚州,以其在天之靈,警戒邊防。楊文廣和皇帝的專使感到眾情難卻,便讓馬童馳報佘太君裁定。佘君提出另做一口棺槨,把六郎的衣冠和寶刀放在里邊,于鄚州北城修六郎冢,以慰當?shù)厝嗣?。從此,鄚州建起了六郎冢,成為人民祭奠民族英雄的紀念地。文官到此下轎,武官到此下馬,百姓逢節(jié)敬拜。
    5.中國民間故事短篇
    桑園峽內(nèi)黃河水流湍急,就在桑園峽中段黃河激流中卻有一個屹立的大石。百姓稱之為將軍柱。傳說這個將軍柱是魯班修建的。當年魯班周游列國時,來到桑園峽邊上,為方便兩岸人民的來往。魯班把橋墩的位置選在了將軍柱的這個地方。從此,魯班早出晚歸,負責施工,半年過去了,橋墩在漸漸長高。有一天,魯班的妻子送飯到岸邊,等了一陣不見魯班,便到岸邊看個究竟,誰知她在岸邊看見一個巨人站在河中,一手拿著巨石,一個手拿著鐵錘在干活,他的妻子哎呀一聲驚叫。魯班一慌,一錘砸在了自我腿上。手中的石頭也飛到了對岸的山上,橋也就沒有建成。至今在將軍柱上有一個十分光滑的石頭,好像是整個人的脊背印了下去,中間則是脊柱,把石頭一分為二,好像是長期靠著休息時留下的。傳說這就是魯班造橋時所留。
    6.中國民間故事短篇
    相傳,清朝時期,滕縣辛莊有個名叫鐘璜的秀才,很有才華。
    有一年,滕縣的秀才都到充州府去會考舉人。發(fā)榜后:鐘璜名列榜首。不光這兒,各縣的秀才,哪個也比不了滕縣參加考試的秀才,主考的學院大人,宣布滕縣為這次會考的第一。誰知其余各縣的秀才不服氣,他們集合起來去找學院大人質(zhì)問。湊巧,在大街上碰到了學院大人乘坐的鸚哥綠呢子大轎,他們就圍起來不讓學院大人走,你一言,我一語,問滕縣的秀才考得究竟有多好。
    學院大人被這伙酸不溜球的秀才糾纏得沒法,就說:“我出個上聯(lián),當面考考你們,對得上,算你們有才學;對不上,那可要甘敗下風啦?!闭f完,就出了個上聯(lián):
    掰開石榴,酸子擠成一片。
    這伙秀才,你看我,我看你,搜腸刮肚,苦思冥想,怎么也對不上,可巧鐘璜也來到轎前,聽了學院大人讓對對子的事。
    學院大人看到了鐘璜,就問:“你不是鐘璜嗎?”
    “學生是鐘璜?!?BR>    “你對得上來嗎?”
    “學生已想出下聯(lián)。不過還是讓眾學兄先對,對不出,我再對吧?!?BR>    等了老大一會子,各縣的秀才還是對不上來,鐘璜就念出了聯(lián):
    折斷藕結(jié),絲紋分 裂兩邊。
    學院大人聽了哈哈大笑,這伙秀才不得不分列兩邊,閃開道路,讓學院大人的大轎通過了。
    7.中國民間故事短篇
    從前,有一個商人養(yǎng)了一只聰明伶俐的鸚鵡,無論到哪里,他都會把它帶在身邊。
    有一次,他去京城做生意,身上的盤纏被小偷偷了。京城離家很遠,他當時又累又餓,心里十分焦急。這時,鸚鵡對他說:“先生,你不如把我賣掉,只要你把我送到王府附近,我們表演一個節(jié)目,就一定可以賣個好價錢?!鄙倘苏f:“我怎么舍得賣掉你呢?”鸚鵡說:“現(xiàn)在最重要的是渡過眼前的難關(guān)啊!”見商人還是不答應(yīng),鸚鵡又說:“你拿到錢就趕緊離開,到城東二十里處的那棵大樹下等我就行了。”
    在鸚鵡的勸說下,商人來到王爺府附近,和鸚鵡進行了對話、游戲等表演。他們的精彩表演很快吸引了許多人前來觀看。不一會兒,消息就傳到王爺那里。王爺很喜歡鸚鵡,就派人將商人和鸚鵡請進了王府。
    王爺問商人:“聽說你有一只多才多藝的鸚鵡?把它賣給我吧。”商人猶豫著,不肯賣。
    王爺就問鸚鵡:“你愿不愿意住在我這里?”鸚鵡說:“愿意!”鸚鵡又接著說,“只給他十兩銀子就夠了,不要多給?!边@一下,王爺更高興,馬上叫人拿出十兩銀子給商人,并將他趕出王府。
    王爺?shù)玫揭恢宦斆髁胬柠W鵡,高興極了,就站在鳥籠前逗它說話,聰明的鸚鵡也總講一些恭維王爺?shù)脑?。王爺很高興,叫人好吃好喝伺候著。鸚鵡吃飽了,叫道:“王爺,我想洗澡?!蓖鯛斄⒓疵擞媒鹋枋硭?,又把它從籠里放出來。鸚鵡洗完澡后,一邊梳理羽毛,一邊和王爺說話,王爺笑得合不攏嘴。
    不一會兒,羽毛干了,鸚鵡突然展翅飛走了,只剩下王爺?shù)纱笱劬ν炜眨瑖@息不已。
    只要運用智慧,沒有什么困難可以難倒我們。
    8.中國民間故事短篇
    五代十國時期,后梁經(jīng)學家張策少年時就才智超群,學識淵博。
    有一次,他家所在的洛陽敦化里,在疏挖一口甜水井時,起出了一只古鼎。那銹蝕斑駁的銅鼎上銘刻著一行篆字:“魏黃初元軍春二月,匠吉千。”那鼎做工十分精細考究。左鄰右舍無不認為這是稀世的文物。大家高興極了,好像已得了飛來的橫財。
    可是,張策望著古鼎一會,苦笑了笑,說:“眾鄉(xiāng)親啊,不是我說掃興話,這只‘古鼎’是后人假造的,絕不是曹魏時代的珍品?!?BR>    眾人聽了都大驚失色。有個老學究卻不服氣,冷笑道:“唉!你這小子不過十二三歲,怎曉得幾百年前一個古物的真?zhèn)文兀俊?BR>    張策的父親張同也有此感,怒聲責問道:“你可要謙遜一些!”
    張策也不氣惱,只是輕聲慢語地對老學究說:“老先生,晚輩斗膽說一下根據(jù),請您指教。”
    老學究笑笑,話內(nèi)含刺地說:“愿聽高見?!?BR>    張策侃侃而談:“建安二十五年,曹操去世后,東漢年號就改為延康了。這年十月,曹丕接受了漢獻帝劉協(xié)的禪讓,做了皇帝,建立了魏國,改年號為黃初。這就是黃初元年,請問哪來的二月呢?可見,古鼎上的篆文說什么‘黃初元年初二月’,豈不是太荒謬了嗎?”
    老學究和張同聽了,相對著望了一眼,不再言語了。
    眾人紛紛七嘴八舌地說:“張同先生,您何不取出《三國志》來查對一下呢?”
    《三國志》取來了,張同翻開其中《魏書》一看,果然書中記載的同張策的說法完全一樣。
    老學究面色騰地飛紅,連忙說:“小策真是個博古通今的小奇才??!”
    9.中國民間故事短篇
    相傳很久以前,黃河里有一位河神,人稱河伯。他站在黃河岸上。望著黃河水自西向東流,興奮地說;“黃河真大呀,世上沒有哪條河能和它相比。我就是的水神!”有人告訴他:“你的話不對,在黃河的`東面有個地方叫北海,那才真叫大呢。”河伯說:“我不信,北海再大,能大得過黃河嗎?”那人說:“別說一條黃河,就是幾條黃河的水流進北海,也裝不滿它?!焙硬冀K不信。那人無可奈何,告訴他:“有機會你去看看北海,就明白我的話了?!焙硬畞淼近S河的入???,眼前一亮,海神微笑地歡迎他,河伯放眼望去,只見北海汪洋一片,無邊無涯,他呆呆地看了一會兒,深有感觸地對北海若說:只懂得一些道理就以為誰都比不上自我,這話說的就是我呀。今日要不是我親眼見到這北海,我還會以為黃河是天下無比的呢!那樣,豈不被有見識的人永遠笑話。
    10.中國民間故事短篇
    司馬光是北宋知名的政治家、史學家。他從小就聰明好學,機智勇敢。
    司馬光小時候經(jīng)常和小伙伴一起在后院玩耍,后院有一座假山,假山下有一口常年裝滿水的大水缸。
    司馬光七歲那年,有一次,他和小伙伴們像往常一樣,在后院玩捉迷藏。有個小伙伴跑到假山上藏起來,可是一不小心,他腳一滑,“撲通”一聲掉進了大水缸里。那口大水缸非常深,小孩子掉進缸里肯定會被淹死的。
    其他的孩子看見伙伴掉進缸里,嚇壞了,有的孩子嚇得大聲哭喊,有的孩子立刻跑到外面去找大人幫忙。
    這時候,只有司馬光非常鎮(zhèn)定,他從地上抱起了一塊大石頭,用力朝大水缸砸去。大水缸“砰”的一聲被砸破了,水缸里的水迅速流了出來,而掉進水缸的小伙伴也隨之得救了。
    司馬光一下子出了名,他砸缸救人的故事也流傳至今。
    司馬光的故事告訴我們,遇到一些棘手的問題時,一定要冷靜,這樣才能想到解決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