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中班音樂教案范文五篇

字號:

音樂的魅力在于能給人們一個馳騁想象的空間,用音樂打開幼兒想象的閘門,培養(yǎng)他們發(fā)散性思維能力,使他們學會以審美的態(tài)度感悟人生。以下是為大家精心整理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
    【篇一】幼兒園中班音樂教案范文:小老鼠和大獅子
    活動目標:
    1、嘗試選擇合適的打擊樂器和節(jié)奏表現故事角色的特點。
    2、體驗和同伴合作配音表演的快樂。
    3、使幼兒懂得歌曲的詼諧幽默之處。
    4、樂意參加音樂活動,體驗音樂活動中的快樂。
    活動準備:
    課件、不同種類的樂器若干、節(jié)奏圖譜
    活動提示:
    一、回憶故事(價值分析:在回憶故事中,拍拍故事中相應的節(jié)奏,為以下選節(jié)奏圖譜做鋪墊。)
    1、引出:前幾天我們聽過一個什么故事?(出示課件)
    2、提問:故事中有哪些小動物?(獅子、小馬、小鴨、小鳥、老鼠)這些小動物出來玩和逃走時的走路聲、叫聲是怎么樣的?(幼兒模擬動物聲音、拍拍節(jié)奏)
    小結:把小動物出場和離開的聲音節(jié)奏型做一個總結。
    二、探索嘗試(價值分析:通過探索,嘗試選擇合適的打擊樂器和節(jié)奏表現故事角色的特點。)
    1、一一出示節(jié)奏圖譜:接下來,我們和這些小動物們一起做個配圖游戲。
    誰來試著拍一拍,你們覺得這張節(jié)奏譜上的節(jié)奏像故事里哪個小動物的叫聲和腳步身?(一起拍拍節(jié)奏,出示相應的動物圖)
    2、出示各種小樂器:這里有哪些打擊樂器?想想哪種小樂器的聲音像大獅子(馬、老鼠、鴨、鳥)的叫聲和腳步身?(一一敲敲小樂器來驗證一下)
    3、分組探索:給音樂節(jié)奏故事里的動物配音(配音游戲)
    (1)提出要求:我們一起請小樂器幫忙,給故事里的動物配音。看看故事中有幾種小動物?那么幾個人一組?每組的5個朋友先要互相商量好自己想做哪種小動物,再去選一種適合這個小動物聲音的小樂器,后每組的5個朋友一起試試用樂器給故事里的動物配音。
    (2)把幼兒分成三組,各自選擇樂器和相應的節(jié)奏型進行練習。
    三、配音表演
    (價值分析:利用配圖、配樂游戲,嘗試根據故事的角色特點,選擇合適的節(jié)奏型及打擊樂器來表現故事內容,并體驗和同伴合作游戲的快樂。)我們一起學做小小演奏家來配音表演。
    1、請一組幼兒合作配音表演:讓幼兒根據自己選擇的樂器和小動物相應的節(jié)奏型給故事中的小動物配音。
    2、全體幼兒進行合作配音表演選擇同一種動物的幼兒分別在一起,集體給故事中的小動物配音。
    小結:今天我們學習用樂器模仿小動物的聲音講故事,那還有什么故事可以用樂器來配音呢?等你們發(fā)現了告訴老師,我們再來一起演奏。
    【篇二】幼兒園中班音樂教案范文:熊和石頭人
    活動目標:
    1、學玩音樂游戲《熊和石頭人》。在學習歌表演的基礎上,結合游戲情節(jié),注意隨著音樂的變化而變換動作。
    2、能根據教師提供的舞曲音樂即興舞蹈,并在"熊"出現時能保持自由造型不動。
    3、遵守游戲規(guī)則,體驗與同伴合作游戲及控制性活動帶來的快樂。
    4、體驗自主替換歌詞的愉悅情緒。
    5、感受音樂節(jié)奏,樂意參與音樂游戲活動,體驗游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
    "熊"頭飾一個。
    活動過程:
    一、復習歌曲《十二生肖歌》。
    二、學習歌表演。
    1、教師范唱歌曲《熊和石頭人》。
    2、幼兒說出歌曲中的歌詞內容。
    3、熟悉歌詞。教師說一句,然后用動作暗示幼兒說下一句,依次類推。
    4、教師放慢彈奏速度,幼兒跟著學唱歌曲。
    5、教師與幼兒討論歌曲的感情處理。
    "小朋友和小動物在樹林里快樂地玩,怎樣唱?"
    "大熊來了,大家被亂跑,該怎樣唱?"
    6、即興歌表演。教師與幼兒一起練習。
    三、隨樂即興舞蹈并學做石頭人。
    教師可提供歡快或優(yōu)美的不同性質的舞曲,讓幼兒即興表演。再舞蹈過程中,音樂突然停止了,幼兒必須保持姿態(tài)不動,幾變?yōu)槭^人了。
    四、學習"熊走"動作。
    鼓勵幼兒在"熊走"音樂聲中,用不同的動作扮演"熊"并合拍地行走。
    五、完整游戲。
    游戲開始可有教師扮"熊",并逐步由幼兒擔任"熊"的角色。
    【篇三】幼兒園中班音樂教案范文:大花貓和小老鼠
    活動目標:
    1、學唱歌曲,感知歌曲的前奏、間奏和結尾以及在各段歌詞處的游戲規(guī)則。
    2、欣賞韻律表演,借助"大花貓"和"小老鼠"角色,幫助幼兒學習歌曲。
    3、感受游戲的樂趣,學會控制自己的身體保持不動。
    4、在活動中與同伴共舞,交流情感。
    5、鼓勵幼兒大膽仿編兒歌,根據兒歌內容用恰當的動作表現
    活動準備:
    1、請兩個小朋友排練情景表演:大花貓和小老鼠。
    2、小老鼠、大花貓頭飾各一個。
    3、給扮演大花貓和小老鼠的小朋友化妝,特別是小老鼠,要按照歌詞的內容進行化妝。
    活動過程:
    1、復習律動:快樂的小熊。
    教師帶領幼兒隨音樂,扮演快樂的小熊走路、小熊跳舞和小熊騎車,走進教室。
    2、欣賞韻律表演:大花貓和小老鼠。
    教師:你們看到了什么?小老鼠長著什么樣?他們在做什么?
    3、觀看"小老鼠"表演,學唱歌曲的前半部分。
    教師:天黑了,小老鼠偷偷地從洞里跑了出來,你們聽……教師:小朋友,我們一起跟著"小老鼠"學一學吧!
    幼兒跟著"小老鼠"延長歌曲的前半段,在間奏處,帶領幼兒找空地方蹲下來做"吃東西"動作。
    4、觀看"大花貓"表演,帶領幼兒歌唱并玩游戲。
    教師帶領幼兒到教室中間唱歌曲的前半部分,并在間奏出鼓勵幼兒做吃東西動作。依據幼兒的興趣程度,可帶領幼兒玩游戲1-2遍。
    幼兒觀看"大花貓"表演,鼓勵幼兒跟著"大花貓"學習表演貓叫、貓走路等動作。
    講解游戲規(guī)則:提醒幼兒聽見大花貓來了,就立刻不動,這樣大花貓就不會發(fā)現你們了。歌曲唱完,當你們聽見大花貓說"喵嗚、喵嗚"的時候,花貓就去抓老鼠,老鼠結噶進跑回家坐在椅子上。
    教師扮演大花貓,幼兒扮演"小老鼠",師生共同玩游戲兩遍。
    【篇四】幼兒園中班音樂教案范文:大鞋與小鞋
    活動目標
    1、學唱歌曲,感受歌曲幽默、風趣的風格。
    2、通過觀察畫面中穿大鞋的滑稽模樣,想象用夸張、幽默的身體動作表現歌曲。
    3、體驗夸張的表演樂趣。
    4、培養(yǎng)幼兒的音樂節(jié)奏感,發(fā)展幼兒的表現力。
    5、感受游戲的樂趣;
    活動準備
    1、教學掛圖、學習DVD、教學CD。
    2、大號的男士皮鞋和娃娃的小皮鞋各一雙。
    活動過程
    1、感受大鞋與小鞋。
    教師:"今天,老師帶來了一雙爸爸的鞋和娃娃的鞋,讓我們來穿一穿,看穿爸爸的鞋與穿娃娃的鞋有什么不同的感覺?"(讓幼兒腳穿大鞋、小鞋走路,聽聽走路時發(fā)出的聲音,并模仿發(fā)出的聲音,然后讓幼兒相互交流穿大鞋、小鞋的感受,及大鞋、小鞋發(fā)出的聲音。)
    2、初步學唱歌曲。
    (1)初步感受歌曲內容,欣賞教師范唱。
    教師:"今天,老師也帶來了一首關于爸爸的大皮鞋和娃娃的小皮鞋的歌。仔細聽,歌里唱了什么?"
    (2)幼兒相互討論歌里唱了什么。
    教師:"你聽到歌里唱了什么?"(根據幼兒的回答出示相應的歌曲內容小圖片。)
    (3)再次欣賞教師范唱,師幼共同討論歌里還唱了什么。
    教師:"請再注意聽老師唱一遍,看歌里還唱了什么?"(根據幼兒的回答出示相應的歌曲內容小圖片。)
    (4)利用節(jié)奏圖譜學習歌曲后半部分的內容。
    教師:"剛才小朋友都已經模仿了穿大鞋、小鞋走路時發(fā)出的聲音。那現在和老師一起跟著節(jié)奏圖譜把它給唱出來,好嗎?"
    (5)師幼共同看圖譜完整地演唱歌曲。(教師根據幼兒的演唱情況進行重點練習。)
    3、感受、理解歌曲兩種不同的音樂形象。
    (1)再次欣賞教師的范唱。(教師可根據歌詞內容將第一段唱得強而慢,第二段唱得弱而快。)教師:"注意聽老師唱,看老師在唱兩段歌曲時,它的速度一樣嗎?"
    (2)師幼共同討論應如何演唱兩種不同音樂形象的樂句。
    教師:兩段歌曲的速度一樣嗎?為什么不一樣?那我們應該怎么唱?
    4、幼兒分組演唱。
    教師:將幼兒分成兩組,一組演唱第一段,一組演唱第二段。
    活動延伸在歌曲的后續(xù)活動中,教師可以讓幼兒想象一下自己穿小鞋子會怎么樣,試著編一遍穿小鞋的歌曲,并演唱。
    【篇五】幼兒園中班音樂教案范文:不倒翁與小娃娃
    活動目標:
    1.根據音樂創(chuàng)編不倒翁和小娃娃的動作。
    2.體驗與同伴進行音樂游戲的快樂。
    3.借助圖譜、動作、游戲情景理解記憶歌詞并學唱歌曲。
    4.鼓勵幼兒大膽仿編兒歌,根據兒歌內容用恰當的動作表現
    活動準備:錄音、玩具等。
    活動過程:
    1.復習上節(jié)課所學習過的歌曲。
    2.創(chuàng)編動作聽第一段,創(chuàng)編不倒翁的動作,表現出不倒翁的搖搖晃晃。
    3.聽第二段,創(chuàng)編小娃娃的動作,表現出小娃娃動作流暢的感覺。
    4.展示和分享幼兒分兩組,分別扮演不倒翁和小娃娃。
    幼兒合作進行游戲。
    活動反思:
    整個活動以教師為主體,單向發(fā)揮作用,違背了以幼兒為主體的理念,缺乏了師幼互動的過程。在活動中無論是欣賞,理解歌詞、唱歌、表演,雖然教師嘗試運用了多媒體課件的形式來吸引和激發(fā)幼兒的興趣,但是反復的播放,重復地練習讓幼兒大部分時間花在消極地坐、聽、等待上,嚴重束縛幼兒雙手與大腦,禁錮了幼兒的思想與情感,活動過程中幼兒缺乏主動性、積極性,更談不上創(chuàng)造性,為了學會教師所教的內容而感到困難,感到苦惱,自然會毫無參與活動的興趣,更不用說是大膽的表達表現音樂的愉悅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