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小學(xué)三年級語文《山行》知識點(diǎn)、教案及練習(xí)題

字號:

《山行》是唐代詩人杜牧創(chuàng)作的一首詩。此詩描繪秋日山行所見的景色,展現(xiàn)出一幅動人的山林秋*,山路、人家、白云、紅葉,構(gòu)成一幅和諧統(tǒng)一的畫面,表現(xiàn)了作者的高懷逸興和豪蕩思致。以下是整理的蘇教版:小學(xué)三年級語文《山行》知識點(diǎn)、教案及練習(xí)題,希望幫助到您。
    蘇教版:小學(xué)三年級語文《山行》知識點(diǎn)
    原文:
    【山行】
    杜牧
    遠(yuǎn)上寒山石傾斜,
    白云生處有人家。
    停車坐愛楓林晚,
    霜葉紅于二月花
    譯文:
    沿著彎彎曲曲的小路上山,在那白云深處,居然還有人家。
    停下車來,是因?yàn)橄矏圻@深秋楓林晚景。楓葉秋霜染過,艷比二月春花。
    注釋:
    山行:在山中行走。
    遠(yuǎn)上:登上遠(yuǎn)處的。
    寒山:深秋季節(jié)的山。
    石徑:石子的小路。
    斜:為傾斜的意思。
    深:另有版本作“生”。(“深”可理解為在云霧繚繞的的深處;“生”可理解為在形成白云的地方)
    車:轎子。
    坐:因?yàn)椤?BR>    霜葉:楓樹的葉子經(jīng)深秋寒霜之后變成了紅色。
    詩人杜牧:
    杜牧,字牧之,號樊川居士,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詩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孫,杜從郁之子。26歲中進(jìn)士,任為弘文館校書郎。后來到江西觀察使幕,又成為淮南節(jié)度使幕,之后再度成為觀察使幕,擔(dān)任過許多官職。杜牧由于晚年居住在長安南樊川別墅,故后世稱"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杜牧的詩歌以七言絕句著稱,內(nèi)容以詠史抒懷為主,杜牧的詩英姿颯爽,大多關(guān)于處事之道,在晚唐成就頗高。杜牧人稱"小杜",以別于杜甫。與李商隱并稱"小李杜"。
    《山行》是唐代詩人杜牧描寫秋天山林景色的詩。山路、人家、白云、紅葉,這些景象構(gòu)成一幅和諧統(tǒng)一的畫面。在這首詩中以景抒情,捕捉山林自然美的形象,并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是景色與情感相互交融自成一體?!渡叫小返囊馑际且粭l彎彎曲曲的小路蜿蜒曲折伸向山頂,在白云飄浮的地方住著幾戶人家。(我)停下來欣賞這楓林的景色,那火紅的楓葉比江南二月的花更紅。
    蘇教版:小學(xué)三年級語文《山行》教案
    【教學(xué)目標(biāo)】:
    1、理解詩的意思,了解秋天紅葉的特點(diǎn),體會詩人熱愛秋天、熱愛祖國壯麗河山的思想感情。
    2、體會詩人豐富的想象,感受詩歌美的意境。
    3、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xué)生會背誦。
    【教學(xué)重點(diǎn)】:
    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詩美的意境。
    【教學(xué)難點(diǎn)】:
    體會詩美的意境,獲得審美的愉悅。
    【教學(xué)方法】:誦讀法
    【教學(xué)用具】:小黑板
    【教學(xué)內(nèi)容及教學(xué)步驟】:
    一、導(dǎo)入新課:
    談話:同學(xué)們,一年四季,你喜歡哪個季節(jié)?為什么?(生思考,后交流。)(教師肯定學(xué)生所說)因?yàn)橛辛舜?、夏、秋、冬,所以我們看到了一個奇妙、美麗的大自然。但是秋天,是一個多姿多彩的季節(jié),收獲的季節(jié)。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xué)習(xí)一首描寫秋天的古詩《山行》。
    【板題】:山行杜牧
    二、自主合作,讀詩明意。
    1、簡介
    杜牧(803~852),字牧之,唐代詩人。京兆萬年(今陜西省西安)人。有《樊川文集》。與李商隱齊名,稱“小李杜”。杜牧詩在晚唐成就頗高,后人稱杜甫為“老杜”,稱杜牧為“小杜”。
    2、自由朗讀,讀到瑯瑯上口為止。
    3、請生朗讀,互相評價。
    4、四人小組合作,利用文中的注釋及詞語手冊,合作互助,逐字逐句理解詩文。有不理解的地方做上標(biāo)記或?qū)懴聛怼?BR>    5、小組匯報交流。
    點(diǎn)撥:
    (1)山行:在山上行走(誰在山上行走)
    (2)遠(yuǎn)上:向山的遠(yuǎn)處伸展。
    (3)寒山:深秋時節(jié)的山林(寒山:深秋季節(jié),天氣漸冷,山上草木枯黃,給人一種涼意,故稱寒山,實(shí)指秋天的山)
    (4)斜:在這首詩中應(yīng)讀xié,意思仍當(dāng)傾斜解釋,這里有曲折不直的意思。
    (5)白云生處與白云深處的區(qū)別:深:濃厚,濃郁;生:生出,存在。(指有白云繚繞的地方,也說明那地方比較高。)
    (6)坐:因?yàn)?。愛:真愛,留戀的意思?BR>    (7)霜葉:經(jīng)霜打過的楓葉。楓林晚:傍晚時候的楓樹林。
    (8)紅于:比……更紅——與“紅如”區(qū)別。
    6、理解詩意:
    (1)學(xué)生根據(jù)理解講解詩句內(nèi)容。
    (2)教師點(diǎn)撥:
    首句“遠(yuǎn)上寒山石徑斜”,由下而上,寫一條石頭小路蜿蜒曲折地伸向充滿秋意的山巒?!昂弊贮c(diǎn)明深秋季節(jié);“遠(yuǎn)”字寫出山路的綿長;“斜”字照應(yīng)句首的“遠(yuǎn)”字,寫出了高而緩的山勢。由于坡度不大,故可乘車游山。
    次句“白云生處有人家”,描寫詩人山行時所看到的遠(yuǎn)處風(fēng)光。一個“生”字,形象地表現(xiàn)了白云升騰、繚繞和飄浮種種動態(tài),也說明山很高?!坝腥思摇比謺谷寺?lián)想到炊煙裊裊,雞鳴犬吠,從而感到深山充滿生氣,沒有一點(diǎn)兒死寂的恐怖?!坝腥思摇比诌€照應(yīng)了上句中的“石徑”,因?yàn)檫@“石徑”便是山里居民的通道。
    第三句“停車坐愛楓林晚”的“坐”字解釋為“因?yàn)椤?。因?yàn)橄φ諚髁值耐砭皩?shí)在太迷人了,所以詩人特地停車觀賞。這句中的“晚”字用得無比精妙,它蘊(yùn)含多層意思:
    (1)點(diǎn)明前兩句是白天所見,后兩句則是傍晚之景。
    (2)因?yàn)榘聿庞邢φ?,絢麗的晚霞和紅艷的楓葉互相輝映,楓林才格外美麗。
    (3)詩人流連忘返,到了傍晚,還舍不得登車離去,足見他對紅葉喜愛之極。
    (4)因?yàn)橥\嚿蹙茫^察入微,才能悟出第四句“霜葉紅于二月花”這樣富有理趣的警句。
    “霜葉紅于二月花”,這是全詩的中心句。前三句的描寫都是在為這句鋪墊和烘托。詩人為什么用“紅于”而不用“紅如”?因?yàn)椤凹t如”不過和春花一樣,無非是裝點(diǎn)自然美景而已;而“紅于”則是春花所不能比擬的,不僅僅是色彩更鮮艷,而且更能耐寒,經(jīng)得起風(fēng)霜考驗(yàn)。
    三、品味想象,欣賞意境:
    1、了解的整首詩的意思,現(xiàn)在知道詩人想寫什么了嗎?那再來用心讀讀好嗎?
    2、評價。你覺得詩中哪些詞語寫得特別好?讀讀,你仿佛看到了怎樣的畫面?
    3、想象漫游:此時,你也隨杜牧來到了山腳下,哪些景物映入了你的眼簾?有何感想?
    4、朗讀。(此時是在充分理解詩的意思的基礎(chǔ)上,讓生朗讀,可以強(qiáng)化對詩的印象,也能逐步體會大自然的美景。)
    【作業(yè)布置】:畫一幅秋*
    【板書設(shè)計(jì)】:
    山路綿長,山勢高緩
    白云深處,人家居住
    山行熱愛自然
    喜愛楓林,難抑驚喜
    點(diǎn)明原因,揭示中心
    蘇教版:小學(xué)三年級語文《山行》練習(xí)題
    一、小小魔術(shù)師,給多音字組詞。
     xiāng()  jiǎ()  bēi()  liàng()
    相      假    背    量
     xiàng()  jià()  bèi()  liáng()
    二、找朋友,寫出下列詞語的近義詞。
    似乎——  忽然——  居然——
    汲取——  鼓舞——  力量——
    三、比一比,組成詞。
    亭()相()遠(yuǎn)()
    停()霜()元()
    四、填空。
    風(fēng)()雨雪()走高飛
    ()()之行,始于()()。
    五、背一背,寫一寫。
    山行
    ()()寒山石徑斜,
    白云()()有人家。
    ()()坐愛楓林晚,
    ()()紅于二月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