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經(jīng)解釋:光武興 為東漢 四百年 終于獻

字號:


    漢朝經(jīng)過四百多年的時間,到了末期,由于外戚、宦官互相攻擊,王室無能,到漢獻帝時就滅亡了。下面是分享的三字經(jīng)解釋:光武興 為東漢 四百年 終于獻。歡迎閱讀參考!
    guāngwǔxīng
    光武興
    wéidōnghàn
    為東漢
    sìbǎinián
    四百年
    zhōngyúxiàn
    終于獻
    【注釋】
    光武:光武帝,劉秀。
    東流:光武中興之后為東漢,以前為西漢。
    獻:漢獻帝,漢朝末代皇帝。
    【解釋】
    王莽篡權。改國號為新,天下大亂,劉秀*更始帝,恢復國號為漢,史稱東漢光武帝,東漢延續(xù)四百年,到漢獻帝的時候滅亡。
    【啟示】
    漢朝經(jīng)過四百多年的時間,到了末期,由于外戚、宦官互相攻擊,王室無能,到漢獻帝時就滅亡了。
    【賞析】
    劉秀是劉邦第九世孫,字文敘,生于西漢末哀帝建平元年。劉秀勤勞謹慎,寬厚待人,少年讀書,略通義理。在反對王莽的起義斗爭中,聲名鶴起。于公元25年,即位于,國號“漢”,年號“建武”,定都于洛陽。經(jīng)歷十一年統(tǒng)一戰(zhàn)爭,消滅了各地割據(jù)勢力,于“建武”十二年統(tǒng)一了全國。光武帝劉秀實行休養(yǎng)生息政策,寬以待民,使因戰(zhàn)爭遭到破壞的國力逐漸恢復。光武帝在公元57年病死,終年六十三歲,在位三十三年,光武帝之后,劉莊即位,為漢明帝,明帝死,劉恒即位為漢章帝,之后是和帝、殤帝、安帝、少帝、順帝、沖帝、質帝、桓帝、靈帝。至靈帝時,東漢王朝根基已經(jīng)動搖,各地豪強風起云涌,割據(jù)日益嚴重。涼州豪強董卓入京,立劉協(xié)為帝,是為獻帝,這是東漢最后一個皇帝,公元220年十月,漢獻帝禪位于曹丕,東漢結束。東漢王朝共歷十四帝。經(jīng)歷一百九十六年。東漢是西漢的繼承和發(fā)展,兩漢共歷約四百年,在漢獻帝時,被曹魏取代。所以說“四百年,終于獻。”漢朝結束后,三國時代開始,中國大地再次進入了分裂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