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經(jīng)》讀后感范文三篇

字號:


    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百善孝為先。孝就像一縷陽光,照射在心田,永遠讓人感到溫暖與幸福。以下是由整理的關于《孝經(jīng)》讀后感范文三篇,歡迎閱讀!
    【篇一】
    “百善孝為先”,這是一句古人的俗語。原本我也不是很懂得“孝”這個字的含義,但當我看了《孝經(jīng)》以后,我又進一步地了解了這個字的意義。
    《孝經(jīng)》是一本圣賢經(jīng)典,里面講了許許多多的關于“孝”的故事。一篇篇古言古風的美文,一個個發(fā)人深思的故事,讓人陶醉其中。雖然《孝經(jīng)》總字數(shù)不足兩千,但在中國思想歷有著不容忽視的地位。從西漢開始,這本書受到歷代人們的尊崇和傳唱,上至帝王將相,下至黎民百姓,廣為傳誦,《孝經(jīng)》稱得上是字數(shù)最少,內(nèi)容最淺而對后世影響的一部文學經(jīng)典。
    “黃香孝父”的事跡大家應該都不陌生。黃香小小年紀就很懂事,對父母非常孝順。夏天,天氣炎熱,黃香每次幫父親打完水后,都會拿一把扇子,將席子扇涼了才讓父親躺下;冬天,天寒地凍,黃香怕父親晚上畏寒怕冷睡不暖,于是每天都搶先*以自己的體溫捂熱被子,然后才讓父親上去睡。多么感人肺腑的故事!多么打動人心的孝子??!讀著,讀著,我不禁熱淚盈眶,兩行清淚從眼角流下,輕輕滑過臉龐。
    連*之作《三字經(jīng)》都用濃重的筆墨描寫了孝的重要性。如有一句:融四歲,能讓梨。這句話講的是“孔融讓梨”的小故事,孝順的孔融孝敬長輩,很小的時候就知道把又大又甜的梨先讓給哥哥們,自己卻拿最小的,又是一個孝子值得我們?nèi)W習!
    看過《孝經(jīng)》、《三字經(jīng)》后,我捫心自問,自己是否是一個孝子呢?對比之下覺得我還真不是“孝子”。曾經(jīng)在一份考卷上有這樣一道題,問“孝”的含義是什么?我當時完全不知道該如何下筆。
    在生活中,我也沒有盡到“孝”道,沒有做到常常問候遠在他鄉(xiāng)的父母是否安好,沒有關心他們的工作是不是辛苦,也沒有想過他們會不會開心,只顧著自個兒玩樂享受,甚至有時還埋怨父母為什么不像別人家的父母在家里陪伴著自己。
    但如今,我明白了。當我生病的時候,父母總是打電話、發(fā)信息問我:怎么樣啦?去醫(yī)院沒有?今天好點了嗎?要不要爸爸媽媽回家陪你呀?從這些充滿關心的話語中,我體會到了父母對我那濃濃的愛意和關切、焦急之心,他們恨不得親自回來照顧我,但為了賺錢養(yǎng)家,為了培養(yǎng)我早日成才,他們不得不拋家舍口繼續(xù)工作。他們那么拼命地賺錢,是為了什么?還不是為了讓我有一個舒適的成長環(huán)境?
    所以,從今以后,我會好好地孝順父母,關心父母,不在他們嘮叨的時候不耐煩打斷,而是虛心地聆聽著,約束自己的任性不讓他們擔心。每個父母都中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所以在學習上,我要更加努力,加倍努力,現(xiàn)在的我,只能在學習上用更好成績來回報父母的恩情。
    羊羔跪乳尚知孝,烏鴉反哺孝親顏,動物尚且如此,人又怎么不能孝道?我們要從小理解“孝”、實踐“孝”,將有關“孝”的美文,經(jīng)典名著吟之,誦之,感之,悟之,發(fā)揚“孝”這一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
    【篇二】
    ——百善孝為先
    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百善孝為先。孝就像一縷陽光,照射在心田,永遠讓人感到溫暖與幸福。讀完這本《孝經(jīng)》后,我有了很深很深的感悟……
    “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生也”,孝是所有德行的根本?!皭塾H者,不敢惡于人;敬親者,不敢慢于人”,所謂:百善孝為先,百行孝為本。孝敬父母,尊敬兄長不就是我們這些晚輩需要做的嗎?如果孝敬父母都做不到,那么你的一切品行該從何談起?
    孝就是在心里的愛嗎?不,這還不夠,孝還需要在行動上來證明。子曰:“孝子之事親也,居則致其敬,養(yǎng)則致其樂,病則致其憂?!毙⒆泳捶钏母改福匠T诩业臅r候要盡自己的一切對父母恭敬;奉養(yǎng)飲食的時候則想盡辦法使父母快樂;在父母有病時,要為父母擔憂并細心照料。記得有一次,媽媽吃飯的時候突然說她肚子痛,吃了兩三口飯就不吃了,看媽媽在沙發(fā)上難受的樣子,我擔心極了,連連問媽媽用不用去醫(yī)院。媽媽說:“不用管我,寫你的作業(yè)?!蔽覍懽鳂I(yè)時心都定不下來,寫完作業(yè),我又給媽媽端來一杯熱水,媽媽夸我是個好孩子。
    接著,我又讀到了“鹿乳奉親”的故事,寫的是一個人的父母患了嚴重的眼疾,需要用新鮮的鹿乳來治。他裝扮成一只活蹦亂跳的小鹿,來到林中,取到了新鮮的鹿乳。有一次,他差一點被獵人當做真鹿射死,獵人了解了事情的原委后,被他的孝心感動,并發(fā)誓以后再也不射殺鹿了。
    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情。大自然中的動物們也懷著一顆孝心,那我們呢?是不是應該更盡心盡力地孝敬父母?孝是我們對父母最真切、真實的的報答,一種最樸實的表現(xiàn)。孝,是不求回報的,因為父母為我們付出了太多太多……
    孝敬你的父母吧,這是我們用畢生經(jīng)歷去完成的一項任務,更是一種使命?!叭酥校笥谛ⅰ?,讓這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發(fā)揚光大!
    【篇三】
    據(jù)說《孝經(jīng)》為孔子所作,它是中國儒家經(jīng)典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成書于秦漢時期,一直為中國歷代社會所重視?!缎⒔?jīng)》全書共18章,通過孔子與*曾(參)子之間的對話,精辟地闡述了儒家代表人對孝道的認識??鬃诱J為孝道是天然之道,是一切德行的根本,并提出以孝為本的治國理念。據(jù)說唐玄宗李隆基曾為此書作注,自南宋以后被列為《十三經(jīng)》之一。
    悉心讀罷《孝經(jīng)》,掩卷靜思,盡管孔子對天子、諸侯、公卿、大夫、士、庶人,不同階層的人行孝做了詳盡而不同的規(guī)定。筆者認為,孝是一個很普通的行為,孝是人類生命生存延續(xù)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孝乃帝王貴族、百姓人家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部分。《孝經(jīng)·庶人章》曰:“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謹身節(jié)用,以養(yǎng)父母,此庶人之孝也。故自天子至于庶人,孝無終始,而患不及者,未之有也?!毙⒔?jīng)說上到一國之君,下到普通百姓,雖然身份地位不同,但是,各人奉養(yǎng)父母應盡的孝道沒有什么差別。如果有人因為身份地位的差異,而以各種理由不盡孝道,或者少盡孝道,那是絕對不允許的事情。所以,《孝經(jīng)·圣治章》曰:“故不愛其親而愛他人者,謂之悖德;不敬其親而敬他人者,謂之悖禮,”縱觀當今社會,這種“不愛其親而愛他人,不敬其親而敬他人者”的悖德悖禮之人比比皆是。
    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边@是人類社會一種大公無私的大愛,這種愛大多時候只是掛在嘴上的東西,說了幾千年,總是沒有多少人能真正做到。但是,社會就是這樣,總有忠心耿耿的忠烈之士,如:岳飛、文天祥、關天培、鄧世昌、狼牙山五壯士、劉胡蘭、黃繼光、邱少云、雷鋒等民族英雄,他們時刻想著忠于國家,報孝人民。因此,宋人范仲淹在《岳陽樓記》中說:“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訌R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縱觀當今之志士國人,能有多少人有如此之想法?忠君報國,此乃大愛,做不到尚且可以理解;孝敬父母,人間小愛,又有多少人能真正做到呢?
    孝敬父母本是一個在平常不過的事情,沒有什么太難做的,可是做得好的人寥寥無幾。有人大發(fā)洪財,窮的只剩下錢了,可孝敬父母卻分文不舍;有人*厚祿,出進一大幫人擁著寵著,可孝敬父母卻沒有一點點功夫。唯獨有偶的是中國的大貪官,貪財上億元、上千萬元者比比皆是,他們大多數(shù)將貪來錢財花在了**身上,沒有一個人把錢用在給自己的父母買豪宅和孝敬老人生活上。平時聽那些人坐在主席臺上高談闊論,大講特講人間孝順,二十四孝頭頭是道,子乎也者仁慈博愛,這就是中國社會道德的基本現(xiàn)狀。道德滑坡,孝道冷淡的主要原因也就在于此。
    筆者發(fā)現(xiàn)《孝經(jīng)》的每一章結尾,總是要用《詩經(jīng)》中的一句話作為結束語。說明《孝經(jīng)》與《詩經(jīng)》有相通之處,它是從很平常的百姓生活中積累出來的最基本的最有人間親情的東西。所以,《孝經(jīng)》在每一個中國人心中并不陌生。對于孝道的理解,筆者認為沒有必要拔得太高,它無非是通過生活的點滴體現(xiàn)人間真情,正所謂:細節(jié)成就偉大。這也許是“百善孝為先”依據(jù)。
    筆者自不敢說孝順,對于孝順最起碼有自己的一點認識。比如說:在家炒菜時,多延長三四十秒鐘,盡量把菜炒爛一些,好讓老人能吃得下;每頓飯做熟了,第一碗飯必須先端給老人;每一周給老人洗個熱水澡,洗洗腳、剪剪指甲、換一身干凈的衣服;每一天早上幫行動不便的老娘梳梳頭(給老娘梳頭的感覺真好,筆者又感受)。每天晚上幫老人關好窗戶、拉好窗簾,早上又打開窗戶、拉開窗簾;老人吃飯時系好圍裙,飯后切忌要洗干凈,晾干下頓吃飯時要用;老人感冒了要在第一時間趕緊給吃藥;老人大多數(shù)都有便秘,要讓他們吃得下,也要讓他們能拉得出;老人尿褲子了,及時給換一件干凈的;天氣冷了,要及時給老人加上衣服;天氣熱了,要為老人換上單衣等等,這些基本的瑣碎小事,就是孝道的重要部分。另外,老人干了錯事,我們也要批評他;老人執(zhí)意要干不能干的危險事情,我們要及時加以制止;老人罵你不孝順,你要樂于接受等等也應該算孝順的一部分吧!
    做兒女的,特別是經(jīng)常在老人跟前的人,常常感覺老人有一個最明顯的偏心,就是他們老是惦記著不在跟前的子女,好象他們個個都比在跟前人的孝順。他們覺得不在自己跟前的兒女在外都不容易,也需要老人的關照和疼愛,這也許就是所謂的天下父母心吧!
    當今社會,在外創(chuàng)業(yè),確實不易。但是,有些人總是因為工作忙為由,很少回家看望老人,動不動就是我給了多少多少錢。是的,孝敬老人確實需要錢,但錢不能解決所有的問題。錢可以雇一個保姆,但買不來親情;錢可以買來音樂,但買不來歡樂;錢可以雇人代為照顧老人,但買不來親自孝敬父母那份真實感受。一個人當你在外感到困惑的時候,請你回到父母跟前,在父母歲月滄桑的眼睛里,你可以得到智慧的啟迪;當你感到無助的時候,請你回到父母跟前,從那雙皺巴巴的手上,你可以得來無窮的力量。孝順可以使人懂得珍惜生命,孝順會使人懂得怎樣更好的面對生活,孝順可以讓你知道生命走到后來的艱難和不易?。?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