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高三過年作文【三篇】》由高中作文頻道整理,僅供參考。如果覺得很不錯,歡迎點評和分享~感謝你的閱讀與支持!
【篇一】高三過年作文
過年以后內(nèi)心中突然涌現(xiàn)出對新年很多的感悟,過年對于每個人民來說都有著特殊的意義。而不可否認(rèn)人們對于新年都是有著共同期盼,期盼著在新的一年有著新的開始,新的祝愿。而舍去去年的晦氣與不快。
而中國的過年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加深了我對于自己國家的傳統(tǒng)文化的認(rèn)識,中國的文化中:團(tuán)結(jié).和諧.美滿。一直都是一個津津樂道的話題,而在過年這種話題得到完美的體現(xiàn)。每個人對于忙碌了一年的生活,過年的時候與家人聚會,生活尤其重要。因為在這個快節(jié)奏的社會里,過年的時候可以讓人們放慢腳步來與親人團(tuán)聚,放松,體驗生活。這對于人們尤其重要,所以人們尤其重視。
我們期望對于每個人來說過年意味著過去的我們要總結(jié),未來我們會把握。人們也會以新的面貌迎接未來,迎接新的一年。所以,共同祝愿我們的國家繁榮昌盛。
【篇二】高三過年作文
緊張而忙碌的期末考試剛剛結(jié)束,我們便迎來了盼望已久的農(nóng)歷新年,在城里久待的我迫不及待地想要回故鄉(xiāng)過一個喜慶祥和的春節(jié)。
由于等姑姑的緣故,大年三十那天上午我們才到,我興高采烈地回到了奶奶家——我的故鄉(xiāng)固始縣蔣集。我已經(jīng)有一段時間沒來奶奶家了,這次回來我發(fā)現(xiàn)故鄉(xiāng)的變化確實不?。阂粭l寬闊平坦的柏油馬路已修到了家門口,幾座高大漂亮的新樓房聳立在村子中間。
爺爺奶奶已經(jīng)在家門口張望許久。我們剛一下車,他們就急切地迎上來,一邊拉著我的手帶我進(jìn)了院子,一邊不斷地問寒問暖。院子里的小狗也用它那種特殊的語言“汪汪”地叫著,歡迎我的到來。此時此刻我突然感覺到老家的濃濃溫情,一種說不出的歡愉頓時籠罩了全身。
到家后的第一個清晨,爺爺便帶著我和活撥可愛的小狗到村外的田野去散步。硬朗的爺爺、歡蹦的小狗、熟悉的羊腸小道……雖然已是嚴(yán)冬,我卻感受不到絲毫的寒意。無意中我發(fā)現(xiàn),道旁那兩排大白楊已經(jīng)沒有了,我不禁想起了許多快樂的往事
每年夏天,我都要回老家過暑假。我常常帶上小狗,邀上村里的小伙伴們一起去白楊樹下玩耍。玩累了便躺在樹下休息一會兒,聽著風(fēng)吹楊樹的沙沙聲,享受著陰涼沉沉人睡??山衲晗奶煳覀冊摰侥睦锶ネ嫠Hコ藳瞿??耳邊不禁又響起那熟悉的沙沙聲和伙伴們歡樂的笑聲……
除夕終于來了,每家每戶的門前都掛上了紅紅的大燈籠,貼上了喜慶的對聯(lián)。傍晚,我們發(fā)現(xiàn)許多人都要到故去的親人墳前燒香燒紙,用這種樸實而古老的鄉(xiāng)俗表達(dá)對先輩們的緬懷。晚上,吃完了奶奶包的餃子,我就開心地和小伙伴們一起沖到院子里。剛一出門,我就被突如其來的巨大聲響嚇得不知所措,傻傻地呆在那里半天才回過神來。原來是小伙伴搞的惡作劇,他們偷偷在我腳下放了一個“小地雷”。這時,隨著一聲聲巨響,五彩繽紛的禮花在夜空中綻放,美麗極了,大人和小孩們跳躍著、歡呼著。整個村子沸騰了。
大年初一,過年的喜慶氣氛絲毫沒有削減。大清早,爸爸媽媽就帶我到各家各戶去拜年,一進(jìn)家門首先映人眼簾的都是正屋供奉的族譜,然后就是門上貼的“過門錢”和墻上貼的“福”字。進(jìn)屋后,我見到主人便會說上一聲“過年好”。大人們見我這么懂事,就會喜滋滋地掏出紅包塞進(jìn)我的口袋里。
拜完年后,在回家的路上,我腦子里想的全是收到的壓歲錢,我在心里不停地數(shù)呀數(shù),美得不知道說什么好。
回老家過年真好。
【篇三】高三過年作文
清晨,寒風(fēng)習(xí)習(xí),卻擋不住陣陣炮聲的喧鬧。我和爸爸也大大的放了一把。不過我確實不知道今天為什么要起得這么早,又為什么一定要放點炮。
回來我們就上網(wǎng)去查,原來這炮是在驅(qū)趕“五窮”。據(jù)說上古時代,人們?yōu)榱粟s走“邪、怪、病、災(zāi)、窮”,免受他們的煩擾,就在正月初五這天組織“掃五窮”的儀式,由十四五歲的小孩扮演天官、財神、土地神、孫悟空、毛女人等等挨家挨戶去“掃五窮”。其實這和關(guān)于年的一系列傳說、傳統(tǒng)是那么相輔相成。
首先是除夕。據(jù)說是為了驅(qū)趕一種吃人的猛獸“年”。年獸怕紅色,且只在除夕這天吃人,所以這一天家家戶戶都要貼上紅紅的對聯(lián),穿上紅紅的新衣服,放些紅紅的大鞭炮,還要吃點象征元寶的年夜飯---餃子。不過,我相信一定沒有什么年獸,這紅色、這炮聲只是送給舊年的里程炮,更是寄予新年的祈福炮。
再說初一。炮就不用說了,好吃的那也不用說了,年年如此。就說壓歲錢吧,那當(dāng)然也是每年的必修課---當(dāng)然我是喜歡這一課的。據(jù)說初一包括整個正月大人們見了孩子都會給一些壓歲錢,而且一定要給新的,為什么呢---其實就是一個流傳很廣的故事。傳說,古時候有一種身黑手白的小妖,名字叫"祟",每年的年三十夜里出來害人,它用手在熟睡的孩子頭上摸三下,孩子嚇得哭起來,然后就發(fā)燒,講囈語而從此得病,幾天后熱退病去,但聰明機靈的孩子卻變成了癡呆瘋癲的傻子了。人們怕祟來害孩子,就點亮燈火團(tuán)坐不睡,稱為"守祟"。在嘉興府有一戶姓管的人家,夫妻倆老年得子,視為掌上明珠。到了年三十夜晚,他們怕祟來害孩子,就逼著孩子玩。孩子用紅紙包了八枚銅錢,拆開包上,包上又拆開,一直玩到睡下,包著的八枚銅錢就放到枕頭邊。夫妻倆不敢合眼,挨著孩子長夜守祟。半夜里,一陣巨風(fēng)吹開了房門,吹滅了燈火,黑矮的小人用它的白手摸孩子的頭時,孩子的枕邊進(jìn)裂出一道亮光,祟急忙縮回手尖叫著逃跑了。管氏夫婦把用紅紙包八枚銅錢嚇退祟的事告訴了大家。大家也都學(xué)著在年夜飯后用紅紙包上八枚銅錢交給孩子放在枕邊,果然以后祟就再也不敢來害小孩子了。原來,這八枚銅錢是由八仙變的,在暗中幫助孩子把祟嚇退,因而,人們把這錢叫"壓祟錢",又因"祟"與"歲"諧音,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被稱為"壓歲錢"了。
初二以后的幾天主要內(nèi)容就是“串親戚”。姥爺、舅舅、姑姑、姨姨甚至還有大人們的同事、朋友都挨著個走一走,拜個年、問聲好。好像沒什么特別,不過良好的祝愿同樣是不可或缺的。
到了初五就是“掃五窮”,過了初五,從初七開始,就是籌備元宵節(jié)了。早的傳說據(jù)說源于漢代的道教祭祀天官,天官賜福,和他相對的還有赦罪的地官和解厄的水官分別生于農(nóng)歷的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和十月十五,所以正月十五作為一年當(dāng)中的第一個月圓之夜和天官的誕生日就格外被人們推崇。當(dāng)然了還有吃元宵、逛花燈、猜燈謎、放煙火等等習(xí)俗的多種傳說。
不過依我看,這種種的習(xí)俗、傳統(tǒng)其實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guān),那就是通過不同的方式來祈求新的一年國泰民安、風(fēng)調(diào)雨順、生活和諧,不同的只是方式,而百無一外相同的卻是普天之下的祥和生活。這就是我們的傳統(tǒng)、我們的文化賦予我們的過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