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講道理要看時機
與孩子說明為什么不能這么做的原因時,要謹記著,不要只是批評孩子的行為,更要講出雙方與他人的情緒、感受。
與孩子講道理的四步驟
星期天午后,帶花寶到公園玩。假日的公園人超級多, 連滑滑梯的樓梯都塞車,每滑一次都要花好久的時間,我深深感覺到花寶的不耐煩。心急的花寶急著想要滑下去, 但前面還有年紀比較小的小朋友,我站在滑梯側(cè)邊,一直提醒花寶:“不要急,等前面的小妹妹滑下去你再滑吧!”
突然,我看到花寶伸出手,想要把站在前面的妹妹推到旁邊,企圖要繞過她自己先滑。由于這個舉動攸關(guān)安全, 大人當然要立刻介入。于是我立刻抓住花寶的手,嚴厲地說:“不能推人哦!”已經(jīng)有些不高興的花寶,被我抓住手,當場大哭起來:“爸爸不要拉我啦,我要滑滑梯?!蔽抑阑▽毜那榫w已經(jīng)瀕臨爆發(fā),決定對她講道理。
但是,對孩子講道理是有步驟和方法的。
第一步,先安撫情緒
花寶站在滑梯上發(fā)脾氣,用力掙脫我的手,我立刻用雙手抓住花寶,把她從滑梯上抱了下來,到公園的一角先安撫她的情緒。
“放開我,我要滑滑梯啦!”
“爸爸,我不要你抓我?!?BR> 不管花寶多么生氣地大叫,我只是簡單地響應(yīng):
“好,爸爸知道你想去玩?!?BR> “爸爸聽到了?!?BR> 當然還有那句代表“陪伴”與“同理”的神奇咒語:
“我陪你哭完。”
“我先陪你哭完,然后跟爸爸講完話,我們再去玩?!?BR> 當孩子正處于火山爆發(fā)時,只要先安撫他的情緒即可,千萬不要試圖在此時說教,因為孩子絕對聽不進去,越要在這個時候講道哩,只會讓彼此越生氣,所以“不要在孩子哭鬧的時候講道理”,只要安撫就好。
第二步,明確告知錯誤
“爸爸,我哭完了?!?BR> “花寶,你知道爸爸為什么要把你從滑梯上面抱下來嗎?”確認了花寶的情緒已經(jīng)平靜之后,我輕輕地把花寶抱在腿上,溫柔地對她說。
花寶搖搖頭,我接著說:“因為你剛剛做了一件有點危險的事情,爸爸阻止你,但你立刻生氣起來?!北晃覇拘延洃浀幕▽汓c點頭,表示想起來剛剛發(fā)生的事情。
我繼續(xù)說:“那你知道爸爸為什么要抓住你的手嗎?”花寶想了想,還是搖搖頭。
“因為爸爸看到你伸出手,想要把前面的妹妹往旁邊推,自己先溜下去玩?!苯又矣脟绤柕谋砬榕c語氣跟花寶說,“絕對不可以這樣推人?!?BR> 明確告知孩子的錯誤,是講道理很重要的第一步。
第三步,說明“為什么不能這么做?”
“因為那個妹妹太慢啦,我已經(jīng)等好久了。”花寶解釋。
“對啊,今天人好多,爸爸也覺得玩一次都要等好久呀!”我贊同花寶。
“是啊,所以我不想等了啊?!被▽毩⒖谈胶汀?BR> “如果是我,每一次都要等這么久,我也會不想等了?!蔽依^續(xù)理解花寶,花寶一副被認同的模樣不斷地點頭。
當孩子在解釋時,我們要用認同的方式響應(yīng)孩子,才會讓他覺得我們了解他的行為,跟他站在同一陣線,如此,才會愿意向爸媽說明背后的原因。
如果我們用“等好久就可以推人嗎?”“不想等就推人,爸爸是這么教你的嗎?”這些不斷針對“推人”這個行為來批評孩子的話,只會換來孩子“不想再說了”的沉默以及“你都不懂我”的憤怒。久而久之,孩子長大后,任何事都越來越不想對父母解釋,反正一解釋就被罵,干脆什么都不說了。
要如何與孩子說明“為什么不能這么做”呢?首先,要“講出雙方與他人的情緒與感受”。
了解花寶做出這個行為的原因后,我緩緩地跟花寶說:“爸爸知道你急著想要玩,等很久會生氣?!蔽沂种富莸姆较蚶^續(xù)說:“但是滑梯這么高,如果你把小妹妹往旁邊推,她一個不小心掉下來,可能會受傷呢?!被▽毸坪跻蚕氲搅诉@個可能的后果,微微皺著眉頭?!叭绻俏恍∶妹檬軅脑挘瑫趺礃??她會好痛、會哭,她爸爸媽媽也會好難過,所以不可以這樣推人哦!”
“生氣”“難過”是情緒;“急著想玩”“好痛”是感受。跟孩子闡述事件發(fā)生的當下,與事后雙方與他人的情緒、感受,會讓孩子體會對方的心情,也會意識到自己做出這個行為的可能后果,讓孩子在每次事件中同理他人與尊重他人。至于孩子的錯誤行為,只需言簡意賅用一句話帶過,無需在此糾結(jié)。
與孩子說明“為什么不能這么做”的原因時,要謹記“不要只是批評孩子的行為,要講出雙方與他人的情緒與感受”。
第四步,模擬“再次遇到相同狀況該怎么做?”
花寶了解到推人的可能后果后,看著我說:“好!我知道了?!?BR> 許多父母與孩子講道理時,通常到此為止,認為只要告訴孩子哪里做錯以及說明為什么不可以這么做的原因,孩子就會懂了。是的,孩子的確知道不可以這么做,但若下次遇到同樣的狀況時,可能還是不知道該怎么處理。
孩子不是大人,很難舉一反三,當他下次面臨同樣的事情時, 依然不知所措——娃娃被搶了,還是只會用哭的方法;別人不借他玩具,還是只會出手打人用搶的方法……此時,父母就會覺得,不是跟你講過了嗎?怎么還是這樣?
那是因為我們沒有告訴孩子“再次遇到同樣的狀況時該怎么做”。
“那下次你覺得應(yīng)該要怎么做呢?”于是,我繼續(xù)問花寶。
“要問她嗎?”花寶有些疑惑。
“可以,那該怎么問呢?”
“妹妹,可不可以讓我先滑?”
“嗯,很棒啊。但如果那個妹妹年紀太小還不太會說話,或是對方說‘不要’怎么辦?”
“繼續(xù)等嗎?”
“都可以,看你想不想等嘍,但如果你真的很著急怎么辦?”
花寶陷入深思,我輕拍她的腿,往公園其他游樂設(shè)施一指。
“先去玩別的游戲啊?!被▽毻抑傅姆较蛲ィ蝗恍念I(lǐng)神會地說。
“對啊,先去玩別的游戲也是一個選擇?!蔽尹c點頭說,“那下次你遇到滑滑梯排隊時,就知道該怎么做啦?!?BR> “知道啊,我可以問、可以等,也可以先去玩其他東西?!被▽氶_心地回答。
“很好,去玩吧!”花寶從我大腿上一躍而下,開心地繼續(xù)玩其他游樂設(shè)施。
父母要在講道理的最后,提醒孩子“下次遇到同樣的情況該怎么做”。孩子的腦中才會有更多選擇去面對所有的狀況吧!
澤爸教養(yǎng)經(jīng)
對孩子講道理,要在事件發(fā)生的當下就處理, 假使先記在心里,等回家再“算賬”,其實已經(jīng)沒什么用了,因為孩子搞不好都忘啦!
與孩子說明為什么不能這么做的原因時,要謹記著,不要只是批評孩子的行為,更要講出雙方與他人的情緒、感受。
與孩子講道理的四步驟
星期天午后,帶花寶到公園玩。假日的公園人超級多, 連滑滑梯的樓梯都塞車,每滑一次都要花好久的時間,我深深感覺到花寶的不耐煩。心急的花寶急著想要滑下去, 但前面還有年紀比較小的小朋友,我站在滑梯側(cè)邊,一直提醒花寶:“不要急,等前面的小妹妹滑下去你再滑吧!”
突然,我看到花寶伸出手,想要把站在前面的妹妹推到旁邊,企圖要繞過她自己先滑。由于這個舉動攸關(guān)安全, 大人當然要立刻介入。于是我立刻抓住花寶的手,嚴厲地說:“不能推人哦!”已經(jīng)有些不高興的花寶,被我抓住手,當場大哭起來:“爸爸不要拉我啦,我要滑滑梯?!蔽抑阑▽毜那榫w已經(jīng)瀕臨爆發(fā),決定對她講道理。
但是,對孩子講道理是有步驟和方法的。
第一步,先安撫情緒
花寶站在滑梯上發(fā)脾氣,用力掙脫我的手,我立刻用雙手抓住花寶,把她從滑梯上抱了下來,到公園的一角先安撫她的情緒。
“放開我,我要滑滑梯啦!”
“爸爸,我不要你抓我?!?BR> 不管花寶多么生氣地大叫,我只是簡單地響應(yīng):
“好,爸爸知道你想去玩?!?BR> “爸爸聽到了?!?BR> 當然還有那句代表“陪伴”與“同理”的神奇咒語:
“我陪你哭完。”
“我先陪你哭完,然后跟爸爸講完話,我們再去玩?!?BR> 當孩子正處于火山爆發(fā)時,只要先安撫他的情緒即可,千萬不要試圖在此時說教,因為孩子絕對聽不進去,越要在這個時候講道哩,只會讓彼此越生氣,所以“不要在孩子哭鬧的時候講道理”,只要安撫就好。
第二步,明確告知錯誤
“爸爸,我哭完了?!?BR> “花寶,你知道爸爸為什么要把你從滑梯上面抱下來嗎?”確認了花寶的情緒已經(jīng)平靜之后,我輕輕地把花寶抱在腿上,溫柔地對她說。
花寶搖搖頭,我接著說:“因為你剛剛做了一件有點危險的事情,爸爸阻止你,但你立刻生氣起來?!北晃覇拘延洃浀幕▽汓c點頭,表示想起來剛剛發(fā)生的事情。
我繼續(xù)說:“那你知道爸爸為什么要抓住你的手嗎?”花寶想了想,還是搖搖頭。
“因為爸爸看到你伸出手,想要把前面的妹妹往旁邊推,自己先溜下去玩?!苯又矣脟绤柕谋砬榕c語氣跟花寶說,“絕對不可以這樣推人?!?BR> 明確告知孩子的錯誤,是講道理很重要的第一步。
第三步,說明“為什么不能這么做?”
“因為那個妹妹太慢啦,我已經(jīng)等好久了。”花寶解釋。
“對啊,今天人好多,爸爸也覺得玩一次都要等好久呀!”我贊同花寶。
“是啊,所以我不想等了啊?!被▽毩⒖谈胶汀?BR> “如果是我,每一次都要等這么久,我也會不想等了?!蔽依^續(xù)理解花寶,花寶一副被認同的模樣不斷地點頭。
當孩子在解釋時,我們要用認同的方式響應(yīng)孩子,才會讓他覺得我們了解他的行為,跟他站在同一陣線,如此,才會愿意向爸媽說明背后的原因。
如果我們用“等好久就可以推人嗎?”“不想等就推人,爸爸是這么教你的嗎?”這些不斷針對“推人”這個行為來批評孩子的話,只會換來孩子“不想再說了”的沉默以及“你都不懂我”的憤怒。久而久之,孩子長大后,任何事都越來越不想對父母解釋,反正一解釋就被罵,干脆什么都不說了。
要如何與孩子說明“為什么不能這么做”呢?首先,要“講出雙方與他人的情緒與感受”。
了解花寶做出這個行為的原因后,我緩緩地跟花寶說:“爸爸知道你急著想要玩,等很久會生氣?!蔽沂种富莸姆较蚶^續(xù)說:“但是滑梯這么高,如果你把小妹妹往旁邊推,她一個不小心掉下來,可能會受傷呢?!被▽毸坪跻蚕氲搅诉@個可能的后果,微微皺著眉頭?!叭绻俏恍∶妹檬軅脑挘瑫趺礃??她會好痛、會哭,她爸爸媽媽也會好難過,所以不可以這樣推人哦!”
“生氣”“難過”是情緒;“急著想玩”“好痛”是感受。跟孩子闡述事件發(fā)生的當下,與事后雙方與他人的情緒、感受,會讓孩子體會對方的心情,也會意識到自己做出這個行為的可能后果,讓孩子在每次事件中同理他人與尊重他人。至于孩子的錯誤行為,只需言簡意賅用一句話帶過,無需在此糾結(jié)。
與孩子說明“為什么不能這么做”的原因時,要謹記“不要只是批評孩子的行為,要講出雙方與他人的情緒與感受”。
第四步,模擬“再次遇到相同狀況該怎么做?”
花寶了解到推人的可能后果后,看著我說:“好!我知道了?!?BR> 許多父母與孩子講道理時,通常到此為止,認為只要告訴孩子哪里做錯以及說明為什么不可以這么做的原因,孩子就會懂了。是的,孩子的確知道不可以這么做,但若下次遇到同樣的狀況時,可能還是不知道該怎么處理。
孩子不是大人,很難舉一反三,當他下次面臨同樣的事情時, 依然不知所措——娃娃被搶了,還是只會用哭的方法;別人不借他玩具,還是只會出手打人用搶的方法……此時,父母就會覺得,不是跟你講過了嗎?怎么還是這樣?
那是因為我們沒有告訴孩子“再次遇到同樣的狀況時該怎么做”。
“那下次你覺得應(yīng)該要怎么做呢?”于是,我繼續(xù)問花寶。
“要問她嗎?”花寶有些疑惑。
“可以,那該怎么問呢?”
“妹妹,可不可以讓我先滑?”
“嗯,很棒啊。但如果那個妹妹年紀太小還不太會說話,或是對方說‘不要’怎么辦?”
“繼續(xù)等嗎?”
“都可以,看你想不想等嘍,但如果你真的很著急怎么辦?”
花寶陷入深思,我輕拍她的腿,往公園其他游樂設(shè)施一指。
“先去玩別的游戲啊?!被▽毻抑傅姆较蛲ィ蝗恍念I(lǐng)神會地說。
“對啊,先去玩別的游戲也是一個選擇?!蔽尹c點頭說,“那下次你遇到滑滑梯排隊時,就知道該怎么做啦?!?BR> “知道啊,我可以問、可以等,也可以先去玩其他東西?!被▽氶_心地回答。
“很好,去玩吧!”花寶從我大腿上一躍而下,開心地繼續(xù)玩其他游樂設(shè)施。
父母要在講道理的最后,提醒孩子“下次遇到同樣的情況該怎么做”。孩子的腦中才會有更多選擇去面對所有的狀況吧!
澤爸教養(yǎng)經(jīng)
對孩子講道理,要在事件發(fā)生的當下就處理, 假使先記在心里,等回家再“算賬”,其實已經(jīng)沒什么用了,因為孩子搞不好都忘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