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的故事:無線電之父馬可尼

字號:

篇一:科學家的故事:無線電之父馬可尼
    1937年8月30日,英國所有郵局的無線電報和無線電話都沉默兩分鐘。這是為了悼念發(fā)明無線電的馬可尼(1874—1937)。
    馬可尼出生于意大利一個富裕家庭,從小喜歡讀書,愛做實驗。他自己裝備了一個小實驗室,先做化學實驗,后來做電學實驗。他看到有線電報架設(shè)線路非常費力,就想:能不能用電磁波來傳送電報呢?1895年,20歲的馬可尼在自家花園里成功地進行了無線電波傳遞實驗。媽媽十分高興,給了他一千美元,鼓勵他繼續(xù)實驗。
    實驗規(guī)模逐漸擴大,為了尋找經(jīng)費來源,22歲的馬可尼來到英國,在英國政府的支持下,繼續(xù)進行研究。1897年,他和助手在英國海岸進行了跨海通訊實驗。他們把發(fā)射機裝在海岸上的一間小屋子里,屋外豎起一根很高的桿子,上面架設(shè)了用金屬圓筒制成的天線。開始時把接收機放在距海岸4.8公里的一個小島上,通訊效果良好。然后又把距離擴大到14.5公里,同樣獲得成功,以后幾年,馬可尼一邊改進通訊裝置,一邊增大通訊距離。1901年12月,馬可尼實現(xiàn)了從英國到加拿大長達二千多英里的跨洋通訊,這一天標志著無線電已成為全球性事業(yè)。1909年,馬可尼榮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篇二:科學家的故事:電視的發(fā)明者貝爾德
    1929年的一天,當英國人第一次看到電視圖像時,無不興高采烈,奔走相告。在他們中間的電視發(fā)明者貝爾德(1888—1946),激動地流下了熱淚。
    貝爾德出生在英國,從小體弱多病,好多次差一點被病魔奪去生命。然而,身體的脆弱磨煉了他克服困難的勇氣和毅力。大學畢業(yè)后,他在電氣公司工作。他對工作一絲不茍,很短時間就修好了幾臺幾乎淘汰的機器,深受公司器重。
    無情的病魔纏住了他,只好辭職養(yǎng)病。1923年的一天,一個朋友告訴他:“既然馬可尼能夠遠距離發(fā)射和接收無線電波,那么發(fā)射圖像也應(yīng)該是可能的?!边@使他受到很大啟發(fā)。貝爾德決心要完成“用電傳送圖像”的任務(wù)。他將自己僅有的一點財產(chǎn)賣掉,收集了大量資料,并把所有時間都投入到研制電視機上,最后,完成了電視機的設(shè)計工作。
    要把設(shè)計圖紙變成實物樣機,不是容易的事。一間小小的屋子,既是臥室又是工作室。雖然疾病折磨著他,但他仍頑強地工作著,常常是日以繼夜,連夜戰(zhàn)斗,餓了吃面包,困了和衣睡一會兒,沒有錢買實驗器材就以舊茶葉箱、舊帽子盒蓋、編織針等代替。
    經(jīng)過長時間的艱苦奮斗和無數(shù)次失敗之后,貝爾德終于用電信號將人的形像搬上了屏幕。1929年,英國廣播公司允許貝爾德公司開展公共電視廣播業(yè)務(wù)。30年代以后,貝爾德又轉(zhuǎn)向了彩色電視的研究,并有所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