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學教案:硫和氮的氧化物

字號:

為大家整理的高一化學教案:硫和氮的氧化物文章,供大家學習參考!更多新信息請點擊高一考試網(wǎng)
    高一化學教案 硫和氮的氧化物教案
    第三節(jié) 硫和氮的氧化物
    第2課時
    二、二氧化氮和一氧化氮
    [閱讀材料]:信使分子──NO。指出NO重要的生理作用,NO和CO使人體中毒的原理。
    [知識介紹]:1、氮氣的結(jié)構(gòu): 氮分子結(jié)構(gòu)(以后會學習)決定了氮氣的化學性質(zhì)通常不活潑。
    2、氮氣的性質(zhì):氮氣和氧氣在放電下生成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再和氧氣反應,生成二氧化氮,二氧化氮和水反應生成硝酸,
    N2+O2 = 2NO
    2NO+O2 = 2NO2
    3NO2+H2O = 2HNO3+NO
    [生活化學]:哪位同學能解釋雷雨發(fā)莊稼的道理或者一場雷雨一場肥的科學道理?
    (空氣中氮氣和氧氣在放電下生成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再和氧氣反應,生成二氧化氮,二氧化氮和水反應生成硝酸,硝酸與土壤中礦物質(zhì)作用形成可溶性硝酸鹽,成為氮肥被植物吸收。)
    [實驗探究]:自學課本P79【科學探究1】,思考一下問題:
    1、 畫出實驗裝置圖。
    2、簡述實驗操作步驟。
    3、描述實驗現(xiàn)象,完成課本P80的表格。
    實驗步驟
    現(xiàn)象
    解釋(可用化學方程式表示)
    (1)
    將一支充滿NO2的試管倒放在盛有水的水槽中
    紅棕色氣體逐漸消失,水位上升,后水充滿整個試管的2/3,無色氣體充滿試管的1/3(上部)
    3NO2+H2O=2HNO3+NO
    NO2為紅棕色氣體,易溶于水,NO為無色氣體,難溶于水
    (2)
    制取少量氧氣
    2KClO3=2KCl+3O2↑
    或2H2O2 2H2O+O2↑
    (3)
    (3)將氧氣慢慢地通入步驟(1)的試管中
    無色氣體變?yōu)榧t棕色氣體,又變?yōu)闊o色氣體,但氣體體積逐漸縮小,液面不斷上升
    2NO+O2=2NO2
    3NO2+H2O=2HNO3+NO
    [問題討論]:討論課本P79【科學探究2】:
    硝酸工業(yè)常在吸收反應進行過程中補充一些空氣,使生成的一氧化氮再氧化為二氧化氮,二氧化氮溶于水又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經(jīng)過這樣多次的氧化和吸收,二氧化氮可以比較完全地被水吸收,能夠盡可能多地轉(zhuǎn)化為硝酸。
    [科學視野]:自學課本P80“科學視野”。
    三、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對大氣的污染。
    介紹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污染物的重要來源,以及對人類和大自然的危害。
    [知識拓寬]:1、下列關(guān)于酸雨的論述中,不正確的是:
    A、酸雨中的氫離子濃度比正常雨水大
    B、酸雨雨水和正常雨水的樣品煮沸后酸性都減小
    C、空氣中硫和氮的氧化物
    D、正常雨水也有微弱的酸性。
    1、 減少酸雨的產(chǎn)生,下列方法中,你認為可取的是:
    ①少用煤作燃料 ②把煙囪造高 ③燃料脫硫 ④在已酸化的土壤中加石灰 ⑤開發(fā)新能源
    A、①②③ B、②③④⑤ C、①③⑤ D、①③④⑤
    【實踐活動1、2】 根據(jù)各學校具體情況適當布置。
    [課外作業(yè)]:教材P83習題1、2、3、4、5。
    補充習題:
    1.常見的大氣污染物為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二次污染物是排入環(huán)境中的 污染物在物理化學因素或微生物作用下,發(fā)生變化所生成的新污染物,如 2NO+O2=2NO2,則NO2就是二次污染物,下列四種氣體①SO2 、②NO、③NO2、 ④Cl2中能導致二次污染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④ D.只有② 2.SO2是常見的大氣污染物之一,我國規(guī)定空氣中SO2含量不得超過0.02mg·L-1。
    下列措施中不能夠減少SO2排放量的是……( )
    A.用天然氣代替煤炭做民用燃料 B.提高熱能利用率
    C.硫酸廠采取措施提高尾氣的吸收率 D.燃煤中加入生石灰后使用
    3.① 為防治酸雨,降低煤燃燒時向大氣排放的SO2,工業(yè)上將生石灰和含硫煤混合后 使用.請寫出燃燒時,有關(guān)"固硫"(不使硫化合物進入大氣)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② 近年來,某些自來水廠在用液氯進行消毒處理時還加入少量液氨,其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NH3+HClO==H2O+NH2Cl (一氯氨). NH2Cl較HClO穩(wěn)定.試分析加液氨能延長液氯殺菌時間的原因: . 4. 據(jù)1997年3月18日《中國環(huán)境包》報道:從一份科技攻關(guān)課題研究結(jié)果顯示, 我國酸雨區(qū)已占國土面積的40%,研究結(jié)果還表明,酸雨對我國農(nóng)作物、森林等影響的區(qū)域較大。某學校課題組為研究酸雨的成因,進行了以下實驗:先接通直流電源,使電熱絲紅熱,然后將紅熱電熱絲伸入一有SO2和空氣的集氣瓶中,瓶中立即出現(xiàn)a現(xiàn)象,再往其中加鹽酸酸化的BaCl2溶液,又出現(xiàn)b現(xiàn)象。請回答: ①描述現(xiàn)象,a————————,b————————————; ②通過該實驗可得出“酸雨”成因的化學原理是——————————; ③目前一座中等城市每年用煤約三百萬噸,其含硫量如按1%計算,則每年排放SO2多少噸?
    參考答案:1、A 2、B 3、S+O2=SO2 CaO+SO2=CaSO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