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關于2013年高考滿分議論文:換一種“給”的方式,是特地為大家整理的,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又到復習!當年輕的新老師正在為如何復習而頭痛的時候,自認為經(jīng)驗豐富的我卻成竹在胸:新課還沒授完之際,我已制定好詳細的復習計劃;通讀整本語文書后,我已按“字、詞、句、段、篇”幾大板塊整理好十來張的復習資料。我得意地想,只要學生配合,認真完成這些復習資料,取得好成績應該是不成問題的!
又一節(jié)語文課。當見到我捧著一沓厚厚的卷子邁進課室時,學生不禁唉聲嘆氣,幾個膽大的學生甚至嘟嚷道:“唉,又是做試卷!”“真無聊!”“好慘呀!”……
望著講臺下那張張毫無生氣的臉孔,聽著聲聲抱怨,我勃然大怒,真想拍案而起罵他們個狗血淋頭:“真是一幫不知好歹的家伙,我這么辛苦出卷、改卷為了什么?還不是為你們期末能拿個好成績!想做就做,不想做的拉倒……”然而理智告訴我不能這樣做,以“暴以制暴”的結果只會是兩敗俱傷。我強壓心中的怒火,控制好自己的情緒。突然,我靈機一動,對,就這么辦!于是,我拿起語文書對孩子們說:“這節(jié)課我們來玩?zhèn)€”尋寶“游戲,想玩不?”
孩子們意外地睜大眼睛,異口同聲地大聲回答道:“想!”
“在這本書中,藏著許許多多的多音字,有的藏在課文中,有的藏在生字表中,能不能把它們找出來?”
“能!”
“好,那我們就以小組為單位,每個小組分工合作,把找到的多音字寫到黑板上來,比比哪個組在短的時間內找得多。”我一邊說,一邊拿起粉筆把黑板劃分為七大塊。
一聲令下,課室里頓時熱鬧起來。瞧,第五小組的六個同學在組長的指揮下活動開展得井然有序:有的找,有的組詞,有的負責記錄到黑板上……十分鐘到了,多音字滿滿地占據(jù)了一個黑板!我們一邊讀,一邊評,一邊數(shù)。每評完一個小組,我就用紅粉筆打上個鮮紅的分數(shù)。每打一個分數(shù),下面就會響起一了陣Yeah!”爾后,我又要求他們對滿黑板的多音字進行整理,數(shù)一數(shù)黑板上共出現(xiàn)了多少個不同的多音字。孩子們興趣盎然地讀著,數(shù)著。“共有35個!”一個孩子匯報道,那聲音里充滿著自豪。我瞧瞧講臺上那沓多音字復習卷,笑了——絞盡腦汁也就找了24個,孩子們比我厲害多了!于是,我向他們豎起了大拇指:“俗話說‘三個臭皮匠,抵個諸葛亮’,原來我們班上有這么多‘諸葛亮’!”臺下張張笑臉如花般燦爛!
悅耳的下課樂曲響起,這一節(jié)復習課在孩子們的歡聲笑語中結束了。我捧著那沓空白的試卷向辦公室走去。一路上,我為自己剛才急中生智沒有把課上砸感到慶幸的同時,更多的是慚愧:在制定復習計劃的時候,我沒有去考慮過學生的心理感受與需要,也沒有關注過他們是一個個活生生的有思想的人。我只知道,這些知識他們必須掌握!我把他們當成了一個個容器,我要把這些知識“灌進”他們的腦海中。于是,當孩子們在復習過程中流露中厭煩的情緒時,我就會感到很受傷,會抱怨孩子們不懂事:自己花了那么多心思出那么多復習資料,目的就是讓他們在期末考試中多考幾分??墒撬麄兙谷徊活I情!!現(xiàn)在我才明白:學生也想考好成績,他們抗拒的不是這些知識,而是我這種“填鴨式”的復習方式!
很多的時候,我們以為我們對學生滿腔愛心,發(fā)自內心地為他們好,對他們毫無保留地付出、給予??墒侨f萬沒想到的是,學生對我們的付出不以為然,甚至是抗拒我們大公無私的“給予”。
學生為什么會抗拒?是抗拒我們的愛心嗎?是抗拒我們給他們的東西嗎?
不是的!學生抗拒的不是我們給他們內容,而是我們“給”的方式!
無論是教學還是教育,假如我們能站在學生的角度,換一種“給”的方式,我們將收獲更多的喜悅??!
又到復習!當年輕的新老師正在為如何復習而頭痛的時候,自認為經(jīng)驗豐富的我卻成竹在胸:新課還沒授完之際,我已制定好詳細的復習計劃;通讀整本語文書后,我已按“字、詞、句、段、篇”幾大板塊整理好十來張的復習資料。我得意地想,只要學生配合,認真完成這些復習資料,取得好成績應該是不成問題的!
又一節(jié)語文課。當見到我捧著一沓厚厚的卷子邁進課室時,學生不禁唉聲嘆氣,幾個膽大的學生甚至嘟嚷道:“唉,又是做試卷!”“真無聊!”“好慘呀!”……
望著講臺下那張張毫無生氣的臉孔,聽著聲聲抱怨,我勃然大怒,真想拍案而起罵他們個狗血淋頭:“真是一幫不知好歹的家伙,我這么辛苦出卷、改卷為了什么?還不是為你們期末能拿個好成績!想做就做,不想做的拉倒……”然而理智告訴我不能這樣做,以“暴以制暴”的結果只會是兩敗俱傷。我強壓心中的怒火,控制好自己的情緒。突然,我靈機一動,對,就這么辦!于是,我拿起語文書對孩子們說:“這節(jié)課我們來玩?zhèn)€”尋寶“游戲,想玩不?”
孩子們意外地睜大眼睛,異口同聲地大聲回答道:“想!”
“在這本書中,藏著許許多多的多音字,有的藏在課文中,有的藏在生字表中,能不能把它們找出來?”
“能!”
“好,那我們就以小組為單位,每個小組分工合作,把找到的多音字寫到黑板上來,比比哪個組在短的時間內找得多。”我一邊說,一邊拿起粉筆把黑板劃分為七大塊。
一聲令下,課室里頓時熱鬧起來。瞧,第五小組的六個同學在組長的指揮下活動開展得井然有序:有的找,有的組詞,有的負責記錄到黑板上……十分鐘到了,多音字滿滿地占據(jù)了一個黑板!我們一邊讀,一邊評,一邊數(shù)。每評完一個小組,我就用紅粉筆打上個鮮紅的分數(shù)。每打一個分數(shù),下面就會響起一了陣Yeah!”爾后,我又要求他們對滿黑板的多音字進行整理,數(shù)一數(shù)黑板上共出現(xiàn)了多少個不同的多音字。孩子們興趣盎然地讀著,數(shù)著。“共有35個!”一個孩子匯報道,那聲音里充滿著自豪。我瞧瞧講臺上那沓多音字復習卷,笑了——絞盡腦汁也就找了24個,孩子們比我厲害多了!于是,我向他們豎起了大拇指:“俗話說‘三個臭皮匠,抵個諸葛亮’,原來我們班上有這么多‘諸葛亮’!”臺下張張笑臉如花般燦爛!
悅耳的下課樂曲響起,這一節(jié)復習課在孩子們的歡聲笑語中結束了。我捧著那沓空白的試卷向辦公室走去。一路上,我為自己剛才急中生智沒有把課上砸感到慶幸的同時,更多的是慚愧:在制定復習計劃的時候,我沒有去考慮過學生的心理感受與需要,也沒有關注過他們是一個個活生生的有思想的人。我只知道,這些知識他們必須掌握!我把他們當成了一個個容器,我要把這些知識“灌進”他們的腦海中。于是,當孩子們在復習過程中流露中厭煩的情緒時,我就會感到很受傷,會抱怨孩子們不懂事:自己花了那么多心思出那么多復習資料,目的就是讓他們在期末考試中多考幾分??墒撬麄兙谷徊活I情!!現(xiàn)在我才明白:學生也想考好成績,他們抗拒的不是這些知識,而是我這種“填鴨式”的復習方式!
很多的時候,我們以為我們對學生滿腔愛心,發(fā)自內心地為他們好,對他們毫無保留地付出、給予??墒侨f萬沒想到的是,學生對我們的付出不以為然,甚至是抗拒我們大公無私的“給予”。
學生為什么會抗拒?是抗拒我們的愛心嗎?是抗拒我們給他們的東西嗎?
不是的!學生抗拒的不是我們給他們內容,而是我們“給”的方式!
無論是教學還是教育,假如我們能站在學生的角度,換一種“給”的方式,我們將收獲更多的喜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