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最新保險經紀人《保險經紀相關知識》關鍵詞(一)

字號:

以下是為大家整理的關于《2013年最新保險經紀人《保險經紀相關知識》關鍵詞(一)》的文章,供大家學習參考!
    保險經紀人:基于投保人的利益,為投保人與保險人訂立保險合同提供中介服務,并依法收取傭金的單位。
    經紀(又稱“居間”):可分為“報告居間”和“媒介居間”,前者僅報告訂約機會,后者則促使雙方訂約。
    經紀人:在經濟活動中,以收取傭金為目的,為促進他人交易而從事居間、行紀和代理等經紀業(yè)務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經濟組織。
    合伙企業(yè):在中國境內設立的,由各合伙人訂立合伙協(xié)議,共同出資、合伙經營、共享收益、共擔風險,并對合伙企業(yè)債務承擔無限連帶責任的營利性組織。
    有限責任公司:股東以其出資額為限對公司承擔責任,公司以其全部資產對公司的債務承擔責任的法人企業(yè)。
    股份有限公司:由一定人數(shù)以上的股東組成,公司全部資本分為等額股份,股東以其所持股份為限對公司承擔責任,公司以全部資產對公司的債務承擔責任的法人企業(yè)。
    直接保險經紀人:介于投保人和保險人之間、直接接受投保人委托的保險經紀人。
    再保險經紀人:促成再保險分出公司與接受公司建立再保險關系的保險經紀人,此類保險經紀機構與原保險公司簽訂委托合同,基于原保險公司的利益,為原保險公司與再保險公司安排再保險業(yè)務提供中介服務,并按約定收取傭金。
    核保承保風險:保險公司在核保承程中面臨的主要風險。
    保險欺詐:投保人、被保險人及受益人以欺詐手段偽造或夸大損失,獲取不合理保險賠款的違法行為。
    保險資金運用風險:保險公司運用所籌集的保險資金在資本市場上進行有償營運過程中遭受損失的可能性。
    再保險風險:保險公司在進行再保險分出和分入業(yè)務時所遇到的風險。
    險種開發(fā):保險公司根據(jù)保險目標市場的需求,在市場調查的基礎上,組織設計新險種及改造舊險種等活動的過程。
    保險展業(yè):包括從展業(yè)環(huán)境分析、制定展業(yè)計劃到保險商品宣傳、出售保險商品、提供售后服務的系統(tǒng)化營銷工程。
    承保:簽訂保險合同的過程,即投保人和保險人雙方通過協(xié)商,對保險合同的內容取得一致意見的過程。
    理賠:即處理賠案,在保險標的發(fā)生保險事故后,保險人對被保險人所發(fā)生的保險合同責任范圍內的經濟損失履行經濟補償義務,對被保險人提出的索賠進行處理的行為。
    風險管理計劃:完成風險管理目標和任務的具體安排和步驟。
    完備手續(xù):在雙方意見達成一致的情況下,簽訂再保險合同,以法律文本的形式將再保險行為確定下來,從而結束整個締約過程。
    承保限額:再保險公司可以接受的賠償限額。
    再保險買方:那些資信好、財務狀況穩(wěn)定、核保技術強、服務質量高、對某種風險有接受興趣的保險公司。
    風險金融:通過“保險證券”從資本市場上籌集巨災準備金。
    巨災債券:一種場外交易的衍生證券,也是一種可轉讓的有價證券,是針對某些(再)保險中的巨災風險而設計的。
    商譽:在進行收購時,超過被收購公司凈資產的那部分溢價。
    償付邊際:對財產保險公司的資產和負債進行評估之后,根據(jù)考察的結果計算出的用來考察保險公司償付能力的二種指標。
    營銷:通過創(chuàng)造和交換產品和價值,從而使個人或群體滿足欲望和需要的社會和管理過程。
    交換:在市場經濟存在的情況下實現(xiàn)資源合理配置的有效方式。
    顧客滿意度:顧客在購買商品后,對從中能得到的效果和期望值之間進行比較,所形成的愉悅或失望的感覺狀態(tài)。
    營銷主體:在市場上積極主動進行銷售活動的相關個人或集體,而另一方則被稱為顧客。
    營銷管理:計劃和執(zhí)行關于商品、服務和創(chuàng)意的觀念、定價、促銷和分銷,以創(chuàng)造能夠符合個人和組織目標的交換的一種過程。
    營銷組合:根據(jù)目標市場的需要,全面考慮企業(yè)的任務、目標、資源以及外部環(huán)境,將企業(yè)的產品、價格、分銷和促銷加以組合和應用,以滿足目標市場的需要,實現(xiàn)企業(yè)的任務和目標。
    營銷管理哲學:如何組織和控制營銷活動,以及在營銷活動中如何協(xié)調消費者、組織和社會的利益比重關系。
    “營銷近視癥”:很多組織過分注重自己的產品,高估自己的市場容量,忽視競爭對手的挑戰(zhàn),無視消費者的需求,結果自然是在競爭中失敗。
    非渴求商品:那些消費者在一般情況下不會想去購買的物品,但在有人推銷的情況下,消費者就有可能購買。
    顧客需求至上的原則:以消費者需求為中心,企業(yè)的組織經營也圍、繞客戶的需求來展開,從顧客的角度出發(fā)來確定顧客需要。
    響應營銷:尋找已經存在的需求并且去滿足他。
    整合營銷:公司在營銷過程中采取各種措施滿足客戶的需要,同時在營銷過程中,要調動所有相關的職能部門,限度地相互協(xié)調配合,為滿足客戶的需要服務。
    營銷信息系統(tǒng):由人員、設備和程序所構成的相互作用的系統(tǒng),目的在于為營銷決策者及時準確地收集整理、分析評估并存儲分送轉達所需的信息。
    市場調研:主要針對客戶所作的調查,即以購買商品、消費服務的個人或團體為對象,來探討商品和服務的購買、消費等各種事實、意見及動機。
    市場細分:根據(jù)消費者明顯不同的需求特征將整體市場劃分成若干個消費者群的過程,每一個消費者群都是一個具有相同需求和欲望的細分子市場。
    目標市場:企業(yè)決定進入的、具有共同需要或特征的購買者的集合。
    無差異營銷:不考慮各細分市場的差異性,而是將整個市場確定為目標市場,公司圍繞著一種產品設計、一種營銷組合面向整個保險市場。
    差異性營銷:企業(yè)選擇整體市場中不同的細分市場為目標市場,并針對每個目標市場分別設計具體的產品及營銷組合方案,以滿足不同保險消費者的保險需求。
    集中性營銷:公司將自身所有營銷資源都集中于某一營銷組合,滿足整體市場中某一保險消費群體的產品及服務需求。
    市場營銷戰(zhàn)略:市場公司在進行市場服務時指導市場營銷活動的總體部署與規(guī)劃,是市場公司成功運作的基礎。
    市場定位:企業(yè)根據(jù)目標顧客對產品特性的重視程度,全方位為產品培養(yǎng)一定的特色,樹立一定的市場形象,從而取得市場競爭的主動權,其實質就是為了取得目標市場的競爭優(yōu)勢。
    營銷策略:采用多種營銷手段所表現(xiàn)出來的具體模式和特征。
    核心產品:消費者購買某種產品時所追求的利益,即顧客的核心需求。
    有形產品:核心產品借以實現(xiàn)的形式,即向市場提供的實體和服務的形象。
    附加產品:顧客購買有形產品時所獲得的全部附加服務和利益,包括提供信貸、免費送貨、安裝以及售后服務等。
    產品組合(也稱“產品搭配”):一個企業(yè)提供給消費者的所有的產品線和產品項目的組合或搭配,即經營范圍和結構。
    產品線:具有相同功能,型號、規(guī)格不同而又密切相關的一組產品。
    產品項目:產品大類中各種不同品種、規(guī)格、質量和價格的特定的產品。
    分銷渠道(也稱為“銷售渠道”、“分配渠道”、“流通渠道”):產品在其所有權轉移過程中從生產領域進入消費領域的途徑。
    覆蓋式銷售策略:企業(yè)盡可能地擴大批發(fā)商、零售商的數(shù)量,以密集的銷售網(wǎng)點推銷其產品,以求擴大市場覆蓋面或快速進入并覆蓋一個新市場。
    選擇式銷售策略:企業(yè)在某一地區(qū)僅選擇幾個合適的有信譽的中間商經銷自己的產品,目的在于維護產品的品牌信譽,建立穩(wěn)固的市場,形成比較固定的消費群體。
    壟斷式銷售(銷售)策略:企業(yè)在某一地區(qū)只選擇一個中間商經銷自己的產品,雙方通過簽訂經銷合同的方式來確定各自的權利與義務,以達到調動中間商的積極性,擴大經營規(guī)模,充分利用中間商的商譽和經營能力,有效控制市場的目的。
    定價策略:企業(yè)根據(jù)市場中不同變化因素對商品價格的影響程度采用不同的定價方法,制定出適合市場變化的商品價格,進而實現(xiàn)定價目標的企業(yè)營銷戰(zhàn)術。
    取脂定價策略(也稱“撇油定價策略”):企業(yè)在產品壽命周期的投入期或成長期,利用消費者的求新、求奇心理,抓住激烈競爭尚未出現(xiàn)的有利時機,有目的的將價格定得很高,以便在短期內獲取盡可能多的利潤,盡快收回投資的一種定價策略。
    滲透定價策略(也稱“薄利多銷策略”):企業(yè)在產品上市初期,利用消費者求廉的消費心理,有意將價格定得很低,使新產品以物美價廉的形象,吸引顧客,占領市場,以謀取遠期的穩(wěn)定利潤。
    滿意價格策略(也稱“平價銷售策略”):介于取脂定價和滲透定價之間的一種定價策略。
    差別定價(也稱“價格歧視”):企業(yè)按照兩種或兩種以上不反映成本費用的比例差異的價格銷售某種產品或勞務。
    心理營銷定價策略:針對消費者的不同消費心理,制定相應的商品價格,以滿足不同類型消費者的需求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