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關于《少兒書法:漢字六書》,是特地為大家整理的,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六書是傳統(tǒng)分析漢字結構的一種說法。
六書之名始見于《周禮·地官·保氏》:“掌諫王惡而養(yǎng)國子以道,教之以六藝,……五曰六書,六曰九數(shù)?!钡菦]有具體的六書名目。首次說出六書內(nèi)容的,是東漢班固承襲西漢末劉歆《七略》而作的《漢書·藝文志》,它說:"古者,八歲入小學,故周官保氏掌養(yǎng)國子,教之六書,謂象形、象事、象意、象聲、轉(zhuǎn)注、假借,造字之本也。"班固明確指出六書是象形、象事、象意、象聲、轉(zhuǎn)注、假借等六種造字的方法。漢末鄭眾在作《周官解詁》時,將這六書名目及閃第修正為“象形、會意、轉(zhuǎn)注、處事、假借、諧聲?!比匀粵]有具體的解釋。對六書解釋最詳細的漢代學者是許慎,許慎是劉歆再傳弟子賈逵的學生。許慎作《說文解字》,把六書的名目和次第修正為指事、象形、形聲、會意、轉(zhuǎn)注、假借。這三家的叫法相排列次序各有不同,后代學者研究和詮釋六書,在次序上主要是采用班固的說法,在稱呼上則采用許慎的說法。
六書的內(nèi)容
許慎在《說文解字·敘》里給六書下的定義是:
一曰指事,指事者,視而可識,察而見意,上下是也;
二曰象形,象形者,畫成其物,隨體詰詘,日月是也;
三曰形聲,形聲者,以事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
四曰會意,會意者,比類合誼,以見指偽,武信是也;
五曰轉(zhuǎn)注,轉(zhuǎn)注者,建類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
六曰假借,假借者,本無其字,依聲托事,令長是也。
象形就是直接畫出詞義所概括的事物的外形;
指事就是畫出詞義所概括的有關事物以暗示某些無法直接畫出的特征;
會意就是畫兩個形體通過它們彼此的關系來顯示一個意義;
形聲就是取兩個已造出的形體,一個取義,一個取聲合成一個新義;
轉(zhuǎn)注和假借都是講字和字的關系,轉(zhuǎn)注是把類似的意義灌注到同一個義符中去再造一個新字,假借是詞義發(fā)展以后不造新字仍用舊體,都不是分析漢字的結構。
六書的區(qū)別
象形與指事:象形字都是具體形象的描寫,而指示字卻包含了抽象的指示事物的符號,甚至全由抽象符號構成。
象形與會意:象形字由具體形象來表意,通常只用于表示一定形體的物體,很難用于表示意義抽象的或沒有具體形象的概念,會意字則由若干個意符相互構成一種聯(lián)系,來表達某意義?所表達的意義比較抽象。象形字是獨體字,會意字是合體字。
指事與會意:會意字由若干個意符構成,每個意符基本上由它的形象來會意,指事字則包含了抽象的指示符號,甚至全由抽象符號構成。
會意與形聲:形聲字由形符和聲符兩部分構成,形符表示字義的類屬,聲符表示字的讀音;會意字則由若干個意符相互構成一種聯(lián)系來表達意義,會意字的構成一般沒有表音成分。
六書的局限
六書之說統(tǒng)治中國傳統(tǒng)文字學一千多年,但有明顯局限。
它不能概括造字的全面情況;
用分析篆書前的古文字有困難;
分類不盡合理。
六書是傳統(tǒng)分析漢字結構的一種說法。
六書之名始見于《周禮·地官·保氏》:“掌諫王惡而養(yǎng)國子以道,教之以六藝,……五曰六書,六曰九數(shù)?!钡菦]有具體的六書名目。首次說出六書內(nèi)容的,是東漢班固承襲西漢末劉歆《七略》而作的《漢書·藝文志》,它說:"古者,八歲入小學,故周官保氏掌養(yǎng)國子,教之六書,謂象形、象事、象意、象聲、轉(zhuǎn)注、假借,造字之本也。"班固明確指出六書是象形、象事、象意、象聲、轉(zhuǎn)注、假借等六種造字的方法。漢末鄭眾在作《周官解詁》時,將這六書名目及閃第修正為“象形、會意、轉(zhuǎn)注、處事、假借、諧聲?!比匀粵]有具體的解釋。對六書解釋最詳細的漢代學者是許慎,許慎是劉歆再傳弟子賈逵的學生。許慎作《說文解字》,把六書的名目和次第修正為指事、象形、形聲、會意、轉(zhuǎn)注、假借。這三家的叫法相排列次序各有不同,后代學者研究和詮釋六書,在次序上主要是采用班固的說法,在稱呼上則采用許慎的說法。
六書的內(nèi)容
許慎在《說文解字·敘》里給六書下的定義是:
一曰指事,指事者,視而可識,察而見意,上下是也;
二曰象形,象形者,畫成其物,隨體詰詘,日月是也;
三曰形聲,形聲者,以事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
四曰會意,會意者,比類合誼,以見指偽,武信是也;
五曰轉(zhuǎn)注,轉(zhuǎn)注者,建類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
六曰假借,假借者,本無其字,依聲托事,令長是也。
象形就是直接畫出詞義所概括的事物的外形;
指事就是畫出詞義所概括的有關事物以暗示某些無法直接畫出的特征;
會意就是畫兩個形體通過它們彼此的關系來顯示一個意義;
形聲就是取兩個已造出的形體,一個取義,一個取聲合成一個新義;
轉(zhuǎn)注和假借都是講字和字的關系,轉(zhuǎn)注是把類似的意義灌注到同一個義符中去再造一個新字,假借是詞義發(fā)展以后不造新字仍用舊體,都不是分析漢字的結構。
六書的區(qū)別
象形與指事:象形字都是具體形象的描寫,而指示字卻包含了抽象的指示事物的符號,甚至全由抽象符號構成。
象形與會意:象形字由具體形象來表意,通常只用于表示一定形體的物體,很難用于表示意義抽象的或沒有具體形象的概念,會意字則由若干個意符相互構成一種聯(lián)系,來表達某意義?所表達的意義比較抽象。象形字是獨體字,會意字是合體字。
指事與會意:會意字由若干個意符構成,每個意符基本上由它的形象來會意,指事字則包含了抽象的指示符號,甚至全由抽象符號構成。
會意與形聲:形聲字由形符和聲符兩部分構成,形符表示字義的類屬,聲符表示字的讀音;會意字則由若干個意符相互構成一種聯(lián)系來表達意義,會意字的構成一般沒有表音成分。
六書的局限
六書之說統(tǒng)治中國傳統(tǒng)文字學一千多年,但有明顯局限。
它不能概括造字的全面情況;
用分析篆書前的古文字有困難;
分類不盡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