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為大家整理的《在家上學的弊端你了解嗎?》的文章,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21世紀教育研究院的調(diào)查報告顯示,中國已經(jīng)有越來越多的家長選擇讓孩子在家上學,并且已初步形成規(guī)模。而越來越多的家長之所以選擇讓孩子在家上學,主要是對學校教育的不滿。但選擇在家上學就真的是明智之舉么?
在家上學,導致孩子溝通能力下降
上過學的孩子都知道,我們上學的時候每天在學校的時間要比在家里的時間長的多,我們在校園里可以接觸更多的人和事物,而當我們離開了校園這樣的大環(huán)境,就意味著離開了很多可以接觸的人和事。從某一方面來講,是家長剝奪了孩子與外界接觸的權(quán)利,這些家長把孩子封閉在一個相對狹小的空間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他們的溝通能力,在選擇之前,你是否了解,這些真的是孩子想要的?
在家上學,教育能力有限
21世紀教育研究院調(diào)查報告顯示,在家庭教育過程當中,母親主導教學的是45.81%,再其次是父母共同主導,再其次是父親,少的是有家庭教師主導的,只占1.68%。
由此看出,女性輔導孩子要比男性輔導孩子的次數(shù)更多,這樣就有可能導致孩子在某一方面略顯薄弱。我們都知道在學校里,教師有男有女,有些女老師對文科的知識技能掌握較強,有些男老師則對理科的知識技能掌握較強,這些教師都具有足夠的能力,大化的保證孩子的均衡發(fā)展。而在家上學,拋開誰教育孩子不說,家長的學歷夠了,不代表教育能力也夠。高學歷的家長并不見得是合格的老師。沒有教育學和教育心理學的學習背景,沒有豐富的從教經(jīng)驗,“想當然”的家庭式教育,難以系統(tǒng)化和專業(yè)化。
在家上學無學歷,難升學
嘉賓陳怡光在論壇中講到,在臺灣到18歲是不能上大學的,原因是臺灣考大學要看學歷,可是這些在家上學的孩子沒有接受學校教育,所以考大學變成了一個難題。在大陸也是這樣,沒有高中或等同的文憑是不可以接受高等教育的,所以在家上學沒有學歷,在一定程度上也給孩子的未來造成了影像。
調(diào)查顯示,大家對在家上學未來走向的態(tài)度是:48.60%的人保持樂觀,39.6%的人持謹慎的態(tài)度,6.15%的人不樂觀。所以,我們不能把“在家上學”想象得過于美好。將“在家上學”及時地納入制度化、規(guī)范化,消除一些潛在的風險與問題,大限度地幫助孩子們成長成才。
21世紀教育研究院的調(diào)查報告顯示,中國已經(jīng)有越來越多的家長選擇讓孩子在家上學,并且已初步形成規(guī)模。而越來越多的家長之所以選擇讓孩子在家上學,主要是對學校教育的不滿。但選擇在家上學就真的是明智之舉么?
在家上學,導致孩子溝通能力下降
上過學的孩子都知道,我們上學的時候每天在學校的時間要比在家里的時間長的多,我們在校園里可以接觸更多的人和事物,而當我們離開了校園這樣的大環(huán)境,就意味著離開了很多可以接觸的人和事。從某一方面來講,是家長剝奪了孩子與外界接觸的權(quán)利,這些家長把孩子封閉在一個相對狹小的空間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他們的溝通能力,在選擇之前,你是否了解,這些真的是孩子想要的?
在家上學,教育能力有限
21世紀教育研究院調(diào)查報告顯示,在家庭教育過程當中,母親主導教學的是45.81%,再其次是父母共同主導,再其次是父親,少的是有家庭教師主導的,只占1.68%。
由此看出,女性輔導孩子要比男性輔導孩子的次數(shù)更多,這樣就有可能導致孩子在某一方面略顯薄弱。我們都知道在學校里,教師有男有女,有些女老師對文科的知識技能掌握較強,有些男老師則對理科的知識技能掌握較強,這些教師都具有足夠的能力,大化的保證孩子的均衡發(fā)展。而在家上學,拋開誰教育孩子不說,家長的學歷夠了,不代表教育能力也夠。高學歷的家長并不見得是合格的老師。沒有教育學和教育心理學的學習背景,沒有豐富的從教經(jīng)驗,“想當然”的家庭式教育,難以系統(tǒng)化和專業(yè)化。
在家上學無學歷,難升學
嘉賓陳怡光在論壇中講到,在臺灣到18歲是不能上大學的,原因是臺灣考大學要看學歷,可是這些在家上學的孩子沒有接受學校教育,所以考大學變成了一個難題。在大陸也是這樣,沒有高中或等同的文憑是不可以接受高等教育的,所以在家上學沒有學歷,在一定程度上也給孩子的未來造成了影像。
調(diào)查顯示,大家對在家上學未來走向的態(tài)度是:48.60%的人保持樂觀,39.6%的人持謹慎的態(tài)度,6.15%的人不樂觀。所以,我們不能把“在家上學”想象得過于美好。將“在家上學”及時地納入制度化、規(guī)范化,消除一些潛在的風險與問題,大限度地幫助孩子們成長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