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注冊稅務師稅收法律:民事訴訟法(3)

字號:

(三)回避制度
    回避制度是為了保證案件公正審理而設立的一項審判制度。
    回避制度的內(nèi)容是:人民法院審判某一民事經(jīng)濟案件,執(zhí)行審判任務的審判人員或其他有關(guān)人員與案件具有一定利害關(guān)系,遇有法律規(guī)定的一定情形,應當主動退出本案的審理,當事人及其代理人也有權(quán)請求更換審判人員。
    回避的方式是:當事人申請和有關(guān)人員自行回避。回避的程序是:
    回避必須在案件開始審理時,或在法庭辯論終結(jié)前提出,都須說明理由。
    回避必須有嚴格批準手續(xù):審判長回避,由審判委員會決定;審判人員回避,由院長決定;書記員、翻譯人員、鑒定人員和勘驗人的回避,由審判長決定。
    是否同意回避,應作出口頭的或書面決定。當事人不服從回避的決定,可以申請復議,復議期間不停止本案的審理。當事人提出申請到人民法院作出決定的期間,除案件需要采取緊急措施外,被申請回避人員應暫時停止執(zhí)行有關(guān)本案的職務。
    民事訴訟刑事訴訟
    回避方式當事人申請和有關(guān)人員自行回避。刑事訴訟中的回避分為自行回避、申請回避、指令回避三種。
    回避對象審判人員、書記員、翻譯人員、鑒定人、勘驗人。偵查人員、檢察人員、審判人員以及在偵查、起訴、審判活動中的書記員、鑒定人和翻譯人員。
    回避情形(1)審判人員或上述其他人員是本案當事人或當事人、訴訟代理人的近親屬
    (2)審判人員或其他人員與本案當事人有其他關(guān)系,可能影響對案件公正審理的。
    (3)與本案有利害關(guān)系。即本案的審判結(jié)果直接關(guān)系到審判人員或其他有關(guān)人員的某種利益,在此種情況下,審判人員或其他有關(guān)人員也應回避。(1)本案的當事人或當事人的近親屬。
    (2)本人或者他的近親屬和本案有利害關(guān)系的。
    (3)擔任過本案證人、鑒定人、辯護人、訴訟代理人的。
    (4)與本案當事人有其他關(guān)系,可能影響公正處理案件的。
    (5)審判人員、檢察人員、偵查人員等接受當事人及其委托的人的請客送禮,違反規(guī)定會見當事人及其委托人的。
    回避的程序?qū)徟虚L回避,由審判委員會決定;審判人員回避,由院長決定;書記員、翻譯人員、鑒定人員和勘驗人的回避,由審判長決定。審判人員、檢察人員、偵查人員的回避,應當分別由院長、檢察長、公安機關(guān)負責人決定;院長的回避,由本院審判委員會決定;檢察長和公安機關(guān)負責人的回避,由同級人民檢察院檢察委員會決定。
    (四)兩審終審制度
    兩審終審制度,是指一個民事經(jīng)濟案件經(jīng)過兩個審級法院進行審判后,即宣告終結(jié)的制度。
    兩審終審制有兩種情況例外:
    1.人民法院作為第一審法院所作的裁判,當事人不能上訴;
    2.人民法院按特別程序?qū)徖淼陌讣鞯呐袥Q,當事人不能上訴。
    (五)公開審判制度
    公開審判制度是指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除法律規(guī)定的情況外,審判過程和內(nèi)容應向群眾公開,向社會公開;不公開審判的案件,應當公開宣判。
    公開審判的例外情況:
    1.涉及國家機密的案件;
    2.涉及個人隱私的案件;
    3.離婚案件和涉及商業(yè)秘密的案件,當事人申請不公開審理的。
    以下案件不宜公開審理:
    民事訴訟行政訴訟刑事訴訟
    (1)涉及國家機密的案件;
    (2)涉及個人隱私的案件;
    (3)離婚案件和涉及商業(yè)秘密的案件,當事人申請不公開審理的。涉及國家秘密、個人隱私和法律另有規(guī)定的(1)有關(guān)國家秘密、個人隱私的案件;
    (2)14周歲以上不滿16周歲的一律不公開;16周歲以上不滿18周歲的一般也不公開;
    (3)當事人提出申請的確屬于商業(yè)秘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