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公務員考試:政策解讀之物價上漲(2)

字號:

對居民來講,對高物價有切膚之痛。像肉、蛋、糧、油等生活必需品的價格上漲,直接影響到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導致生活費用上升。即便工資與物價掛鉤而相應提高,也是有限度的,很難超過物價的漲幅,否則會造成物價與工資的螺旋式上升,導致惡性通貨膨脹。因此,高物價的后果是使老百姓的實際購買力下降,給他們帶來不小的生活壓力。
    高物價的這種負面影響,對城里人與鄉(xiāng)下人差不了多少。表面上看,農產品價格的上漲,能讓廣大農民受益,但仔細分析起來,會發(fā)現(xiàn)實際情況并非如此。
    首先,農產品價格雖然上漲了,但其生產成本即農資價格也在上漲,而且常常漲幅更大。農業(yè)生產成本的提高,必然侵蝕農產品價格上漲給農民帶來的直接收益。不僅如此,由于高物價下生活必需品價格漲勢明顯,因此農民的生活成本也在不斷提高,甚至高于城里人的生活成本。比如,根據統(tǒng)計,今年8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同比上漲6.2%。其中,城市上漲5.9%,農村上漲6.7%
    其次,一些農產品價格上漲是由于物流成本提高所致。較多的流通環(huán)節(jié),繁多的過橋費與過路費,市場的進場費、攤位費等雜費以及對物流企業(yè)的重復征稅等等,一方面造成農產品價格上漲,另一方面農民并未因此得到實惠。
    還有一種情況,是游資對農產品的炒作。寬松的貨幣政策使市場流動性充裕,在股市萎靡不振、房市不明朗的情況下,大量游資開始進入農產品市場進行炒作,人為制造市場恐慌,從中牟利。它很大程度上與實際供求關系無關,而是一種“類金融化”行為,即將某些農產品作為金融投機的對象。去年以來諸如“蒜你狠”、“豆你玩”、“姜你軍”等流行用語,就是對這種游資炒作的生動寫照,它不僅對高物價推波助瀾,而且對本來就處于弱勢的廣大農民危害更大。
    遏制高物價的難度不小
    這一輪物價上漲的原因相對復雜,既有我們可以控制的內部因素,也有我們很難掌控的外部因素,而且外部因素在導致高物價的原因中將日趨重要。美國已經實行了兩輪量化寬松政策,但經濟并無實質性起色;歐洲正陷入日益嚴峻的債務危機;日本經濟繼續(xù)“失落”。發(fā)達經濟體的經濟困境,讓世界經濟的前景充滿了不確定性。特別是美國“不負責任”的貨幣政策如果不改弦更張,將會對其他國家產生一系列的危害,不斷成為向全世界輸出通脹壓力的源泉。
    在慣性作用下,物價不可能驟然由高轉低。而且,我們面臨著宏觀調控的兩難選擇,既要注意銀根收縮的力度以抵制通貨膨脹,又要避免因力度過大而使經濟硬著陸。
    現(xiàn)在距離年底還有3個多月的時間,根據前8個月物價持續(xù)上漲的態(tài)勢,我們在2011年要將CPI控制在4%左右的目標,將面臨較大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