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范文【5篇】

字號:

所謂教學反思,是指教師對教育教學實踐的再認識、再思考,并以此來總結經(jīng)驗教訓,進一步提高教育教學水平。教學反思一直以來是教師提高個人業(yè)務水平的一種有效手段,教育上有成就的大家一直非常重視。以下是整理的《小學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范文【5篇】》相關資料,希望幫助到您。
    1.小學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范文
    《不瞞真情》講述的是作家老舍先生小時候的一個故事:為了和好朋友高煜年快點去放風箏,老舍幫他寫了作文的開頭。老師在不知情的情況下高興地表揚了高煜年。兩人后還是認識到不能欺騙老師,就對老師講了實情。事雖小,卻折射出兩人誠實的心靈。全文情節(jié)簡單,文字通俗,但字里行間也留有耐人尋味的空白之處,讀后令人深思。
    本課有很多描寫神態(tài)的詞語,如:緊鎖眉頭、苦思冥想、眉眼頓開、眉飛色舞等。當學到這些詞語時要求學生結合上下文理解詞語的意思,并模仿出相對應的動作,后要求大家用這些詞語說一句話。在教授“眉飛色舞”一詞時,指導學生用“同情+語氣”表達對高煜年的贊揚。師:看,你的眉毛像跳起舞來了,真是眉飛色舞呀。誰來說說“眉色舞”是什么意思?并加上自己的動作,這樣理解解起來就感到容易多了。再通過“讀”貫穿教學始終,同時引導學生進行理性思維,參與對文本內(nèi)涵的理解、感悟。品讀文字的內(nèi)涵美,獲得思想啟迪?!?BR>    2.小學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范文
    《樂游原》
    古詩本身大的特點就是詩情畫意,在教學時要激發(fā)學生的想象,讓學生與詩人產(chǎn)生強烈的共鳴,促使學生在詩境中分享美,理解美,進而能欣賞美,感悟美。在本首詩的教學中,我是這樣做的:
    1、張開想象的翅膀。在學習這首詩時,引導學生發(fā)揮想象,將詩句在腦海里形成主體畫面。如,教學“夕陽無限好”時,我抓住“無限”引導學生展開大膽的想象,同詩人一起盡情領略古原日落的優(yōu)美景致。通過讀、聽、品,讓學生用自己的縱情想象去填補詩句留下的空白。
    2、激發(fā)情感。情感是古詩教學的靈魂和活力。學生主要通過情感體驗參與詩歌的學習,從而沉浸在詩歌的情境中,樂讀古詩、善讀古詩、美讀古詩。在詩中引導學生交流情感,感悟情感,表達情感,體會詩人對美好事物的贊美和擔心美好事物逝去的感嘆。
    3.小學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范文
    《完璧歸趙》一課敘述了藺相如面對秦國恃強凌弱,妄圖奪取和氏璧的危機,憑借勇氣和智謀,保護了國家的珍寶,留下一段千古佳話。課文通過對藺相如三次與秦王正面交鋒的場面描寫,按“要回寶玉、誓與共存、派人潛送”的順序敘述了完璧歸趙的過程,塑造了一個有勇有謀的忠臣形象。由于課文語言淺顯,內(nèi)容簡單,故事情節(jié)生動,故可以放手讓學生通過找關鍵句來層層領會文章的要旨,在正確、流利、有感情的基礎上體會課文所蘊含的道理。因此,本課的設計以學生主動質疑、自主探究為主,讓學生的學習更主動,更投入。
    葉圣陶老先生說:“教是為了不教”。要的是學生達到自能讀書的學習境界,教師必須在教學中,根據(jù)課文的特點,對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yǎng),讓學生“掌握基本的語文學習方法?!薄墩Z文課程標準語》。
    首先,我讓學生了解事情的起因,對歷史背景有清楚地認識。接著讓學生默讀重點段,并要求學生邊讀邊思考,品詞析句,理解課文內(nèi)容。為什么重點段要采取默讀方式呢?因為默讀利于思考,便于深究課文,還有指名讀,意在讀后讓學生評讀;還有自由讀,主要是讓學生練習表情朗讀,培養(yǎng)閱讀能力。
    例如第4自然段,當藺相如準備出場時,教師相機點撥:“藺相如有能力解決這個難題嗎?他是怎樣解決的?”這一牽一發(fā)而動全身的設疑點撥,激發(fā)了學生的興趣,帶著這一問題去學習下文。
    在學生匯報學習時,學生那高漲的情緒、你爭我論的場面大大出乎了我的意料。尤其是討論到“藺相如對秦王說和氏璧上有點小毛病,要指給秦王看”,用什么語氣讀藺相如說的這句話時,孩子們各抒己見:有的說要用從容鎮(zhèn)定的語氣才能騙過秦王;有的說要讀得心平氣和,不能著急;有的說讀中透出些對和氏璧的遺憾的語氣更能迷惑秦王……這讓我深深體會到課堂是教師的主戰(zhàn)場,在課改的實踐過程中,課堂不再全由教師主宰,不是教師一講到底,學生被動思考回答,而課堂要向學生開放,由學生自主完成課堂學習的一切活動,他們自主閱讀、思考,自主地探究、對話。師生在課堂上平等交流、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個體與群體互動,師生與教材互動,整個課堂生動活潑。學生在課堂上體驗閱讀、體驗交流、體驗實踐,體驗成功的快樂、體驗探索的艱辛、體驗合作的愉悅。
    再如藺相如和秦王斗爭開始了,矛盾一觸即發(fā),教師及時點撥:“藺相如真的把腦袋和璧一起撞碎嗎?”這一點撥引導,把學生思維引向縱深,從而較好地解決了教學重難點,藺相如機智勇敢的性格也初露端倪。這樣的抓關鍵處點撥,學生也就能翻然領悟,懂得了如何抓關鍵處學習的方法。
    這節(jié)課整體感覺還是可以的,層次清楚,學生的參與興致和學習欲 望高。通過老師的引導,學生能夠充分體會藺相如的機智勇敢。在學習過程中,學生對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關鍵句子有一定成效。的問題還是老師對學生的語言抓得不夠及時,錯失了動態(tài)生成的處理時機。
    例如:在討論藺相如怎樣對秦王謊稱宇4有瑕疵這個環(huán)節(jié)的教學中,學生有一個很不錯的發(fā)言沒有抓住,而是只顧自己的教案上原設計好的內(nèi)容了。有一個學生說了:一本正經(jīng)地說,這個詞相對來說是比較合理的,藺相如要正經(jīng)秦王才會信以為真,才會給他。但是我沒抓住。這就是我們所說的動態(tài)生成吧,動態(tài)生成是不可預料的,對動態(tài)生成的處理才是體現(xiàn)老師水平的地方,充分展現(xiàn)了教師的教育機智。學生思維動起來收獲才會更深。在這里我有這樣的感悟:在備課時不要把每個問題的預設寫得很統(tǒng)一,甚至有時不要有答案,要給學生生成的機會和空間。對于出現(xiàn)的與教案上不同的情況時,要隨時與本課的主線內(nèi)容聯(lián)系,引導學生更進一步。
    4.小學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范文
    《山茶花》這篇課文用形象生動的語言介紹了“山茶花”顏色多、形狀各異的特點,然后指出,山茶花的美麗源于花骨朵一個月又一個月,一季又一季的準備,贊揚了花骨朵堅韌頑強的品格。
    教學這課時,我初有兩個思路:一是上第一課時,初讀課文,自學生字詞后再教學課文的一至三自然段,第二課時再學習課文四至七自然段,寫生字;二是第一課時進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詞,寫生字,第二課時再重點學習課文內(nèi)容。但根據(jù)我們班的孩子的學習習慣,我選擇了第二種教學設想。在此我主要針對第二種思路的第二課時來談談自己的教后感。
    為了上好這節(jié)課,我認真研讀了教材,并查找閱讀了與本課有關的資料,制作了漂亮的課件。課堂上,為了能讓學生真真切切的感受到山茶花的美麗,我是這樣教學的:
    整體感知課文后,我問:“山茶花到底美在哪兒呢?把相關的句子做上記號?!睂W生讀完書后,能夠很快的找到課文的二三自然段的相關語句:
    真是美極了。白的、紅的、紫的、墨色的、粉紅的……一株樹上有好多種顏色,一朵花上甚至也顏色不同,那真叫絕!山茶花的白,那是怎樣的白啊!像高山飛瀑濺出的水花一樣晶瑩。那墨茶,仿佛一汪碧綠的清潭,帶著波光,又帶著陽光。粉紅的呢?那是織女用朝霞和白云織成的輕紗。有單瓣的,也有重瓣的,有疊成六角形或八角形的,大小疏密排列有致,瀟灑而舒展。
    在師生交流時,通過教師的引導和課件的直觀感受,學生能從以上的文字中深刻的感受到山茶花的顏色豐富,顏色美艷絕倫,花形多而美。在理解之后的朗讀中,我也能感受到他們對山茶花的喜愛。在學習作者寫比喻句時,學生說出了令我驚訝的話語,如:山茶花的紅,那是怎樣的紅??!像一團團正在燃燒的烈焰;那紫茶,仿佛剛從水中撈出的瑪瑙一般。學生能說出這么美的句子,應該已從作者的文字中感受到的山茶花的美不一般,不然,這股源泉從哪里來?
    在接下來的4—7自然段的教學中,學生能夠通過讀課文,很快的理解山茶花開得美的原因在于它的花骨朵有一股特別勁,而這種特別勁又體現(xiàn)在它的骨朵幾乎是在花一謝就又冒出了來年的骨朵,這些骨朵就是在一季又一季,一個月又一個月的準備著。
    這是令我滿意的教學,但在這課教學時,還有幾個地方講得不夠透徹,如:“真是美極了。白的、紅的、紫的、墨色的、粉紅的……一株樹上有好多種顏色,一朵花上甚至也顏色不同,那真叫絕!”這段文字中的“絕”是什么意思?理解山茶花的花形時,有這樣幾個詞語:大小疏密排列有致,瀟灑而舒展。教學時,我只是自己對照課件簡單的提了一下,什么是排列有致,對“舒展而瀟灑”沒有講解,這回讓學生留下疑惑:究竟什么叫舒展而瀟灑?
    在接下來的時間,我講繼續(xù)到其他班級上《山茶花》,在接下來的教學中,我將注意以上不足,爭取課堂教學令自己滿意。
    5.小學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范文
    《書本里的螞蟻》是一篇精致淺顯的童話故事,故事好懂有趣,學生喜歡,故本課教學主要采取朗讀的學習方式,讓學生自由地讀、自由地說、質疑問難、合作學習。為了讓孩子們感受文字的魅力,課中我設計了“文字串門”游戲,讓學生變換標點和文字順序改變句子的意思。學生對這個游戲尤為感興趣,連平日里不怎么愛動腦的陳卓都舉起了小手,很多同學在游戲結束了還意猶未盡。我不由想到,如果依據(jù)課文的不同特點,相應的在教學中組織一些有趣的語言游戲和語言活動,不是更能激發(fā)孩子們學語文的興趣,增強他們學習與閱讀的主動性嗎?“文字串門”游戲從形式上調(diào)動了學生的興趣,在過程中發(fā)展了學生思維,讓學生感受到了學習語文的快樂,感受到語言文字的魅力,這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