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析題(理)
1.是否承認社會歷史的規(guī)律性,是唯物史觀與唯心史觀的根本對立。
2.新民主主義革命與舊民主主義革命的根本區(qū)別在于革命對象不同。
3.既然價值是一般人類勞動的凝結,可見,商品生產者的技術水平低,管理落后,他生產出的商品價值量就大。
4.承認相對真理就是相對主義的真理觀。
5.中國共產黨建黨時知識分子黨員占絕大多數,因此,共產黨不是無產階級政黨。
6.價值增殖過程是指超過一定點而延長的價值形成過程。
7.斗爭性是絕對的,因為它不需要任何條件。
8.1927年國民革命失敗后,民族資產階級附和大地主大資產階級,因此,以民族資產階級為主體的中間勢力成了中國革命的對象。
9.流通中所需的貨幣量,與商品的價格總額成正比,因此,商品的價格總額增加一倍,流通中所需要的貨幣量也會增加一倍。
10.原因與結果經常交換位置。
11.新中國成立后,實行的中國共產黨一黨專政。
12.股份制形式實現了資本集中,增大了社會資本總額。
13.邏輯的東西是經過修正了的歷史的東西。
14.抗日戰(zhàn)爭期間,民族斗爭和階級斗爭具有一致性。
15.機器人和自動化裝置能夠創(chuàng)造更多的剩余價值。
16.我國實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國家機關不得干預宗教活動。
17.毛澤東一生的偉大功績與嚴重失誤平分秋色。
18.相對剩余價值是通過追求超額剩余價值來實現的。
1.是否承認社會歷史的規(guī)律性,是唯物史觀與唯心史觀的根本對立。
2.新民主主義革命與舊民主主義革命的根本區(qū)別在于革命對象不同。
3.既然價值是一般人類勞動的凝結,可見,商品生產者的技術水平低,管理落后,他生產出的商品價值量就大。
4.承認相對真理就是相對主義的真理觀。
5.中國共產黨建黨時知識分子黨員占絕大多數,因此,共產黨不是無產階級政黨。
6.價值增殖過程是指超過一定點而延長的價值形成過程。
7.斗爭性是絕對的,因為它不需要任何條件。
8.1927年國民革命失敗后,民族資產階級附和大地主大資產階級,因此,以民族資產階級為主體的中間勢力成了中國革命的對象。
9.流通中所需的貨幣量,與商品的價格總額成正比,因此,商品的價格總額增加一倍,流通中所需要的貨幣量也會增加一倍。
10.原因與結果經常交換位置。
11.新中國成立后,實行的中國共產黨一黨專政。
12.股份制形式實現了資本集中,增大了社會資本總額。
13.邏輯的東西是經過修正了的歷史的東西。
14.抗日戰(zhàn)爭期間,民族斗爭和階級斗爭具有一致性。
15.機器人和自動化裝置能夠創(chuàng)造更多的剩余價值。
16.我國實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國家機關不得干預宗教活動。
17.毛澤東一生的偉大功績與嚴重失誤平分秋色。
18.相對剩余價值是通過追求超額剩余價值來實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