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區(qū)的低族主要居住在西盟、瀾滄、孟連和普洱。佤族自稱阿佤、阿臥、阿佤爾、勒佤臥、勒佤、拉弗、布饒等。佤族民居為干欄式樓房,樓上住人,樓下飼養(yǎng)牲畜或堆放柴禾。蓋房子主要用竹子、雜木、茅草、野藤、竹蔑,房屋分大房子、一般住房、客房和倉房。一般住房稱“尼呵阿”或“尼呵客昂”,前者蓋房時須剽牛作鬼,后者以老鼠作鬼。茅草房四壁用竹籬笆編成,樓板多用斧劈成的木板或竹笆鋪蓋而成。內(nèi)分主室和客室,右間為客室,右側開一道很低的“鬼門”,外搭一竹撐于,用以曬糧食、紡織或休息??褪易筮呉查_一道小門,俗稱“狗門”,又稱客門。房前廈供放牛頭,后廈下面養(yǎng)禽畜和杵碓。房子靠山坡處開有一道火門,火門正前方排列著牛角杈、牛尾巴樁、老母豬石。鬼門外是家人墓地。大房子多為大窩郎、頭人或經(jīng)濟條件較好的珠米建蓋,與一般房子的區(qū)別是,房脊兩端有交叉木刻飛燕,中央夾一塊木刻*男像,四面板壁上用牛血、石灰、木炭等顏料畫上各式人、牛頭及豹、麂子等。佤族的另一類房子是四壁落地的雞罩籠房,用三棵長杈作柱梁、竹做椽子、四壁用竹笆編柵成墻,開一道門,房頂至房檐傾斜度大,房內(nèi)隔成主、客室,設三個火塘。
佤族服飾婦女式樣較多,各地略有不同,較多的為披肩或無領短衣、長及膝部的短裙,留長發(fā),不梳辮子,頭戴銀箍或藤圈,銀箍把頭發(fā)從劉海以上部分攏在背后。瀾淪、孟連等地的佤族婦女頭戴折成尖頭形頭巾,戴銀耳環(huán)或竹木耳塞,手戴銀戒指,身佩銀、藤項圈和十余串野蘆谷珠圈,腰圍數(shù)十道藤圈.手臂手腕戴銀、藤鐲。佤族男子頭纏黑布,亦用紅、白布包頭,用紅布者多為窩郎、魔巴或豬頭數(shù)多者。上身穿無領短衣褲子短筒大襠。衣褲料皆為自織黑色及藏青色棉布。青年男子多戴竹藤項圈,富有者戴銀項圈、手鐲。孟連一帶佤族男子曾盛行穿耳紋身。典型佤族男子穿戴為上著短衣,下穿大襠褲肩挎青布花掛包,身佩長刀,攜帶弓弩。昔日皆跣足,今穿鞋。
佤族盛行一夫一妻制家庭生活,青年交往以“串姑娘”形式進行,談笑說唱,嚼檳榔,男方幫姑娘家做一些家務,若女方父母滿意,則交往不加干涉,若不中意,則阻止做家務。擇偶的主要條件是身強力壯,勞動好,家庭經(jīng)濟好,相貌亦為重要條件。雙方說成締結婚姻,要由男方出五頭豬,請魔巴在木鼓房做鬼。佤族婚姻自由,談成功后彼此贈送檳榔、紐扣、筒帕作為定情信物,若要正式結婚,須請媒人提親、出聘禮。舉行儀式。媒人通常由男方叔伯親戚或魔巴擔任。聘禮一般以姑娘母親出嫁時的聘禮數(shù)為依據(jù),俗稱買姑娘錢,另外還有奶母錢,在結婚時付清。買姑娘錢可在結婚時付,亦可婚后擇日再付。如婚后生女。許給舅家之子為妻,買姑娘錢就可不付。此規(guī)矩今已革除。結婚時男方家殺豬牛,帶大壇水酒一大籮飯到女方家宴請賓客,送女方家的過門禮必須有豬或牛后右腿、項圈肉、外帶二三塊排骨肉,銀半開10-20元,包肉飯團根據(jù)女方家、舅舅家人數(shù)而定。第二天繼續(xù)宴請賓客,請魔巴殺雞看卦,深夜接女子到男家。女子接到男方家,男方家還要殺豬剽牛大宴賓客,請魔巴殺雞看卦。女子過門后三天內(nèi),由丈夫或婆婆陪著上山砍柴,下地勞動,目的是到野外聽鳥叫來判斷這門親事是否吉利。佤族婚后即落夫家,入贅上門的僅為個別,婚后便分家自立門戶。
佤族通行土葬,成年人病死,家人即鳴槍敲鑼向寨人報喪,請魔巴殺雞看卦擇葬日。老年人死后,家人在死者口中放一枚銀半開,用麻布裹尸后,移尸停放在主火塘左邊。當晚在魔巴帶領下,眾人圍火塘跳唱“布郎隆歸”舞,作追悼亡靈活動。死者是男性,要由女婿來裝棺,若是女性,則由死者兄弟來裝棺,入棺前要舉行儀式,有節(jié)奏地圍棺敲打棺材,大魔巴在房內(nèi)撒新舂出的米,把一只燒熟的雞懸掛在中柱上,裝棺時間必須在太陽落山時。第三日出殯,舉行吊唁活動,太陽落山時,把棺材從鬼門抬出,墳墓簡單,挖一洞穴將棺塞入后即蓋上土,不砌墳,只用竹篾作一標記。佤族有一套完整的葬儀規(guī)矩,家里第一個老人死了,喪事主持人由大女婿擔任,還要擔負一項煮爛飯待客的禮儀。若是成年人死,整個寨子要忌生產(chǎn)三至五日,有兇死者更要多忌幾天。若小孩死,第二天便埋、寨子里忌生產(chǎn)一天或不忌。喪家在治喪第一天可以殺牲祭死者或待客,以后幾天則請親人代刀;在出殯后的三天內(nèi),喪家忌拿利刀;忌切萊、破柴、忌閉門等。誰家違反阿佤理,輕者為人恥笑,重者親人反目為仇。當然,這些都是過去的舊習俗了。
佤族服飾婦女式樣較多,各地略有不同,較多的為披肩或無領短衣、長及膝部的短裙,留長發(fā),不梳辮子,頭戴銀箍或藤圈,銀箍把頭發(fā)從劉海以上部分攏在背后。瀾淪、孟連等地的佤族婦女頭戴折成尖頭形頭巾,戴銀耳環(huán)或竹木耳塞,手戴銀戒指,身佩銀、藤項圈和十余串野蘆谷珠圈,腰圍數(shù)十道藤圈.手臂手腕戴銀、藤鐲。佤族男子頭纏黑布,亦用紅、白布包頭,用紅布者多為窩郎、魔巴或豬頭數(shù)多者。上身穿無領短衣褲子短筒大襠。衣褲料皆為自織黑色及藏青色棉布。青年男子多戴竹藤項圈,富有者戴銀項圈、手鐲。孟連一帶佤族男子曾盛行穿耳紋身。典型佤族男子穿戴為上著短衣,下穿大襠褲肩挎青布花掛包,身佩長刀,攜帶弓弩。昔日皆跣足,今穿鞋。
佤族盛行一夫一妻制家庭生活,青年交往以“串姑娘”形式進行,談笑說唱,嚼檳榔,男方幫姑娘家做一些家務,若女方父母滿意,則交往不加干涉,若不中意,則阻止做家務。擇偶的主要條件是身強力壯,勞動好,家庭經(jīng)濟好,相貌亦為重要條件。雙方說成締結婚姻,要由男方出五頭豬,請魔巴在木鼓房做鬼。佤族婚姻自由,談成功后彼此贈送檳榔、紐扣、筒帕作為定情信物,若要正式結婚,須請媒人提親、出聘禮。舉行儀式。媒人通常由男方叔伯親戚或魔巴擔任。聘禮一般以姑娘母親出嫁時的聘禮數(shù)為依據(jù),俗稱買姑娘錢,另外還有奶母錢,在結婚時付清。買姑娘錢可在結婚時付,亦可婚后擇日再付。如婚后生女。許給舅家之子為妻,買姑娘錢就可不付。此規(guī)矩今已革除。結婚時男方家殺豬牛,帶大壇水酒一大籮飯到女方家宴請賓客,送女方家的過門禮必須有豬或牛后右腿、項圈肉、外帶二三塊排骨肉,銀半開10-20元,包肉飯團根據(jù)女方家、舅舅家人數(shù)而定。第二天繼續(xù)宴請賓客,請魔巴殺雞看卦,深夜接女子到男家。女子接到男方家,男方家還要殺豬剽牛大宴賓客,請魔巴殺雞看卦。女子過門后三天內(nèi),由丈夫或婆婆陪著上山砍柴,下地勞動,目的是到野外聽鳥叫來判斷這門親事是否吉利。佤族婚后即落夫家,入贅上門的僅為個別,婚后便分家自立門戶。
佤族通行土葬,成年人病死,家人即鳴槍敲鑼向寨人報喪,請魔巴殺雞看卦擇葬日。老年人死后,家人在死者口中放一枚銀半開,用麻布裹尸后,移尸停放在主火塘左邊。當晚在魔巴帶領下,眾人圍火塘跳唱“布郎隆歸”舞,作追悼亡靈活動。死者是男性,要由女婿來裝棺,若是女性,則由死者兄弟來裝棺,入棺前要舉行儀式,有節(jié)奏地圍棺敲打棺材,大魔巴在房內(nèi)撒新舂出的米,把一只燒熟的雞懸掛在中柱上,裝棺時間必須在太陽落山時。第三日出殯,舉行吊唁活動,太陽落山時,把棺材從鬼門抬出,墳墓簡單,挖一洞穴將棺塞入后即蓋上土,不砌墳,只用竹篾作一標記。佤族有一套完整的葬儀規(guī)矩,家里第一個老人死了,喪事主持人由大女婿擔任,還要擔負一項煮爛飯待客的禮儀。若是成年人死,整個寨子要忌生產(chǎn)三至五日,有兇死者更要多忌幾天。若小孩死,第二天便埋、寨子里忌生產(chǎn)一天或不忌。喪家在治喪第一天可以殺牲祭死者或待客,以后幾天則請親人代刀;在出殯后的三天內(nèi),喪家忌拿利刀;忌切萊、破柴、忌閉門等。誰家違反阿佤理,輕者為人恥笑,重者親人反目為仇。當然,這些都是過去的舊習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