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報記者 張茜茜 報道
勞師動眾地搞校長推薦,選拔出來的還是清一色高分考生。北京大學新公布的210名實名推薦考生中鮮見“偏才”“怪才”生,盡管北大招辦負責人首次回應社會公眾對于北大不鼓勵招收“偏才”、“怪才”的緣由,但卻無法平息網(wǎng)友和教育界人士對“校長推薦”這一變相的搶生源做法的質疑。更有教育界人士指出,在當前的教育制度下,中國已再難出現(xiàn)像錢鐘書這樣的“偏才”、怪才”。
上海入圍學生學習優(yōu)異
今年,北大面向全國推廣“中學校長實名推薦制”,終確定161所中學獲得2011年北大中學校長實名推薦資質,推薦學生總額為210名。學生名單將進行為期一周的公示。上海有4名學生入圍名單,他們是復旦附中周夢怡、華師大二附中的鄭舒文、七寶中學的張雪禾、上海中學的袁仁亮。
記者在校長推薦理由中看到,他們都是學校里學習成績非常優(yōu)異,排名數(shù)一數(shù)二的學生,有的還在奧數(shù)比賽中獲過獎。如在周夢怡的推薦理由中寫到:“在各類考試中獲得了優(yōu)異的成績,榮獲校三好學生稱號,連續(xù)三年擔任班學習委員。 ”而在袁任亮的推薦理由中也提到了“學習成績優(yōu)異,各科均衡發(fā)展,在所有自愿報名的學生當中綜合排名第一”等。
記者發(fā)現(xiàn),不但是上海,在全國的推薦生名單中,幾乎都是各校的尖子生,鮮有偏才怪才生。由此可見,中學校長在推薦學生時仍將學習成績作為主要依據(jù)。
評“偏才”“怪才”缺乏依據(jù)
上海中學校長唐盛昌表示,中學對學生到底具有怎樣的特長,還缺乏評價依據(jù),所以選擇品學兼優(yōu)的學生更符合校方期待。 “一個是明顯的特長,一個是公平公正,如果條件還不成熟,那我們首先還是考慮公平。 ”
對于“偏才”“怪才”,北大有自己的看法。北大招辦負責人坦言,希望招收的是綜合素質全面,各科成績突出的學生,并不鼓勵招收偏才怪才,主要基于以下考慮:首先,中學教育是一個人成長的關鍵時期,它不是大學教育的預科班,不是為了上大學而開設的培訓班。偏才、怪才就不是中學教育的目標,而只能是一個不可預知的結果。其次,偏才、怪才的標準很難給予準確界定。即使是不同領域的專家,也很難給出明確的標準。第三,如果大學把偏才、怪才作為選拔錄取的標準,那就一定會出現(xiàn)一大批根據(jù)這個標準制造出來的所謂“偏才”、“怪才”,出現(xiàn)一大批制造偏才、怪才的培訓機構。第四、我們不能再用一個世紀以前的偏才、怪才標準去培養(yǎng)今天的學生。
校長推薦實質是搶生源
針對北大的說法,業(yè)內(nèi)人士卻認為沒有說到“點子上”。教育界人士分析,北大校長實名推薦生,終仍要參加高考,學生享受到的是北大錄取線降30分的優(yōu)惠政策,這一政策對的尖子生多了一份保險,而換成偏才怪才,可能高考成績連一本線也達不到。
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教授認為:“我們現(xiàn)在的教育制度下,根本就不可能出現(xiàn)偏才怪才。 ”他指出,現(xiàn)在中高考制度,使偏才、怪才在中考這關就先被刷掉了,能進各重點高中的學生清一色都是各初中的尖子生,成績稍差、有一科突出的偏才怪才大概只能去職校讀書。現(xiàn)在高中里,已經(jīng)沒有什么偏才怪才。
但是引起很多網(wǎng)友質疑的是,既然被校長實名推薦的學生都是那些學習數(shù)一數(shù)二的學生,這些人通過正常高考,他們也可以考進北大,為何還要勞師動眾地搞實名推薦呢?難道偏才怪才就沒有進深造的機會了么?
對此,熊丙奇教授認為,北大校長實名推薦的實質就是為了搶生源,把高分考生提前圈進來?!艾F(xiàn)在的自主招生所有做法都是為了搶生源,而且是用政策搶生源,而不是用教育質量和服務搶生源。要想改變這一狀況,只有真正的推進自主招生,不要將自主招生和集中錄取掛鉤,不要把分數(shù)當做錄取考生的標準,如此才可能出現(xiàn)偏才怪才。 ”
勞師動眾地搞校長推薦,選拔出來的還是清一色高分考生。北京大學新公布的210名實名推薦考生中鮮見“偏才”“怪才”生,盡管北大招辦負責人首次回應社會公眾對于北大不鼓勵招收“偏才”、“怪才”的緣由,但卻無法平息網(wǎng)友和教育界人士對“校長推薦”這一變相的搶生源做法的質疑。更有教育界人士指出,在當前的教育制度下,中國已再難出現(xiàn)像錢鐘書這樣的“偏才”、怪才”。
上海入圍學生學習優(yōu)異
今年,北大面向全國推廣“中學校長實名推薦制”,終確定161所中學獲得2011年北大中學校長實名推薦資質,推薦學生總額為210名。學生名單將進行為期一周的公示。上海有4名學生入圍名單,他們是復旦附中周夢怡、華師大二附中的鄭舒文、七寶中學的張雪禾、上海中學的袁仁亮。
記者在校長推薦理由中看到,他們都是學校里學習成績非常優(yōu)異,排名數(shù)一數(shù)二的學生,有的還在奧數(shù)比賽中獲過獎。如在周夢怡的推薦理由中寫到:“在各類考試中獲得了優(yōu)異的成績,榮獲校三好學生稱號,連續(xù)三年擔任班學習委員。 ”而在袁任亮的推薦理由中也提到了“學習成績優(yōu)異,各科均衡發(fā)展,在所有自愿報名的學生當中綜合排名第一”等。
記者發(fā)現(xiàn),不但是上海,在全國的推薦生名單中,幾乎都是各校的尖子生,鮮有偏才怪才生。由此可見,中學校長在推薦學生時仍將學習成績作為主要依據(jù)。
評“偏才”“怪才”缺乏依據(jù)
上海中學校長唐盛昌表示,中學對學生到底具有怎樣的特長,還缺乏評價依據(jù),所以選擇品學兼優(yōu)的學生更符合校方期待。 “一個是明顯的特長,一個是公平公正,如果條件還不成熟,那我們首先還是考慮公平。 ”
對于“偏才”“怪才”,北大有自己的看法。北大招辦負責人坦言,希望招收的是綜合素質全面,各科成績突出的學生,并不鼓勵招收偏才怪才,主要基于以下考慮:首先,中學教育是一個人成長的關鍵時期,它不是大學教育的預科班,不是為了上大學而開設的培訓班。偏才、怪才就不是中學教育的目標,而只能是一個不可預知的結果。其次,偏才、怪才的標準很難給予準確界定。即使是不同領域的專家,也很難給出明確的標準。第三,如果大學把偏才、怪才作為選拔錄取的標準,那就一定會出現(xiàn)一大批根據(jù)這個標準制造出來的所謂“偏才”、“怪才”,出現(xiàn)一大批制造偏才、怪才的培訓機構。第四、我們不能再用一個世紀以前的偏才、怪才標準去培養(yǎng)今天的學生。
校長推薦實質是搶生源
針對北大的說法,業(yè)內(nèi)人士卻認為沒有說到“點子上”。教育界人士分析,北大校長實名推薦生,終仍要參加高考,學生享受到的是北大錄取線降30分的優(yōu)惠政策,這一政策對的尖子生多了一份保險,而換成偏才怪才,可能高考成績連一本線也達不到。
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教授認為:“我們現(xiàn)在的教育制度下,根本就不可能出現(xiàn)偏才怪才。 ”他指出,現(xiàn)在中高考制度,使偏才、怪才在中考這關就先被刷掉了,能進各重點高中的學生清一色都是各初中的尖子生,成績稍差、有一科突出的偏才怪才大概只能去職校讀書。現(xiàn)在高中里,已經(jīng)沒有什么偏才怪才。
但是引起很多網(wǎng)友質疑的是,既然被校長實名推薦的學生都是那些學習數(shù)一數(shù)二的學生,這些人通過正常高考,他們也可以考進北大,為何還要勞師動眾地搞實名推薦呢?難道偏才怪才就沒有進深造的機會了么?
對此,熊丙奇教授認為,北大校長實名推薦的實質就是為了搶生源,把高分考生提前圈進來?!艾F(xiàn)在的自主招生所有做法都是為了搶生源,而且是用政策搶生源,而不是用教育質量和服務搶生源。要想改變這一狀況,只有真正的推進自主招生,不要將自主招生和集中錄取掛鉤,不要把分數(shù)當做錄取考生的標準,如此才可能出現(xiàn)偏才怪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