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民事訴訟法》和《仲裁法》沖刺講義

字號:

一、基本制度
    (一)回避
    1、院長擔任審判長的時,由審判委員會決定
    2、審判人員的回避,由院長決定
    3、其他人員的回避,由審判長決定
    (二)合議制度
    (三)公開審判制度
    (四)兩審終身制
    二、管轄
    (一)級別管轄
    1、基層人民法院管轄比較簡單,負責上級人民法院管轄的案件以外的所有案件
    2中級人民法院管轄的案件
    (1)重大的涉外案件
    (2)本轄區(qū)內有重大影響的案件
    (3)人民法院確定由中級人民法院管轄的案件:包括海事海商案件,專利糾紛案件,著作權民事糾紛案件,商標民事糾紛一審案件等。
    4、高級人民法院管轄在本轄區(qū)內有重大影響的案件
    5、人民法院管轄在全國有重大影響的案件以及人為應當由本院管轄的案件
    (二)地域管轄
    1、一般管轄原則:原告就被告
    2、一般地域管轄的例外:即被告就原告
    (1)對不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居住的人提起的有關身份關系的訴訟
    (2)對下落不明或者宣告失蹤的人提起的有關身份關系的訴訟
    (3)對被勞動教養(yǎng)的人提起的訴訟
    (4)對被監(jiān)禁的人提起的訴訟
    (5)追索贍養(yǎng)費的幾個被告不在同一轄區(qū)的,可以由原告住所地法院管轄
    (6)夫妻一方離開住所地超過1年,另一方起訴離婚的案件,由原告住所地法院管轄。
    3、合同糾紛的管轄
    (1)協(xié)議管轄
    (2)保險合同糾紛訴訟,由被告所在地或者保險標的物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
    (3)運輸合同糾紛的訴訟,由運輸始發(fā)地,目的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
    (4)合同沒有實際履行,當事人雙方住所地不在合同約定的履行地的,由被告住所地的人民法院管轄
    (5)主合同和擔保合同發(fā)生糾紛提起訴訟的,應當根據(jù)主合同確定案件的管轄
    4、侵權糾紛的管轄
    (1)因侵權行為提起的訴訟 ,由侵權行為地或者被告住所地的法院管轄
    (2)因產品質量不合格造成他人財產、人身損害提起的訴訟,產品制造地、產品銷售地、侵權行為地和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
    (3)名譽侵權案件由侵權行為地或者被告住所地的人民法院管轄
    (三)專門管轄
    1、鐵路運輸法院的管轄
    2、海事法院的管轄
    (四)管轄異議
    1、只有本案的當事人,一般是被告才有權提起管轄異議。
    2、只能在第一審當事人提交答辯狀期間提出
    3、人民法院對于當事人提出的異議,應當審查,餅子啊15日內作出異議是否成立的書面裁定,當事人對此異議的裁定可以上訴。
    (五)移送管轄和指定管轄
    指人民法院受理案件后,發(fā)現(xiàn)本院對該案沒有管轄權,依照法律規(guī)定將該案移送給有管轄權的法院審理。
    指定管轄是指桑吉人民法院以才定的形式,指定下級人民法院對某一案件行使管轄權。
    三、訴
    (一)訴的分類
    1、確認之訴。
    2、變更之訴
    3、給付之訴
    (二)提起反訴的條件
    1、一般條件:具備起訴的條件,不能超過訴訟時效
    2、當事人條件:反訴的原告是本訴的被告,反訴的被告是本訴的原告
    3、反訴只能向受理本訴的人民法院提出
    4、反訴應當在法院受理本案后,舉證期限內提出
    5、反訴的目的在于要有對抗性,能夠吞并、抵消或排除本訴中原告的訴訟請求。
    四、當事人
    (一)訴訟權利義務承擔
    1、在民事訴訟中,作為一方當事人的自然人死亡,有繼承人,人民法院應當裁定中止訴訟并及時通知其繼承人作為當事人參加訴訟。
    2、在民事訴訟中,作為一方當事人的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終止的,其權利義務繼受人作為當事人承擔訴訟。
    (二)當事人的確定
    1、個人合伙的全體合伙人在訴訟中為共同訴訟人。
    2、法人非依法設立的分支機構,或者雖然依法設立,但沒有領取營業(yè)執(zhí)照的分支機構引起的訴訟,由設立該分支機構的法人為當事人。
    3、死者名譽受到損害的,其近親屬有權向人民法院起訴。近親屬包括: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孫子女、外孫子女。
    4、企業(yè)法人的分支機構為他人保證,人民法院在審理過程中,可以將該企業(yè)法人作為共同被告參加訴訟。
    5、為他人無償提供勞務的幫工人,在從事幫工活動中致人損害的,被幫工人應當承擔賠償責任,被幫工人明確拒絕幫工的,不承擔賠償責任。
    (三)有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
    1、概念
    有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指對他人之間的爭議標的主張獨立的請求權,因而參加到已經開始的訴訟中的第三方當事人。
    3、地位:參加之訴的原告
    4、參訴方式:申請參加訴訟或者人民法院通知參加
    五、民事訴訟證據(jù)
    (一)民事證據(jù)的學理分類
    1、本證和反證
    本證是指能夠證明負有證明責任的一方當事人主張的事實的根據(jù);反證,是指旨在************負有證明責任一方當事人所主張的事實的證據(jù),反正的目的是提出證據(jù)************對方提出的事實,但反證又不同于反駁證據(jù)。反駁證據(jù)是針對對方提出的證據(jù)本身問題反駁,但不提出新的證據(jù)。
    2、直接證據(jù)與間接證據(jù)
    直接證據(jù),是指能夠單獨、直接證明案件的主要事實的證據(jù),間接證據(jù)是指不能單獨直接證明案件的主要事實依據(jù),而需要與其他證據(jù)形成一個完整的證據(jù)鏈,共同證明案件的主要事實。
    3、原始證據(jù)與傳來證據(jù)
    (三)證明責任
    1、原則:誰主張,誰舉證
    2、舉證責任倒置的情形
    (1)飼養(yǎng)動物致人損害的侵權訴訟由動物的飼養(yǎng)人或者管理人承擔舉證責任,證明自己沒有過錯、是第三人過錯或者是受害人故意。否則承擔敗訴的后果。
    六、法院調解
    (一)調解協(xié)議
    1、調解協(xié)議的特殊生效規(guī)則:調解協(xié)議上蓋章或者簽名后生效
    (二)可以不制作調解書的情形
    1、調解和好的離婚案件
    2、調解維持收養(yǎng)的關系的案件
    3、能夠即時履行的案件
    4、其他
    七、財產保全與先予執(zhí)行
    (一)先予執(zhí)行使用案件的范圍
    1、追索贍養(yǎng)費和扶養(yǎng)費,撫育費、撫恤金和醫(yī)療費用的案件
    2、追索勞動報酬的案件
    3、因緊急情況需要先予執(zhí)行的
    八、對妨害民事訴訟的強制措施
    (一)拘傳
    1、對必須到庭的被告經法院兩次傳票傳喚,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庭時適用
    2、拘傳必須經院長批準,簽發(fā)拘傳票
    (二)罰款
    1、對個人罰款為1萬元以下,對單位的罰款為1萬元以上,30萬元以下。
    2、罰款由院長批準,制作罰款決定書
    (三)拘留
    拘留適用于嚴重妨害民事訴訟的人,為15日一下,由院長批準,制作拘留決定書。
    九、普通程序
    (一)缺席判決
    指法院在一方當事人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庭或未經法庭許可中途退庭,且別搞反訴的,可以缺席判決。主要有以下情形
    1、原告經傳票傳喚,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庭或未經法庭許可中途退庭,可以缺席判決。
    2、被告經傳票傳喚,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庭或未經法庭許可中途退庭,可以缺席判決。
    3、被告是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的,其法定代理人經傳票傳喚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庭的,可以缺席判決。
    (二)中止審理
    指在訴訟進行過程中,如果出現(xiàn)一些法定特殊原因,使訴訟程序無法繼續(xù)進行下去時,法院裁定暫停訴訟程序,等特殊原因消失之后再行恢復訴訟程序的法律制度。
    《民事訴訟法》136條的規(guī)定
    十、簡易程序
    (一)不適用簡易程序的范圍
    1、起訴時被告下落不明的
    2、發(fā)回重審的
    3、共同訴訟中一方當事人或雙方當事人人數(shù)中眾多的
    4、法律規(guī)定適用特別程序的
    十一、特別程序
    (一)宣告失蹤、宣告死亡案件
    下落不明的人住所地的基層人民法院管轄。宣告失蹤的公告期間為3個月,宣告死亡的公告期間為1年,因意外事故下落不明,經有關機關證明該公民不可能生存的 ,虛高死亡的公告期間為3個月。
    十二、非訟程序
    (一)督促程序
    1、支付令的申請條件
    (1)債權人請求債務人給付金錢、有價證券
    (2)請求給付的金錢或者有價證券已到期且數(shù)額確定,申請人還應當寫明請求所根據(jù)的事實
    (3)債權人與債務人沒有其他債務糾紛
    (4)支付令能夠送達債務人
    2、支付令異議的法律后果
    法院無須查明審查異議是否有正當理由,應當直接裁定終結督促程序。因為法院知只是判斷是不是異議,所以不用審查異議是否有理由,支付令失效后,督促程序不會直接轉為訴訟程序,法院作出終結督促程序裁定前,債務人請求撤回異議的,應當準許,在法院發(fā)出支付令前,申請人撤回申請的,應當裁定終結督促程序,
    十三、執(zhí)行
    (一)執(zhí)行回轉
    指執(zhí)行完畢之后,為糾正由于執(zhí)行根據(jù)不當造成的損害,保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對案件進行的再執(zhí)行。
    執(zhí)行回轉適用于據(jù)以執(zhí)行的判決、裁定和調解書確有錯誤,唄人民法院撤銷的,或者其他法律文書執(zhí)行完畢后,被有關機關撤銷的。執(zhí)行回轉必須依據(jù)新的執(zhí)行依據(jù)來執(zhí)行。
    執(zhí)行回轉可以以當事人申請或者依職權來執(zhí)行,按照新的法律文書,作出執(zhí)行回轉的規(guī)定,責令原申請執(zhí)行人返還已經取得的財產及其孳息,拒不返還的,強制執(zhí)行。
    十四、仲裁范圍與仲裁協(xié)議
    (一)仲裁協(xié)議的效力
    1、仲裁協(xié)議效力的異議
    當事人對仲裁協(xié)議的效力有異議,應當在仲裁庭首次開庭前提出。當事人在仲裁庭首次開庭前沒有對仲裁協(xié)議的效力提出異議的,而后向人民法院申請確認仲裁協(xié)議無效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人民法院和仲裁委員會都有確認權,一方請求仲裁委員會作出決定,另一方請求人民法院作出決定的,由人民法院決定。
    (二)仲裁程序
    1、不公開審理原則
    2、仲裁裁決的撤銷:由仲裁委員會所在地中級人民法院管轄
    3、仲裁裁決的不予執(zhí)行
    仲裁裁決書是民事執(zhí)行的根據(jù),不予執(zhí)行的情形主要有:
    當事人在合同中沒有訂有仲裁條款或者事后沒有達成仲裁協(xié)議的;裁決的事項不屬于仲裁協(xié)議的范圍或者仲裁委無權仲裁的,仲裁庭的組成或者仲裁的程序違反法定程序的;認定事實的主要證據(jù)不足的,適用法律有錯誤的;仲裁員在仲裁該案時有貪污受賄,徇私舞弊,枉法裁決行為的;違背社會公共利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