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注會考試《財務成本管理》沖刺考點點睛(1)

字號:

前 言
    一、考試題型
    1.單項選擇題
    2.多項選擇題
    3.計算分析題
    4.綜合題
    二、考試特點
    1.計算題分值高
    2.考試覆蓋面廣
    每章都有題。
    3.重點突出
    新增內容,教材有變化的內容,財務成本管理的重點內容歷來是考核的重點。
    三、沖刺階段的學習方法
    1.熟悉教材的內容,教材的例題搞懂;
    2.加強平時的訓練
    3.注意部分章節(jié)內容的關聯(lián)性
    第一章 財務管理概述
    【考點一】財務管理目標的多種表述及其相互的聯(lián)系與區(qū)別
    目標
     理由
     問題
     注意的問題
    利潤化
     利潤代表企業(yè)新創(chuàng)財富,利潤越多企業(yè)財富增加越多,越接近企業(yè)的目標。
     缺點:沒有考慮利潤的取得時間;沒有考慮所獲利潤和投入資本額的關系;沒有考慮獲取利潤和所承擔風險的關系。
     如果假設投入資本相同、利潤取得的時間相同、相關的風險也相同,利潤化是一個可以接受的觀念。
    每股收益化
     把利潤和股東投入的資本聯(lián)系起來。
     缺點:沒有考慮每股收益取得的時間;沒有考慮風險。
     如果假設風險相同、時間相同,每股收益化也是一個可以接受的觀念。
    股東財富化
     股東創(chuàng)辦企業(yè)的目的是增加財富。如果企業(yè)不能為股東創(chuàng)造價值,他們就不會為企業(yè)提供資金。
     股東財富的增加可以用股東權益的市場價值與股東投資資本的差額來衡量,它被稱為“權益的市場增加值”。權益的市場增加值是企業(yè)為股東創(chuàng)造的價值。
     假設股東投資資本不變,股價化與增加股東財富有同等意義。
    假設股東投資資本和債務價值不變,企業(yè)價值化與增加股東財富具有相同的意義。
    【考點二】相關關系人的目標協(xié)調
    1.財務目標與經營者
    經營者目標
     與股東沖突的表現(xiàn)
     協(xié)調辦法
    增加報酬、增加閑暇時間、避免風險
     道德風險、逆向選擇
     監(jiān)督、激勵
    2.財務目標與債權人
    債權人目標
     與股東沖突的表現(xiàn)
     協(xié)調辦法
    到期時收回本金,并獲得約定的利息收入
     股東不經債權人的同意投資于比債權人預期風險更高的新項目;不征得債權人的同意而指使管理*發(fā)行新債,致使舊債券的價值下降,使舊債權人蒙受損失。
     契約限制、終止合作
    3.財務目標與利益相關者
    利益相關者
     注意的問題
     協(xié)調沖突的方法辦法
    與企業(yè)決策有利益關系的人,不僅僅是股東、經營者和債權人,還有客戶、供應商、職工和政府等。
     (1)主張股東財富化,并非不考慮利益相關者的利益。股東權益是剩余權益,只有滿足了其他方面的利益之后才會有股東的利益;
    (2)股東和其他利益相關者之間既有共同利益,也有利益沖突。
     (1)法律;
    (2)道德規(guī)范的約束。
    4.財務目標與社會責任
    社會責任目標
     與股東沖突的表現(xiàn)
     協(xié)調辦法
    可持續(xù)發(fā)展
     環(huán)境、產品安全、質量、勞動保險
     法律、社會、新聞、道德約束
    【考點三】財務管理的原則
    1.特征
    特征
     解釋
    理財原則必須符合大量觀察和事實,被多數(shù)人所接受。
     財務理論有不同的流派和爭論,甚至存在完全相反的理論,而原則不同,它們被現(xiàn)實反復證明并被多數(shù)人接受,具有共同認識的特征。
    理財原則是財務交易和財務決策的基礎。
     財務管理實務是應用性的,“應用”是指理財原則的應用。各種財務管理程序和方法,是根據(jù)理財原則建立的。
    理財原則為解決新的問題提供指引。
     已經開發(fā)出來的、被廣泛應用的程序和方法,只能解決常規(guī)問題,當問題不符合任何既定程序和方法時,原則為解決新問題提供預先的感性認識,指導人們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
    原則不一定在任何情況下都絕對正確。
     原則的正確性與應用環(huán)境有關,在一般情況下它是正確的,而在特殊情況下不一定正確。
    2.種類
    種類
     具體
    原則
     注意的問題
     應用
    競爭環(huán)境原則(對資本市場中人的行為規(guī)律的基本認識)
     自利行為原則
     指人們在進行決策時按照自己的財務利益行事,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條件下人們會選擇對自己經濟利益的行動。
     委托—代理理論;
    機會成本的概念。
    雙方交易原則
     雙方交易原則要求在理解財務交易時不能“以我為中心”,在謀求自身利益的同時要注意對方的存在,以及對方也在遵循自利原則行事;雙方交易原則還要求在理解財務交易時注意稅收的影響。由于稅收的存在,主要是利息的稅前扣除,使得一些交易表現(xiàn)為“非零和博弈”。
    信號傳遞原則
     要求根據(jù)公司的行為判斷它未來的收益狀況;信號傳遞原則還要求公司在決策時不僅要考慮行動方案本身,還要考慮該項行動可能給人們傳達的信息。
    引導原則
     指當所有辦法都失敗時,尋找一個可以信賴的榜樣作為自己的引導。
    不要把引導原則混同于“盲目模仿”。它只在兩種情況下適用:一是理解存在局限性,認識能力有限,找不到的解決辦法;二是尋找方案的成本過高。
    引導原則不會幫你找到的方案,卻常??梢允鼓惚苊獠扇∽畈畹男袆?,它是一個次優(yōu)化準則。
     行業(yè)標準概念;
    “免費跟莊”概念。
    創(chuàng)造價值的原則(是對增加企業(yè)財富基本規(guī)律的認識)
     有價值的創(chuàng)意原則
     指新創(chuàng)意能獲得額外報酬。
     直接投資項目;
    經營和銷售活動。
    比較優(yōu)勢原則
     指專長能創(chuàng)造價值。
    比較優(yōu)勢原則要求企業(yè)把主要精力放在自己的比較優(yōu)勢上,而不是日常的運行上。
     “人盡其才、物盡其用”;優(yōu)勢互補。
    期權原則
     是指在估價時要考慮期權的價值。
    廣義的期權不限于財務合約,任何不附帶義務的權利都屬于期權。有時一項資產附帶的期權比該資產本身更有價值。
    凈增效益原則
     指財務決策建立在凈增效益的基礎上,一項決策的價值取決于它和替代方案相比所增加的凈收益。
     差額分析法;
    沉沒成本概念。
    財務交易的原則
     風險—報酬權衡原則
     指風險和報酬之間存在一個對等關系,投資人必須對報酬和風險作出權衡,為追求較高報酬而承擔較大風險,或者為減少風險而接受較低的報酬。
    投資分散化原則
     指不要把全部財富都投資于一個公司,而要分散投資。
     投資分散化原則具有普遍意義,不僅限于證券投資,公司各項決策都應注意分散化原則。
    資本市場有效原則
     在資本市場有效的前提下,投資金融工具的凈現(xiàn)值為零。
    貨幣時間價值原則
     “貨幣的時間價值”是指貨幣在經過一定時間的投資和再投資所增加的價值。
     現(xiàn)值概念;
    “早收晚付”概念。
    (1)重點關注有關競爭環(huán)境的原則的應用。
    (2)原則之間的關系。
    (3)原則應用涉及到的概念。
    【考點四】金融資產的含義、特點
    概念
     金融資產是以信用為基礎的所有權的憑證,其收益來源于它所代表的生產經營資產的業(yè)績,金融資產并不構成社會的實際財富。
    特點
     流動性、人為的可分性、人為的期限性、名義價值不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