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人民共和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釋義:第四條

字號:

第四條 各級人民政府在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方面的職責是:
    (一)制定預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的規(guī)劃;
    (二)組織、協(xié)調公安、教育、文化、新聞出版、廣播電影電視、工商、民政、司法行政等政府有關部門和其他社會組織進行預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
    (三)對本法實施的情況和工作規(guī)劃的執(zhí)行情況進行檢查;
    (四)總結、推廣預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的經(jīng)驗,樹立、表彰先進典型。
    【釋義】本條是關于各級人民政府在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方面具體職責的規(guī)定。為了切實做好預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將工作落到實處,本條規(guī)定了各級人民政府在預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中的具體職責。
    根據(jù)本條的規(guī)定,各級人民政府在預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方面的職責主要有以下四個方面:
    第一,制定預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工作規(guī)劃。即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在將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納入兩個精神文明建設的同時,結合自己管轄范圍的實際情況,制定預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工作計劃,明確預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工作范圍、工作方法、步驟和達到的效果等,作出具體工作部署,以保證預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工作落到實處,真正做到預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工作,有組織、有計劃、有針對性地進行。
    第二,組織、協(xié)調公安、教育、文化、新聞出版、廣播電影電視、工商、民政、司法行政等政府有關部門和其他社會組織進行預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即各級人民政府在預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工作中,有責任采取組織措施,通過組織手段,協(xié)調、指導上述政府有關部門和其他社會組織做好預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在預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中,公安機關的主要任務是打擊教唆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的犯罪活動,保護未成年人的人身安全;維護社會治安秩序,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創(chuàng)造良好的社會治安環(huán)境;結合實際,向未成年人做好預防犯罪的法制宣傳教育工作;教育、感化、挽救失足青少年等。教育部門在預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中的主要任務是在對學生進行文化科學知識教育的同時,加強對學生的道德教育和預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法制教育,使學生懂得犯罪的危害,提高自我防范的意識和能力,并與家長、公安派出所、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經(jīng)常取得聯(lián)系,配合他們做好失足學生的重點幫教。認真執(zhí)行國家義務教育法和有關教育的政策、法規(guī),全面貫徹國家教育方針,切實解決“流失生”問題,以減少學生的違法犯罪。文化、新聞出版、廣播電影電視等部門的任務是運用多種形式和手段,宣傳共產(chǎn)主義理想、道德、開展預防犯罪的法制教育;并加強管理、堵塞漏洞,凈化文化環(huán)境,保護未成年人健康成長。工商、民政、勞動、稅務等部門應當加強管理,堵塞漏洞,減少犯罪的誘因,盡可能地解決未成年人的實際問題。司法行政部門的主要任務是做好未成年犯的教育、感化、挽救工作,防止其重新犯罪。其他社會組織,主要是指人民團體、有關社會團體及社區(qū)基層組織等(如工會、共青團。婦聯(lián)、青聯(lián)、科協(xié)、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等),應當結合各自工作的特點,針對未成年人的實際情況,參與預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各級人民政府有責任幫助、支持和指導這些部門的工作,保障他們工作的相互配合、相互協(xié)調,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協(xié)調解決。
    第三,對《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實施情況和工作規(guī)劃執(zhí)行情況進行檢查。預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工作是在政府的統(tǒng)一組織、領導下,按計劃進行的。為保證預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工作落到實處,切實有效地預防未成年人犯罪,人民政府對上述有關部門預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工作情況,應當進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檢查指導,以保證預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工作順利進行,并取得良好的社會效果。
    第四,總結、推廣預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的經(jīng)驗,樹立、表彰先進典型。各級人民政府對預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應當定期總結經(jīng)驗,組織交流,對工作卓有成效的,應當及時表彰先進、樹立典型,并及時推廣預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的先進經(jīng)驗,以推動全社會預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的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