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博士生30年增一萬倍 博士多未必是好事

字號:

權威人士前不久透露,我國擁有博士授權資格的高校和博士人數(shù)均已經超過美國,成為世界上大的博士學位授予國家。那么,博士培養(yǎng)的質量到底怎樣?其中存在的問題又該如何*?
    從18人到20萬人:30年增長一萬倍
    1978年,中國第一批18名博士生入學,2006年全國在校博士生已超過20萬人,是原來的一萬多倍。我省的博士生培養(yǎng)略晚一些,1981年開始招收第一批25名博士生,此后招生人數(shù)逐年增加,1998年突破1000人大關,2003年超過4000人,2009年我省高校共招收博士生4865名。28年間,我省已累計招收博士生4萬多名。到去年底,全省在校博士生達到1.92萬人。從25人到近2萬人,不到30年增長了近800倍。
    博士學位本來是為了培養(yǎng)少而精的理論型和研究型人才,但是現(xiàn)在人們讀博的目的已經多樣化甚至異化,很多人并不僅是為了做學問而讀博。南京大學的小周今年剛剛考上了本校的博士,“碩士畢業(yè)時想留校,但我們學校和其它高校都要求有博士學歷?!蹦暇┝謽I(yè)大學汽車學院院長、博導閔文君教授對記者說,現(xiàn)在高校的門檻越來越高,取得博士學位已成為留在高校任教的必備條件。
    博士頭銜對走向仕途也大有裨益。有的地方政府在公開選拔官員時,處級干部崗位也要求有博士學位。事實上,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博士選擇了從政之路。國務院學位辦負責人曾透露:以前博士畢業(yè)后,九成以上在高校和科研院所工作,現(xiàn)在博士半數(shù)以上進入了公務員隊伍。對此,教育部原副部長張保慶認為:“博士生主要是為培養(yǎng)做教師、做科研的,而不是培養(yǎng)出來當官的?!?BR>    博士帽成在職人員晉級“敲門磚”
    愈來愈多的在職人員正爭相去戴博士帽。南京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專業(yè)的女博士生小孫介紹,他們專業(yè)共有10多人,其中在職人員占到三分之二,而且大多來自高校。
    楊老師在南京某高校任教,去年獲得了博士學位。“在高校壓力大,讀博是為了更好地生存和發(fā)展,比如職稱評定、博導資格申請等?!睏罾蠋熖寡?。
    據(jù)楊老師介紹,高校分為幾個層次,第一個層次是985、211這樣的重點高校,他們本身有博士點、碩士點,這樣的學校對教師的學歷要求就很高,在評定正高職稱或者博導資格時,博士學歷是必要的;第二個層次就是沒有博士點的普通高校,老師如果擁有博士學位,在申報科研項目時,會有一定的加分;而在以本科教學為主的高校中,雖然教師讀博不是很急迫,但是擁有一個博士學位也會更受到校方重視。
    “國外講師都可以帶博士生,但在我國一定要資深教授、博士才能當博導?!蹦暇┕I(yè)大學校長助理張進明教授認為,這不利于讓真正有學術水平和能力的優(yōu)秀人才及早脫穎而出,同時也使得攻讀博士學位更趨功利化。
    加入爭搶博士帽行列的,還有眾多官員和國企年輕干部,這使得博士帽更像職務升遷的一塊敲門磚。復旦大學教授葛劍雄認為,官員在職攻讀博士學位,不是不需要,但大多數(shù)官員所追求的,與其說是某一方面的專業(yè)能力,還不如說是博士學位的象征意義?!笆欠駬碛胁┦繉W位往往成為提升的先決條件和關鍵因素,直接導致一些官員對博士學位趨之若鶩。”
    一個導師要帶二三十個博士生
    博士生數(shù)量的急劇膨脹,引起人們對培養(yǎng)質量的關注。而近年來屢見不鮮的博士論文抄襲現(xiàn)象,加劇了人們對博士質量的擔憂。
    “國內的博士生培養(yǎng)體系與國外相比還是有比較大的差距?!辈┦亢蠛卫蠋熖钩?,目前中國的高校、研究機構對博士生的培養(yǎng)體系沒有一個客觀、公正的標準,各個學校都有自己的一套評價體系,而且以導師的意志為主。而且導師們一般都是各所院校的學科帶頭人,從事行政工作和社會活動的時間較多,也會分散他們培養(yǎng)學生的精力。
    南大社會學院院長、博導周曉虹教授告訴記者,現(xiàn)在高校一位導師帶二三十個博士生的現(xiàn)象仍然存在,“這在世界上是的”。博士生帶多了,培養(yǎng)環(huán)境就會出問題?!皩煂ξ覀儗W業(yè)和生活的關心根本顧不過來,更別說個別指導了,我們與導師有時一年也難得見上一面?!辈┦可≮w反映。
    “導師帶的博士生數(shù)量多,在職人員多是一個重要原因?!敝軙院缯f,不少在職讀博人員是官員或者老板,他們不好好上課、完成作業(yè)或查閱文獻等,有時作業(yè)、論文都找“槍手”代勞。讀博士一般規(guī)定3至4年畢業(yè),但有的在職人員讀了9至10年還畢不了業(yè),于是一直積壓下來。
    有專家尖銳地指出,在職博士生已經“玷污”了我國的研究生教育?!八麄冇貌环频膶W費買博士帽,而大學以賣學位換取資源,是典型的權錢交易。”
    缺乏競爭導致“零淘汰率”
    “我國與國外博士培養(yǎng)存在不小的差距,大的問題是缺乏競爭機制,沒有實行‘淘汰制’,學生能進不能出?!敝軙院缯f,在美國等西方高校,博士生后只有一半至70%的,而我國只要進來了一般都能“混”出去,基本上是“零淘汰率”。
    有專家建議,博士論文應采取篩選率,采取匿名評審一票否決權制度等。對于那些長期不能畢業(yè)的博士生也不能無限期地拖下去。去年底,南大就出臺政策規(guī)定:到今年底,對于那些讀滿8年還沒有畢業(yè)的博士生一律清除、退學。
    周曉虹建議,我國可以引進國外大學的博士候選人制度。在博士生課程學習結束后、學位論文開題報告之前,進行博士候選資格考核,通過資格考核的博士生方可進入博士學位論文工作階段。資格考核二次不通過者,終止其博士生階段學習,逐步將淘汰機制引入博士生培養(yǎng)過程。“該考核體制能夠極大增強博士生學習及研究的積極性與緊迫感,有利于加強博士生培養(yǎng)管理,提高博士質量?!苯吣洗髮W出臺新規(guī):博導每年招生不得超過1名,每超過1名,導師需上交配套經費1—3萬元。有關專家認為,用經濟杠桿來調控,不失為提高博士培養(yǎng)質量的一個方法?!按艘?guī)定有利于優(yōu)化資源配置,讓更多學生在有科研實力的導師門下深造。”
    當務之急是實現(xiàn)學術價值回歸
    “對于國內博士教育來說,當前需要解決的問題,是怎樣實現(xiàn)學術價值的回歸。”上海交大熊丙奇教授認為,如果國內博士教育堅持學術價值,注重學術功能,以“讀博士就是為了做頂尖的學問,培養(yǎng)博士就應培養(yǎng)一流學術人才”為出發(fā)點和目標,那么很多今天存在于國內博士教育中的問題都不會存在,博士學位也不可能如此快速貶值。
    有專家建議,取消不合格的在職研究生學位,除了大學和學術研究機構以外,一律不準再從社會上招收在職研究生。對此,河海大學公共管理學院院長、博導施國慶教授卻認為,對于在職博士生的培養(yǎng),不能“一刀切”,培養(yǎng)博士不能只是為了充實高校和科研部門,博士也不代表不可以從政。同時,在職人員不是不可以讀博士,但對其學術要求絕對不能“打折”,對其學術水平、學術能力的考核絕對不能“走過堂”。比如論文選題、開題報告、中期檢查、論文預答辯、修改、評審以及后的答辯環(huán)節(jié),這些一個都不能少,同時還要強化過程管理和導師的責任意識,確保培養(yǎng)出的是“貨真價實”的高級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