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招生的成敗不需用高考分數檢驗

字號:

大招生辦公室近日公布2011年“中學校長實名推薦制”實施方案。按照方案,從2011年起,北大“中學校長實名推薦制”將在全國范圍內實行。
    就在北大公布這一方案的同時,去年獲得北大校長實名推薦制的13個省市媒體都陸續(xù)報道了獲得“中學校長實名推薦”上北大的考生均考出了優(yōu)異成績。用高考(論壇)成績來驗證自主招生的公正性,在現實教育環(huán)境中可一定程度消除公眾質疑,但這卻表明對于人才的評價還是采取分數單一標準,而不是多元標準。依據北大今年提出的五大推薦標準——綜合素質全面、學科成績突出、志向遠大、具備發(fā)展?jié)撃堋⑸鐣熑胃袕?,可以進一步確認校長實名推薦制會出現以下結果。其一,輿論所期待的把推薦權給農村學校、普通學校幾乎不可能發(fā)生;其二,北大期望推薦的學生,就是平時成績者,或參加重要學科競賽獲獎者,而這些同學,參加高考幾乎可以穩(wěn)進北大或可以獲得保送生資格進北大;其三,中學校長難以以個人名義向大學推薦優(yōu)秀人才;其四,一個成績平平的中學生,渴望進北大,他們的“志向”是比那些想報考北大的優(yōu)秀學生大,還是小呢?也正是由于如此,當下“校長實名推薦制”的作用,不在于發(fā)現符合學校培養(yǎng)目標的個性突出的學生,而是在當前高考體系下搶高分考生,以及大家“公認”的“好學生”。
    大學真要推進多樣化人才培養(yǎng),必須進一步推進自主招生改革,建立考生和學校可以充分雙向選擇的高等教育競爭機制,以及確保自主招生公平公正推進的新型高等教育管理制度和現代大學制度,而不是改革到頭來,關注的還是那群高分學生,依舊引導所有學生成為考試的機器。 熊丙奇